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北方食单

时间:2023/11/9 作者: 当代人 热度: 17193
烤南瓜

  新疆的烧烤食物,除了把肉作为食材外,亦有将面食、蔬菜、瓜果等用以烧烤,其特点更为美观,更为吸引人。譬如烤馕、烤鸡蛋、烤辣椒、烤韭菜、烤梨子、烤苹果、烤土豆、烤南瓜等,算是在一个“烤”字上做足了文章。

  最早的烧烤,源于加勒比海一带。人们将一只整羊从嘴唇到蹄子全部用于烧烤而食。如今的烧烤,仍是将食材(多为肉类,海鲜,蔬菜)在火上炙烤,但已添加了调料,味道分外美好。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喀什大巴扎上见到了烤南瓜,不仅其金黄外壳让人眼前一亮,而且一股香味扑鼻,疑惑本是普通的南瓜,转眼变成了高贵食物。那摊主早早地从馕坑中烤出一排南瓜摆在馕坑旁的布子上,一声也不吆喝,仅凭烤南瓜的金黄颜色和散发出的香味招揽生意,喜欢吃烤南瓜的人,只要看到烤南瓜,闻到香味,就会停下脚步向摊主报上要吃的块数。

  烤南瓜多出现于巴扎,人们赶巴扎时出门早,到了巴扎上吃几块烤南瓜,然后开始做买卖。所以,出现在巴扎上的烤南瓜,就是这些做买卖人的早餐。巴扎的由来很有意思,最初只是几个人在村头或路边摆设摊点,随后就有了摊铺。天长日久,摊铺日渐增多,有了规模,便形成巴扎。巴扎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大门前的事情。这个说法是前苏联的东方学者B·B巴尔托里德提出的,他用朴素的语言道出巴扎与人的亲密关系。至于巴扎一词(Bazaar),则出自波斯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南疆人亦对巴扎说出一句有意思的话:在巴扎上,除了父母外,想要什么有什么。

  南瓜在维吾尔语中被称为“卡瓦”,常见的情形是将南瓜切成大块,挖去里层的籽,放入馕坑烤两三分钟,取出后用刀子切开,待凉却后便可食之。但常见几人围在烤南瓜小车旁,或选定其焦黄的一块,或专要其鲜嫩瓜肉,站在原地吃。南疆的百岁老人皆喜欢烤南瓜,稍年轻者便也效仿,他们知道每天坚持吃烤南瓜,以后便也会成为百岁老人。

  我因为对烤南瓜好奇,便专门去喀什大巴扎上吃了一次。这个巴扎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亚洲最大集市”之称。我进去转了几圈,便迷失了方向,索性随意闲逛,逛着逛着便有了感觉,觉得巴扎像一棵由小到大、由疏到密的树,在岁月交替中孕育出人的生存智慧。在食品巴扎,可品尝到维吾尔族特有的风味小吃,人们即使逛上一天巴扎,也不会口渴和饿肚子;在鞋靴巴扎,各类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鞋靴、套鞋,向你展示维吾尔族的足下风情;在衣服巴扎,琳琅满目的丝绸、用传统纺车纺出的土布,各种色泽花纹的土陶器皿、首饰、花帽、乐器都十分小巧精致。

  我以为找不到烤南瓜了,不料转过一个帽子摊位,便看见一老者站在一个小馕坑旁,身边放着两盘烤好的南瓜。不用问,他在此处现烤现卖,其味道一定不错。我点了三块,其中一块焦黄,握在手里有硬实之感。我以为吃起来会不易啃咬,但一口咬下便觉得颇为脆酥,里面的果肉绵软糯甜,忍不住便一口吞了下去。另两块烤得硬软适度,我舍不得大口吃掉,每咬一口后便含一会儿,酥软的果肉慢慢化出甜汁,让舌腔有了一种幸福感。我想,烤得最好的南瓜是不失水分的,那样吃起来才舒爽。

  吃烤南瓜會上瘾,几天后我又馋了,便又去喀什大巴扎寻那老者摊位,结果却不见了馕坑,亦没有了烤南瓜。看见那老者还在,便询问原因,他说接到防火安全的通知,大巴扎内已清除所有生火的摊位,烤南瓜的馕坑也不例外。我本想安慰他几句,却不知说什么好,他反倒安慰我,烤南瓜在乡间尚存,想吃可到那里去找。

  后来便很难再吃到烤南瓜,但不久又听到了那老者的消息,说是他因为失业便回家待着,不久得病卧床不起,家人请医生多次治疗均不见好。一天,他的精神好转,对家人说想去巴扎上看看,家人便把他抱到毛驴车上去了巴扎,到了先前烤南瓜的地方,他听着熟悉的声音,闻着熟悉的味道,脸上就有了笑容。待他在巴扎上转了一圈回到家,居然神奇地下地能走了。

  此为烤南瓜鲜有的神奇事情。

  烤梨子

  十多年前的一天,在墨玉县的一个巴扎上,偶然碰到烤梨子。细看那梨,因为经过炙烤,薄薄的皮绷得很紧,有几个地方已变得焦黄,似乎随时会裂崩出里面的甜汁。当时心头掠过一丝担忧,梨子以脆、嫩、甜和水分多为鲜明特点,这样一烤还能吃吗?

  当时有两人正在摊位前吃烤梨子,其中一人咬一口梨肉后,紧抿嘴唇做蠕动状,看得出是在口腔中品着梨肉,想必梨肉经过炙烤后已十分绵软,品比吃更好,更为享受。那人品过几番后,喉咙蠕动了几下,咽下去了。然后他一脸欣悦之色,看得出吃烤梨子,一是甜,二是爽,加之此种吃法不常见,不失为一种难得的享受。墨玉地处昆仑山下,多出汁甜肉嫩的梨子,这里的人们除了吃新鲜的梨子外,也吃烤梨子,他们比别处的人多了一种享受。

  先前听说过新疆有烤梨子,但一直没有见过,不料在墨玉这个并不大的巴扎上却不期而遇。问墨玉的朋友,烤梨子出于何处,他们却不知其起源在哪里。那一刻他们有些不自然,很为不知道家门口的事情而难为情。其实烤梨子并非新疆仅有,依稀记得安徽北部一带,有将梨子烤吃的习俗,但我在安徽没有吃过,不知一南一北的烤梨,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

  旁边有一人听我们议论烤梨子,听了半天也没有听出名堂,便挤到我们中间说,你们说的这个事情,都没有说到点子上。人常说牧民冻腿,羊群冻嘴,说事情要让知道事情的人说嘛,这个事情我知道,所以嘛我来说一下。烤梨子这个事情,就墨玉这个地方有,它是怎么来的呢?是这样的,有一天,有一个人发现他们家的梨子被冻坏了,心想那就把梨子烤一烤,也许还能吃呢!他烤了梨子后,一尝高兴坏了,原来梨子一烤甜得不得了,酥软得不得了,一咬到嘴里就化了,一咽到肚子里能甜好半天。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吃了烤梨子,第二天喊叫着要烤梨子吃,第三天还喊叫着要烤梨子吃,他遂意识到烤梨子可以成为有名堂的东西,于是便到巴扎上去卖烤梨子,没想到五十个烤梨子短短半小时就被抢购一空,他心中暗喜,第二天做了一百个,很快就又卖光了。从此,那人便专以卖烤梨子为生,几年下来盖了新房子,日子过得比村里人都好。

  有这么传奇的来历,烤梨子便注定非同一般。于是大家围在摊位前看烤梨子,啧啧声不断,议论声不停,直到摊主脸上浮出不悦的神情,才意识到我们只看不买,影响人家的生意,便赶紧买了几个。

  摊主因为我们买了他的烤梨子,情绪遂高涨,便鼓励我们咬开吃。我们犹豫着不动,但知道烤梨子不能直接吃,须先咬开找到下口处。在摊主的示意下,我们先咬开一个口子,待散热差不多了才开始吃,但这时候的吃亦不能一口接一口地吃,也不能大口吃,须咬下一口后慢慢咀嚼,如果糖水充足,还可含在嘴里细品。烤梨子的糖水质地很稠,很甜,想必是其本身就甜,加了冰糖后就更甜了。梨肉也很好,咬上去口感软绵,仍不失甜味。

  摊主要去忙了,他想让我们记住烤梨子的好处,便扔下一句话:在冬天咳嗽的人,吃个烤梨子就好了。于是我们又知道,烤梨子有食疗作用,尤其治感冒咳嗽,有良药的疗效。

  有人要买烤梨子,摊主擦掉梨子上面的灰,递给食客。那食客一定没吃过烤梨子,他剥掉外表烤煳的皮,洁白粉嫩的果肉便露了出来。他亦用双手捧着吃,于是便应了摊主的那句话,如果不先咬下一大口,然后分几小口咀嚼,会烫嘴的。那人的嘴果真被烫了,嘴角不停地扭动,不敢再去咬第二口。

  摊主对那人开玩笑说,嘴被烫了没有关系,这个烤梨子,一半当水果,一半当药,我前面已经说了嘛,是治咳嗽的好东西,比起药,还是好吃得多嘛。他那么说,那人便无法吃了,他也许想,好好的人吃什么药?

  另一人的经历更为传奇,他进昆仑山放羊,所带食物除了馕、皮芽子、土豆、奶茶和羊肉外,还带了几个土梨。一日天气突降大雪,他和羊被困在了山上。那场雪下了三天都没有停,更要命的是他被冻得严重感冒,不停地咳嗽。羊群望着在帐篷中踡成一团的他,咩咩叫成一片。他有气无力地自语:今年的小羊,明年的大羊;今年的牧羊人,吃不上明年的羊。他觉得自己回不去了,从内心到自话的语气都颇为悲哀。突然他想起,因为山上的气候太凉,那几个土梨一直被闲置在一边。他爬起来把梨子烤在火边,待烤得发黄后便吃下。连吃烤梨子两天,他便好了。他有了力气,亦有了信心,终等到雪霁冰融,赶着羊群下了山。

  那几天听说梨子除了在馕坑中烤外,亦有在热沙子中,或用锡纸包裹后,在微波炉或微型烤箱里烤的方法。前者大概是在沙漠中,让人心生向往,而后者一定是在城市家庭里,想必操作不难。

  离开墨玉后,同行的一位朋友突然咳嗽起来。想起那摊主一再强调,烤梨子是治咳嗽的良药,便忍不住回头往墨玉方向看,无奈车子已开出三百多公里,大家眼里只剩下茫然。

  鹰嘴豆拌鸡蛋

  有谚语说:每天吃豆三钱,何需服药连年。

  新疆的豆,最好的是鹰嘴豆。鹰嘴豆俗称桃豆,因其外形类似鹰嘴,就被叫了鹰嘴豆。鹰嘴豆是印度、非洲及南美洲重要的粮食作物,传入西域后在今乌什和拜城一带落脚,如今南北疆皆有种植,并被称为“营养之花,豆中之王”。新疆人爱吃鹰嘴豆,所以上面的这句谚语,在新疆专用于指鹰嘴豆,也颇为合适。

  鹰嘴豆在西方属古老食材,所以吃法也十分古老。在印度、非洲及南美洲,人们每年收获鹰嘴豆后,要进行一番细致的挑选,将那些饱满、色泽鲜亮的鹰嘴豆挑出,在锅中用大火炒熟,然后用石槌将其捣一天,直至捣成细末后盛入大盆中,放入柠檬汁、橄榄油、芝麻酱,由一人持一木棍来回不停地搅拌。这一工序同样也要持续一天,直至搅拌得稠稀均匀,即制成了鹰嘴豆酱。这种豆酱的味道醇香,口感清冽,被人们蘸在面包上食之,且已延续很多年。

  以色列人则将鹰嘴豆用于制作饼类,在日常三餐中颇为常见。因为用量大,他们便大面积种植鹰嘴豆,待秋天收成后先将其晒干,然后用大锅煮熟,待晾干后捣成碎末,去掉皮壳和粗硬的颗粒,然后把水和鸡蛋和在一起用于和面,做成巴掌大的小薄饼。但到了这一步却并未完工,还要烧橄榄油将鹰嘴豆小薄饼煎一番,才可食之。经过煎炸的鹰嘴豆小薄饼看上去一片金黄,人们用刀切成小块,配红酒食之,无论是形式还是口感,都颇为独特。

  新疆人吃鹰嘴豆可谓花样繁多,有鹰嘴豆羊蹄、鹰嘴豆炖羊肉、鹰嘴豆豆浆、鹰嘴豆焖鸡、鹰嘴豆葡萄干粥、鹰嘴豆炖土鸡、鹰嘴豆泥、鹰嘴豆抓饭、香辣鹰嘴豆、鹰嘴豆羊肉丁、鹰嘴豆杂粮粥、鹰嘴豆拌煮鸡蛋等。我曾问一人,为何喜欢吃鹰嘴豆。答曰,鹰嘴豆有板栗的味道,所以做饭时放几粒进去,不但提味,口感也爽脆。

  鹰嘴豆炖羊肉,我吃过多次后留下的印象,是咀嚼鹰嘴豆最为脆酥的口感。在鹰嘴豆炖羊肉中,豆被炖得酥软,一咬即开,浸出一股甜味。炖出的羊肉大多都是大块,吃几口肉块,再咀嚼几粒鹰嘴豆,便换了口感。当然,熬煮过鹰嘴豆的汤也很好,不但冲淡了肥腻,还使汤有甘甜的味道,喝起来舒爽可口。

  鹰嘴豆抓饭,是把豆放入羊肉和胡萝卜中,经过炒和煮程序,然后和米一起蒸熟。曾多次吃过放葡萄干的抓饭,但我发现放了鹰嘴豆后更好吃,就不再放葡萄干,或只选取其一即可。抓饭中的鹰嘴豆,也是酥软的,咬开后品一品,觉出果肉比炖出的果肉要更舒爽一些。可见,鹰嘴豆是百搭,炖也行,蒸也行,最后都会变成你的一口美味。

  最让我惊奇的是鹰嘴豆拌煮鸡蛋。几年前在乌鲁木齐街头偶尔见到,便为一惊,我在新疆快三十年,之前并未听说过这种吃法,看来鹰嘴豆像变幻魔法一样,藏有很多神秘的吃法。

  见到鹰嘴豆拌煮鸡蛋,是在一个寒冬,街边的一辆四轮平板小推车上,放着一个大瓷盆,里面摆放着一堆鸡蛋,一群人站在落雪中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让人想起“围著火炉吃西瓜”的景象。我以为他们在吃烤鸡蛋,因为烤鸡蛋不分季节,即使下再大的雪也能吃到。等走近,才看清那瓷盆中有鹰嘴豆,里面拌入了煮熟的鸡蛋。鹰嘴豆呈乳白色,而剥了皮的鸡蛋呈白色,看上去颇为诱人。有人来吃,摊主用一个小塑料装一个鸡蛋,加上几勺鹰嘴豆,再浇上一点汤汁,点几滴醋,撒一些凉拌胡萝卜丝、香菜、油泼辣子,拌匀后递给来人,那人便捧着边吃边离去。

  与摊主闲聊,得知鹰嘴豆拌煮鸡蛋在冬天最受欢迎。问原因,他说千万不要因为下大雪,就把事情想偏了。说着,他掀开平板车,便见平板车上有一圆孔,下方有一个桶状小炉子,大瓷盆里的鹰嘴豆和鸡蛋始终是热的。

  不断有人来吃,可见这是一种典型的街头小吃。其实卖鹰嘴豆拌煮鸡蛋并不难,只要有停放平板车的地方,就可以吆喝往外卖。我有兴趣,便在一旁看摊主做买卖。近百个鸡蛋不一会儿便卖完了,摊主一脸欣喜,推着平板车离去。

  后来知道做鹰嘴豆拌煮鸡蛋并不难,先把坚硬的鹰嘴豆在清水中浸泡一夜,清晨用高压锅把鹰嘴豆焖熟,同时把煮熟的鸡蛋剥去蛋壳。一切就绪后,便一层鹰嘴豆,一层胡萝卜丝,一层鸡蛋摆放,这样黄白相间,颇为好看。等鸡蛋摆放好后,在外层撒一些香菜。

  也有人把鸡蛋、鹰嘴豆和汤汁一起装碗里,加香醋、油泼辣子、胡萝卜丝、胡椒粉和孜然粉,然后撒上香菜,拌均匀即可吃。

  冬季在乌鲁木齐二道桥、山西巷子的一些路口,可找到鹰嘴豆拌煮鸡蛋,因为属于流动摊位,能否吃到只能靠运气。

  因鹰嘴豆拌煮鸡蛋形式独特,颜色艳亮,酸辣可口,我亦养成在冬天吃鹰嘴豆拌煮鸡蛋的习惯,常常冒着大雪找到摊主,掏五元钱买一碗,站在摊边吃完离去。一碗鹰嘴豆拌煮鸡蛋标配是:一个土鸡蛋,外加鹰嘴豆、胡萝卜丝和汤汁,不多不少吃得刚好。有时候眼馋油汪汪的油泼辣子,可让摊主多加一些。

  鹰嘴豆拌煮鸡蛋之所以受欢迎,关键在加热这个环节,在寒风大雪中吃一点热乎的东西,谁不乐意呢!

  (王族,出版有散文集《上帝之鞭》《食为天》《第一页》《最后的猎人》;长篇散文《图瓦之书》;非虚构三部曲《狼》《鹰》《骆驼》;小说集《十三狼》,长篇小说《狼苍穹》《玛纳斯河》《达坂兵》等50余部。)

  特约编辑:刘亚荣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