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纤素手(外一篇)
● 胡叶平

最初在诗歌里读到女人手,是《诗经·卫风·硕人》。
它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首民歌吟唱的是卫夫人庄姜,短短28个字,便把千年前那绝代佳人的清新自然,妩媚动人描写得惟妙惟肖。
细细玩味,心里不免感叹这女子如斯的美貌,尤其是最先刻入脑海的一双纤纤女人手,像刚长出的茅草般柔软温润,带着最初高贵的姿势,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让人相思,又相思。
那才是属于古代深居简出的大家小姐养尊处优的手吧。我们总是说,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每个女人的手上都有她们性格、身世、阅历的痕迹。古老《诗经》里,中国第一位美女诗人庄姜,身为侯门之女,一国之母,每天做的,不过是轻摇罗扇,抚琴而歌。以如此的姿态保养出来的一双素手自然是十指纤纤,温香玉软。
而事实上,依照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对美人手的要求,是有详细标准的。在古代,人们要求女子的手,长度适中,是宽度的两倍半左右,中指长度是手的一半以上,手指纤细洁白若玉葱,如嫩笋,同时指甲圆润有光泽,手背丰满而略显骨质美等等。
古典诗歌里,有很多清词丽句,都是在描写这样一双美丽的手。唐朝名妓赵鸾鸾写《纤指》:
“纤纤软玉削春葱,长在香罗翠袖中。昨日琵琶弦索上,分明满甲染猩红。”
莹然如玉的女人手,在三尺琴弦上“轻拢慢捻抹复挑”,演奏着清冽婉转,余音绕梁的乐曲,让人心里好生念想。可全诗的最后一句“分明满甲染猩红”,却笔锋一转,华丽中透着一种悲凉的情愫,让人不禁唏嘘,红粉飘零的风尘女子,终是不爱这样声色犬马的生活的。盛宴过后,泪流满面。寂寞的夜,也只有自己一双素手偷拭枕边清泪。
同是唐朝人的赵光远也有两首《咏手》诗:
“妆成皓腕洗凝脂,背接红巾掬水时。薄雾袖中拈玉斝,斜阳屏上撚青丝。唤人急拍临前槛,摘杏高揎近曲池。好是琵琶弦畔见,细圆无节玉参差。”
“拈玉搓琼软复圆,绿窗谁见上琴弦。慢笼彩笔闲书字,斜指瑶阶笑打钱。炉面试香添麝炷,舌头轻点贴金钿。象床珍簟宫棋处,拈定文楸占角边。”
用玉斝、瑶阶、金钿等做陪衬,那个皓腕凝霜雪的女子,一双手静止时显得精巧,灵动时显得可爱,时而安静地垂在胸前,欣赏镜中的自己;时而拨弄几下琵琶,又去摘墙头的杏花;时而撩开竹帘,对着屋里的男人盈盈浅笑。那个男子是否也在感叹,这双美手的存在,让生活增添了多少温馨的色彩。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童年也曾有过如诗里说的这么美丽的一双手。这双手,曾经牵着我走过无数街道,教会我成长亦教会我爱;这双手,曾经在每一个没有星星的夜晚,轻轻拍打着我,哄我安然入眠;这双手,它温暖,白皙,充满着青春的光泽。
然而,当它陪伴着我渐渐长大时,它开始忙碌着我全部的琐事,它为我洗衣做饭,为我把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为我辛苦挣取一分一厘去买我喜欢的东西。
而当有一天,我的手也长到和它一般大的时候,我想骄傲地牵着它上街,却陡然发现,这十几年的日夜操劳,它早已失去了当年柔软的质地,它的掌心布满了坚硬的,青紫的老茧,它的纤纤素指也不再如当年一样修长雅致,它的指甲里透着一种淡淡的洗衣粉味道,但那温暖的温度经历了无数个严寒酷暑后,居然一点也没变。
我恍然间醒悟,都说十指连心,这手心的温度正是来源于它深沉的无私的母爱。它是用深深爱子之情,牺牲了自己,哺育了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我顿悟了,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背后,总有父母青春身影的伴随。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为孩子的未来撑起一片朗朗的天空,却从来不会计较自己的额头又添了多少皱纹,自己的鬓前又多了几缕华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只愿所有的孩子都能理解这份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给了他们一个操劳疲惫的中年,是时候想着如何给他们一个安享清闲的晚年了!
又或许是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喜欢那些浮华娇贵的纤纤细指,我只爱这样劳碌着的,充满着烟火气息的女人手。“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我知道,只有从事生产劳动的手,才是真正健美而值得崇敬的。
其实古代的劳动妇女,也像如今的女子一样,不只要料理家务,照顾孩子,孝敬父母长辈,还要从事织布,刺绣等工作,一则用以补贴家用;二则,这样的女工产品也是古代赋税的要求。所以,虽然中国女人在历史上地位不高,但她们在家庭生产中是同样撑起一片天的。
不仅如此,古代男子选妻,看她贤不贤惠,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这个女子女工技法的高低。
南北朝有着民歌: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常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善织兼,故人善织素。织兼日一匹,织素五丈余。拿兼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那个不再受丈夫宠爱的故妇,跪在地上一定要丈夫比较新人故妇谁更好。丈夫踌躇着,故妇最后只能以织布的技法高低来作为评定标准。丈夫点点头,“织布还是你织的又多又好啊,所以在我心里,你比她好啊。”
不只在农家,皇宫贵族,也有那么个帝王,他宁愿不要钟鸣鼎食,不要绝代佳人,只要一个朴实纯真的乡野村妇。他说“非夜来缝制,帝则不服”,他就是魏文帝曹丕,而夜来,只是一个来自民间妙于女工的小小女子。
有那么一段时间,他沉醉在她穿针引线创造的温暖平静中。每次下朝后,他总爱去她的房里,看她为自己裁剪自如,忙得不亦乐乎。她知道怎样的面料他会穿着舒服,亦深谙他的长度尺寸,所以每一件,都那么合身那么让他满意令她开怀。
其实他亦是同样感动的。痛失甄宓后,他的郭皇后也不过是醉心权贵的势利女子;后宫佳丽三千人,谁都是带着面具对他微笑,向他邀宠;他和胞弟不合,那些才平定的江山,处处危机四起。他像是一个呆在空中楼阁的孤家寡人,一个人品尝着寂寞的味道。夜来的出现,填补了这样的空洞。他知道,她是真心爱他的,唯有她,才会日日夜夜为他赶制衣裳,唯有她,才会不在乎荣华富贵只在乎他今天有没有穿自己亲手做的衣服。她像是来自田园的风,每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都是发自心间的。所以他给了她特别的宠爱,非夜来亲手裁缝,就拒穿!
幽幽烛火下,他身着龙袍,就这么默默看着夜来。一双稚嫩的巧手上上下下地为他打点新衣。一代帝王,会不会有这么一刻有一丝恍惚,以为自己只是她心爱的官人,在一方茅庐里,和她安然过着男耕女织的平凡生活?
女人的手,一旦劳作起来,便也抓住了自己想要的幸福。
犹记那个冬天,我在心爱男生的宿舍,为他浸洗冬衣,那一双手在毫无温度的水中浸泡得冰冷麻木,他无比爱怜地牵起我满是泡沫的手,十指相扣,放在自己胸前,一脸庄重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颗心,就这么被俘虏了。
杨柳细腰
希腊神话里,那个倾国倾城的女子凭着举世无双的容颜和莹然如玉的细腰魅惑了斯巴达王子,才引发了生灵涂炭的战争,使得特洛伊境内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舞台上,那些来自埃及、头戴面纱的少女,用水蛇般扭动自如的腰肢舞蹈出一个民族传承千古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据说,古埃及王朝的法老和贵族们歧视女人的肥臀丰乳,认为那只具有生殖功能,是原始的动物性特征。他们把细腰视为女人的高贵,因此才诞生了埃及风靡全球的火辣辣的肚皮舞。
其实,何止在外国,中国的男人—样爱女人的细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从3000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女儿家的纤纤细腰就成为了判定女子美丽的标准。而这,也正是女人身体曲线美的关键。
女人体态的柔韧韵致主要得力于腰腹与胸臀的对比,丰满与纤细之间,多一分则嫌肥,差一厘则嫌弱。纤盈合度得恰到好处,才是女子S型曲线峰峦迭起形体美的所在。这美丽的腰线,自古以来,都是男人吟咏的素材,赞美的对象。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谁得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杜甫诗里这随风舞动的婷婷弱柳宛若少女纤细的腰肢,婀娜动人,激发多少士大夫怜香惜玉之情。
“樊素樱桃口,杨柳小蛮腰。”那两个小小家妓体态优美,曲线玲珑,曾让一代文豪白居易爱不释手,呵护备至。
“窈窕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裙,不做纤纤步。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一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清末王国维,相传一天上街,邂逅一位卖酒的旗人女子,惊艳于她曼妙的身姿,以及纯粹天然不矫揉造作的步伐,一时感慨,赋了这首《蝶恋花》。
其实,王国维词里的这个女子一如屈原笔下的香草美人,都是有所指代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不满世事混沌黑暗的静安先生最后亦像三闾大夫一样,选择了投水自尽。
所幸的是,先生的《人间词话》和《人间词》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熠熠闪耀,永垂不朽。
年方十五的窈窕燕姬,摇曳着长裙和柳腰,从清末走来,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光明新世界的路。而先生遗风,则伴着昆明湖的水,一起山高水长。
事实上,“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若没有男人停留在女人腰线上那贪婪迷恋的目光,这世上,哪里还会有这么多为达“魔鬼身材”而拼命瘦身、整形的女子呢?
女人的腰肢是男人手中的花,盈盈一握间,便绽放出千娇百媚的姿态。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传说春秋时期的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于是,上至朝廷重臣,下至妃嫔宫女,为了得到君王的青睐,每日节食束腰,更有甚者,不惜活活饿死。在那个时代,“楚腰纤细掌中轻”,举国上下飘渺流溢的细腰终于成就了楚国风姿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浪漫主义精神。让后人哀之叹之,哭笑不得。
而灵王爱细腰的结局呢?
历史上,荒淫无道的楚灵王被胞弟抢了王位,众叛亲离,四面楚歌,最后自缢而亡。死向荒山人不知。
不知道楚国的后代,在翻看这段史料时会不会为灵王感叹一句:都是细腰惹的祸啊!
《墨子·兼爱》里描写楚国瘦腰的场景:“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协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这样取媚君主的方式固然荒诞可笑,但他们屏着呼吸,扶着墙壁束腰的景象倒让我想起了电影《乱世佳人》中的女主角郝思嘉。
影片中有这么一个场景,当时已经结过两次婚,有了三个孩子的郝思嘉为了参加一个宴会,而扶着床柱要求黑嬷嬷把自己的腰束得细一些,再细一些。黑嬷嬷说:“小姐,你不可能像从前一样了。”可思嘉不听,依旧屏息收腹,使劲儿地束腰。那天真可爱的固执样子,叫我至今难忘。
电影《乱世佳人》是根据美国现代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改编的。影片主要讲的是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中佐治亚洲种植园主的社会圈子里美女郝思嘉的一系列婚姻爱情故事,以及她在战乱中表现出的坚韧勇敢的精神。影片最后“tomorrow is another day”曾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主题。而在我所接触过的所有外国名著中,我最喜欢的也还是这部小说,郝思嘉这个人物形象曾经是我最向往热爱的女主角。
相比温柔贤惠的媚兰,我更喜爱郝思嘉,我爱她活得热烈,活得激情,活得真实可贵。一方面,她妒忌、势利、虚荣、自私,她会为了筹集300美元的地产税款而勾引亲妹妹的未婚夫甘扶澜,会因为对卫希礼盲目的爱情而迷失自己的追求。但另一方面,她自信、骄傲、乐观、坚强,她会在田园荒芜,家园残败,别人还沉浸在往昔幻想中时,一人挑起重建塔拉农庄的重担,会用嘉乐遗传的精明狡猾的经商本能把自己的木厂,办得风风火火。像卫希礼评价她的,“你太有活力了,你是在抓中生活扭打,让它顺从你的意志。”“你有一颗金子般的,同时又缺少想象力,你永远不会害怕面对现实,你永远也不需要像我这样选择逃避”。郝思嘉的身上闪烁着人性自然美的光辉,她像是美国南部的阳光,自由而灿烂地照射着,所以,整部小说中,只有她才能与乱世对抗,成为凡人中的佼佼者。
米切尔女士的《飘》曾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历程,而郝思嘉,这个金发、绿眼,有着镇上唯一一条17英寸细腰的女子,凭着独特的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注定会成为无数少女学习的楷模,在任何时代都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但话说回来,不管中国古代的节食瘦腰,还是美国资本主义的紧身束腰,都并不是我所推崇的爱美方式。凡事都有个度,一旦过了这个极限,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女儿家的身材,环肥是个好,燕瘦也是个好,好的本质在于自然天成,毫无做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健康的,才是美丽的。更何况,新时代的女性,最重要的,不应该是盲目地追求腰身的纤细,而应该注重充实自己肚中的“内容”。“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有才学,有涵养的女子才能有足够的自信,才有让人惊艳的美丽和气质!
男人的头,女人的腰,只能看,不能捞。可不管男人的头有多硬,最终不还是心甘情愿拜倒在女人的纤纤杨柳腰下?当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我说,女人有足够地权利挺起腰杆,堂堂正正潇潇洒洒坦坦荡荡地微笑,又何必还为自己腰围的短长而耿耿于怀郁郁寡欢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