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普通老百姓可不可以总结呢?按党和政府愿意倾听群众意见的说法,也应当是可以总结的,以自己的视角,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参考。说的有道理,请听一听,对国家没有坏处,说错了,也请不要“打棍子”,一腔热血嘛,动机是好的。
如果都怕“打棍子”,都不敢言国是,我们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
所以,试议论如下。
1.关于社会变革
社会变革无时无刻不在世界上进行着,具体到每个国家、政权、民族、政体、团体,甚至于是每一个人,都在寻求和进行着变革。
为什么呢?因为都在通过寻求变革追求更好的目标。
看一看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历史,应该是这样的吧?
但通过变革,成效是不一样的,社会或现实可能会变得好一些,也可能成效平平,甚至于出现负面作用。
为什么呢?
因为谁也不是神仙,推行社会变革的当权派,虽然是社会的精英集团,但在思想认识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时代的局限性,至于团体或个人,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即使变革有了一定的成效,也不可能就此维持长远,还因为社会和现实不但在发展,也在不断地发生新的变化,产生新的需求,如果要想保证更长远的成效,还须不断地寻求新的更符合时代发展和变化的变革才行。
至于有时成效平平或有负面作用的情况,在某些方面存在或整体效果如此,也是一种当然,
我们的改革开放似乎也应当是这样。
我们的改革开放现在就处在这样一个已经有了一些成效,但不见得就能以此维持长远,要想保证长远的更大成效,还必须通过总结经验,不断地寻求新的更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变革才行!
这既是社会发展的特性,也是社会变革的特性,变革的不断发生,是社会发展中的必然特性,效果的不确定性,是变革本身的特性之一。
2.关于改革开放的成因
“穷则思变”既是社会变革的成因,也是社会变革的动力。正是由于中国社会近代的落后,造成了要求社会变革的动力,促成了一群成功的中国精英们的出现,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
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审视当时的中国和世界的现状,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救国之路,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这也就是在寻求一种社会变革,通过努力,把一个一盘散沙的中国,变成了一个有凝聚力的新中国。
但建立国体不是最终目标,还需要继续进行社会变革,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富强的国家。
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又通过审视自己国家的发展现状,结合研究当时的世界发展情况,前瞻性地规划了自己国家的建设发展蓝图。
如此,也就是如前面所说的,“社会或现实可能会变得好一些,也可能成效平平,甚至于出现负面作用”。然而,事实是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要想取得更大、更长远的成就,还需要不断地寻求变革才行。
可惜,正在这时候,毛泽东等一些第一代领导人相继离世,使社会的继续变革和前进出现模糊期。
但精英集团是后继有人的,通过总结毛泽东时代的建设经验,审视当时世界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新的国家建设蓝图,这就是推行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至今成不成功?不能说已经成功,也不能说不成功,因为改革开放还没有结束,还在进行,取得的成绩虽然有,但也存在问题。这还是需要归结于,社会变革须不断地总结经验,继续寻求新的变革才行。
3.关于改革开放的思想形成
为什么现在推行的国家建设路线,跟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的主张不一样?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一样;二是时代的促进作用不一样。
任何政体里面的意见都不可能是统一的,当权派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就会推行什么路线,这是不奇怪的。但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主张努力的过程有差异而已。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第二代领导人是从总结第一代领导人的建设实践来思考问题的,且又受到时代前进的影响,其思想认识应当更具有先进性。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只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应当是这样。
那么,改革开放前后,谁的建设路线正确?用科学的态度应当这样回答,现在还看不出来,需要用历史去验证。
但现在的人们应当认定改革开放是正确的,因为这很有必要。
因为如果纠缠于思想辩论,就会影响改革开放的进行,也就是影响国家的建设进程。
只有认定改革开放是正确的,才能团结一致、集思广益、万众一心、集中精力,巩固取得的成绩,克服存在的问题,通过寻求不断地变革,去追求一致目标的最后实现。
4.就改革开放现在的成败如何定论
就改革开放的推行,本文已经在前面亮出了观点,就是应当认定改革开放是正确的,这是主旋律的需要,因为国人对国家的发展是负有责任的,有义务唱颂主旋律。但唱颂反映的只是主观的愿望,并不代表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
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是,成绩很大,问题也很多,主观或简单的定论是不负责任的。
公认的成绩是经济成就巨大,但算一算细账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
如改革开放前、后发展速度的对比,众说不一,有说前高后低的,有说前低后高的。这里可能有一个因素,就是思想倾向,赞成改革开放的,可能不免贬低改革开放前,反对改革开放的,可能不免贬低改革开放后。
但不管怎样,在改革开放前、后,发展速度差不多,应该是实际情况。
由此说,如果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仍然健在,国家仍然推行的是原来的建设路线,达到如今同样的经济成就,应当是可能的。
由此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还有什么特别值得骄傲的呢?
改革开放值得骄傲,就是因为取得的经济成就,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是特别突出的,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恐怕没有了吧?
但存在的问题却是极其严重的,由此说,改革开放的得失似乎就出来了。严格地讲,改革了40多年,成绩并不大,问题还挺多。
还因为须看一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成功建国,才用了28年,抗日战争才用了8年,解放战争才用了5年,日本战败后在经济上的重新崛起,才用了20多年,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40多年了,就取得这些初步的成绩,还值得特别赞颂吗?
但还有一个重大因素不能忽视,就是改革开放并没有结束,还在路上,如果我们能很好地总结经验,寻求新的不断地变革,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的目的与目标,仍然有实现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不能说改革开放已经失败了。
所以,现在对改革开放的得失,可以有一定的评说,对成败的界定,还为时过早。
5.改革开放其实是另有成就的
人们只盯住了经济数字,其实改革开放是另有成就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成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二是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能动性;三是因此解放了生产力。
“思想”可是个了不得的东西,做一切事情,都离不开思想先行,思想解放了、活跃了,就释放出了巨大的精神力量,自然会转化为和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不是一个错误的概念,这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即使有100个人去努力了,只有几个人致富了,也是积极的因素和成果,应当这样看。
改革开放是国家现在的大政方针,政府当然会有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推行和推动改革开放的进行,但只靠政府的推行和推动是不行的,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响应、支持、参与当然不行。
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改革开放的推行就会事半功倍,广大人民群众被调动起来的能动性,就会迸发出在改革开放的政策基础上更大的创造性。
所以,在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时应当看到,人们思想大解放、能动性大迸发和生产力大解放的现实,在归纳改革开放的成果时,应当看到,广大人民群众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6.改革开放存在的问题需要重视
对改革开放还不能界定为已经失败,但也不能界定为已经成功,应该界定为还没有成功。
对改革开放的成果,应当界定为存在,但并没有什么可值得太骄傲的。
对改革开放应当肯定是正确的,这是主旋律的需要。
对改革开放存在的问题,应当清楚地看到,更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严重性和解决的紧迫性!
在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时,总结存在的问题比总结成绩重要一万倍,没有这种思想认识是不行的!
显然,政府是知道存在的问题的,早已在进行修正。但只是在默默地修正,缺乏公开承认失误的勇气和魄力。
应当认识到,党和政府的威信不是靠强行树立起来的,而是靠国家治理的效果带来的效应促成的。
敢于承认失误,勇于承担责任,善于纠正错误,不但不会失去威信,反而会增加威信。如果不敢承认失误,怕失去威信,反而保不住威信,丧失了威信!
改革开放以来,既然是“摸着石头过河”,就不免会出现“偏差”,这本来符合客观规律,是正常的,无所谓嘛,改正过来就好嘛,没有必要回避。
至于存在哪些失误,不用细说了吧?问题都在那儿摆着,如教改、医改、房改,等等,哪样改革成功了?是不是?
所以,严格地来讲,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显著,而问题多得像“牛毛”,所以需要把握好前进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