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祖母山

时间:2023/11/9 作者: 当代人 热度: 9899
贾维秀

  那支歌谣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老祖母的故事都是这样开始的吗?

  我记忆的源头,总是隐约回响着这样一个缠绕不去的苍老声音,它缓慢、单调,像一支被慢时光摇晃的催眠曲,抚慰了我童年的梦境: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奶奶,奶奶坐在那里捏泥人……

  我知道它一定来自上古,穿越过无数重星光、夜岚、虫鸣、草香,带着浓重的土腥味儿一直抵达到我奶奶的唇边,陪伴我的父辈和同辈们,成为我们家族的传唱。于是,我记住了从前,记住了山,记住了从前山上的那个庙。

  那个庙

  初见的刹那,我确信遇见了人之初那一支早已走遠的歌谣:

  峰峦叠嶂的太行山南端,有一处烟火旺盛的庙宇,它坐落在群峰簇拥的中皇山上,一览众山,兀自逍遥。

  它的姿态如一场定格的炫技,不靠山,不靠崖,整整23米高的四层楼阁仅靠八条铁链就牢牢地固定在后面的岩壁上。游客云集时,铁索即伸直,绷如弓弦。它的小名叫吊庙,属于民间称谓,应该和它的建筑特色有关。但是,内容毕竟大于形式,因里面供奉的是传说中华夏的先祖女娲,所以,它堂而皇之的官名学名就显得正统而大雅,叫娲皇阁。

  近水楼台。娲皇阁与它的三个附属宫殿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只是整个娲皇宫景区的五大分区之一,却得天独厚,雨露占尽,囊括了历朝历代古迹之精华:北齐时代的摩崖刻经、石窟石造像、宋代的砖墙、元代的砖雕、清代的壁画,以及历代碑刻楹联等,满目琳琅,比肩媲美。据说,北齐的摩崖刻经,是我国现存摩崖刻经中年代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被誉为 “天下第一壁经群”。

  从汉代时候起,涉县人就开始为女娲建庙立像,现存的四组宫殿为南北朝和明清时期所建,共有房屋建筑135间,历代碑刻75通。

  女娲生活在一万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据《太昊纪》记载,“女娲起于成筐之山,都于中皇之山,葬于风陵则此。”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娲皇阁就位于中皇山腰,至今还保留着原始人类生活过的洞穴。

  很早很早以前,属地涉县的人们就开始用祭祀祖先的方式纪念女娲,延续至今,在当地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庙会。从阴历的三月初一开始到十五,历时十五天,当地百姓倾尽所有的娱乐方式,载歌载舞,举行古老的朝拜仪式,届时,车水马龙,络绎不断,香客云集,热闹非凡。后来,也就真的热闹出了大动静——“女娲祭奠”活动,被列为首批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争取更大的动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娲皇阁飞檐翘角,逍遥云天。于苍茫的云烟中沐风栉雨,一越千年。它上承宇宙万物的精华之气,下靠一条九曲十八盘的弯弯山路拉拽着地面的万千苍生。源源不断的朝拜者从千乡百里迢迢赶来,不辞辛苦上山叩拜,将心中的千言万语诉诸于手中的檀香。铁鼎中,万缕香火明明灭灭,袅袅升腾。人的心愿,神的心愿在群山的环抱中交流弥漫。

  歌谣里的奶奶

  在我的心智刚刚开化到懵懂地质疑人是从哪来的时候,奶奶就告诉我,人是泥捏的。你不见人们一洗澡,浑身的泥怎么都搓不完啊,那是一个叫做女娲的奶奶比着她自己的模样一个个捏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俊有的丑呢?天下多少人啊,有鼻子有眼儿的,全靠一个人来捏,捏着就累了,犯困了,那些没有用心细捏的泥人,就成丑人了。还有那些飞禽啊,走兽啊,花草啊,都是女娲用柳条沾着泥水随意甩下变成的。

  后来,翻阅资料,我才得知: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神话传说中的创世女神,她的一生有九大功绩:“生万物、补苍天、立四极、斩黑龙、造人类、别男女、通婚姻、创笙簧、教耕稼。”无所不能的女汉子,全才一个!

  娲皇宫广场的功绩园里,清晰地雕刻着女娲的所有功绩。

  据宋代《太平御览》记载,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创造了鸡,初二创造了狗,初三创造了羊,初四创造了猪,初五创造了牛,初六创造了马,六畜没有个头,鸡乱飞,狗乱跳,牛的力气大,动不动就伸角拱架。为了照管六畜,女娲娘娘在第七天造出了人,她让鸡司晨,狗守门,牛耕田,马拉车,羊上山,猪卧圈。一二三四五六,清清爽爽,各司其职,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宇宙的管理者嘛,依仗的就是这份卓越!

  而雕像中的女娲,则女性味十足,她身材曼妙,柔弱无骨,面含着醉人的爱意,深情地凝视着手中的小人。无数的小人们源源不断地从她的手掌出发,欢喜万状地朝着人间赶路,于是,天空就飘下一条喜气洋洋的人的河流。那些落地的小人们甩胳膊蹬腿儿,眉眼之间全是欢笑,幸福地充当着她的子民,延续着人间的烟火。

  古往今来,人们把延续香火,繁衍后代当做人生的主要职责,因此,那些未能如意的百姓便把她供为始祖神,不远万里赶来求子,也许是屡屡应验吧,久而久之,这里也就成为了全国知名的“敬母圣地,延嗣之所”。

  女娲想得很周到,她将人间的男女分开,以保持平衡之态。她命碧霞元君和紫霞元君分别从南天和北天取来笙和簧,做成乐器,轻轻一吹会奏出美妙的音乐,世间男女听到音乐后,会欢欣喜悦产生爱情。为了让真正的爱结合到一起,女娲还制定了婚姻制度,让世间有了伦常之礼,古书中如是记载:“通婚姻,别男女,立人伦。”因此,后人又奉她为高媒,即婚姻之神。即使现在,许多恋爱之中的青年男女都会到此拜上一拜,以虔诚之心,祈求一份美满的金玉良缘。

  无所不能的女娲自然是多面的。

  传说,黄帝部落的后代颛顼和炎帝部落的后代共工为维护各自的利益大动干戈,竟将撑天大柱撞成了两截,天空被整出一个大窟窿,导致“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舟载”,一片生灵涂炭。两个二五眼弄出了怎样一片残局啊,女娲不得不风尘仆仆劳作于中皇山巅,夜以继日地炼五色石补天,耗尽所有精力,历时七七四十九天才补好了天上的窟窿。为保牢固,她断鳌足立四极以撑苍天,至此,四方天地变得更加坚固,人类解除了后患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大地上又呈现出太平祥瑞之象。

  正当世间歌舞升平之际,不知从哪里钻出一条恶龙,残暴成性,到处吞食老弱,残害生灵,女娲先是规劝,但此龙非但不理,反而变本加厉,迫使女娲挺身而出,怒斩恶龙,拯救了世间苍生,她的英雄壮举,赢得了众人的赞誉,她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更加崇高神圣,后人尊称她为娲皇圣。endprint

  上古时期,人类还处于原始社会状态,当时,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工具简陋,女娲作为母系氏族社会的部落首领,心系天下苍生,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教会人们耕种狩猎,带领人们从采集野生果实为食,转入农业耕种,创造了远古的文明。

  歌谣外的奶奶

  我曾想,位于涉县的中皇山与我家乡仅隔一百多公里,走高速也就是两个小时的车程,但过去山路阻塞,交通不便,也不知道奶奶知不知道這个地方。奶奶离世已经多年了,所有的猜测均无意义。即使在世,我告诉她我找到了她念叨中的山和庙,她能爬得动,够得着吗?

  奶奶是生在旧时代的乡下女人,大字不识。柴米油盐的烟火生活外加一双被裹过的典型小脚,便轻易地限制了她丈量人生的脚步——她的路途只有村庄那么长。奶奶常说的一句话是:朝山不如行善,拜庙不如行孝。

  村人们都记得,那年寒冬一个裹雪的日子,她牵着6岁的姑姑,走进了爷爷的穷家,给三个儿子当起了后妈。大的6岁,二的5岁,小的3岁。爷爷地无一垄,没有别的能耐,就是个扛长活的,介绍人没有欺骗她,说,这个家虽然穷,但是穷得清白。就靠这句话,奶奶便把一个破碎的穷家顶了起来,她上敬老,下养小,纺线织布,操持了一大家子的生活。她有过多次的生育,最后活下来的只有父亲和四伯。那些无缘喊她母亲的子女在她的生命里瞬间闪过,她哭都来不及,就一次次奶养了人家的孩子。靠着做奶娘,做保姆的微薄收入,她让儿子们读书认字,成人成家。三个儿子视这个继母为亲母,娶亲之后便远走外乡,开药铺,做生意,将赚来的每一分钱都寄回家里。在家里的光景渐渐好起来的时候,谁知祸从天降,外乡里闹瘟疫,大伯和三伯竟然同时客死他乡。她陪着两个儿媳哭啊,哭干了眼泪。当时,两个伯母只有二十多岁,奶奶想到她们的未来,便亲自为她们说媒,两个伯母都是风风光光从我们家里出嫁的,她们一生都把我家视为娘家,把奶奶称作娘。多少年后,我们一直喊那两个伯母为大娘,并顺延着喊那两个代替大伯、三伯的人为大爷。平日里来来往往的,我一直以为他俩是奶奶的干儿子。

  当然,在村里,奶奶的命不是最苦的,那些早年丧母,中年丧夫,晚年丧子的悲苦之人比比皆是。奶奶也不是最能干的,那些比她能干的,能代替男人种田耕地,收谷打场,家里家外全部靠自己单挑。奶奶只是她们中极为普通的一个。

  你有个这样的奶奶吗?盘纂,大襟儿,绑腿,小脚儿,中国式的装扮。或者说,你爸爸,你爷爷,你祖上有过这样的奶奶吗?

  传说中的女娲撑起的是宇宙天下,凡间的奶奶们撑起的是茅屋小家。女娲神游在神话里,奶奶们挣扎于现实中,两者之间本谈不上关联,但是,神话里的英雄无论多么超人、神奇,都超越不了人类的想象,英雄的爱恨情仇,精神,道义,无不是人类现实经验的体验。那么,女娲形象是来自于奶奶们的总和吗?不对,不对,她的身上,寄托着无数百姓无限美好的向往,那是一种难以逾越的高度,她应该是超拔于所有普通之上的。

  那山那庙

  女娲,是人类童年时代的美好想象。当时,自然环境的凶险,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给人带来极度的不安全感,人类需要有一个君临众生的慈母来护佑。而母系社会的特点,就决定了女性的特殊主导地位,由此,女娲的形象诞生。

  随着人类历史之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的进程,人类的关系不再是血缘情感关系,而转变为物缘的依赖关系之后,女神的时代也渐渐退出,一去不返。但是,沧海桑田,无论历史如何变迁,爱与生命永远是人类的恒久主题,女娲的传说也就在一代代生命的膜拜中,不断获取着崭新的生命力,直至走向了永恒。

  女娲是大地之母,她的行宫却远离大地,建在高高的山上。我不懂风水之说,只是觉得厚德当可载物,那些巍峨的大山们可揽林木花草,也藏走兽飞虫,容得了普天之下所有的生灵去做它的子民,仁者何以乐山?这算是答案之一吗?

  庙站在山上,也站在奶奶们的襟怀之中。

  听听,漫漫长夜,这又是谁在吟唱: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穿越了几十个寒暑,翻遍了世间万象,作为一个家族的女性传人,我终于找到了奶奶的那座山,奶奶的那个庙。

  编辑:刘亚荣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