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京剧艺术大师尚小云先生诞辰116周年。邢台南宫市照例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尚字已经成为南宫文化的象征——崇尚艺术,以演唱京剧为时尚,学习大师高尚的品格。
65年前的夏天,南宫县工商联和人民戏院的代表,手持政府公函,带着奚啸伯、杨荣环的亲笔信,找到正在石家庄演出的尚剧团,诚邀尚小云先生回故乡演出。当时,大师艺术如日中天,全年台口都已排满,他的秘书面带难色。尚小云先生听说,亲自出面接见,还叫了一桌酒席,恳切地说:“我是南宫人,多年没回去了,正打算回家看看,感谢你们给我一个探亲的机会。”答应得很爽快。为了回故乡演出,实际上尚先生辞了太原的合同,赔了一些钱。
当时交通不便,乘火车到衡水,再往前都是土路,坐敞篷卡车,一路暴土扬尘。大家兴致勃勃,在车轮颠簸的节奏中,唱一出“喜荣归”。南宫一城四关,干部群众,夹道欢迎。尚先生老远就跳下车来,眼含热泪,连声问好,步行两三里到住处。尚先生夫妇住工商联西屋,秘书和勤杂人员住南屋,其余人等住在大车店。尚先生出身寒微,父辈走出南宫,流落北京当勤杂,他在京城大腕中最没架子,何况这次是回故乡。
小城条件有限,用北街良棉厂的电动机发电,前台两个汽灯,后台几盏油灯,戏院上面是席棚,下边是长凳,不对号。1400个座位,场场都容纳3000人以上。票不分等,但按照到来的早晚,实际有区别,老人们笑称:分坐票、挤票、挂票、扒票。五个座位的长凳挤七八个人,叫挤票。两厢窗台上站满人,叫挂票。擋在人后,扒肩膀头,不时求人闪个空看两眼,叫扒票。说到票价,当时还是冀南票,在别处每张12000元到24000元(1953年10000元冀南票兑1元人民币),到南宫只要5000元,周末凭工会会员证还减半。平时老板和演职员对半分账,这次票价降低,尚先生的份子分文不取,收入全部分给大家,实际上是义务演出。每场还要自掏腰包,买30张戏票,赠送给尚家庄父老乡亲。
南宫人爱京剧,因为走京下卫的生意人多,把这雅俗共赏的艺术带回来。“七七事变”前,马德奎、马又良父子坐镇南宫,影响很大。抗战以后,南宫是冀南行署驻地。冀南行署有个民主建设京剧团,主演李和曾,也曾掀起一个京剧的高潮。如今盛况空前,尚小云是京剧四大名旦,本地人为之骄傲,周边各县群众赶集上庙一样涌来,当时流传一句话:砸了锅,卖了盆,也要看看尚小云。威县一位老农,带着干粮跑几十里路来看戏,排了两天队没买上票,不死心,闯到工商联门口,说什么也要看尚小云一眼才回去。尚先生深受感动,送给他一张票,老人千恩万谢,逢人便讲。演出期间,尚先生热恋故乡,抽空就去街上转悠,还到城外“一人村”看望了一个孤寡老人,放下几块钱。市场街有家饺子馆,他吃过两顿饭,说味道不错。掌柜的张文范备下一张红纸,让尚先生留墨宝。尚先生用左手写了“古道热肠”四个字,挺秀苍劲,颇见功力。张掌柜制成一块匾,挂在门口。过往人看见,称赞正是尚小云先生自己的写照。
剧团原定演出七天,应各方人士请求,加演两天,共九天。这九天,南宫天天像过年,好戏连台。尚剧团阵容强大,尚小云外,其弟尚富霞工小生,女婿任志秋工青衣花旦,还有武生赵和春、老生方英培、刀马旦田荣芬,都是当红演员。幼子长荣年方十二,崭露头角。主要剧目有《汉明妃》《磨坊产子》《墨黛》《乾坤福寿镜》《霍小玉》《桑园会》《梁红玉》《打渔杀家》《虎哺儿》《峨眉酒家》《十三妹》《打焦赞》等。先生年过半百,天天登场,场场尽力。
南宫戏迷算是开眼了,身在穷乡僻壤,而能看到京剧顶尖艺术家的表演。尚小云比传说的还要神奇,扮相俊美,嗓音宽亮,铁嗓钢喉,能轻易地把唱腔送到座位最后一排。《乾坤福寿镜》是唱功戏,高亢峻峭,酣畅淋漓,行云流水又错落有致。尚先生正宗青衣,精通旦角各个行当。《汉明妃》文戏武唱,载歌载舞,声情并茂,形神兼备,曲子、翎子、鞭子、斗篷,表演手段层出不穷,把一对佳人烈马,表演得活灵活现。《梁红玉》更是以武功见长,举手投足,威风矫健。开打时旗不乱,靠不翻,翎不倒,掏翎挫腰,骑马亮相,纹丝不动,一身武功,发挥得淋漓尽致。就是《桑园会》《打渔杀家》等一般折子戏,也都是一板一眼,满宫满调,一招一式,一丝不苟。还有个插曲,演《磨房产子》时,监场疏忽了,把磨子放反了方向。尚先生不慌不忙,反向推之,不露痕迹。可是下场之后,大为发火,把手里的茶壶都摔碎了。
最后一个晚场,帷幕落下,观众不肯离去,欢呼声掌声经久不息。尚先生谢幕多次,几千名观众约好了似的,岿然不动。先生带妆唱了一段,又唱了一段,激动地说:“感谢乡亲们、观众们对我盛情招待和欢迎。其实敝人也没有什么高超的艺术造诣,徒有虚名而已。承蒙各界关照,顺利地完成了这次演出任务。来日方长,后会有期。”抱拳拱手,连连鞠躬,缓缓退到后台,给南宫人民留下一个狂欢之夜,不眠之夜。
尚先生走后四处奔忙,无暇再回南宫。乡亲们理解,尚小云是属于全国的,他的胸怀像我们的平原一样宽广。他热爱京剧而不固守京城,推广京剧,志在四方。1959年响应号召,全团移师西安,扎根西北。长子尚长春去了佳木斯,次子尚长麟去了济南,三子尚长荣去了上海。他历时十二年,倾家荡产创办的荣春社,两科590名学员,一生收徒216名,遍布全国各地。得意弟子耿荣先、崔荣英来到邢台地区剧团,南宫籍的郭荣相、郭荣江、郭和永三兄弟返回故乡,创建县、村京剧团,播下众多京剧种子。如今南宫有京剧协会、京剧社、京剧研习社等社群十几家,涌现出了一批京剧人才。齐玉柱、陈淑敏等被专业剧团选走,杨金祥、何桂林连续在全国电视票友大赛获金奖,高冬珍、肖为民被评为邢台市十大京剧名票。
故乡人民怀念大师,布置了尚小云纪念馆,筹建尚小云大剧院,成立了尚小云艺术研究院,印制了画册,拍摄了电视艺术片,连续三年举办尚派名家演唱会。游子更思念故乡,尚长荣2003年参加了南宫棉花大会,2015年又回来参加演唱会,为尚小云纪念馆题词“文化南宫”,书风与乃父云65年前的“古道热肠”一脉相承。
编辑:刘亚荣 安春华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