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当代戏剧发展新路径

时间:2023/11/9 作者: 上海采风月刊 热度: 11013
采编/尘 羽

  

  近日,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市文联、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当代戏剧现状与发展”论坛在沪上举行,来自不同领域的戏剧家、管理者,包括体制外的戏剧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交流,畅谈当代戏剧现状,探讨戏剧发展新路径。

戏为谁演,演什么

戏剧为谁演,演什么?一直是戏剧人创作时的首要思考题。

  “我们为农民演、为市民演、为热爱中国戏曲的观众演。”杭州越剧院院长侯军在论坛上回答了“戏为谁演”的问题,这也成为杭越成功的重要“法宝”。

  一个艺术院团“出戏”的周期越长,就越容易被观众边缘化,为此杭越在剧目的创作和生产上变“十年磨一剑”为“规模化、集约化创作生产”。2005年以来,杭越共创排了《心比天高》《女人街》《一缕麻》等30多部大戏,年均4部以上剧目的艺术生产能力,在全国各大院团中都比较罕见。拥有了如此多的优秀剧目,但他们并没有“坐等观众”,而是主动出击开拓市场。“首先,杭越瞄准农村市场,每年的春节期间都把戏送到农村,把握住了农村观众最朴素的情感需求。然后,探索大城市的演出市场。第三,就是开辟境外与海外的戏曲市场。”侯军说道。杭越负责市场营销的副院长俞铁军曾一路带着演员们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不间断地从杭州赶赴上海,从上海连夜奔赴苍南,又从苍南赶回上海。正是杭越人脚踏实地地尊重“市场”,市场才没有辜负他们。

  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在发言中提到:“今天的话剧艺术要思考的问题就是今天的观众要看什么,应该给观众看什么,这两者之间需要很好的结合。如何充分地来激发创作的活力,创造性地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在作品中结合,这三性真是缺一不可。称之为经典的剧目这三性必须要具备。”

  “我们一直在这个舞台上潜移默化地去深化咱们民族的正义正气,忠孝节义,弘扬着真善美,鞭打着假恶丑。看着昆曲、看着秦腔、看着越剧,没有教唆人坑蒙拐骗,中国戏的结局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中国的戏在舞台上真是正义阳光的。”中国剧协、上海剧协主席尚长荣感概道。

演出市场要回归理性

提到市场,价格是个横亘不去的问题,文化界一直在呼吁,演出市场要回归理性。

  “今天的票价50元—880元不等,比美国的百老汇音乐剧要高出5—20%,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观众的承受能力。”周予援直率地说道。他认为今天的票价居高不下,政府、社会、剧团都有责任。政府要扶持,社会要正确的引导,剧团要以观众为中心。“首先政府已经开始对于演出的场次给予补贴,这点全国各地有些省市在做,对低票价的场次给予补贴,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也希望各省都这么做。剧团在创作和演出两个重要的环节上注重品质的保障,并对从业人员的艺术专业化的提高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国有院团还是民营院团,都要把握好艺术质量关,因为我们共同面对同一个演出市场。要营造出一个好的演出市场不容易,破坏一个演出市场却很容易,必须共同来维护。”

  对于票价虚高的问题,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也很有感触:“一般来讲票价应该定在这个社会平均工资的五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我们的票价定位应该是100元—200元。”那么上海话剧中心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过去一年有政府一定的补助,这个补助我们用在票价方面,我们的票价平均是150元。我们在某日搞了一个半价日,这一天发了两千个号,卖出了三千多张票。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戏剧不是没有观众,市场是有这方面需求的。”杨绍林介绍道。

  在深圳,福田区也正加大戏剧活动的普及力度,最近提出了“想看戏到福田”的口号。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的马林海介绍道:“我们开展了孟京辉戏剧展演,共演出节目将近两百场,票价以50元起价,均价在100元左右,其他的由扶持资金补贴。观众平均花100元左右就可以看话剧。”

  今天的话剧艺术要思考的问题就是今天的观众要看什么,应该给观众看什么,这两者之间需要很好的结合。如何充分地来激发创作的活力,创造性地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在作品中结合,这三性真是缺一不可。

搭建公共平台,左手是艺术,右手是民生

优秀剧目要不断呈现出来,还需要演出场所这个载体。因此如果想要打造一个戏剧高地,演出的场所非常重要。

  重庆市川剧院院长、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重庆川剧院有很多剧场,而且都是在重庆市市中心,可惜,2001年被迫搬离市中心最黄金的地方,之后重庆川剧院就没有了剧场。“2006年,我们发现重庆北部新区非常重视文化,愿意出63亩地为我们修建一个艺术中心,所以那年开始由三方出资,财政出一部分,发改委出一部分,当地地方政府出一部分,修了一个重庆川剧艺术中心,有一个大剧场,一个小剧场,还有一个川剧博物馆。”沈铁梅介绍道,下一步他们准备利用川剧艺术中心打造川剧文化一日游,先看博物馆,再看川剧的排练,最后看成品,以此推广川剧艺术。

  要把静安弄成一个能量大区,光有经济不行,光有经济我们就成土豪了,要有文化。我们做戏剧谷,目标是瞄准纽约的百老汇。

  有了剧场就有了纷至沓来的剧目,那么没有剧院、没有剧场,怎么办呢?可以借船出海,整合资源。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就是一种比较另类的样式,其中政府部门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静安区文化局局长张爱华论坛上指出,2009年做规划时就想在静安区营造浓浓的文化氛围,“要把静安弄成一个能量大区,光有经济不行,光有经济我们就成土豪了,要有文化。目前两个已有成效:一个是现代戏剧谷,一个叫爵士音乐节。我们做戏剧谷目标是瞄准纽约的百老汇。现代戏剧谷建立了管委会,我们区长是管委会主任,我们为戏剧谷公司和来这里演出的院团做一些政府层面的沟通工作,比如资金的支持,环境氛围的营造等。我们聚变出什么东西来呢?散布在静安区域的剧场基本上都不是我们的,但是我们搭了一个平台,有一些剧目它缺一口气,我们助一把它就能演出成功。我们在这个平台上现在大概资助了280多台的剧目。”

  “戏剧关乎生态文明,静安区并不是做文化快餐,现代戏剧谷左手是艺术,右手是民生,以戏剧普及与戏剧教育为抓手,构建上海静安的戏剧生态。我们通过组织广大市民走进剧场、了解剧场,感受戏剧美丽,以戏剧习惯的养成促进城区文明的提升,促进城市生态的飞跃。静安区建设现代戏剧谷并未一味地比肩纽约百老汇,我们更着眼于专业戏剧与市民戏剧的融合。戏剧发展是关乎文化民生的一项历史使命,现代戏剧谷在运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一个方向是还戏于民。”上海现代戏剧谷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勇说道。

  近几年,西九文化区成为香港的新亮点。去年九月,集戏曲、演出、创作、交流、研究、培训、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戏曲中心在香港破土动工,这也是西九文化区17个艺术场地中第一个动工的。在论坛上,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高级研究主任张薇介绍了戏曲中心的定位,“我们希望建设一座世界级的戏曲艺术中心,能够传承发展粤剧及其他戏曲剧种,把握世界对亚洲尤其是中国的聚焦契机。这是我们的策略,也可以说是我们的目标。如果未来的戏曲中心建成,在这里出没的都是世界级艺术家,只有占领这样一个平台,或者说把这样一个平台充分利用起来,我们才可能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文化输出的可能性。”

不能靠明星来解决戏剧的问题

去年,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受邀去参观西九文化区,且看了最传统最经典的粤剧《红梅戏》。“我怕我看不下去,但中场休息20分钟我没有走,我真的被它吸引住了。”季国平感慨道,由此他也想到了戏剧创作,没有必要模仿,各人有各人的特点,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打造自己的影响力。“比如说昆曲这些年来有某些复兴的迹象,第一个得益于非遗,还有一个靠白先勇的影响力。昆曲《牡丹亭》能演三天,第一天可能是白先勇的影响力,在这个时候可以借助于名家来打造,但是只能一次两次,长久的还是像沈铁梅这样的角色。我以为我们戏曲要往前走,第一是政府,第二是观众,最重要的人物是创作戏剧的人物。市场的概念是观众。现在一说市场就是钱,是错误的。戏剧核心的任务是我们戏曲人怎么创作出好戏,把观众吸引过来。我们当然可以请孟京辉、赖声川、白先勇,他们很有影响力,我们很需要他们来帮助,但是再往底下走,不能靠明星来解决我们的戏剧问题,我们要靠名角,舞台艺术是角的艺术。”

  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名角呢?我们需要更多怎样的戏剧创作者呢?尚长荣的戏剧人生就是一个很好的模本,同时他在论坛上的话也引人深思,“我常常说现在咱们的戏剧工作者真是忠心耿耿,没有投机倒把,没有一夜暴富,没有卖假药,没有假唱,您说咱们能够假说吗?能假唱吗?能假翻吗?咱们确确实实用自己的真情实感、精湛的技艺在舞台上给人们一种美的感受,给人们启迪,一种激励。所以干咱们这行非常辛苦也非常光荣。”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