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轮又一轮考试之后,上海戏剧学院的招生工作进入尾声负责考试工作的老师正在进行最后的比对衡量。4 月中旬,专业考试合格通知就要寄到学生手里,拿到成绩的学生将进入参加统考前的冲刺阶段
据了解,此次参加上戏专业考试的学生超过万人,三轮考试下来能拿到通知单的不过个人,而最后通过统考能幸运地进入校门者,只有425名学生,竞争较往年难度大得多,其实,今年招生人数已经比往年多出4倍多去年仅招了100人,可是,由于报名人数陡增,尤其是表演专业、录取率不到1%这样看来。考取上戏表演系其难度不亚于考北大清华。
是什么叫他们如此疯狂
尽管难度大,可是考生依旧趋之若骛。是什么让千军万马齐争这独木桥?考生、家长和老师对此谈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圆我艺术梦
出生于福建南平市一个小县城的孙燕有姣好的面容与形体,但一直没有好的条件去接触艺术与表演,学校里没有专业的音乐舞蹈老师,也没有专门的训练设备。但从小倔强的她偏偏不信这个邪:“在我们这样的小县城里,以前根本就没有人想到去报考艺术院校。我愿意成为我们县里第一位报考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让人敬佩的。”
在来报名之前,孙燕好不容易找到县剧团的一位舞蹈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强化训练,虽然时间不长,但总聊胜于无吧。这么冒失前来报名,她的父母是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不过,老爸担心她年纪轻轻,又是第一次出远门,还是陪着她过来报名了。与家里态度成鲜明对比的是:高三的语文老师非常支持她这一勇敢的行为。为了使她的普通话能更标准一点,每次课前总要安排出10分钟时间,让她在同学面前诗歌朗诵。在来上海之前的三四天,更是煞费苦心地联系到县广播局的一位主持人,手把手地训练她发音。“能够进入艺术殿堂学习就太好了,即便不能,参加一次考试也满足了。”
让孩子搏一个将来
站在考场外的一位母亲向记者说起了孩子前来报考的原因。她说,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艺术天赋。当时省儿童艺术团选小演员,她被一眼看中,小学5年级的时候,还去日本演出。“考上的可能还是比较大的。”这位母亲很自信地说。将来能不能出名那要看运气,现在不想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她说学表演将来毕业出路还是很不错的,来之前都了解得很详细,就算再不济做个群众演员,收入也比大多数工作要好,孩子自立不是问题。
她说,她也让女儿去试了中央戏剧学院,不过她的首选还是上戏。他们夫妻两个10年前曾在上海买过一套房子,如果女儿考入上戏的话,她来上海陪读也有安身之所。
天生我材必有用
为什么会报考上戏表演系?周哗的回答很简单:自己有这方面的特长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学舞蹈,高一时又学习声乐与钢琴,现在的钢琴水平已经达到了7级。周哗说自己正在江西南昌的一个重点中学读高三,高中时在一次元旦文艺演出之后,她的才能让文艺班的老师刮目相看,一再邀请她去文艺班就读。这样,在就读文科班3个月之后,她转入了文艺班,从此“被动”开始了自己的明—星梦。同班同学中有很多都报名参加了艺术院校的考试。
高考落榜另辟蹊径
来自辽宁,一头长发,还稍微有点腼腆的周卫涛,像极了当红小生陆毅。与现场报名的竞争对手相比,周卫涛觉得自己还是有外貌上的优势的,而且初试与面试的考察项目中,形体(舞蹈)是自己的强项,小品、唱歌和诗歌朗诵自己也不怵。周卫涛说:“其实中戏和北影我都报名考试了。中戏的考试已经考过了,不过很不幸,没有通过;而北影已经进入第三轮复试,只缺7月份的文化考试了。但由于北影的竞争太过激烈,所以这一次再跑来上海,总是多一次机会嘛。”
高考落榜后,由于从小爱好舞蹈,周卫涛曾去秦皇岛一所舞校学习了两年的舞蹈,之后就有了学表演的想法,于是就报名参加了今年的艺术高校考试。尽管没有受过正规的艺术教育;尽管在中戏的考试中没有通过,但进入北影的最后复试还是让他充满了信心。
大师摇篮的吸引
对于这种表演系大热的现象,上戏宣传部长张生泉谈了自己的看法。由于现在的明星效应,年轻一代受影响很大。尤其是超女之后,“一夜成名”似乎不再遥不可及,甚至无需美貌,每个人都可以实现成名的梦想。而成名之后将获得的财富地位也是极为诱人的,所以,做明星梦并不是什么异想天开,在孩子们看来,这是实实在可以争取的。有些家长也热衷于把孩子捧成明星,错过了超女,还可以通过考试这样的正规途径,这是造成表演系招生火爆的原因之一。
当然,上戏的艺术魅力也是诱人的原因。上戏出了很多明星,上世纪60年代的第一个百花奖获得者祝希娟,影视界著名的奚美娟,还有焦晃,华人第一个进入百老汇的音乐剧一号男主角王洛勇,新一代青年演员陆毅、宁静、周杰、任泉、李冰冰。上世纪90年代的还有宋佳、刘威、郭冬临,很多都得过金鸡奖、百花奖。节目主持人像中央电视台的董卿、和晶都是上戏出来的。上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造星梦工厂。冲着这一点,很多学生放弃别的艺术专业,专挤上戏的大门。
校门离红地毯还有多远
选择艺考的理由大多有三:兴趣爱好、明星梦、高考分数相对较低。应该说,选择艺考这条路的考生中,很多人是出于兴趣爱好,有的人更是为圆自己的明星梦。再加上“超女”等类似的节目火热,当明星已经成为当下许多人追求的梦想。在传播文化空前发达的时代里,“注意力”成为经济点,“上镜”更是出人头地的捷径。那么,这场用青春和金钱做赌注的游戏里,能笑到最后的究竟能有几人呢?而面对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到底该忧虑急功近利的浮躁,还是该赞赏“从善如流”的精明?进入上戏,离明星究竟还有多远?
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学院的副院长吴教授介绍说,每年报考上戏的学生都非常多,今年尤盛。受当今娱乐风潮的影响,报考艺术类的学生越来越多,今年报考上戏的学生有近两万人。对此,吴教授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很多人都认为考上了上戏就是走到了金字塔的边缘,但是如果自己不经过刻苦的努力也很难实现自己的明星梦想。“朽木不可雕,搞艺术是很讲天赋的。不能因为光是喜欢就报考艺术,这样是很盲目的做法。”
事实上,这条令人向往的星光大道并不好走,能成“家”成“名”的少之又少。一份调查表明,2004年、2005年的艺术类本科毕业生中,成为明星的几率仅为0.003%,眼下许多艺术类毕业生还纷纷改行。正在排练的知名主持人曹可凡告诉记者,这两天找到他的孩子和家长很多,而对于他们的明星梦,曹可凡认为该醒一醒了。他说:“其实我觉得当演员真是要有天赋的,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有人来让我辅导,说孩子要考主持人,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都缺乏一些基本条件,比如说形象、比如说气质、比如说语言。”
的确,上戏在招生时也是非常注重天赋的。有些学过表演的考生会比较有自信,其实在竞争中他们未必占优势。表演专业考场是个残酷的角斗场,尤其对于考了几年的人来说。岁月的沧桑或许并未让你感觉出痕迹,但在考官的眼中,18岁和20岁是有着绝对的区别的。上戏更青睐清纯的稚嫩的表演,关心的是你是否有潜力。同样的,今年考试似乎各校不约而同禁止化妆,要的就是清水出芙蓉的学生。天生丽质当然会倍受瞩目,但形象一般却极有张力的学生也会令考官另眼相看。这次主持人专业甚至要求英文演讲,往后还要考数学,当个演员不容易,现在已经不是靠脸蛋就可以的年代了。
即便是已经小有名气的演员,也还是会回学校再充电。赵薇去考研,陈红补经济学……没有扎实的功底,明星很容易成流星。“百里挑一进入艺术院校,很多学生就放松了学习,一心想出人头地,到处拉关系接片子,结果毕业时才发现实力不够,这就是遗憾。”北影的张华老师如是说。一个学艺术的要想成才,必须有2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先天优势,后天努力,缺一不可。明星能常青,成为艺术家,无一不是长年累月不懈努力的。据上戏张生泉老师介绍,现在有很多学校号称可以在短时间内把你捧成明星,其实是高昂的学费在作祟。“只有客座教授,没有像上戏这样系统的师资与教学,真不知道可以教会学生什么。”张老师告诉我们,即便是在推新人上,上戏、北影这样的大学也有着先天优势:“一个导演选角儿,肯定先来我们这几所学校,你说是不是?”张老师告诫想进入上戏学习的同学,不要盲目地想红,而是要珍惜学习机会,正视自己,脚踏实地。能走上红地毯的,几年也就出那么一个,可以去争取,可是不要太较真了。
“人生才是大舞台,要把自己演好;戏台只是小舞台,如果本末倒置,那就难免失意。”张生泉老师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