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郑毓芝:演婆婆和太后的专业户

时间:2023/11/9 作者: 上海采风月刊 热度: 13504
马信芳

  

  

  

  一不小心,踩进了影视圈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反映婚姻家庭问题的电视剧不在少数,但能够成为精品的真不多,而能够在观众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更是少之又少。

  1998年,一部23集的长篇电视剧风靡全国,它就是《婆婆媳妇小姑》。上海电视台播出后,创下了七八个台轮播的盛景,接着发展成全国电视台连播的趋势。

  这个电视剧的编剧是王丽萍,这是她的家庭伦理剧的开山之作。一开笔就展露出她的才气。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金牌编剧,描述婆媳之间的关系是她所擅长的,她创作的作品紧贴时代气息,展现老百姓们最为朴实的生活状态。没有狗血的三角恋,没有阴谋和算计,故事呈现出来的,是最为平常的琐碎事,然而,它却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相互理解、尊重的道理。

  该剧导演江海洋,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用江导演的话来说,《婆婆媳妇小姑》是他的试水作品。但一开弓便是响铃箭,此片一举夺得了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连续剧奖。江导演曾与笔者谈到这部作品时说,一是剧本写得好,二是演员演得好。特别是仇家宝的母亲,那个可爱可亲又可气的婆婆,由国家一级演员、话剧表演艺术家郑毓芝饰演。正是她对婆婆这个人物的准确理解、把握和表演,在这场矛盾日益激化的婆媳大战中,将角色演绎得真实而生动且收放自如——她并非一个坏人,用现在的价值观来看,婆婆是好婆婆,媳妇也是好媳妇,小姑也是好小姑。

  这部电视剧成为郑毓芝的经典成名作。郑毓芝曾笑言,她是一不小心踩进了影视圈。这是她首次饰演婆婆。由于她的出色的表演,她被誉为沪上第一婆婆,且是一发不可收。2006年,她在电视剧《双面胶》中饰演王启东的母亲;2008年,又在《倾城之恋》中饰演白流苏的母亲白老太……在以后的电视剧中她相继被邀饰演婆婆和丈母娘,而成为“婆婆专业户”。

  时隔两年,根据台湾纯情女作家席绢的小说《上错花轿嫁对郎》和《请你将就一下》改编的电视剧《上错花轿嫁对郎》剧本完成。导演张子恩找到了郑毓芝,邀她饰演剧中主角齐天磊的奶奶——太老君。

  这是一个悬念迭起、妙趣横生的故事。讲述了离奇曲折的两段姻缘。对这部古装剧,郑毓芝不敢轻举妄动,而是要来剧本细读起来。读着读着,缜密的构思,奇特的情节,让她欲罢不能。郑毓芝慨叹:“我已经很久没看到过像《上错花轿嫁对郎》这样细致的电视剧本了!”

  因为郑毓芝接到《上错花轿嫁对郎》沉甸甸的剧本时,她很惊讶,“那居然是导演张子恩认真撰写的分镜头剧本!”

  张子恩曾执导过《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等力作。郑毓芝说,现在有些电视剧几乎都只有一个简单的文学剧本,要想见到导演写的分镜头剧本已成了奢望。“如果每一部电视作品都能像《上错花轿嫁对郎》这样认真创作的话,那真是观众的福分!”

  第二天,郑毓芝就表示同意出演。果然,她没有看错,即使已将剧本写得如此细致完整,拍摄期间,这位名导仍然坚持每天对剧本做必要的修改。

  该片于2001年1月2日正式播出。郑毓芝告诉笔者,这部戏,她演的同样是配角,且戏份不多,但属于她喜欢的类型。正是她的成功出演,她饰演的人物中又多了一个类型——老太君。

  凭借这部作品,郑毓芝大热起来,她也“升格”成了老太君的专业户。她不止会演慈眉善目的老奶奶,很多复杂人物的塑造,都非常精彩。她在吴奇隆主演的《萧十一郎》中饰演沈老太君,在《情剑山河》中饰演杜太后,在《明宮谜案》中饰演李太后。特别是在闵春晓、马天宇等人主演的《黛玉传》中,郑毓芝饰演的贾母被人评为形象最好的贾母。当她得知黛玉身亡后,口中喊着黛玉的名字而离世。外界评论,此贾母与过去不同,她与黛玉的祖孙情深,让人更为感动。

  “斯坦尼”教我真实地反映生活

  郑毓芝,1936年生,江苏省南通市人。她自幼对演戏就有一种特殊的天分,少儿时期,家人已发现她有超乎其他儿童的模仿力。因此十二岁时,就被父母送进了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戏剧组学习,一年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先就读于附中,毕业后又考入表演系本科继续深造。在上戏这个培养演员的高等学府,郑毓芝得到了良好教育和培养。

  当时,谙熟“斯坦尼”体系的苏联专家来到上海戏剧学院,以培养表演专业的学生为己任。包括表演、导演、戏剧教学和方法等系统专业知识的演剧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在上戏得到广泛的弘扬。而真实反映生活、强调戏剧的社会使命和教育作用,体系的戏剧美学思想在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斯坦尼”体系系统而科学地阐述了表演艺术的规律。其精华在于体现出人的“天性”:要求演员不是好像存在于舞台上,而是真正存在于舞台上,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演员应当永远是舞台上活生生的人,要遵守生活的逻辑和有机性的规律,在规定情景中真诚地去感觉,去想,去动作。

  这些话让她受益一辈子。

  郑毓芝主攻的是话剧表演。上戏毕业后,不论是初进实验话剧团,还是后来加盟上海青年话剧团,作为演员,她兢兢业业。不论是配角还是主角,一切归零,从头开始。《远方》中的格拉莎,《大学风云》中的魏彤云,《最后一幕》中的蒋暇。外国名剧的演出更是对话剧演员的锤炼。《吝啬鬼》中的玛丽安娜,《大雷雨》中的卡杰林娜,《欧洲记事》中的布洛克夫人,《西哈诺》中的霍克桑娜,直至在《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饰演克莉奥佩特拉。

  郑毓芝擅演各种人物,《年青的一代》中的夏倩如,《红色宣传员》中的英爱妈,《南海长城》中的阿螺,都留下了极好的口碑。而《清宫外史》中的慈禧太后,《秦王李世民》中的尹贵妃,《孙中山与宋庆龄》中的宋庆龄,《欢迎您归来》中的郭德洁,《巨人情怀》中的贺子珍,《开天辟地》中的杨开慧母亲,《童年周恩来》中的周恩来的姥姥,在舞台上为广大观众留下了一个个难以忘怀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1959年,郑毓芝在《大雷雨》饰卡杰林娜,以精准的人物把握,荣获青年演员优秀表演奖。

  1981年,她与娄际成合作,在《孙中山与宋庆龄》中饰演宋庆龄,这是在中国舞台上第一个扮演宋庆龄。她以饰演宋庆龄荣获了首届上海戏剧节优秀表演奖。

  1986年,她又以《欧洲记事》中饰演布洛克夫人获上海文学艺术奖中年演员奖。

  郑毓芝告诉我,她在艺术上的进步与前辈导演艺术家的谆谆教导和循循善诱分不开。

  1959年,郑毓芝刚工作不久,得到了在《大雷雨》中饰演卡杰林娜的机会。对她来说,这是对一个新演员的现场考试。

  她想到了20世纪30年代,著名导演章泯在排练《娜拉》《大雷雨》时,拿出导演笔记,给大家念了这样一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话:“在舞台上,不可能用一套千篇一律的刻板公式、舞台脸谱和角色类型来表现先进的苏维埃式的人物。在舞台,要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人那样地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

  这是中国第一代导演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导演和表演理论的借鉴。也是中国话剧界第一次用“斯坦尼”体系来指导话剧艺术的舞台实践。“斯坦尼”的体验艺术的特征是演员“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下意识的创作”,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地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

  章泯先生的教导让郑毓芝在“体验角色”中很好地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她的成功表演让她荣获了当年的青年演员优秀表演奖。

  1982年,郑毓芝接受了电影《大泽龙蛇》剧组的邀请,在剧中饰演顺子嫂。这虽是个配角。可总导演张骏祥却丝毫没有对此懈怠。

  影片是《燎原》故事的继续,它着力表现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后,我党领导的江西萍乡路矿工人的武装斗争。

  张骏祥要求演员不是模仿形象,而是“成为形象”,生活在形象之中,并要求在创造过程中有真正的体验。因此,虽是配角的郑毓芝也被要求下生活,与矿工们同吃同住,生活在一起。这是郑毓芝的第二部电影,戏份不多,但直到今天她依然难忘。她说,下生活和体验生活,成为她以后饰演新角色前的必修课。

  遇见那个懂你的人

  郑毓芝是幸福的。她与爱人陈茂林同为圈中之人。陈茂林先是当演员,后来进上戏当老师,从表演系教到导演系,50余年教学生涯,桃李满天下。宁静、董卿、宋佳等是他的学生。

  说起他们的婚姻,应归于演戏。郑毓芝和陈茂林是上海戏剧学院1958届的同班同学,毕业后都被分进了上海实验话剧团。虽说是同学,但他们之前在学校里几乎没说过话,未曾想在剧团里,他们有了互相了解的契机。

  加入剧团没多久,团里就排演名作《大雷雨》,郑毓芝出演美丽天真、向往自由的女主角卡杰琳娜,陈茂林出演卡杰琳娜的丈夫奇虹,是一个对专横母亲唯命是从的窝囊男人。对郑毓芝这个初来乍到就担当女主角的小师妹,团里有些微词,让她很苦闷。而身为同学的陈茂林,常常鼓励她,要她相信自己,坚持下去。于是,在台上,两个人是格格不入的“奇虹”和“卡杰琳娜”,而在台下,两颗心却越走越近。最终,郑毓芝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青年演员奖。陈茂林笑言:“我那个时候算是‘陪太子读书,她得了奖,我什么奖也没得,但最后娶到个好老婆。”

  携手多年,两人都对对方十分满意。夸起陈茂林,郑毓芝不含糊:“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人老实、不花心、有责任感。我跟外孙女说,找男朋友就要找像外公这样有责任感的。”陈茂林笑逐颜开,不忘插嘴确认:“我算有责任感哦?”郑毓芝一本正经地点点头:“嗯,这点你还是可以的!”一阵大笑,幸福感扑面而来。

  一部《婆婆媳妇小姑》,让更多人认识了郑毓芝。郑毓芝笑言:“以前在剧团里,我演的基本上都是年轻女子,最多也就是少妇,没想到三十多岁时,踩进了影视圈,一演就是妈妈,到现在就演奶奶了!”

  戏里婆媳矛盾不断,可现实生活中却是两代婆媳和睦。

  生活中的郑毓芝是女儿,也是媳妇;是婆婆,也是丈母娘。

  陈茂林说:“古今中外,婆婆媳妇的关系都是很难搞的。我妈妈活到98岁,她们婆媳俩相处几十年,还真没让我受过什么‘夹板气,关键是我有个好老婆。”

  公公去世后,婆婆一个人住在闸北区,陈茂林和郑毓芝住在龙华。郑毓芝觉得老太太一个人不方便,请她搬来一起住,可婆婆并不乐意。“她清醒地说,牙齿和舌头也会打架,何况是长辈和小辈。她主张两代人没必要靠得太近,若是有什么不开心就不好相处,反倒是经常来往更亲热,感情更好。

  老太太实话实说,但父母的养老问题不容小视。郑毓芝夫妇俩通过房屋置换,将同一小区的一套房子买了下来,给老太太住。“她要她的自由和小天地,和我们之间‘喊得应又分得开。她也不想困住我,有时候我要去外地拍戏,她会说‘你尽管去,这里有阿姨照顾,你放心!”

  正是有婆婆这样的榜样,郑毓芝自己升任婆婆后,与媳妇之间也处得很好。因为儿子媳妇住在澳大利亚,每次去探亲,媳妇都会和郑毓芝说:“妈妈,我们给您和爸爸申请永久居住权吧!”陈茂林和郑毓芝都没有同意。郑毓芝说:“小夫妻俩现在正是事业奋斗期,如果我们过去了,他们还要分心照顾我们。我觉得完全没必要给他们添这些麻烦。虽然我和老伴都已经退休,但艺术是我们的爱好,国内的演艺事业有时候还需要我们,我们应该继续为此发热发光。况且现在国内的各种制度越来越完善,养老服务也越搞越好。”

  在荧屏上,郑毓芝演过很多威严的老太太,无论是《红楼梦》里的贾母,《倾城之恋》里的白老太,还是《萧十一郎》里的沈太君,都是说一不二的性格。但生活中的郑毓芝,一直就是个“马大哈”。光写信这件事,她就闹过好几次笑话。有一次陈茂林带学生到乡下去学习,期间他写信给郑毓芝,没多久就收到了回信。这封信一半是用蓝色圆珠笔写的,一半是用红色圆珠笔写的,殊不知离婚书才用红筆。陈茂林一阵不解:“我在哪里得罪了她?”

  “老话说,女子围着锅台转,男子走州又走县,现在,我们家是反过来的。”陈茂林曾说自己退休后,成了“买汏烧”,家里油盐酱醋、七七八八的事都归他管。不过,“郑毓芝也是个好当家人。只要她在家,什么事就抢着干。我就负责当采购员,然后就能笃笃定定地坐下看电视喽。”

  不过郑毓芝演出的电视剧,陈茂林看得不多。好多次别人对他说:“最近某某电视剧里看到你们家郑毓芝啦!”他的反应往往都是:“哦,是吗?”所以家里也常发生有趣的一幕——看电视时,换台到了某个频道,陈茂林像突然发现了“新大陆”似的:“郑毓芝,电视里有你啦!快来看看!”但郑毓芝告诉我,他从没完完整整地看过她出演的一部电视剧。虽然做了几十年老师,他并没有将“职业”习惯带回家,也不会对她的表演评头论足。陈茂林对郑毓芝满是信任,“从来不问我拍了什么,拿了多少钱,作为演员,他给我极充分的自由”。

  “当然,几十年夫妻,不可能没有争执,磕磕碰碰随时会发生。”但郑毓芝深情地说,“夫妻之间就是这样,只要互相理解,互相宽容,就能一路相伴到老。他病了我要管他,我病了他会管我。”

  有一句话说得好,“再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懂我”,以此来定义是否遇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人。陈茂林曾幽默地说:“我们的关系源远流长,互相知道得太多了,学校的事、剧团的事、家里的事,想用上海话谈就用上海话,想用普通话谈就用普通话,有的是共同语言。”是啊,因为有着共同的语言,他们让艺术之树常青。

  2018年,陈茂林因病逝世,自此两人天各一方。不过郑毓芝说,我已很知足,我们相识于青葱的学生时代,相伴已60余载。我遇到的是那个懂你的人,与你一路相知相伴的人,所以该是最幸福的人。

  剧组如缺少老太太,我就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郑毓芝眼睛出现了问题。作为一名演员,平日里看剧本、背台词是不可避免的,再者演技是否到位,“眼神”非常重要。因为老花眼的逐年加重,她的左眼视力只有0.1,右眼也只有0.25。这让她的生活和工作力不从心,非常不便。

  郑毓芝不想因为眼睛的问题放弃自己热爱了一辈子的演艺事业,于是来到眼科医院做手术。根据郑毓芝的实际情况,院方为她制定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三焦点晶体植入”的治疗方案。经过手术,郑毓芝的视力得到了恢复。

  那天,在拆开纱布的一瞬间,郑毓芝开心地叫了出来:“太清楚了!好久没有看得这么清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演出是我所爱,已融进我的生命。所以为塑造好角色,服务于广大观众,作为演员,我更懂得爱惜身体。”

  郑毓芝对按摩有一种特殊的爱好。每天早晨醒来,她做的第一件事是进行自我按摩。从头开始,然后脸、胸、腹部、双腿依次进行,时间为30分钟。“我每天坚持,五六年下来,效果还不错。”她还每周一至两次到足浴店,请专业人员进行按摩。她说,人体有十四条经络,三百多个穴道,对准用力刺激,相对应的脏腑就能起到通经活络的作用。这样按摩后,人感到神清气爽,身体很轻松,有的障碍被排除了,非常好。

  对饮食,郑毓芝也十分在意,荤素搭配,坚持清淡。平时她吃粗粮杂粮,如小米粥、麦片、山芋、玉米、黑面包等。对坚果类食品也不排除。她说:人适当吃点粗粮杂粮好处多,能增加体内膳食纤维,它们能像清道夫一样,清除肠道内的垃圾。另外粗粮杂粮营养丰富,有抗衰老、抗癌作用,能满足人体各方面的需求。适当多吃一些,有益健康。

  “干自己喜欢的事,从生活中寻找乐趣。”这是郑毓芝的另一养身之道,其中唱歌成了她的爱好。退休后她参加了文广系统老干部合唱团,只要在上海,每周都会准时来到老年活动室进行排练活动。十多年的坚持,《洪湖水浪打浪》《地久天长》《燕子》《鼓浪屿之波》等歌曲随声而唱。当她参加市一级歌会,在雷鸣般掌声中,一种荣誉感、自豪感油然而生。郑毓芝为此而陶醉。

  作为老戏骨,郑毓芝的演技已炉火纯青。好身体也让她八十高龄还能继续演出。

  2015年,随着大热剧《琅琊榜》的播出,观众再度看到鄭毓芝在剧中饰演的太皇太后,与胡歌饰演的梅长苏虽然只有一场对手戏,但太奶奶的形象却深入人心。同年她还在唐嫣等人主演的《千金女贼》中饰演了与杨蓉有许多对手戏的海婆婆。

  2019年,郑毓芝83岁。她应邀在《庆余年》中饰演南庆太后。她在此剧中饰演的“老太君”,一反往常,成为“独断专横”的反派人物。南庆太后气场强大,一亮相,就让内侍给了长公主一巴掌,可谓先声夺人。后面教训女儿时那副严厉无情的样子,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剧中,短短几句话、几个挑剔又不耐烦的表情,就把人物演活了。这么一个“大反派”出场,观剧的观众当时的反应却是夸太后和奶奶“好有范儿”,夸老太太“威武霸气”,夸太后“眼神表情太带劲”。没办法,郑毓芝实在是演技太出彩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这次专访郑毓芝老师,聊得时间太长了,我真有点不好意思。但我还是问道:“郑老师,接下来你是不是还会接戏?”

  郑老师笑着对我说:“我如果不给别人添麻烦,而剧组恰好又缺少这样一个老太太,那我就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