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用艺术语言再现党史 上海举办“曙光·红色上海

时间:2023/11/9 作者: 上海采风月刊 热度: 13787
海风

  

  由上海市文學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杨浦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的“曙光·红色上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艺术作品展”,于2021年5月13日至6月1日在杨浦滨江毛麻仓库隆重举办。

  展览以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早期斗争为切入点,综合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文创装置等多种艺术样式,全方位展现红色上海的百年风貌。展览所展示的100组/件展品,汇聚了252位艺术家的388件作品,从征集或邀约的逾万件作品中遴选而来,除历史档案照片和实物外,所有作品均为原创。

  展览期间,主办方还组织了以戏剧、曲艺、音乐、诗歌、电影等多种表演形式为载体的“艺术党课”,通过主题化演绎、艺术化呈现,用充满创意和融合互动的展陈形式,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党的光辉历史,与那些党史里的英雄们“对话”。

  展览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策划,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创作选题,由上海市文联组织艺术家围绕“上海——党的诞生地”这一重大主题内容,聚焦1921年至1949年的红色上海,以时间和空间的逻辑线策划了东方破晓、峥嵘岁月、民族脊梁、碧血丹心、换了人间五大板块。

  东方破晓

  走进展馆首先看到的是“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装置,瞬间激发起观者的热血和斗志。

  进入第一板块“东方破晓”,作品表现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上海为中心,探讨求索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之路。

  巨幅国画长卷《求索》(高2米、长10米),由九位上海青年国画家联合创作,描绘了当时革命青年满怀理想和信念,从黄浦江畔出发赴法寻求真理的“求索”启航。自1919年3月至1920年12月,共有20批约1600名留法勤工俭学生从黄浦江畔的码头出发乘船抵达法国,这幅画便是这一历史的缩影。

  由上海民协主席李守白领衔创制的大型剪纸长卷《百年伟业》(高1米,长10米),则以中共一大会址为起始,串联起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以及北京天安门,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完成人民解放事业的漫漫征程刻画得淋漓尽致。李守白介绍,这个作品力图把共产党百年征程的历史风貌浓缩在长卷里,体现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精神。在描稿时,他每动一笔都要考虑如何将之与剪纸元素结合,以纸传情,用剪艺书写民族情怀,这也是作为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担当。

  毛泽东曾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东方破晓”板块作品用绘画、微雕、剪纸、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表现了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由顾绣和石雕两种手工艺对比展现的“刚柔相济”的两本《共产党宣言》,再现了中国革命的星火初燃,表达了当代文艺工作者的信仰与情怀。

  峥嵘岁月

  “峥嵘岁月”板块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切入点,在革命斗争形势最艰难的时候,无数革命先辈不惧危险、不畏牺牲,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个红色历史的传奇。

  上海是中国近代革命的摇篮。在建党百年的伟大征程中,上海这座城市从未缺席。“峥嵘岁月”板块,生动再现了1921年至1933年中共中央在上海的革命历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是毛泽东为抒发悼念情感所创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以最精练的语言承载了最深厚的感情,歌颂了革命先烈至死不渝的革命情怀。置身于展厅,观众可以通过评弹、影像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感受这首作品,以杨开慧与毛岸英、毛岸青的照片作为背景,毛泽东亲笔书法作品则印在薄纱之上,以立体化、多重叠映的方式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形象化、具象化。观众甚至可以步入作品之中,体会其间的意境。此外,还有以多种绘画、摄影相融合的形式,或具象、或抽象地展现了刘少奇、周恩来、陈云、张闻天等革命领导人早期在上海的革命生活场景。

  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工人运动的集中地,很多工人运动都在上海发生并发展到全国。展厅另侧,由雕塑家蒋铁骊创作的《沪上工人运动》雕塑群像,把这一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表达得淋漓尽致。

  民族脊梁

  第三板块“民族脊梁”,以革命文化、工人运动、各阶层爱国民主运动为着眼点,诠释党领导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斗的精神。

  展厅内,《义勇军进行曲》的艺术呈现尤为引人注目。《义勇军进行曲》乐谱以悬吊黄色飘带形式贯穿全场,飘带上浅浮雕刻乐谱,通过灯光、场景互补的形式组成大型装置作品,现场通过老式留声机反复播放第一批黑胶唱片版国歌的“历史之声”,充满历史质感的音乐与实体情境浑然一体、互相呼应,生动的情境展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反抗外敌的爱国精神。

  此外还有用雕塑、绘画、摄影、书法作品表现的文艺战线和统一战线英雄人物。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在“民族脊梁”板块中,观众可以看到鲁迅和左翼文学青年的革命故事,以及用书法表现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刚劲有力的鲁迅精神。

  碧血丹心

  “碧血丹心”板块位于展厅四楼,以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为主要内容,以革命烈士的事迹表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

  龙华烈士陵园安放了在中国革命史上牺牲最多、牺牲人员级别最高的革命英烈,为了充分表达好这批英雄人物,艺术家们深入一线采风,积累创作素材,夜以继日完成了多件感人至深的艺术作品。例如雕塑家李乾煜创作的长4米、宽2.2米的血色雕塑《龙华24烈士》,青年书法家张丰创作的《龙华英烈榜》、青年书法家胡奇峰临摹的革命者张恺帆在龙华监狱墙壁上写下的狱中诗:“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

  “身陷囹圄何足惧,慷慨高歌赴刑场”,展览还特别设计了由上百个金属框架结构和光控形成的英勇就义、奔赴刑场的英烈通道,近处是烈士的图像姓名,生卒年月随观者移动明暗变化,象征着革命之路是经过千锤百炼,泣血涕泪铺造而成,而路的尽头是解放的号角,是黑暗散去的光明,是久寒之后的春天。

  換了人间

  走出通道,展览进入“换了人间”的尾声板块。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杨浦滨江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展出作品呈现新旧对比、时空转换,陆家嘴、外滩、五大新城和一百张上海市民的笑脸交相辉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名“曙光”二字由上海书协主席丁申阳精心创作,五大板块标题则由上海书协顾问王伟平担纲。丁申阳表示,平时他习惯于写草书,为了观展效果,此次以行书为主。少字数的大字,结构、搭配方面相对更难,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创作,写了不下5遍,反复琢磨。“既然是艺术作品,尤其是庆祝建党100周年这个特殊的时间里,作为文艺工作者一定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奉献自己的智慧。”

  此外,各大板块题头的金句、伟人语录、革命家书、红色诗词等均由上海青年书法家创作书写,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勾勒出了风雨年代革命志士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史”“艺”跨界,

  “艺”“艺”融合

  此次展览特别选择在红色革命历史资源丰厚的杨浦滨江举办,这里不仅是中国革命求索之路的启航地之一,同时也是近当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毛麻仓库是杨浦滨江现存面积最大的无梁楼盖仓库,也是上海民族工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展馆外立面,56根线体以放射状的形式覆盖整座楼体,就像闪耀世界的第一缕曙光;展馆内部,56根柱体犹如56个民族顶天立地,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大团结。

  通过此次展览,拥有百年历史的杨浦滨江重新焕发出新的魅力,成为黄浦江畔又一处集聚艺术魅力的体验空间。

  本次展览策展团队深入挖掘“党史”和“文艺”资源,“史”“艺”跨界,“艺”“艺”融合,力求通过展览把红色文化融入大众生活,为上海红色文化建设提供艺术思考。

  在开幕式上,一大会址纪念馆、龙华烈士纪念馆、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国歌展示馆等沪上红色展馆的讲解员也来到现场,在高度浓缩了历史事件的艺术作品前讲述党史,让他们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现场感,对如何进一步理解讲好党史有了更深的认识。5月17日下午,由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纪念馆主要负责人及讲解团队组成的观展团在“曙光”展现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联组学习会,“曙光”展也特别邀请了参展画家来为观展团作导赏。参与联组学习的年轻讲解员们纷纷表示,从学史活动中收获了满满的精神力量。“我们和创作这些反映建党主题艺术作品的艺术家一样,都是党史的讲述者。我们会努力讲好党的故事,彰显党的初心,守护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受访讲解员说道。

  “曙光展”自开幕以来,也吸引了上海评弹团、上海歌剧院等沪上众多文艺院团、文化单位等预约前来观摩,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5月26日,刚在上海成功首演的上海淮剧团《寒梅》主创团队一行来到了“曙光”展现场进行主题党日活动。国家一级演员邢娜在著名美术家汪家芳的作品《西行漫记》前驻足良久,她表示,正是当初革命前辈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也应该继承这份精神,用孜孜不辍的态度,用符合时代审美的艺术创作来传承传统艺术。

  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教授郑慧慧观展后表示:“曙光”主题展不仅展品的形式多样,而且经常加以综合运用,既富有新意,又形成合力,在情景交融的构思和设计中创造出一种使静态艺术呈现出动态的特殊效果,从而产生了良好的思想和艺术审美效应,是一种值得称赞和推广的学党史、悟道理的文艺演绎理念和方式。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