拥有私人电话,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是很多人不敢想象的,而社会的飞速发展,就是这样让你目瞪口呆。
那阵子,我们乡下学校还没有电话。打电话得去邮局。从学校到邮局有七八分钟的路,很不方便。好在教师职业,并没有什么需要使用电话的地方。
但突然就有了意外。邮局的人匆忙地跑来说:“小杨老师,去接电话。”我吃一惊,不知是何大事,一路跑到邮局。电话听筒早躺在桌子上等半天了。我喘着粗气,擦了一把汗,拿起听筒:“喂、喂、喂……”没有声音。旁边的接线员笑道:“你拿反了。”我忙把听筒掉过来。通了,是远方的一位女孩打来的。你懂的。其实她没什么事,就是给我打一个电话而已。并说,以后周末也许会给我打电话——她是借周末留校的机会偷偷使用学校电话打的,所以和电话费没关系。这下麻烦了,我周六下午就不敢到远处去玩,怕邮政局的人找不到我。后来干脆结识了一个邮政局的朋友,周六晚饭后就早早去他那儿玩着。但玩了两三个月的周末,我并没有接到电话,因为她那边偷用单位电话不是光彩的行为,无奈而又羞耻,不打也罢。
一次,我们学校一位老教师得了急病,大口吐血。我们急忙送他到医院,医生说:不行,快到邮局叫救护车,送县医院。我们跑到邮局,可不巧接线员太忙了。我们只能焦急地等着。赶到县医院,医生说:“胃穿孔,你们再早来半小时就有办法了。”这该死的电话。
九十年代初期,有了叫“BB机”的玩意,也叫传呼机。那东西太好玩了,再难也得买。但数字机要满世界去找电话回复,还得出话费,中文机呢?复杂的事一两句说不清楚。
不几年,乡下就有了座机电话。单位统一买,叫团购,便宜不少。初装费800元,机子费300元,号码费300元。没有钱不要紧,工资里扣,一个月扣一点,签下合同就完事。于是所有人都有了座机。生活真的变得太快,直叫人应接不暇。还清楚地记得,抽电话号时,有的人分到了“47”或是“46”,便打死不要,说这是“死绝”“死喽”,要换成“8”的,但哪有那么多“8”呢?只有领导的才是“8”或“9”。办公室的人陪着笑脸解释半天,最后也只得忍气吞声。你不要谁要呢?但事情总是没有绝对的。过了些年人们就讨厌“8”和“5”而喜欢“7”了。“七上八下”,人们都要向上爬而讨厌“拜”,更不要“呜——”生活再难也要笑,谁要哭呢?记得我的电话是乳白色的,喜欢得不行,虽然我的号码不好。每到有空,我就坐在电话机旁,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长时间地守着它。可这东西,往往人守着时不响,人走了又会响,又不能像“BB”机一样挂在腰上。常常有人责备:为什么我打电话你不接?
也许不少人的座机钱还没有还清,移动电话便出现了。从此,生活就进入了一个革命性时代,生活被它风驰电掣般地改变着。手机的升级换代令人眼花瞭乱。从大的变成小的,从厚的变成薄的,从功能的变成智能的。三星扔了换成诺基亚,诺基亚扔了换成摩托罗拉……电话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了,成了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整个世界,尽在掌中。很多过去劳神费力的事,现在不过举手之劳。
我觉得电话是现代生活的标志,不甘落后,准备买个高端的,要能拍照炒股购物买机票……整部苹果吧?这需要多大的信心和勇气啊!从下决心到付诸行动。苹果已从4变到了5S。我的5S的电话,已经很潮了。可是不到两年,苹果7已问世,我的电话又落后了。我决心放弃苹果了,这电话消费比其它机型高不说,又越来越慢了。最要命的是机身很小,又滑滑的,不小心就摔坏了,我已经修了两次了。原来苹果不过如此。
我选择了华为,据说是很牛的国产机。从P7用到P10,我觉得它确实很好,性价比很高,不逊色于苹果。
电话是我们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离开电话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没有住房可以租,没有汽车可以乘公交。没有电话呢?但再好的手机,依然满足不了各种各样的需求。想透了,便不断地从手机上卸载东西。简单就好,实用就好。
移动电话,已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期待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我期待这样一部手机,它是手表的同体件,牢牢地附着在手上,永远不会丢失。有了它,不再需要带各种证件,也不需要捆绑银行卡、身份证、驾驶证、QQ号、微信号;不论别人用英语还是彝语还是全世界的任何一种方言和我交流,我看到听到的永远是中文,我听到的永远是真话;它的号码是我可以随意改变的,我不需要为接到各种骚扰电话而心中不快,它可以自动识别谁是我的朋友,谁是骗子;它能智能地提醒我忘了的很多事,尤其是上下班忘记打卡时,它会说:“还没有打卡呢,就这样走了吗?”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