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的主要写作对象还是本土的读者,直接翻译成外文的话,当然会感觉话语不匹配。这时必须要有高品质的翻译能跟得上,可以让国外读者更容易接受,并从中发现中国文学新的东西。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翻译学已经变成一门重要的独立学问。以前从事文学翻译的人本身就是一名作家,对于作品的风格把握很有讲究。但现在翻译水准并没有提高多少,反而还有下降的趋势,这也许跟我们社会整体的浮躁有关系。不能光指望个别汉学家,实际上更多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翻译要做到神形兼备的确很难,因此才更需要从译好每个字词做起。
中国文学“走出去”,是一项需要我们付出巨大耐心的工作,不要总是寄希望于短时间内就见效,应该一点一滴地多做基础性工作。过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再看,局面也许会完全不同。书要一本一本出,杂志要一期一期做,最终肯定是会有效果的。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路不一定是一马平川的高速路,也会遇到艰难而漫长的山间小径,只要我们扎实迈好每一步,我们的文学之灯的光芒会渐渐地越来越亮,能够照到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