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是很多人心里的梦想,不知道有多少人真去做了,真去尝试了,或者来来回回,进进出出,穿梭于红尘与山野。也不知道现在的别墅或者山林茅棚是否也是归隐的一份产物,每个人的归隐方式是不一样的,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也许目的都是一样的,想放下自己,想放下一切。
想常常的与山林为伴,与流水为友,真的归隐以后再也不愿意出来了,也不能再出来了,然而真正能够拴住自己的也许不是自然界的高山长水,兴趣中的琴棋书画,也许说不清,也许道不来,还是那虚无飘渺的一份所属的执著情感呢?
也能把情感融入各式的爱好之中,只是贪婪成性与泛滥成灾的思念,无法控制心灵需要的一份慰籍。缘是个中性的东西,没有好,也没有坏,是一切事情发生的起因,缘来的时候,似乎注定了一个悲剧的故事,因为是悲剧所以震撼,所以轰烈,所以永久。
现在的我处于半隐状态,不能算是真正的归隐,很想去一个人烟更稀少的地方,然而总缺少了一份真正值得去归隐的勇气。
明明知道从终点到起点,来回的折腾,奔波,我还会回到原来的一个点上,仿佛是一个圆规在画圆一样。因为每个人的半径是不一样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很多人走不到一起就是这样道理,交叉的时间如同南来北往的客人,匆匆而来,匆匆而过,记忆中唯有伤感,和模糊了的脸颊。曾无数次的试问自己,同个轨迹上的生命是否真的存在,又想起了,叶角先生的那篇杂叙:拒绝她,如同拒绝神的感叹,我羡慕不已。
今天死气的天空中,弥漫着潮湿,温度和湿度早把人也软化了,所以我很不喜欢夏天,没有精神抖擞的傲骨。说起精神抖擞这个词汇,好像是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中学到的,不过鲁迅的那张冷漠傲气之脸,远远的超出了这个词汇的范畴了,所以才敢写出如此多的猛烈抨击,手术刀一样的解剖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留给了我们“吃人”两个字。最美好的感觉,我们只能从闰土小时候看瓜的月色之夜去抓了。
童年的生活,不管如何度过的,都是美好的,因为我们单纯,因为我们天真。也许写点政治文化是个热点,也许是时代的需要,但是纵横千年,总离不开冷,无需分析,无需解剖。因为我们不能站在政治家的眼光中去看待整个社会的布局,试问汶川大地震中,看到总理嘶哑的声音,我们能不感动么?众志成城再次的升华了中华民族之魂,危难之中体现出的国人素质,如同冰箱里的雪糕一样坚硬无比,全世界而为之震撼。
还是写点心情,还是写点随笔,还是继续着归隐的话题,我不能总是偏题。
人还真不可以改变,万一改变了就是个人物,也会心系着更大的梦想和责任,相信强大的成功会把人间的真善美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造福人间百姓,万物沧桑,人累心不累的人不多,心累了人一定累的很多。
很想成功了一把,就此归隐,确实是多数人心中的梦想和期望,但是是否设定好了你的目标,就不要再增加任何的砝码了好么?虽然世界是动态的,而我们如能如如不动的做到自己先前的计划就是个放下的一个准则。
不要找任何的借口,不要找任何的理由,归隐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