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爱情神话》凭什么出圈

时间:2023/11/9 作者: 上海采风月刊 热度: 13669
■ 上影集团

  2022年1月7日,以“新时代电影的破圈密码”为主题,电影《爱情神话》出品方与主创团队一起,在永福路52号上海国际电影人俱乐部,邀请沪上文化名人共同分享对这部鲜活表现上海中产阶层世俗人文情感生活的沪语电影的观感。

  沪语爱情喜剧《爱情神话》出现在2021年的岁末,用上海话演绎了一出魔都市井群像,掀起有关海派文化的考据热潮。观众们讨论片中的爱情观,也讨论上海苔条、蝴蝶酥和鲫鱼汤。影片正在热映中,目前在全国院线收获近2亿票房,在各大影评网站的评分都超过8分,成为一部近来少见的高口碑海派精品之作。

  以振兴上海电影、传播海派文化为己任的上影,这次不仅担任了《爱情神话》的主要出品方,旗下影院更在2022年元旦档给了这部电影高达40%的排片率。

  在《爱情神话》引发海派文化讨论现象之时,影片出品方上影集团、麦特影业、北京真乐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捕影传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影片主创、沪上文化名家相约在昔日上影厂文学部旧址、如今上影厂创作中心和上海国际电影人俱乐部的所在地、与上海电影创作渊源深厚的永福路52号,讨论《爱情神话》的“破圈密码”,以及其对重塑上海电影特色和影响力的启示。

  麦特文化总裁岳洋和制作人叶婷都来到了现场。“我们希望让中国电影回到它开始的地方,”岳洋说,“我们坚持用沪语来完成,并在最后上映环节依然坚持没有使用普通话,就是希望能用这样的方式去呈现这个重要的初心。”出品方代表,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表示,一部好电影可以让精神活着,《爱情神话》就是这样一部“现象级”的好电影。它让观众感到无比亲切、自然,充满着生活气息,同时又能触达灵魂,引发思考,让人向往和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状态、人际关系。它赋予了上海电影新时代的精神内涵。通过这样一部沪语电影的大众化传播,对厚植城市精神、塑造城市品格是大有裨益的。我们感到这无疑是个正确的创作方向,上影要多出这样的精品力作!

  他表示,2021年以来,上影推出了“新人新作计划”,像邵艺辉这样能深入生活、再现生活的青年导演,就是上影所追求的新人;同时作为新人又很需要像徐峥、马伊琍那样优秀的电影人“导师带徒”,帮助青年电影人更好地成长、成熟起来。

主创谈电影《爱情神话》:生活化的都市故事让海派文化“破圈”

电影《爱情神话》监制、主演徐峥从一开始就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颗“小而美”的钻石,但它的破圈程度仍然出乎他的意料——去天钥桥路买蝴蝶酥的人排起长队,影片里的咖啡馆变成了“网红店”。“《爱情神话》凭借高口碑成为了一部现象级电影。”他说,“这部电影表现了当代上海的一种人文生活。这部影片的导演、编剧不是上海人,但她把这样的上海以一种生活的、平和的视角娓娓道来,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让观众们津津乐道。上海细致、包容的人文精神,应该有更多的作品去表现,而以这样一个态度,平和、尊重地进行创作,这个方向是对的,也是有潜力的、有空间的。”

  电影《爱情神话》编剧、导演邵艺辉表示,是上海这座城市给了她灵感。她说:“上海很多地方我还没有去过,我能体察的只能是我身边的上海朋友给我的感觉和我对这些朋友的感觉,他们当中有上海本地人,也有外地人。他们对待感情的态度,以及他们那种包容和接纳,都是我创作的灵感。”她还说,这部电影里没有反派,每个角色都是不完美但可爱的普通人,因为她认为海派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以人为本,包容每一个人身上不完美的地方。她笑称:“我是从一个外地人的视角写的上海,上海观众对我也很包容。”

  电影《爱情神话》主演马伊琍聊起了影片的剧本在电影节上让她一眼相中的原因,“我第一次看到有剧本把目光放在中年这个年龄段的人,讲述他们的爱情故事。”她认为自己很像在影片中饰演的李小姐,一个有规则感的上海女人,因此这个角色让她觉得演得毫不费力。不仅如此,这部作品中的很多细节都自然地呈现出海派文化的特征。在这个故事创作的过程当中,她感受到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一部分”,“没有多使劲,也没有多想争取自己的镜头。如果我们很刻意地要拍一个展现海派文化的作品,可能会使过劲了,因为海派文化是不紧不慢的,是贯穿在生活当中的,也是体面的、有距离感的、有张有弛的”。

  电影《爱情神话》主演周野芒觉得影片呈现出一种诗意,“影片的剧本很幽默,有讽刺而没有挖苦,同时它又是散文式的,所有的情愫都在不言之中”。他觉得邵艺辉描绘上海,描绘的是一种感觉,而电影把这种感觉还原了出来,“非常高级”。

  电影《爱情神话》主演张芝华在片中饰演了一位很有文化修养的上海妈妈,她说自己“演到了一部想演的电影”,并高兴地把影片推荐给了身边的很多朋友,“我觉得这部电影是让中老年人回到电影院的机会”。

“小而美”“城市精神”“艺术感”……《爱情神话》的“破圈密码”有哪些

活动现场,各位专家也妙语连珠,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分析《爱情神话》的“破圈密码”。大家认为,在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爱情神话》以一种生活化的视角呈现了上海包容、多元的城市品格,唤起了当代观众的情感共鸣。

  复旦大学副教授、社会文化人类学专家沈奕斐说:这部电影切中了观众的社会情绪,同时,影片本身也体现了海派文化的“边界意识”,导演“平视”的视角让整个故事显得更平和、更真实。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表示:我们上海电影在五六十年代时喜剧是很强的;上海电影应该昂首阔步地往前走,重新在喜剧这个文化位置上做出拳头产品,《爱情神话》就是非常好的文本示范。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则说:《爱情神话》在沪语电影之前,首先是一部好电影,所以大家喜欢它。上海是多元的城市,有不同的群落、不同的文化,每年可以容纳一百部电影拍上海。上影的王董还提了一个新的任务,就是怎么样能有更多特色的海派电影,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新人新作,就是上海在电影这个领域里欢迎更多的新人。

  作家张明扬表示:上海文化的一个重点是,只要你尊重上海整体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边界感,尊重上海的文化体系,融入上海的文化,你就是一个上海人。这部电影就算放到上海以外的地方,只要你认同尊重女性,我觉得你都会喜欢这部电影的。

  作家马尚龙说:《爱情神话》让大家看到,讲好上海故事,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不一定要讲“大上海”的故事,也可以是讲好“小上海”的故事。

  原东方卫视总策划郑健说:《爱情神话》集中展现了都市人的生活,不只是上海人的生活,影片的故事与每个都市人的悲喜相通。

  作家蔡骏认为,《爱情神话》是一部“小”与“大”兼具的好作品,从文学角度上而言,很多故事都是从“小”切入的,《爱情神话》正是如此。影片中通过“小故事”讲述了大上海的故事,同时影片又并非局限于“给上海人拍的电影”,而是从世界性的“大视角”展现了海派文化的国际化特色。

  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钱程表示,身为以上海方言为工作语言的文艺工作者,特别高兴能看到这样一部沪语电影的出现。影片通过一种淡淡的爱情讲出了上海人生活的习惯、上海人的契约精神。

  上影导演吴天戈则表示兼听则明,说《爱情神话》这个电影的好坏都无所谓,可贵的是这个电影表达了艺术上最本质的东西。它所代表的是中国电影,不只是海派文化,而是中国电影历史上纪实的美学风格,是最高的艺术本质。

  心理学医师吴迪觉得《爱情神话》作为贺岁片特别好,一些朋友把这部电影比作《真爱至上》。其实,每年都可以拍一部这样的电影。

  编剧、词作家甘世佳说,看完电影他感到了一种温暖,这种温暖来自影片中表现上海精神的很多细节,仿佛火焰一样在身体里随着血液滚动。

  中国电影已进入新的时代,热血宏伟的主旋律史诗和家长里短的鲜活故事都有其受众。扎根在上海的上影,将继续致力于振兴上海电影、传播海派文化,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