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的篇章——河北省文联“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主题创作活动巡礼
安春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讲话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
2017年1月,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联“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主题创作活动全面启动。截至9月底,有十几万人以不同方式参与活动,收到社会各界各类文艺作品来信来稿近20000件,其中文学作品2730篇,书法作品4110件,美术作品3140件,摄影作品6450幅,戏剧作品30部,音乐作品150首,曲艺作品50件,舞蹈作品14部,杂技作品5部,民间艺术工艺品500件,影视剧、微电影共40余部……精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北京、石家庄等地多次展出、展演,唱响了“歌唱祖国、礼赞英雄”的时代主旋律,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观众和读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燕赵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先进典型,李保国、塞罕坝先进集体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河北文艺工作者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他们的形象,讴歌了他们的精神
“那是谁的身影脚步匆匆,他在太行山里,走了一生。那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他以知识绘成风景。”今年6月10日,河北省组织创排的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感人的故事配上河北梆子那激越的唱腔,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2016年4月10日,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猝然离世,令无数人痛心不已。习近平总书记对他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讲述的就是李保国的故事。该剧由我国知名编剧孙德民担任编剧,中国导演学会会长黄在敏任总导演,国家话剧院一级舞美设计师刘科栋任舞美设计,由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邱瑞德饰演李保国。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激越的梆子声腔、感人的故事场景、震撼的内心独白、独特的戏曲魅力,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万素评价说,此剧让李保国的形象活了起来,让他的精神不再是空谈和口号,不是刻板的说教。话剧研究者余林认为,河北梆子的高亢激越、悲壮粗犷是《李保国》的艺术生命,是《李保国》的戏韵。
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向利在她的文章《崇高的精神隽永的形象——大型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创排感想》中说,出演英模人物的戏剧,既是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更是接受教育,实现思想升华的过程。用李保国精神演李保国,这是每一个演员的实际行动,也成为大家的共同心声。河北梆子《李保国》的每一个主創,都深深地明白自己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全心投入创排工作,研究剧本到深夜是家常便饭,连续十几个小时不间断排练是工作常态。特别是组织巡演时,不论是冒着风雪,还是顶着烈日,没有人请假怠工,没有人叫苦喊累。
除了慷慨激昂的河北梆子,受众面更广的电影也是展现李保国精神的极佳载体。以往常在春晚小品里以喜剧面孔示人的演员林永健,这次担纲了主演李保国这一重任。为了演好这个形象,今年4月,林永健和主创人员来到李保国工作生活过的内丘县岗底村“安营扎寨”,天天跟老乡们聊天,去果园里转悠,从众人的讲述里,慢慢体察感知李保国的音容形态。以至于当李保国的老伴儿郭素萍看到镜头中的林永健时,忍不住赞叹:“保国那个倔劲儿上来,就这样。他演得真是用心,而且确实神似。”
以李保国精神演李保国,林永健这次也是拼了。有一场戏,冷水劈头盖脸地浇下来,林永健眼睛都肿得睁不开了,却没有一句抱怨。还有一场李保国去为恩师扫墓的戏,那天小雨迷蒙,林永健的情绪很到位,虽然只有一个背影,但是脊背弯弯,脚步颤颤。就在他转身的一刹那,现场很多人的眼泪流了下来。
据了解,这部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河北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由赵琦担纲执导的电影已杀青,目前影片正在抓紧后期制作,年内将在全国院线上映。
以各种文学艺术形式讴歌英雄,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也是他们发自内心的选择。诗人蒲素平反复研读李保国事迹材料,创作了长诗《太行新愚公书——致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舞蹈教师张彤以李保国事迹为题材创排了舞蹈《情满太行》;优秀词作家韩雪创作了多首歌颂李保国的歌词;河北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袁振永创作了民间风格剪纸《李保国》;行唐农民画家赵成龙将李保国教果农剪枝的场景展现在色彩艳丽、充满乡土气息的农民画《太行新愚公》中……
继李保国之后,今年,河北又一先进典型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号召全党全社会学习,那就是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以各种文艺形式再现这一英雄群体,成为全省文艺工作者们积极的行动。承德市文联主席、诗人王琦创作了诗歌《绿色丰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杨勇与承德籍著名编剧、导演郭靖宇等担纲编剧,精心打造的弘扬塞罕坝精神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最美的青春》即将在承德开拍;承德市音乐家协会开展了“绿色的呼唤”主题原创音乐作品展演;承德市文联与市林业局共同举办了“全国森林摄影大赛”,将参赛入展作品结集成《承德森林摄影画册》出版,并制作森林音乐风光片,在网络等新媒体上传播……
在关注塞罕坝建设者的艺术家中,有一位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王海琦。这位摄影界的女汉子,从2014年5月开始,聚焦扎根塞罕坝的80后大学生群体,拍摄出系列专题作品。此外,她还将镜头对准了条件最艰苦的莫里莫望火楼,对准了在那里坚守了十年的一对夫妻——孟庆林和董建芹。
莫里莫望火楼直到2014年10月才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通了电。此前,这里几乎与世隔绝,陪伴夫妻俩的只有两条狗和一台嵫啦啦响的收音机。做饭要劈柴烧火,饮用水要到几里外的水井去挑,那口井经常断水,常常得积存很多日子才能挑上来一点点儿,洗澡简直是奢望。到了冬天,墙壁、房顶、窗户挂满厚厚的冰霜,瞭望口刚刚铲过霜雪,过一会儿又被封个严严实实,夫妻俩必须再刮出一小片透亮的地方,才能及时观测瞭望。他们的报告迅速、准确,曾多次发现危险的火情,把火险损失降到了最低。而在这艰苦的岁月里,董建芹因为丈夫下山去买菜,自己怀着身孕往塔楼上拎东西而永远失去了她的第二个孩子……endprint
王海琦被这对夫妻深深地打动。“这两口子说不出更深奥更细致的道理,但是他们心里明白,能让更多的人过得好,苦点儿也值!”为了真实展现这对夫妻的工作与生活,王海琦几乎每年都要上坝几次,在不同的季节拍摄他们不同的生活场景,包括冬天。“最冷的时候是元旦前后,雪基本都在膝盖以上,上坝必须由向导带着,不然容易迷路。我借了带羊毛里子的军大衣、羊毛的军用大头棉鞋,帽子围巾口罩捂个严实,就这样,不到10分钟就冻透了。”王海琦对坝上的冷风有了深入骨髓的体验,也更加理解了这对夫妻的不易。“一图胜千言。我打算一直拍下去,拍到他们退休前的最后一天。”
从国内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从共和国成立后到最近一两年,燕赵大地上涌现了数不清的英雄儿女,他们的故事成为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今年6月17日,河北话剧《詹天佑》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上演。观众早早来到讲堂前的广场上,等候入场。6月的未名湖草木繁盛,话剧《詹天佑》挟着历史沧桑,裹着人物情感,在未名湖畔徐徐展现。能容纳400多人的百年讲堂座无虚席。
省话剧院院长黄平安告诉笔者,这部戏从去年开始筹备,今年4月正式排练,5月12号在河北会堂首演,至9月底已演出了50多场。国庆节前后,演员们仍在练习,为参加在天津举办的纪念话剧诞生110周年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做准备。
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专门为这部戏撰写了剧评。在王离湘眼中,话剧《詹天佑》整体效果堪称优秀。“它对舞台艺术的创新和探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献剧的形式。该剧运用大量的史料、文献、图片、影像来介绍时代背景、社会环境,营造出真实的历史场面和戏剧氛围,让观众有一种逼真的感觉。二是时空拼接的舞台组合。通过LED大屏,或回放清末中国铁路修建史料,或营造晚清风格的立体舞台装饰,或配合人物独白涌动滔天巨浪。这些布景灵动自然,极大地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三是间离效果。为了让观众以旁观者的角度进行个人思考,该剧在舞台呈现上基本以直接交流为主,很少有角色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所有的戏都面对观众,演员都是‘直接跟观众交流,从而达到‘强迫观众独立思考的效果,这也正是该剧的一个独特之处。”
意识流、打破时空界限、多空间并存、心像交流、意识物化、回忆中人的回忆……大量戏剧文学特征和手段的运用,表现主义的色彩,使话剧《詹天佑》在欣赏水平堪称一流的北大师生中间,赢得了激赏。为了演好这部戏,主演宋波19天背熟了一万多字的台词,在话剧舞台上“复活”了中年詹天佑。
在戲剧界努力打造一台台精品剧目的同时,河北的摄影界则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
4天,平山、阜平、涞源、张家口,行程超过1960公里。在开展“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主题创作活动的过程中,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杨越峦想到,当年中英双语出版的《晋察冀画报》那么厉害、那么有名,如今在西部山区,还有关于它的遗迹遗物吗?还有人记得它吗?为了追寻当年这些红色摄影先驱者的足迹,由杨越峦提议,由郭勇、邓锦玺、李君放、杨振勇4位摄影家参加,在7月28日至8月1日开启了“追寻晋察冀画报的足迹”之旅。寻访小组从沙飞看病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出发,一路寻访晋察冀画报创刊地——平山碾盘沟,雷烨牺牲地——平山南段峪,阜平柏崖惨案烈士墓,晋察冀革命边区纪念馆,阜平洞子沟、花沟掌,最终到达张家口画报社旧址。
“一路走来,最让我难忘的是平山县南段峪村,那里是雷烨牺牲的地方。”李君放告诉笔者,雷烨本在冀东从事抗日宣传,1943年1月,雷烨把他在冀东四年来的战地摄影资料送到驻平山县曹家庄的晋察冀画报社,让报社保存使用。社长沙飞看后如获至宝,请雷烨留下协助选定照片,编写说明,以备发表。雷烨住在曹家庄村,突击进行此项工作。4月19日深夜,雷烨刚刚完成照片选定和说明编写,突发敌情,数百名日军自南而北朝曹家庄方向奔袭。沙飞首先通知雷烨带领两个警卫员率先转移,但雷烨并未立即转移,他首先去察看村民的转移情况,巡视中他发现有几百村民转移到一处容易遭敌轰击的地段,立即指挥村民转移到另一处相对安全的地方。把村民安置好后,雷烨带领两个警卫员匆匆向北突围。因天黑有雾走错了路,至4月20日拂晓走到南段峪石堂村,与尾随敌人遭遇,交战中雷烨不幸负伤,在敌人步步紧逼的生死关头,雷烨让两个警卫员突出重围,自己留下孤身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自知难免一死,他从容不迫地将心爱的相机、自来水笔、望远镜等砸毁,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仅29岁的生命。
李君放说这些时眼里涌上泪花。那天,在南段峪雷烨墓,四位摄影家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向墓地敬献了鲜花,深深鞠躬致敬。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人民,也激励着艺术家拿起手中的笔创作。知名作家、省文联副主席周喜俊经过深入采访,创作出报告文学《大爱筑长城》,真情讲述了行唐县抗日英烈崔志尧的感人事迹,其妻付三妮感天动地的人间大爱,孙子崔建强知恩图报的忠孝美德;沧州基层作家王小丫研究史料、深入走访,写出长篇散文《我的乡亲马本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马本斋纪念馆工作人员赵文岭历时28年,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拍摄搜集到大量回民支队的珍贵照片与资料,在“马本斋与回民支队事迹图片展”上集中亮相;石家庄市艺术学校根据王二小的故事,创排了男子群舞《王二小放牛郎》……
在讴歌战争时期英雄的同时,文学家艺术家们没有忘记当今社会的草根英雄、道德模范。为了写出廊坊市香河县一线清洁工范广义的感人故事,我省盲人作家李东辉克服诸多困难,深入基层采访。从他住的廊坊城区到香河县,路不长,可正赶上修路,公共汽车颠簸难行,几十公里的路程竟把他折腾得吐了3次。这位年过五旬的作家,在这次主题创作活动中可谓拼尽全力。
石家庄市栾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杨辉素多次走进辛集市张古庄镇北四仲村一座临街的民房采访,这里是“河北省见义勇为英雄”杨彦考的家。经过一段时间的扎实采访,杨辉素以杨彦考的事迹为原型,创作完成了新故事《他是一个热络的人》。endprint
“为夺回山东客商被偷走的13000元现金,有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杨彦考赤手空拳与手持尖刀的歹徒搏斗。为客商追回了被盗的钱,自己却身中23刀。”杨辉素告诉记者,杨彦考是一个乐观、正直、豁达的人,他家里经常有村民前来下棋或者唠嗑儿,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喜欢和乐观的杨彦考交往,他这种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阳光快乐、积极向上的精神令人感动。正是因为这种感动,杨辉素笔下的新故事饱含深情。“杨彦考40多岁,中等身材,肤色黧黑……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面冷心热,有一副侠义心肠……”
9月12日,主题创作活动部分优秀作品在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展出,当月26日,更多优秀作品在省博物院展出。好的文艺作品能够鼓舞人,主题创作成果必将持续发挥力量
9月12日上午,北京。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展厅格外热闹。虽然展厅不大,却聚集了二百余名观众,一幅幅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吸引着他们的目光。
“我最喜欢这幅国画《盲宣队》!你看这一个个人物表情多鲜活,他们的精神状态多乐观!”
“我喜欢这幅《身残志坚修鞋工》,感觉画的就是生活在身边的街坊,很亲切。”
“书法里边我最喜欢这幅隶书《狼牙山五壯士颂》,写得富有变化感,跟常见的隶书不太一样。”
在一幅幅作品前,人们议论着,品评着。
无论在北京,还是在石家庄,主题创作成果展都吸引了人们的目光。高水平的作品不仅很好地实现了“歌唱祖国、礼赞英雄”的目标,也向外界展示了河北文艺界的艺术实力与水平。除了这两次展出的静态作品(书法、美术、摄影、民间工艺美术品、文学作品集及刊物)以外,未来,动态作品(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等)还将集中展演,奉献给观众。
在成功展出的背后,是省文联各艺术协会及各刊物,持续的努力与辛勤的传播。以文学为例,今年3月,省文联当代人杂志社联合省文联期刊联盟17家成员单位,共同开展了“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主题文学征文。省内外作家和基层文学爱好者纷纷行动起来,俯下身子到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发现身边的时代英模,到人民群众中汲取创作营养。
为了让本次主题征文活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省文联期刊联盟成员单位分别利用各自的微信平台以及当地媒体,多方式、多层面进行推广宣传。《当代人》《唐山文学》《太行文学》《长城文艺》等刊物开设专栏,精选优秀征文刊发。《小小说月刊》根据自身刊物特点,专门组织了“歌唱祖国、礼赞英雄”小小说征文。此外,邯郸市委宣传部、邯郸市文联、邯郸市教育局与中学时代杂志社共同举办了“迎庆党的十九大——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中学生作文大赛。
深入基层采风,不仅丰富了广大创作者的创作素材,开阔了视野,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6月13日,省文联期刊联盟召开“歌唱祖国、礼赞英雄”文学创作座谈会,并组织参会的期刊主编、作家赴平山县集体采风。30多名作家顶着烈日在西洪子店村走访,听九旬老人、当年的儿童团员韩秋生讲述抗战往事。在岗南水库边上的无名英雄纪念碑前,采风团成员向百团大战中牺牲的无名烈士敬献鲜花。采风活动结束后没几天,定州市作协主席杨江敏即创作出了饱含深情的散文《无名英雄和无名诗人》。
以文字记录,以影像记录。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康少膑告诉笔者,今年酷暑时节,在建的太行山高速工地(京蔚段、涞曲段、西阜段)迎来了十位河北摄影家,从无人机到中画幅,众多河北摄影家将镜头聚焦太行山高速——这是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于8月5日至8月8日组织的“聚焦太行山高速”摄影采风活动。摄影家霍志强说,登到二三十米高的梁柱顶上拍摄,他不免提心吊胆、哆里哆嗦,而那些顶着高温施工作业的工人们却泰然自若,游刃有余。“说着容易做着难,普通劳动者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的高超技术,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格,一样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学习!”在北京展馆,霍志强所拍的高速公路劳动者照片被放大展出,他说他要记下这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畅行无阻的道路。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采风活动,还有很多很多。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和石家庄市摄影家协会共同实施了长达三年多的“聚焦地铁”拍摄活动,立体展现了地铁施工中广大建设者无私奉献的许多感人瞬间。为了给我省摄影爱好者主题创作方向提供新思路、新内容,省摄协与省委外宣局、中国网图片中心共同举办“镜头中的美丽河北”延时摄影培训,百余名摄影爱好者参加……
一次次活动就是一次次精神力量的传播。歌唱祖国大好河山、日新月异的崭新面貌,歌唱各个时期的英雄模范,展现他们的美好情操——全省的文学家艺术家们,必将把这一主题创作长期进行下去,而他们的作品,也必将成为时代动人的篇章。
编辑:郭文岭endprint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