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快走踏清秋—骏马的灵感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欣赏 热度: 12062
2014年恰逢农历甲午年,生肖马。

  马是人类驯化历史悠久、关系密切的家养动物,不但在传统的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也成为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马年到来之际,请跟随我们一起寻找视觉艺术演变中骏马奔腾的灵感。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宋摹本,局部)

  《〈洛神赋〉图》相传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所绘,画卷的开始是两位闲散的驭手,身旁是回颈、俯首的骏马,还有一匹白马在草地上舒服地打滚。这告诉观者这个浪漫故事始于一次旅途舟车劳顿的暂歇……

  

【唐】

韩幹(传)《神骏图》(局部)

  唐代基于军事和通商的需要,官方牧马总数一度超过70万。从唐朝开始,“鞍马”这一题材出现在绘画中。韩幹是唐代四大画马名家之一,为深入了解马的习性,他常在马厩里痴痴地观察上几个时辰,把马的肢体动作细节都牢记心上,作画时马的生动神情跃然纸上。《神骏图》描绘的是东晋高僧支遁爱马的故事。

  

【五代】

赵喦《八达游春图》

  赵喦本名霖,生于唐末,入梁后为太祖朱温的驸马都尉。《八达游春图》以魏晋时期八位晋朝名士的典故为题材,描绘了他们穿戴整齐,神态端庄,置身于台阁假山、垂柳芭蕉中悠然打球玩乐的场景。唐代开始盛行打马球,梁太祖正好有八位王子,因此赵喦很有可能就是以这八位王子打马球的日常生活为原型作画的。

  

  清 郎世宁 八骏图

【宋】



  宋元人《六马图卷》(局部)

  此卷旧称赵伯驹《六马图》,卷分两段,非出一手,后段末缘下有伪款“千里”及伪印“赵伯驹氏”,清高宗弘历在后半上两题,一为七言古风,一为识语,知款印俱伪,书于同日。

  此卷从长春溥仪伪宫流出,后入张大千手。张氏加跋语四行,称此为“唐人笔也”,但并无证据。后人考证,该画可能为辽代画作,前段三人三马,为12世纪作品,居中持鹰者为典型契丹人,后半段为14世纪作品。

  

  李公麟《五马图》

  《五马图》是北宋以“白描”著称的画家李公麟传世绘画中最可靠的真迹。画中从右至左依次为西域进献给当朝皇帝的五匹名马:“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分属宋廷的左骐骥院和左天驷监。构图以朴实的肖像形式,予人一种亲切感。《五马图》对后世影响甚大,成为后世画鞍马人物的最佳范本。

  佚名《百马图卷》

  此卷原误为唐人之作,据其画风,无唐人风范。视其用笔,约出自北宋画家之手。本卷的人马布局充盈,无构图意识,必是用于课徒,教授画马的各种姿态和毛色,是现存唯一的一件课徒画卷。

  本卷共画94匹良骥和10多个正在劳作的圉官和马夫,洋溢着喧闹欢快的气氛。马匹呈奔跑、欢跳之态,线条勾勒遒劲有力。

  

【元】



  

  任仁发《二马图》

  《二马图》中的两匹马,一肥一瘦,任仁发借此二马隐喻世间的官吏。画家这样写道:“予吏事之余,偶图肥瘠二马。……物情之类也如此。世之士大夫,廉滥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身而肥一国,不失其为廉;苟肥一己而瘠万民,岂不贻汙滥之耻欤?按图索骥,得不愧于心乎?”任仁发在这里等于是直言:瘦马代表清官,“瘠一身而肥一国”;肥马代表贪官,“肥一己而瘠万民”。

  

  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

  画中黑马白裘者应为元世祖忽必烈,并驾者为皇后察必,其余为随从及一名中亚黑奴,肤色的不同显示出元代是一个多民族共处的时代。元代虽没有特定的宫廷画院机构,但画师也会奉召到宫廷里为帝王家族作画。刘贯道在当时是有名的画家,善画人物走兽。画中人物衣饰和马饰都十分细致,是描绘元代帝王生活景象的一幅重要作品,也是元代鞍马画中的佳作。

  赵孟頫《滚尘马图》

  《滚尘马图》以线条加渲染表现马的质感,这种典型唐代鞍马画风的沿袭,使身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的赵孟頫在画马时能够与当时踏遍中原的蒙古铁骑划分边界。此画既是绘画“古意”观的体现,亦是汉族知识分子文化的象征。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