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Cube (《梦立方》英国模板)主持人Phillip Schofield所在的玻璃房(上)和东方卫视的《梦立方》玻璃房
2013年中国大众的耳朵,注定被蜂拥的音乐真人秀节目拥堵。夏季的荧屏如火如荼,电视大片的模式之战愈演愈烈:《中国最强音》《中国梦之声》《我为歌狂》余音未息,《快乐男声》《我的中国星》《最美和声》夹道狙击。7月24日,《光明日报》刊文《我们需要那么多“好声音”吗?》,傍晚,针对歌唱类节目的调控政策出现在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官方网站上,对比肩摩踵的节目投入与播出进行了遏制与分流,为燥热的荧屏集体降温。几家欢乐几家愁,歌唱类节目何去何从直接引发了2013年中国电视大片之模式拷问——谁是中国“好声音”并不重要,谁是中国“好节目”才是王道。
一、从模仿到购买:节目升级的源头活水
定义中国电视,2013年是“模式年”已无悬念,与此同时,购买模式的泡沫危机已经显现。第一季《中国好声音》大热,掀起本土引进海外电视模式的高潮。2013年4月的戛纳电视节上,中国内地各电视台以及民营制作公司更上演了抢购节目版权的一幕。2013年将有30个左右的引进模式节目亮相荧屏,而在2012年,国际节目版权交易直逼200亿欧元。若以这个数字衡量中国电视综艺产业,模式的实际购买力尚不足0.5%,和拥有世界最大电视受众的市场更不能成正比。
盘点2013年电视大片的表现,上半年的特征为:1、在全国收视1以下挣扎的模式节目将有增无减;2、各大卫视引进模式的整体水平正在提高,电视受众回归。
2013年1月,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异军突起,东方卫视的《妈妈咪呀》拍马驾到。两档真人秀节目均引进韩国综艺模式,前者以百姓评审逐轮淘汰成名歌手的音乐真人秀,被视为《中国好声音》的劲敌;后者则以妈妈唱歌选秀方式传递人生与梦想。第二季度,四大卫视上演“四大家族”斗法:湖南卫视接档《我是歌手》上演《中国最强音》;江苏卫视《星跳水立方》和浙江卫视《中国星跳跃》两档明星跳水节目登陆上岸。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轮卫视重拳出击的大型真人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巨资投入+明星助阵”下,全国收视率轻松过1,却通常在1.5处遭遇压力。同期竞争的还有央视一套的《舞出我人生》,由《舞林争霸》班底制作,把12组大牌明星和草根舞者捆绑圆梦,依靠平台和时段的优势,平均收视在2以上。
2013年下半年,各大卫视大型模式真人秀更上演“军阀割据”的局面。7月12日,第二季《中国好声音》开播,首期节目收视破了3.5,8月9号第五期已破5,为同季播出的湖南卫视《快乐男声》的五倍,再度刷新中国综艺电视记录。东方卫视引进《美国偶像》版权的《中国梦之声》“12强逆袭战”首度采取三小时的直播,绚丽流畅,成功破2。中国综艺电视在大片时代重新洗牌,“西气东输”的模式,催生中国电视技术与理念的更新。
《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总导演金磊感叹道:“真人秀的四大模式在中国已经全部都有了,国际一流的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已经基本饱和。自我研发是今后的出路。”那么,从“达人秀”到“好声音”,电视大片的升级意义何在?
从大腕功能观察,“好声音”将“达人秀”的评委席变身为导师席,将评委对选手才艺的“yes or no”,递进为导师收徒,与选手命运直接捆绑,从“与己无关”到“与己有关”,并形成了彼此间的竞争关系,责任一旦上身,结局必有担当,冲突的戏份浮出水面。
从选手观察,“达人秀”选手是凭多种才艺的独门绝技与梦想成真,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比性;“好声音”是一门技艺的互相比拼,同台飙歌的对战晋级变得更加紧张激烈。
从模式源头观察,《中国梦之声》《中国最强音》和《中国达人秀》模式原版之间,亦存在着复杂的“血亲”关系:2002年6月-10月,美国FOX广播公司推出了第一季《美国偶像》(《中国梦之声》模式源),这是他们以7000万美元买下英国电视节目《流行偶像》(Pop Idol)版权进行改编打造的。西蒙·福勒(Simon Fuller)为创始人和制片人。2004年,同时担任《英国达人》(《中国达人秀》模式源)评委的西蒙·考威尔(Simon Cowell,多个电视选秀节目的制作人,唱片公司老板),创办了《The X Factor》(《中国最强音》模式源)。2010年,西蒙·考威尔告别了担任了九季评委的《美国偶像》,但是他和FOX的缘分未尽,《The X Factor》美版最终花落FOX,与美国NBC同年4月26日推出的《美国之声》(引进自《The Voice》)抗衡。
相拥,并不是一种永恒;分离,也不是一种背叛。从英美长达12年的节目升级与模式竞争的交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原创模式与版权引进之路的“爱与哀愁”。
前浙江卫视副总监杜昉在今年6月的上海电视节“模式论坛”上表示,中国电视节目模式正在“摸着石头过河,引进节目的生存方式带动中国节目的发展。电视台都希望自己的节目走向全球,可是,怎么与国际接轨,怎么被人认可呢?”他表示,“其实,中国电视节目不缺乏原创,好多电视台都有原创节目,节目模式市场大有可为。当然,引进节目模式可以规避风险。”
购买模式是一次交易,模式的本质成功,更在于操作团队的价值理念与技术实现;而对于一个优秀团队的评估,其创造实力的检验,实际上也是本土化嫁接的一部分。《中国达人秀》团队,经历了将断臂刘伟的琴声弹进维也纳音乐厅、上海“菜花甜妈”和英国苏珊大妈对唱等筑梦过程,对从中国草根百姓的故事中提升情怀,有着深刻的文化准备。2012年初整个团队还分批去了英国,在伦敦《英国达人秀》的录制现场,现场观摩并与外方制作方面对面交流,弥合文化差异与技术空间。东方卫视的《中国梦之声》团队,也在2013年3月前往美国洛杉矶《美国偶像》录制现场取经,传媒大佬、节目创始人西蒙·福勒还接受了随行媒体团的采访。2013年4月,《中国达人秀》和《声动亚洲》的优秀草根达人在美国成功地进行三场演出,成为东西电视与舞台文化的一次双向“互文”。

2012年2月,主持人程雷在《英国达人》录制现场取经
正如乔布斯对“创新”的理解,是他引用毕加索的话语:“优秀的艺术家模仿别人的作品,而伟大的艺术家则窃取别人作品中的精髓”。我们既不能以引进模式的中国电视,否定“自我创新”,亦不得不警惕购买模式的“照搬运用”饮鸩止渴。学习的模仿是创新的起步,依赖的复制却难成荣耀。当《中国好声音》第二季节目独占鳌头,团队的原创能力依然被拷问;湖南卫视老牌节目《快乐男声》卷土重来,“男声学院”以接力直播的方式与各大卫视周末综艺档交锋,不乏“原创”的亮点,意图甩脱曾经山寨《美国偶像》的影子;而江苏卫视被延期播出的《全能星战》与原模式《The Ultimate Entertainer》(《终极艺人》)发生“情变”,启用了《我是歌手》的一些元素,难以回避模式的“水土不服”。中国式本土化渐进,成为“尊重原版”与“原创开发”之间的暧昧地带。
没有永远成功的模式,只有不断创新的团队。用先进理念和原创能力传播“中国梦”,挑战着各大电视团队的终极命门。与热衷购买模式的时髦相比,领先的电视当家们已对原创节目开发自觉预警。2012年末,各地电视平台与欧美创意模式的源头活水开始频繁接触,同时,英国BBC worldwide、Fremantle Media、荷
兰Talpa等节目模式版权公司也愿意和中方平台直接合作。2013年的江苏卫视将启动在英国设立节目研发中心;东方卫视的国际合作战略规划也已实施;模式中间公司IPCN也试图转型,成立自主创意团队;星空传媒和国际知名的模式公司深度合作,从一战成名的制作体向输出模式的业务挺进。更多的电视人意识到原创的生命力,正加速电视创意产业与欧美先进模式的源头接轨。星空传媒正加紧研发《中国好歌曲》《中国好功夫》等大型真人秀模式,将于2013年四季度至2014年初推出。2013年模式之战降温之后,谁将扛起原创大旗,拭目以待。
二、从“新郎”到“伴郎”:电视大片的主持人
电视真人秀在各大卫视火速成亲,注定了“先结婚,后恋爱”的状态,也重新阐释了国内综艺主持人的定位,从周播方式稳定的频率,到季播方式起伏的赛制,主持人必须面临理念吸氧和角色变异,最显著的特征是:从男主角“新郎”到男配角“伴郎”。放眼国内中等规模的真人秀节目,主持人可分为四派:
亲和派:毕福剑《星光大道》、李咏《非常6+1》;
感动派:董卿《我要上春晚》;
机灵派:湖南卫视群体主持人:《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
智慧派:崔永元《谢天谢地你来了》、孟非《非诚勿扰》、骆新《百里挑一》。
大型真人秀中,东方卫视的程雷成为“一哥”,浙江卫视的华少紧随其后。
“为什么在一个50多岁的男人眼神里,还会有婴儿般的纯粹?”2012年初,伦敦,在《The Cube》(《梦立方》模式)节目录制现场,程雷被节目主持人、英国名嘴Phillip Schofield(菲利普·斯科菲尔德)的眼神深深吸引,对我感叹道。
这一在2011年英国电视剧最高奖(BAFTATV Awards)中获得最佳综艺节目奖的节目在2012年被东方卫视购入版权,叫做《梦立方》,节目除了使用多台高清摄像机进行多角度拍摄外,在现场还配备了两台RED ONE电影摄影机,以及90台单反相机,以好莱坞大片360度拍摄,回放游戏玩家的闯关动作,组成了一套完美的Game Freeze系统。
在这样的高端技术的电视节目里,主持人的角色空间在哪里?
程雷在《中国达人秀》的出现,是国内综艺主持人首次从主舞台撤到边缘地带的侧幕条,舞台中间消失了主持人,他只在侧幕为达人和家属们“送往迎来”,紧张、兴奋、恐惧、失落、哀伤、遗憾……所有情绪发生在同一组人身上,在表演前后都有很大的反差,主持人成为潜在的教导员和心理导师。当初的程雷,曾对自己被呈现的篇幅之少有些失落,因为他面对一台单挂摄像机和一台游机前全天候互动,每次录像10-12小时,几乎不能坐下,而成片里,主持人的影像被留下的不到5%,“打击”可谓致命!
两年间的五季真人秀节目的锤炼,程雷不仅出色担纲了《中国达人秀》,而且在东方卫视《梦立方》(《The Cube》)、《中国梦之声》中表现出众。
程雷向一头白发的菲利普请教作为主持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菲利普闪着湛蓝色的眼睛回答:把观众当作上帝,如果你没有让现场的观众感受到你的投入,即无法吸引电视机前的观众。
为了鼓励《梦立方》中一位紧张的韩国选手最后闯关,有一次,程雷突然匍匐在地,装青蛙鼓腮呼吸,他的这一举动并非“人来疯”,而是“出典”于这位选手喜欢学青蛙呼吸减压。这让我联想起2008年第四季《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舞林争霸》美国模板)的美女主持人Cat Deeley的“惊世骇俗”之举,在参赛者跳完一段舞之后,在评委点评之前,身穿晚礼服的Cat突然俯身为选手束好松开的舞鞋扣带,让众人钦佩!
俯身束鞋带的Cat和伏地装青蛙的程雷,他们打动人心的不是突兀的动作,而是动作背后的“以他人为本”的意识。多了,画蛇添足,少了,麻木不仁。一期、一季、一年的节目里,能够沉淀下来的主持人举止不多,而这样的瞬间应该成为经典,进入电视教科书。而多年来的本土综艺主持人,大多比较满足自我感觉与口头表达,个别主持人,在直播中,依然惯性地放大着传统思维中的话语权。
当“话唠”成为修身宝典,抢戏视作职业天赋,制片人、编导和主持人,都将主持人这一角色定义为屏幕的当然主角。而在欧美的真人秀节目里,无论是表演类、竞赛类和节目类的主持人,相对于选手和评委,他们永远是配角;在强大的耗片比中,滔滔不绝的口条不是主持人露脸的资本。
从泛综艺的糙性,到真人秀的知性,华少也曾面对这个坎。第一季《中国好声音》录制初期,华少对导演要求他减少说话难以理解,甚至因为沟通误解,一度感到尊严受损。作为一线男主持人,他不想在一个轰动的节目里,仅仅成为广告速报第一人,而以职业经验与热忱,做足功课和学员互动。但是,国内综艺泛滥的伶牙俐齿与感慨万千、见缝插针或反客为主,都是真人秀的大忌;一些转承启合、叠加复述的方式,更是电视大片的叙述障碍。华少在“好声音”后半程对战阶段渐入佳境,终于跨过难关。

第二季《中国好声音》继续抢眼
对电视真人秀主持人这一职业的界定,是2008年美国电视艾美奖开设了“最佳真人秀主持人奖”。我所理解的真人秀主持人的定义是:他无需鲜明地站在评委和选手一边,却是他们之间不显山露水的桥梁;他是整个节目流程的衔接者和叙述者,却不是报幕员;他是有血有肉的观察者,却不是入戏太深的艺人;他还是冷静的规则执行者,却不是跑点的热衷自我感觉的表达者;他可以是冲突危机的担当者,却不必是晚会气场的主控者。
一句话,他是客体世界的“职业经理人”,而非主观意图的“布道者”。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干净。不该主持人表现的时候不要影响进程;当节目需要主持人推动时,用最精炼准确的语言推动。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还能激发挑战者、鼓励选手,就算超额完成任务。”程雷的定位和华少的历变,正是另一些地方卫视尚在稀释模式的差池之一。
2013年,大型真人秀的主持人队伍正在扩容。2013年4月12日《我是歌手》的大结局中,主持人汪涵演绎出诗意的桥段:“我人生难忘的一个早晨……金色的阳光晒在丛林之上,还有那充满了灵性的生命之上,在那一刻脑子里唯一的一句话就是说唯有这光,唯有这阳光可以给世界加冕”。也让一些圈内人士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到些许“出位”。因为,这是一个晚会的定制,而非一场真人秀的决战。当两者功能交错之时,煽情的动机与位置,变得更难驾驭;而主持人和羽泉就地俯卧撑的发挥,更具备真人秀直播的意外惊喜。何炅在《中国最强音》里冷静沉稳,不再随时翻包袱、抖机灵,有别于《快乐大本营》《百变大咖秀》中的嘈嘈切切,也超越了其在“超女快男”中的表现。一位已经成熟的一线主持人能够如此迅速地切换自己的风格,令人刮目相看。

各地卫视近年引进海外电视模式不完全表
“你以为我刀枪不入,我以为你百毒不侵。”——徐志摩《寂寞人心》之语,比喻电视大片的主持人与观众的新型关系上也恰如其分。在电视真人秀未来的角逐上,制片人、总导演、主持人,对主持人这一角色的认知,决定着节目结构和品质。评委导师是公婆与岳父母,选手是等着和才艺拜堂的新人,流程是司仪,主持人是聚光灯外“伴郎”,而不是主舞台的“新郎”。“新郎”也罢,“伴郎”也好,其实这一批越过40的主持人们,已经和中国荧屏唠嗑了一个综艺时代,无论他们当下是否Hold住了电视大片的巅峰,我们的时代,正呼唤着更多电视大片的主持人的出现与觉醒。
2013年模式突围之路,标志着中国综艺电视从节目竞争过渡到了模式竞争,开始探寻和弥合创意源头的差距,创新迷局正待破解。中国电视制作体与平台与国际一流创意产业共同开发的时代,当2013年前三季度模式大战硝烟过后,是否能在2013年底出现自主研发的中国模式和突破自我的主持人,已成为电视业界下一轮比拼的前戏。让我们期待,下一个中国原创好节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