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的烟霞与高贵的精神之美
——读了了村童散文集《雪藏烟霞》
■刘振坤
初夏的午后,当我将了了村童送出行政中心的大门,回到办公室仔细品味着《雪藏烟霞》的封面时,我知道,一个崭新绮丽的世界将在我面前次第打开。果不其然,当我逐渐融入“烟霞”之中,那些或似奇云幻影,曼妙瑰丽,或如雪崩江流,危石坠落般的奇言妙语让我得以从散文的视角看到了作为诗人的了了村童的“才情”和“诗情”。对于了了村童的诗歌写作,已经发表的八百余首诗歌早已奠定了他于诗界的地位。正如徐州市作家协会主席王建先生曾经评价的那样:“在徐州乃至全国,了了村童是当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同样地,在散文写作呈现百舸争流的当下,了了村童的这部《雪藏烟霞》自有其不同寻常的意味和意义,那便是:好的散文永远不能脱离世俗生活真实与朴素的质感;好的散文更不拒质韵隽永的深刻和灵性飞动的飘逸与洒脱。
一
爱情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这一点,在《雪藏烟霞》里有着十分突出的反映。作为伉俪诗人,了了村童自有不同寻常的爱情传奇。正像书中描述的那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恋情算得上不寻常,现在想来,那一年他的出现,大概正是命中注定的劫数。”(《一束炫目的阳光》)两个原不相干的人,因为诗歌而千里相牵,以至于“那以后的五年里,我在苦恼的漩涡中沉浮不定,几欲丧失生的勇气。我把一切发生的事情都以书信的形式倾诉给他,发现我有放弃生命的迹象后,他忧心如焚,一封封书信,一次次探视,终于将我从死亡的阴影里拽了出来”。(《一束炫目的阳光》)尽管已经爱得异常迫切,但字里行间中显现出来的却是暴风雨过后的沉着与淡定,这大约就是爱情在经过几十年的洗礼之后,当以散文的形式回眸时所独有的现象吧。这之后,在欲爱不能,却又无法割舍的煎熬中,她由他陪着穿行于六月的烟雨江南,在蒲宁的《故园》中寻找着某种契机和心灵的安宁。当“我抬起头,目光撞上了他的目光,激情如两列火车不可避免地碰撞了,他面色苍白如大难临头。我低下头颤声读着:‘如果有什么天回地转的奇迹可以把她找回身边……就是明天去死,他也会视死如归……要用什么办法证明,他是多么痛苦而疯狂地爱……’”(《一束炫目的阳光》)于是,在蒲宁决绝的爱情誓言和江南迷离幻影共同构织的迷网中,一场不可逆转的爱情由此诞生,一扇注定要经历悲欢离合的爱情之门终于开启了。为了追寻心底的真爱,趁着一年的中秋,一个不得不背叛父亲意愿的异地女子悄悄地离开了父母兄弟姐妹,跑到五百里外的徐州与心爱的人相见。“那天晚上,当我拎着书箱,悄然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正在给我写信——那封写了一半的情书,也是我们相恋八年、数百封情书中的最后一封,月亮为我们的相思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又是中秋月圆时》)一切都在未写完的那半封情书中;一切亦都在书箱里的那八百多封写就的情书中。然而,尽管两个人于悄悄中领了结婚证,但在父亲不可动摇的家法的制约下,他们依然“生活在无望地期盼中,将酽酽的爱情雪藏,将酽酽的因缘雪藏。在雪藏中期待,让文字翱翔,让爱情的密码在空中飞”。(《又是中秋月圆时》)或许,对于意志不坚的青年男女来说,这样的期盼极有可能成为结束无望之爱的充分理由,但对于有着刻骨铭心之爱,同时又有着永不回头的决绝勇气的人来说,这样的期盼却是时间之河中最纯美爱情深深积淀所必须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起点与开始。在这里,作者不仅让读者领略了爱情的发展过程,最重要的是,当作者以散文的方式去追忆曾经的往事,那种对自己情感和冲动的克制,最终成为一种在平和心境下的从容叙述。
但诗人毕竟是诗人,即便是最世俗的生活,也能从中抽出高贵的精神花蕾。“坐在那静谧的台阶上,我在你的看顾中,在你臂膀的环护下,睁着眼做着迷离的梦,做着翱翔的梦,做着和你比翼双飞的梦。”(《哦,山》)这样的语句与其说是散文,毋宁说是优美的诗句。同样是在这篇《哦,山》中,一些优美的文字足以让读者击节咏叹。如:“忘不了,被幽秘而又热烈的情怀所鼓噪着,激荡着,我们从两个不同的城市会合在一处,在绵绵的秋雨中相聚,重逢的喜悦如浓醇的酒,灵魂浸泡其中,人醉心醉眼醉!……我们十指相扣,静静地依偎,心中却汹涌着一个爱的海洋……”爱情之所以美丽,除了相逢的欢愉和拥吻时的甜蜜以外,在极大的程度上还在于遥远的距离所产生的思念以及对所思之人于心镜中的完美折射。对此,了了村童有着深刻的感受。“独自行走在静静的八大关中,大海抒情的涛声如歌,漫卷了我的意识,让我的身心变得飘忽不定,无论走到哪里,总能感到那人的目光,那人的牵挂,遥隔千里将我的身心一道又一道缠绕缠绕缠绕……”(《海》)
然而,再浓郁的爱情也不能永保长久激烈的状态,正像罗·赫里克所言的那样:“狂热的爱情总是绝不会持久的。”从恋爱到结婚,从生儿育女到柴米油盐,当具体而繁琐的生活成为主体,人间世俗的烟火才有了真实的含义。于是,“二十多年的相濡以沫,爱情早已转化为亲情,正如普洱茶发酵的过程,愈久愈弥足珍贵”。(《茶色人生》)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一幅与了了村童有关的图画来。那是在送别彭城书院三期国学班弟子的微热初夏,当喧嚣散去,灿烂的午阳照耀在通往小广场的台阶上时,我忽然看见汪桦搀扶着程乐坤缓慢地拾阶而下。当我走到乐坤老师跟前问好并试着搀扶他时,汪桦老师微笑着拒绝了。她说,我们能行。听罢,我没有丝毫勉强,而是静静地立于一旁,目送着他们相扶相偎地走向阳光满地的前方。我想,这样的前行足以证明曾经热烈激越的爱情可以另外的形式不断延展其生命,亦让《雪藏烟霞》有了书本以外的厚重内容。就如同散文本身一样:可以言说一切,可以一字不着。
二
了了村童散文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他心怀故土,固守精神之源的禀性。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返乡。”沈从文也说过与此类似的话:“一个战士不是战死在沙场,就是回到故乡。”对此,了了村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朦胧记忆甚至是创造性的意象来追怀故乡的风土人情,重温业已逝去的或美好或包含悲怆泪水的旧时光。落到创作实践上,便是通过对故土的怀想,对亲情的眷顾,对友情的珍惜与热爱中来寻找并发现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真、善、美”。
作为外地人,故乡情结与生俱来。因此,对于故乡泥土的味道,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结婚,育女,工作,退休,几十年过去了,我愈来愈清楚地觉察到,那一撮‘姥娘土’我是带来了,而且始终带着。在语音里,在喘息间,在梦境中里,在灵魂中……那一撮故乡的泥土,不弃不离。”(《带上一撮土》)虽是虚拟的一把“姥娘土”,但谁又能说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故乡土呢!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于此可见一斑。有大地就有故乡,有故乡自然就有亲人之存在,就有酽酽的割舍不掉的乡情。“月饼是母亲亲手做的,新收的谷子碾米磨面做皮,刚杀的芝麻炒熟踹碎拌红糖做馅儿,箅子上铺上了新鲜的苇叶,架劈柴火蒸熟,掀锅清香扑鼻,幽远醇厚。和着浓浓的月色,醉倒半个村子。”(《思念与月光一样长》)此情此景,何其美哉!应该说,这样的静美时光对于诗人来说是再重要不过的了。在某种程度上,童年的这些温馨的美好记忆,亦是冲淡未来多年所遭遇的风雨苦愁、离离散散之寂苦的一剂汤药。
除却地理意义上的故乡,凡是曾经留居过的地方,都可以称作“故乡”的,无非是“第一”抑或是“第二”、“第三”而已。当一对因爱生情,因情而在陌生之地构筑起幸福巢穴并生儿育女之后,新家的意义得以完满。此刻,中年得女的了了村童无疑是幸福的,但同时也会因为养育的辛苦而变得手忙脚乱。“体育场上的接力赛传递的是一根木棒,我们接力传递的是一个活生生的肉球,既怕磕着又怕碰着……过马路,下木桥,常常拿捏得腿肚子转筋。妻过来搀扶,一手丈夫一手孩子,茫茫人海,一幅同舟共济画图……半生磨难,半生孤苦,终能挈妇将雏引人钦慕注目,累是累点,心里热乎乎的。”(《女儿在我的背上看世界》)有如此幸福,一生何求?丈夫如此感受,妻子也不例外。“和这样的人一起过日子,虽无法摆脱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之大俗,却能在喝茶的乐趣中感受姹紫嫣红缤纷绚丽之大雅。”(《茶色生香》)世俗生活,有壶中世界的雅致与宁静,此乃真性情。
人生在世,若果同时拥有爱情、亲情和友情,实在是难得的圆满。因了内心的正直和善良,因了拥有阔达的情怀和接纳百川的胸襟,了了村童真正地成为了这样的圆满者。当然,这样的圆满不仅表现在如作者自己所言的“我的朋友,从贩夫走卒到大学教授,从市井野老到报社编辑”(《带上一撮土》)之广泛,还表现在其对朋友的公平相待、尊敬和礼遇。对茶友如此——“我与慧中相交十五年,他从未以我为用托我办任何一件小事,十五年相知仅仅一杯清茶,正如他说:‘品尝的是一杯人生的苦味。’他是人淡如菊淡如蒲柳的朋友,赢得一句古话:君子之交淡如水。”(《茶友》)对一次因偶然的相见而有知音之遇的琴友如此——“我请鼐公(姓陈,鼐公为雅号)操琴,鼐公并不推却,就着混沌的夜色,摆古琴于窗外,一枝绿萼早梅横空斜出,浓郁的暗香在静谧的小院中幽幽浮动,一缕袅袅的篆烟缓缓指向高空,与苍茫的天界融为一体,生发出一种无可言说的韵味。”(《三孔七弦识琴公》)对文友师长如此——“忆明珠是我中学时代最崇拜的诗人之一。上世纪60年代,他的诗作令我这个痴迷于新诗的青年熏熏而醉。1979年春在省作协召开的创作会上,初次与他晤面,毫无陌生之感,盖因神交久矣……”(《当今才子》)有如此神交之交,实乃人生之大幸。牛汉是2004年首届新诗界国际诗歌奖的获得者,对了了村童的爱情诗具有独到见解并给与了较高的评价。为此,了了村童给牛汉先生写了一首《汗血牛》以示崇敬之意。时光行进到2007年,牛汉以三千长言为作者的爱情诗集《红指甲黑胡须》作序,让诗集平添几分光彩。一南一北,真正是“来而不往非礼也”。而这样堪称典范的笔墨情谊,绝不在子句的多寡,一首诗的肺腑之言,换得三千言的知音而道,无他,都因是血牛般的硬汉子啊。
了了村童“真情”的对象不仅是那些与他有着一样情操的人,对于物的感情同样真切,令人感动。1958年,了了村童参加全市中学生赛诗会,参赛作品被《雨花》刊登,从此,他和《雨花》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往来。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痴情不改,无愧无悔。“这几年写诗少了,热情转向了散文、随笔……每有满意的作品,首选的永远是《雨花》。原因很简单,一个人倾诉的对象,不是最知心的朋友,最相爱的情侣还能是别的什么人吗?”(《涤我润我四十年》)若《雨花》为人,亦不能不为了了村童而容。
可以看出,正是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让了了村童的散文饱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而通过记录自己与文友的交往经历,让《雪藏烟霞》有了更广泛的艺术气息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三
了了村童无疑是塑造悲壮之美的高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亦即有着对悲壮意趣的审美偏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来营造悲壮(有时甚至异常凄凉),并以此构筑历史的苍凉与无奈,建构悲壮中直面现实和因不惧威权而体味到的精神上的高贵。
同其他许多有责任感的作家一样,在《雪藏烟霞》中,了了村童不忘对文革中那些黑暗岁月的揭露和批判。“……残酷的肉刑和‘不耻于人类的狗屎堆’的名分,将我的意志彻底击垮,生命临深渊徘徊,寻死的念头时时冒到眼前……”(《悲壮的求生者》)在黑暗的日子里,作者忽然想起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笔下的一个叫布克的狗的故事——以岩石般的耐性捕杀大麋鹿,以疯狂的撕咬制服狼群,不仅为恩主报了仇,同时赢得了永恒的自由。一经布克的启发,了了村童不仅看到了“冷冷的墙壁上真有一条生路”(《悲壮的求生者》),同时还通过灰鼠洞将布克的故事传给同病相怜的其他隔离者,并“互相约定,无论情势多么险恶,绝不自杀,要像那个千劫不死的淘金者一样活下去”。(《悲壮的求生者》)如此的悲壮,令人扼腕,更令人生发出对作者生命意识的赞叹。
如果说人的悲壮命运有着更多的人本身以外的原因的话,自然界里的悲壮则更多是动植物自身为生存繁衍而进行选择的结果。如一种生活在伏牛山的叫做枭的凶鸟,为了将祖传的捕杀能力传授给儿女们,甚至不惜将自己的血肉身躯挂在巢穴附近的空中,让饥肠辘辘的雏枭来攻击自己,在自己的皮肉一点一点被雏枭挖尽后,母枭便在凌迟般的痛苦中走向消亡。“母枭以悲壮的自我消灭,赢得了一群新生命朝阳般的崛起,赢得了枭氏家族的繁衍和兴旺。”(《母爱的灵旗》)这是了了村童的老师讲给他听的,现在,他一样地讲给我们听,让我们不仅看到了物种延续须以母体的消亡为代价的残酷,同时还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于母性悲壮乃至崇高一面的独特的诠释。在《对鹰的崇拜与生俱来》里,了了村童更以简洁诡异的笔触为读者描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冬猎场景。“除了妇女,几乎全村老少一起出动……曹表叔抹下鹰帽,臂膀凌空一阵,苍鹰乘势腾空,迸射的目光如簇簇金箭,早已锁住仓皇逃窜的野兔。此刻万米高空的苍鹰,如一具卫星制导武器,携着呼啸的气流,俯冲而下……早已不耐烦的苍鹰,正是乘兔子回头撕咬的一刹那,瞄准它鼻根处‘砰’凿下一口,钢钩般的长椽凿入兔子的脑腔,一击毙命。”这样的场景让了了村童“在以后的几十年中,每当想起苍鹰如榴弹射入飞瀑深潭的一幕,心中顿生处一种奇想:这神鸟以死亡锻造一弯无形金钩,钓起一竿雄魂豪情,巍巍直冲天庭,用悲壮神勇激励着世间每一个不屈的灵魂”。(《对鹰的崇拜与生俱来》)此处,作者从胜利者的角度再度诠释了悲壮的美丽。此外,对于悲壮之美,了了村童还以螳螂繁育后代的故事进行细致地解读。为了繁衍后代,“雌螳螂张开大口,第一口便咬下雄螳螂的脑袋……吞吃着毕生的情侣毕生的欢爱,吞吃着朦胧的春热烈的夏粉红的回声浓绿的遐想……当此螳螂最后一口将雄者吞吃尽净时,腹中犹如千根针尖攒动,筋肉爆裂,肢体被神力撕成碎片……灵魂中訇然一声巨响,脊背上一道长长的缝隙裂开了,一粒粒晶莹如宝石般的卵子,瞬间幻化成一只只幼小的螳螂”。(《震撼灵魂的涅》)
四
哲理性的思辨加上诗性的语言,是《雪藏烟霞》一书的另一个特点所在。
了了村童显然有着极强的清醒的个体意识,对事物的看法总是依着自己的理性出发,不人云亦云。曾经,一部《狼图腾》引起的“狼热”,使许多“人们纷纷埋怨自己身上狼性太少,恨不得立马变成一只狼。”(《〈狼图腾〉飙起的碎片》)不久,《藏獒》横空出世,自然又是一片赞叹声。对此,了了村童清醒地指出:“在揭露狼性顽劣时,不要抹杀它拼搏进取、倔强不屈的斗志。同样,在赞美獒性的美德时,也不要掩盖它与生俱来的奴性和残暴。人不是狼,也不是獒,非要在狼和獒身上找到自己,只能是人性的悲哀。”(《〈狼图腾〉飙起的碎片》)面对当下新儒学的勃发之态,赞赏膜拜者视之为治世良药,贬损抨击者视之为民主逆流。而了了村童却觉得,“应该沏一壶君山银针,缓缓读书,闲闲看云,因为孔子依旧是任人打扮、无法说清的孔子,于丹只能是热闹一时的于丹,生活永远是麻辣火烫、五味俱全的生活”。(《热闹的于丹 寂寞的孔子》)
说到关盼盼,徐州人多不陌生,但对于关盼盼之死,却是众说纷纭,而白居易诗杀之说便居其一。本来,这一说法并没有定论,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却直接作为“史实”而用之。(《梁晓声的盲从》)对此,了了村童自然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这种不惧名家之名,敢于据史实而应答的勇气,无疑是需要才识和胆量的。还有对贾平凹的《润格告示》,了了村童亦认为颇有瑕疵,遂明确指出“贾平凹刻意拟古,却流于模仿,标示清高,却显得做作。行文中多矫情显佻薄,少蕴含露苍白,读来乏味,令人倦怠”。(《贾平凹的告示》)应该说,这样的批评是十分中肯的。
了了村童的散文在满足叙事议论抒情的同时,对语言的深邃与诗性美感的追求贯穿于全篇。比如:“有一簇茅巴草乘着春意从殷纣王朽断的肋骨间走过,逍逍遥遥;有一根狼尾巴草借着秋雨的淅沥从秦始皇骷髅的裂缝中钻出,怔怔地瞅着阿房宫的残基碎瓦。”(《草与草民》)从这里可以看出,即便是最普通的草,也成了作者演绎深邃思想的载体。“梦想中的居所是开放的,如同一个博大的胸怀,有无限的包容性……居所前的道路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失去闹市的便利、获得艺术关照所必须的距离;象征着亲情、友谊、责任、良知;象征着时代对我的召唤。”(《诗意地栖居》)这哪里是在说房子,而是在说胸怀,言境界,论人生。“吞进去的是水,吐出来的是诗、是歌、是感叹和顿悟。吞进去的是液体,吐出来的是情绪是颜色是思想是云山雾罩。”(《茶色生香》)一经这样的句子润色,整篇文章便如沐春风。
深邃的思想内含与诗性的语言美感的融合在《狂奔》、《剑气书香》、《士子的狂欢》、《花灯焰火皴燃的节日》以及《敢在时间里自焚——洛夫印象》里最为明显,这里就不再一一罗列。
值得一提的是,了了村童的散文因其内容的不同而有着节奏性的明显变化。抒情者低徊咏叹,娓娓道来;思辨者击节慷慨,烽烟四起。居于山巅则任由胸壑吞云纳雾;身临河湖则尽释心意放达四海。另外,对于小人物的关注也是《雪藏烟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魏姓郎中的高超医术,善喝茶叶末的老会计的朴实诚恳,家传绝活断绝的黄家祖孙的因果报应,到锔盆锢锅的弯爷的坎坷人生等,虽着墨不多,却无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多篇批评当今不良文风及社会丑恶现象的文章,亦言辞犀利,且不失客观公允,在此不再赘述。
五
作为一个才疏学浅的晚辈,本是不能妄加评论前辈的作品的,以免挂一漏万,但因有前辈的叮嘱(前辈语:我们俩和你都比较熟悉,你有感悟就写,没有感悟就不写,没关系的。)也只好不揣冒昧了。了了村童已是耄耋之年,近年来在散文创作上颇有心得和收获,在一些篇章里亦流露出散文小说化的端倪,这种有益的探索对丰富散文创作实践不无裨益。在这里,祝愿前辈未来的日子体健文丰,在散文创作上走向更加辽远阔达的新境界。
当浮沉荡去,沙砾沉寂,岸边闪烁的光芒必是金色的晚霞。
(作者系徐州市作家协会理事)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