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胆”熊明霞

时间:2023/11/9 作者: 上海采风月刊 热度: 14065
金莹

  

  

  

  5月21日,第八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江苏南京颁发。这一次,上海京剧院的花旦演员熊明霞赫然上榜。

  作为京剧花旦荀派泰斗宋长荣、孙毓敏以及赵派创始人赵燕侠的弟子,当代荀派花旦的佼佼者,熊明霞一直被专家和观众誉为“扮相灵动娇俏,唱腔优美动人,表演技巧娴熟,善于把握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演剧风格细腻、热情、爽朗、率真兼而有之”。这一次,她在新版《乌龙院》中演出了一个“美、作、娇、俏”的阎惜姣,也演出了这个人物的悲剧性。再加上麒派艺术家陈少云和丑角名家严庆谷甘做绿叶,宋江酣畅淋漓,张文远出神入化,更加衬托出阎惜姣的娇美与悲惋。用导演朱伟刚的话来形容,熊明霞当晚的演出“堪称完美,无懈可击”。

  梅花香自苦寒来。从2007年开始排演新版《乌龙院》,再到今年问鼎“梅花”,在长期精益求精地探索后,熊明霞饰演的阎惜姣终于在时光的打磨下绽放出独特的清香。

  一出《乌龙院》,

  折兰摘“梅花”

  2015年,熊明霞即以《乌龙院》中的阎惜姣一角,斩获第25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主角奖。那一年,她的丈夫,同为上海京剧院的小生演员金喜全,获得了当年的中国戏剧梅花奖。夫妻俩双双获得戏剧界大奖,一时传为佳话。时隔六年,还是《乌龙院》,还是阎惜姣,让熊明霞顺利“摘梅”。如果再加上女儿获得的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一家三梅花”,足以成就一段让人艳羡的梨园佳话。

  作为京剧舞台上家喻户晓的传统戏,《乌龙院》通常以宋江为主线,“闹院”“下书”“杀惜”三折连演。新版《乌龙院》则以阎惜姣的命运贯穿剧情,在三折戏前加了一折“卖身葬父”,交代阎惜姣与宋江的结识,再加上一折后续情节《活捉三郎》,这样的重新编排除了让女性角色走到台前,更是赋予了从《水浒传》开始就被定义为“贪财”“忘恩负义”“心狠手辣”的阎惜姣以不同的内涵。

  熊明霞并没有简单地把阎惜姣塑造成一个“坏女人”。她至今记得,刚开始排《乌龙院》时,她去医院探望当时尚在世的京剧名家李玉茹老师,李老师和她说了一番话:“小霞,你千万要记着,不要脸谱化阎惜姣,不要把她演成一个泼妇。京剧为什么要用花旦来表现这个人物?因为她是美的。她年轻漂亮,即使跟宋江吵吵闹闹,也不是潑妇骂街。她的性格是上海小女人的作,你想,很多上海小姑娘谈恋爱,要这样要那样,是不是?那是作,而不是恶。”这番话让她深受启发,自此对人物有了不一样的演绎。

  如果说,在最初的新版《乌龙院》中,熊明霞更多还是在学习和揣摩,那么,当时间来到2015年,她就在这个人物身上刻下了自己的专属烙印。2013年,熊明霞以传统剧目《金玉奴》参评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得主角奖提名。当时评委的意见是,她虽然出色地实现了对传统的继承,但仍缺少一些自身对作品的发展和创新。后来再次冲刺“白玉兰”的她选择了《乌龙院》。但按照“白玉兰”的标准,她觉得自己必须有所创新和突破,才可以在继承的基础上体现自己对这部戏、这个人物的理解和塑造。

  熊明霞思来想去,终于琢磨出一个主意:给阎惜姣加一段能够全面体现人物定位的核心唱段,就加在宋江杀死阎惜姣后,化身鬼魂的她前去寻找张文远,在行路过程中回顾过往,幻想未来。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丈夫金喜全。

  金喜全不仅擅长在舞台上扮演书生,在台下也有提笔能书的才华。丈夫问她,你想要一段什么样的唱段?心里已经盘算好了的熊明霞毫不客气地提出了要求:“我要抒情的,京剧里最抒情的就是二黄,那我就要一整套二黄版式的抒情唱段,在舞台上可以配合鬼步行路和水袖。这样的话,这一段将来是可以单独拿出来演的。”

  金喜全说:“好,我试着帮你写写。”此时,他俩正随上海京剧院在台湾演出。空闲时,金喜全就把自己关在酒店的房间里埋头创作。两天后,唱段写好了。

  熊明霞又拿着唱词去找作曲家金国贤老师,告诉了他自己的打算。得知来意后,金国贤也爽快地同意了:“可以呀,你什么时候要?”

  “回去就要排。”熊明霞回答。

  “词谁写的?”

  “我们家先生写的。”

  “他用了多长时间?”

  “两天。”

  “好,那我也两天交稿。”

  无需赘述,也没有过多客套,这段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的表演,在此时一锤定音。而这段后来被命名为“冥路”的戏,既承接了“杀惜”与“活捉”的剧情,又展现出了阎惜姣由人化魂的转变和心境的转化,体现了演员自身对人物的理解和创造,果然帮助她捧回了2015年上海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的奖杯。

  斩获“白玉兰”后,“阎惜姣”并没有止步于此。从2019年起,熊明霞开始在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带学生上课,边演边教,教的也是《乌龙院》。正是这段教学经历,让她对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我就是一个单纯的演员,在台上完成动作时并不会太在意它背后的意义和发展过程。但现在的孩子会问,老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我就去查阅资料,了解人物的历史背景,为人物的行为和动作找到合理性和支撑点,琢磨明白了很多以前不会注意的细节。比如,阎惜姣和宋江翻脸也有讲究,前面‘闹院的时候为什么不敢?因为当时张文远在后面,她要打一下揉一下。到了‘杀惜时,她拿到了宋江的把柄,就敢直接和宋江翻脸了。”在教学相长中,熊明霞不断厘清解析阎惜姣心理发展的脉络,对人物的定位更加准确,表演的时候也有了更充足的底气和自信。

  前辈的提点,技艺的琢磨,人生的际遇……都在加深熊明霞对角色的理解。“阎惜姣首先是一个青春年少的女孩子,渴望爱情、敢爱敢恨,初期与宋江也曾有过感情,可是宋江志在江湖,与阎惜姣想要的卿卿我我的小日子完全不同,于是她的情感转而投向了张文远。阎惜姣年少而轻率,美丽且任性,最终因其性格和本身所处环境所限,走向了悲剧的结局”。在充分保留传统表演精华的同时加入现代思维的审视与探索,不再是脸谱化的“坏女人”,不再是套路化的表现模式,熊明霞对这个人物有了更自觉的、更符合现代观众认知的理解和定位,也终于凭借自己对角色的演绎和创造,摘下了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

  红娘的“艰难”

  与明霞的“大胆”

  在圈里,熊明霞有個外号“熊大胆”。而这个“大胆”,在她刚刚进入上海京剧院时便初露端倪。

  1998年,熊明霞以优异成绩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接受了上海京剧院的邀约,南下上海。当时,传统戏曲进校园之风尚未像今天这般如火如荼,而上海的戏曲院团已经先行一步。当时,考虑到题材和受众,上海京剧院选择了方小亚老师主演的《盘丝洞》到校园巡演。这个取材于《西游记》的剧目既能充分显示京剧元素,又“新奇、精彩、大胆、抓人”,进入校园后很受欢迎。然而,进校园的戏一演就是两个月,一天三场,对当时已经50来岁的方小亚老师来说是个并不轻松的任务。院里领导翻看熊明霞的简历,发现她曾有刀马旦的基础,就问她:“你现在还能‘打出手吗?”

  初出茅庐的熊明霞毫不胆怯:“没问题,能打。”

  就这样,整整两个月的时间里,方小亚老师带着熊明霞,边演边教,边教边带,教导技艺,保驾护航。“记得我第一次主演的时候,方老师上午场的妆都没来得及卸,就一直在侧幕旁盯着我。”熊明霞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就这样和方小亚老师一起把60天紧锣密鼓的演出给撑了下来。

  也是这次演出经历,让上海京剧院领导看出了熊明霞的可塑性,考虑到院里的演员构成,便来征询她的意见:“《盘丝洞》里蜘蛛精逗唐僧有很多花旦的表演,我看你还蛮适合的。要不要试试花旦?”

  熊明霞陷入了纠结,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改行当了。她最初在湖北省艺术学校里学的是刀马旦,靠着日复一日的苦练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考上中国戏曲学院后,在师长的建议下,她由动转静,改攻青衣,一开始也是颇为艰难。好不容易经过四年的雕琢,在这个行当里找到了点感觉,如今又要推翻重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翻来覆去思想斗争了半个月,又把几位花旦名家的演出录像找来反复观摩思考,觉得未尝不可,就去向院长领命了。

  她说:“要不我先试试,行吗?”

  这一试,熊明霞又“大胆”上了。她原本想得简单,既然学花旦,那就学最耳熟能详的——《红娘》。直到后来,当熊明霞把花旦的角色一个个饰演过来后,她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在这么多花旦戏里,《红娘》是最难的。她甚至开玩笑地向当时教她《红娘》的宋长荣老师询问:“老师,是不是没有人拿红娘开坯的呀?”

  这个坯,开得确实艰难。当时,有“活红娘”美誉的宋长荣老师被上海京剧院请来教《红娘》,但一星期后,熊明霞却学得眼泪涟涟。青衣要稳,要雅,花旦要活泼,要灵动。两者在舞台上的表演不一样,状态不一样,步伐不一样。60多岁的老师圆场时脚步轻盈矫捷,快得她追都追不上。她怎么都进入不了状态。

  “忽然之间,我感觉自己连路都不会走了。我甚至开始否定我自己,怀疑自己还能当演员吗?”回想当初,今天的熊明霞已经可以轻描淡写地说出自己的困窘,但在当时,这是她从12岁开始学戏到大学毕业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严重问题。一根筋的她一直在问自己,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熊明霞决定先让自己冷静一下,找到问题的症结,再继续学习。她恭恭敬敬地把老师送回去后,转头就把自己关在宿舍里,整整两天没出门。

  没人知道这两天里,熊明霞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斗争。两天以后,走出了宿舍的她已经恢复了斗志,这一次,她一头扎进了资料室里。宋长荣老师扮演红娘的VCD,先从头到尾连看了三遍,看完以后,再用慢镜头一点一点抠,一点一点学,看看自己和老师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再一点一点纠正。如此这般,三个月倏忽而过,用旁人的话来说,“碟片都被她磨平了”,而熊明霞也已经把这出戏看得倒背如流。

  这一次,熊明霞觉得自己“可以”了。院里就再次把宋长荣老师请了过来。这一次,她有了突飞猛进的表现。连老师也十分惊讶,问她:“你咋像突然换了一个人一样?”她回答:“因为我冷静下来了,我找到了自己的问题,也找到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了。”

  “熊大胆”的大胆背后,有着她自小不服输、不放弃、目标明确且锲而不舍的性格支撑。这个来自湖北宜昌的姑娘,有着不同一般的倔强。而父亲从小开始就叮嘱她的话,一直是她后来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父亲对她说的是:“没有想好的事情,不要轻易答应别人。决定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完成,不能半途而废。”

  所以,在湖北省艺术学校时,她练《双射雁》中穆桂英的靠旗打出手,整整一个暑假,练得腿上全是青的红的淤青,“肿得跟烂桃一样”,到最后却只记得“最后我能连续踢到100多杆,觉得特别开心”。后来,她凭借这个戏在湖北省“桃李杯”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中拿下了自己演艺生涯的第一个金奖。

  所以,毕业进入地方院团后又决定报考中国戏曲学院的她,白天上班排练,晚上在三峡游轮演出,演出后则听着长江的涛声,打着手电,在被窝里偷偷地背文化课。最终,1994年,她以高分被中国戏曲学院录取,成为那一届戏校年龄最小的学生。

  所以,最终找到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的熊明霞,在花旦的表演中渐入佳境。2000年,为了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她向著名的荀派艺术家孙毓敏学了一出《金玉奴·棒打》,获得了二等奖。2001年,她又凭借《红娘》夺得当年CCTV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优秀表演奖。此时的她,其实只会花旦的两出戏,“再多一出都没有了”,但两部作品都获得了全国性的奖项。“对我而言是一种鞭策和鼓励,也坚定了我的信心。”熊明霞说道。后来,她还获得过第五届CCTV全国青京赛金奖。

  熊明霞的付出,最终获得了前辈老师与戏迷观众的双重认可。2002年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她在上海天蟾舞台正式拜荀派艺术大师孙毓敏、宋长荣为师,而这样的“双拜师”,在中国京剧史上也绝无仅有。面对老师的倾心以授和谆谆教诲,她唯有更加孜孜以求,努力攀爬艺术的更高峰,即使结婚生子之后也依然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并最终摘下了梅花奖和白玉兰戏剧奖这两个中国戏剧表演艺术奖中最重要的奖项。“在舞台上,付出和得到是成正比的。你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不要怕辛苦,也不要想走捷径,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是默默努力的汗水。”熊明霞如是说道。

  从宜昌到北京,再南下奔沪,湖北姑娘熊明霞的艺术之花,最终在上海盛开。

  为什么选择上海?因为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很适合青年人追逐梦想,因为与故乡同处长江流域的城市让她有似曾相识的归属感。“最重要的是上海京剧院的氛围。这里既有恪守传统的继承,又有锐意进取的创新。在排练场,大家都一丝不苟地共同研究如何唱好一出戏,我来了一看,这就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艺术氛围。”谈及当年的选择,熊明霞这样说道。

  而命运在冥冥之中早已做好安排。1998年,熊明霞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时,从河北考到北京的金喜全刚刚入校。四年后,金喜全同样选择了南下上海。于是,两个同样热爱京剧、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上海京剧院的演员,最终在上海相遇相识,并喜结连理。更为难得的是,有着相同艺术理念的俩人始终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并实现了彼此艺术上的齐头并进。“我们是生活上的伴侣,艺术上的知己。”熊明霞说。

  最终站在梅花奖颁奖舞台上的熊明霞,获奖感言真挚而诚恳:“我在上海京剧院工作了20余年,是上海京剧院的各位领导与前辈的培养与支持,让我有幸实现‘双拜师(宋长荣、孙毓敏老师)的首创,实现承教赵(燕侠)门的心愿;是上海京剧院的培养,恩师的教导和同仁的呵护,让我从初出茅庐的懵懂一步步走到今天,站上梅花奖的颁奖台。”她一字一句道出了自己的经历,也道出了自己对京剧艺术始终不悔的热爱。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的集大成者,京剧艺术道路是不断上下求索、精益求精的登峰之旅,现在的我才掬得其中一瓢,只能算个小学生。‘梅花奖于我不仅是奖励,更是鼓励和激励,我将秉承不畏凌寒、傲雪盛开的梅花精神,在京剧艺术之路上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用坚守和执着为京剧艺术的香远益清略尽绵薄。”她这样说道。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