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温情笔端下安放着孤独——论李昀璐的诗歌

时间:2023/11/9 作者: 金沙江文艺 热度: 17482
◎龚晓旭

  作为一名90后诗人,李昀璐近年的创作成就令人刮目相看,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扬子江诗刊》等。李昀璐的诗歌极具个性,她以敏锐的眼光审视着平淡生活中的一切,在她温情的笔触下安放着闹市中人们的孤独和悲欢。

一、用温情氤氲平凡生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写于春天的《老虎风筝》除了色彩绚丽之外,多了几分温情的点染,生活气息浓郁。“每个放风筝的人,都想飞,靠一根线,拉住蓝天的另一端。”诗歌语言简练,画面感强烈,一个“拉”字将天空和人连接在了一起,动态感十足。“我们身体无法拥有的形状,风穿过骨架,肉身太沉重”,每个人都艳羡风筝的自由,期待自己也能像风筝一样不受任何束缚,在蓝天上翱翔,但是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的肉身太过于沉重,无法拥有像风筝那样轻盈的姿态和形状。在所有风筝当中,有人牵着老虎风筝尤为特殊,他在天空当中也保持着百兽之王的姿态,掠过头颅的时候在胸腔当中发出了低沉的共振。整个诗歌看似是在描述春天放风筝的场景,实则可以看成是人生的不同姿态。形形色色的人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长相,不同的学历,每个人都想飞上蓝天,去碰触,追逐自己的梦想,活成自己所期待的模样。但是最后只有那些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人,类似于老虎的风筝才能在这个社会上雁过留声,留下那些曾经活过的痕迹。

  《烟花易冷》也写于春天,但是和《老虎风筝》的热闹景象相比,氛围有些凄清。“与冬日的寒意,瓜分一小片天空,大家七手八脚的凑了很多烟花。”烟花和冬日的寒意本是两种不相干的东西,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它们被嫁接在一起,这样的组合让读者感觉到很新奇,而冬日的寒意和烟花的绚烂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开篇便奠定了诗歌的基调。在这首诗当中是人节选了几个横截面来进行描述,没有建完的房屋,蜿蜒的公路,屋后的沙山,点燃的火苗,悬挂的轻霜,屋内的炭火,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完美融合,让整个诗歌读起来画面感十足。本来是生活当中的常见的几个景象,但是经作者的温情笔触的加工,这些画面变得十分立体,似乎近在眼前,触手可得。

  取材于西双版纳的《热带街道》看似是一篇写景的散文诗,但是字里行间却闪耀着诗人的世界观。一棵树自由的生长可以成为一个家族,阳光顺着树干行走,他的躯体可以同时生长和枯萎,在美丽的街景的映衬之下,西双版纳大桥也在钢筋骨架上拥有了自己的血肉。连同一些远方的人,都抬头认领了自己的星星。整首诗分为五个小节,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分别描述了五个画面。第一个画面是一棵榕树的枝蔓,第二个画面是榕树的躯干,第三个画面是城市美丽的灯光,第四个画面是灯光下的版纳大桥,第五个画面是满天的繁星。五幅画面共同构建了一幅热闹的街景。看似是五个不同的图景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但是仔细推敲之后会发现其实整首诗都被一个字眼给串联了起来,这个字眼是“光”。日光顺着榕树的枝蔓,慢慢行走到了它的躯干上,为它编织了一个金黄的皇冠。而这样金黄的皇冠又像夜晚时分,美丽的灯光在水上模拟的盛大黄昏,在这样光芒四射之下,版纳的大桥才有了血肉,所有的事物会变得温暖,连同天上的星星都被染成了金黄色。诗人虽然节选了不同的场景进行描述,但是巧妙的利用一个字眼作线,将所有的场景连成一体,一气呵成。整个诗作虽然有五幅画面组成,但是相互联系紧密,毫无割裂感。

  在作者的笔下,一切平凡生活都散发出温情的气息,不管是荒芜的田野还是喧嚣的闹市在作者的眼里都是不可多得的良辰美景。作者将诗歌取材扎根于日常生活当中,一花一草,一砖一瓦,皆可入诗。她的诗歌并不是真空当中绽放的花朵,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息,但是诗味浓郁,用词精妙,意境清远含蓄。

二、让孤独超越喧嚣尘世

长诗《星光夜市》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街道画面。“建造一些星光,再收藏一些夜晚。”工业社会的大背景之下,现代人看见星光的机会极少。所以诗人希望可以建造一些人工的星光再收藏一些美好的夜晚。在感叹诗人用词精妙的同时,会引发深入的思考。人类在科技的推动下,不断的迈上更高的领域,那么是否可以造出星光和那些美好的夜晚呢?在这个夜晚当中我们可以嗅到烧烤摊上的香味,可以看到人群中十指相扣的情侣,也可以邂逅三五成群的穿着拖鞋嬉闹的少年,还遇见了一位拘谨的为爱人挑选围巾的男人;本是一幅喧嚣的市井之象,但是结尾诗人却说“被想起的人,都是夜空中最后升起的星星,我们坐拥银河,却那么孤独。”虽然是个在结尾的时候才出现了“孤独”二字,可是却将在此之前所有的热闹景象全部击碎,似乎之前的热闹景象只不过是镜花水月,轻轻地投入一个石头便灰飞烟灭。所有的现代人都在热闹的景象当中扮演着一个孤独的落魄者,觥筹交错的酒局,热闹非凡的派对都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孤寂。在喧嚣的闹市当中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虽然坐拥着整个银河,却依旧感到孤独。

  诗歌《白头吟》当中没有出现孤独的字眼,却也字字珠玑,无一不体现了孤独。“我爱上什么,什么就有时差,在同一时刻伸出的手,精准错过。就像那些不同高度的云,轻轻地覆盖同一块土地。”位于不同高度的云,虽然看似热闹,实则他们追寻的都是同一片土地,但是没有一片云彩得到了土地的回应,而是人也是一样,爱上什么什么便精准的错过。每个人都在喧嚣的城市当中守护着自己的那一份孤独,这份孤独或许是由于爱而不得所致,或许是因为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和世俗格格不入而衍生的,也有可能是生于喧嚣当中却无知音可寻所生发的。而这些孤独伴随着我们整个生命的历程,就像墙角无人欣赏却依然繁盛的凌霄花,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身处闹市,有些人只看到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灵魂无比空虚,却无处安放,心灵没有栖息的地方,一生都是在流浪。而有的人身处闹市却保持着那一份难得的静谧时光,在享受孤独的同时也生发出无限的感想。而诗人显然属于后一种,天才总是孤独的。《雪夜与咖啡》描写的是在一个凌晨三点,独坐咖啡馆的落寞景象。“我发了很多条微信,在你的对话框中,积累成绿色的河流,也渐趋冰冷。”热情得不到别人的回应,发出的微信都积累成了河流,在这样的夜晚孤寂之感蔓延全身。或许凌晨三点的咖啡馆依旧灯火通明,马路上依旧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世界都是一幅热热闹闹的景象,无法容纳诗人百无聊赖的孤寂。在这样的凌晨,尽管满天的星光,或许还有皎洁的月光,无法得到你的回应,雪就落在了我的头上。诗作中描述的景象在每一个城市的角落都在上演,现代人在白天都习惯伪装自己,看起来大家都有自己的交际圈,每个人的生活都风生水起,但是在夜晚卸下所有的面具才发现原来每个人都在爱而不得里面挣扎,看似光鲜亮丽的面孔背后藏着的往往是一颗脆弱不堪的心灵。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改变自己,从未停止,目之所及都是一幅热热闹闹的景象,可是在这个闹市当中,几亿人口在一起孤独的生活。小心翼翼地生活,战战兢兢地工作,口是心非地扮演着自己并不喜欢的角色,好像世界太过于热闹,找不到安放自己孤寂灵魂的地方。只有在闹市当中学会享受那些孤独而落魄的时光,才能撑着自己的一叶扁舟,飘飘荡荡,最终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诗人就是在这个闹市当中找准了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世间一切喧嚣似乎都与她无关,尽管和孤独为伍,可是心灵有栖息的地方,偶尔的飘荡又何妨?

三、指缝间藏匿着流逝的时光

关于时间的流逝,古人云:“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今天的人在读到这样的句子难免感觉晦涩,但诗人笔下的时光流逝却很形象,很真切。如诗歌《冬天的河》:“河流慢了下来,趋于停滞,也许还有别的东西,同时慢了下来。比如两岸竹子窃窃的语速,悬而未决的雪意,以及附着在河上的一切,冬日,石头,浅滩,飞鸟,包括时间。田间站着舅母,和青葱的豆荚,临水照影,她们的清丽淌得极慢。背着背篓。逆流前行的老人,慢慢直起了腰。”冬日仿佛是时间河流的暂停键,按下之后会发现河流慢慢的停止下来,两岸的竹子也不再生长,雪意也在这样的停滞当中悬而未决,田间站着舅母和青葱的豆荚一样清丽,而背着背篓的老人逆流前行,仿佛返老还童,慢慢的直起了腰杆。与生机勃勃的春日以及万物生长的夏日相比较,冬日里的一切变得很慢很慢,仿佛世间一切都停止了生长一般。这样的时光流逝显得更加的真切,如在指缝当中流失的细沙一般,颗颗粒粒饱满,却又无法握住任何一粒。

  《一周岁》描写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她还不会说话,偶尔看着客人,发出含混不清的音节。但是他知道屋子一周岁了,屋前的躺椅一周岁了,刚刚过来抱她的小姨,也一周岁了。”在一个一周岁的婴儿眼中,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周岁,她可能还没有时间的概念,她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和他一样大。诗人从一个婴儿的视角记叙了岁月的流逝,能让读者感觉到新奇,进而引发更加深入的思考。如果每个人都可以保持年少时的稚嫩和纯真,那么这个世界不论到什么时候都与自己同岁,人和万物相生相存,共同生长。只有一直保持这样的心态,人才会懂得尊重世间的万物,才会真正活得逍遥自在。同样以婴儿的视角看待世界的诗作,还有《新生》,诗人通过时光隧道穿梭到了他自己出生的那一刻,“看到光就想哭,看到洁白的一切墙壁、床单、被子,看到墙壁上反射的阳光,看到妈妈。”这样的艺术加工呈现出一种间离效果,仿佛这个新生儿就是自己,但是和自己又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无法去探究一个新生儿到底有没有思想,但是在诗人的笔下这样新生的起点,确实能让读者穿梭时光的隧道回到最初的起点,认真的审视自己。

  《小寒花开》同样以时间的流逝作为着眼点。“早发的樱花闯入冬天,温柔而有力量。为了看看树梢粉色的云朵,我也愿闯入冬天。去年对坐的屋檐,玉兰盛雪,已等待良久。”在这首诗作当中诗人利用“闯入”这个动词增添了诗作的动态感。从一个季节闯入另一个季节,是为了遇见曾经美好的事物,比如树上粉色的云朵和去年屋檐下的玉兰。每个人穷尽一生都在追求美好的事物,只是这些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无法永远拥有,所以人只能不停的往前走,从一个地方闯入另一个地方,从一个季节闯入另一个季节,周而复始,马不停蹄。

  每个人都被时间推着向前走,不管你愿不愿意,终将一个人独自长大。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有的人随遇而安,随性而为最终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而有的人戴着枷锁在成长的道路上血肉模糊,更多的人碌碌无为,空留一身疲惫,还安慰着自己平凡可贵。诗人在这些诗作当中不时的警醒人,要回到最初的起点去看一下,看一看自己原来的样子,再想一想出发的时候带着什么样的心境,这样才不至于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成长道路上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时光的流逝,我们无力去阻挡,但是我们可以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伴随着这些记忆,我们也可以优雅的老去。

  李昀璐的诗作有着90后年轻人固有的浪漫气息,同时又深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超越了人间的烟火气,所以在阅读的时候会发现她的诗作不仅真实而且厚重,而不仅仅是一些华丽文字堆砌的木头文学,美则美矣,毫无生气。这对年轻诗人的现代诗歌创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诗歌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若现代诗的创作只是一朵开在真空当中的花朵,不根植于现实生活,那么这样的无源之水迟早会干涸。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