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探赜索隐写唐贤

时间:2023/11/9 作者: 黄河 热度: 18426
宁志荣

   岁末年初,欣闻李云峰先生的《司空图传》一书出版,感到十分喜悦。这本浸透作者心血的著作,为人们研究和了解晚唐著名诗人、学者司空图生平、诗论、学术思想打开了一扇窗户,开启了司空图研究的新领域。通过这个文本,我们可以认识司空图的文学理论以及诗歌成就,纵览古今对于他的评价,全面了解司空图的一生。

   给历史名人立传,首先应当占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因此,给司空图立传是一个艰难的工程,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巨大的精力。虽然司空图以《二十四诗品》闻名于世,还是唐代的大诗人大学者,但是,由于生逢唐末乱世及历史上的各种因素,《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阙文》《唐才子传》等书对司空图的生平只是寥寥数笔带过。正如李云峰所言,司空图三十岁以前的经历“青少年时期近乎渺无影踪可循的空白,即使是在他中进士后的近四十年宦海行踪,也都只知大概入仕至归隐终老的时段,可以确定具体时间、地点者甚少”,难怪作者感叹:“设若不是他最后几近决绝的殉唐义举,或许连《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卓行传》这两篇简约的传记作品也恐难留下。”由此可见,这部传记在搜寻资料、广泛考证方面所下的功力自然非同小可,确实难能可贵。

   李云峰在写作该书过程中,首先经过艰苦的努力,翻阅大量的资料,譬如《旧唐书》《新唐书》《唐才子传》《中国历史》等书,还原司空图生活的场景;其次,研究古今中外唐史、唐代文学有关的学术成果,寻微探幽,不辞辛苦,筛选有价值的资料;再次,多次前往司空图的故乡永济王官谷一带进行考察研究,搜寻民间有价值的资料,力图从历史研究的角度,透过唐末社会动荡的大背景展现司空图的一生经历,同时从文学的角度还原一个感性的、立体的、真实的司空图形象,使人们通过司空图的家世渊源、生平事迹,仕宦生涯、时局动荡,情趣爱好、人生志向等层面,认识司空图生活的时代环境,探究其于诗歌理论的高屋建瓴的理论视觉,感知其艺术观念与思想精神变化,展现一代诗人、学者的精神风貌和学术成就。

   《司空图传》以翔实的资料生动地塑造了司空图孤高而伟岸的人物形象。司空图仕宦之前一直生活在王官谷别业,处在唐末动荡不安的社会中,他从小发奋学习,胸怀远大,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拯救国家于危亡。咸通六年(865)秋冬时节,司空图前往河东节度使治所太原,看望叔外祖父刘潼,壮游边关,抒发豪情。他作五言律诗《塞上》:“万里隋城在,三边虏气衰。沙填孤障角,烧断故关碑。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悲。将军正闲暇,留客换歌辞。”诗中对于大唐边关的描述,壮阔高远的意境,壮怀激烈。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司空图三十三岁时以第四名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后,曾经受到恩师宣歙观察使王凝欣赏,追随身边作幕僚。后来王凝病重,司空图不忍离开,因此耽误了朝廷要求官员赴任的日期,另行任用。不久,司空图受到宰相卢携的提携,先后担任礼部员外郎和礼部郎中。谁知,在短短的几年仕宦生涯之后,黄巢起义就席卷全国,唐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司空图只好从长安逃回王官谷别业,从此过上了山林归隐生活。他怀着满腔的报国情怀,力图针砭时弊,实现政治抱负,却因为生逢乱世,终究不能扬眉吐气,施展才华。回到王官谷别业后,唐王朝几度招他为官,甚至在天复四年(904)让他担任兵部侍郎,他都予以拒绝。后梁开平元年(907)朱全忠朝让他担任礼部尚书,他弃之如敝履。后梁开平二年(908),朱全忠毒杀唐哀帝李柷的消息传来,彻底绝望的司空图,最终选择绝食殉唐,终年七十二岁。长达二十多年间,司空图一直处于因病辞官、避居家乡王官谷、华州华阴乃至淅川郧乡的亦官亦隐状态。司空图虽然过着退隐生活,却十分关心人民的生活疾苦,他的散文《移雨神》,讽刺社会现实,斥责官府,面对连年的天灾和农民沉重的赋税徭役,发出了“天不可终谩,民不可久侮”的呼号,这既是其对现实民生的深切关怀,也反映了对统治现状的强烈不满。司空图人格高尚,蔑视权贵,身处乱世,保持气节,受到人们的推崇和褒扬。

   李云峰透过大量的诗文和资料,探寻了司空图的退隐生活和心路历程,描述了司空图在天翻地覆的社会裂变中,生活屡屡受到现实的惊扰,虽然对现实充满了无奈和忧愤,却依然保持了对于诗文创作研究的志趣,孜孜不倦,痴心不改,从而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璀璨光辉的一页。司空图退隐王官谷别业之后,当时的唐代社会宦官专权,党争不断,藩镇割据,农民起义,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给他的心灵以极度的冲击。司空图作诗《丁未岁归王官谷》道:“家山牢落战尘西,匹马偷归路已迷。冢上卷旗人簇立,花边移寨鸟惊啼。本来薄俗轻文字,却致中原动鼓鼙。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司空图面对战尘纷纷,鼓鼙声声,只能归隐山林的无奈之情,抒写得十分逼真入微,可歌可叹,也表现了他研究诗文的心境。选择了退隐山林生活之后,他创作诗歌和研究学问,以寄托他悠远浩渺的情思。由此可知,处在晚唐动乱的大背景下,司空图对于诗文创作的理论研究,蕴含了他对于唐王朝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疾苦的关切之情,因而他的诗论才那么纵横驰骋,感人肺腑,切合时代,达到了唐代诗论和文学研究的高峰。

   该书对于司空图的文学成就给予了高度关注。李云峰为了创作此书,披阅史料,韦编三绝,探赜索隐,广泛求证,梳理历代人们对于司空图的诗文以及《二十四诗品》的观点,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独到见解。司空图除了写作大量的诗文之外,还有《与惠生书》《题〈柳柳州集〉后》《与王驾评诗书》《与极浦书》《与李生论诗书》和最为重要的以诗评诗的诗论著作《二十四诗品》。《與惠生书》中,司空图认为文章和治国是有密切关联的。他认为创作要以考辨时弊、反映现实为要务,不应空泛无物,进而提出了“必先存质以究实,镇服而劝用”的主张。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在后世有巨大的影响,清代袁枚《续诗品》、顾翰《补诗品》、马荣祖的《文颂》、许奉恩的《文品》、魏谦升的《二十四赋品》、郭麐的《词品》等,对司空图予以较高评价。《二十四诗品》把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类,每品用十二句四言韵语加以描述,以角度独特、境界独到、表达新颖、耐人咀嚼的艺术形式,分品总结、评价了当时的诗歌,从而确立了司空图晚唐诗论家的地位。汉魏六朝一直到唐代,骈体文学盛行,绮靡空泛之风大行其道。司空图认为,诗歌要言之有物,风雅兴寄,缘情而发,文质兼备。创作应该情感真挚,既要有现实意义和思想内容,又要善于运用文学语言的各种艺术修辞技巧,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骈体文学泛滥的晚唐,司空图关于文学创作的观点可谓匡救时弊的一副良方。宋代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说:“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苏轼如此看重《诗品》,恨当时之人“不识其妙”,感触良多,时空穿越千年,显然有相见恨晚推为知己之意。

   李云峰认为,自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问世,受到历代诗学家和研究者的关注,被人们刊录并在各自著述的诗话作品中进行引用:“正是诗法学术这一穿越宋、元、明的文化载体,让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获得有效保护,并有机会一直存在于诗人、作家和学人的视野之内。它们的编录刊刻者一如怀悦、杨成、黄省曾、朱绂、谢天瑞、胡文焕、吴默等人,都毫无疑问地成为从作品本身保护与承传《二十四诗品》这部不朽佳作的功臣,也才使明代有识之士郑鄤、毛晋等人让它重新荣归司空图名下成为可能。”李云峰在写作该传记时,查阅研究了大量古代、现当代文史资料,对于古今中外的研究成果,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潜心整理,含英咀华,全面阐述了司空图研究的各项成果,归纳总结并作出了高度评价:“司空图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着越来越显著的地位。他所提出的诗歌创作论、鉴赏论,愈来愈受到重视。而《二十四诗品》所显示的诗的风格、意境论,也确实是古典文学批评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必将以其独到的常读常新、韵味无穷的艺术意象,吸引一代代读者跟随诗人超绝不群的艺术想象力,尝试着进行艺术意象的再创造、再研究,以求获得更加丰富玄妙的无限诗意,企及栖居我们的精神与灵魂的艺术境界。”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受到历代文学理论家的重视,无愧于诗歌艺术的创作圭臬,对于诗歌欣赏和创作有莫大的启迪作用,在诗歌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唐诗艺术理论研究开拓的经典之作。

   《司空图传》一书的出版,不啻是河东文化的重要收获,也是三晉文化研究的新硕果。该书全面地记述了司空图的生平事迹,澄清了司空图研究的相关问题,如生平身世、退隐山林的生活、《二十四诗品》的存疑、争论、辨伪等等,在司空图研究史料匮乏的情况下,给我们勾画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司空图的一生形象。李云峰作为司空图的乡党,写作《司空图传》是再合适不过了。司空图生逢乱世,民生艰难,无奈告别官场回到王官谷别业,却反而成就了诗歌理论的高度。司空图道:“浮世荣枯总不知,且忧花阵被风欺。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首》)该诗对于世事的感叹,对于诗文的醉心有加,让人击节称叹。在现代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李云峰能够思接千古,心游万仞,与司空图对话,探寻古人的足迹,忍受寂寞和创作的阵痛,最终完成这部传记作品,用司空图的诗句“浮世荣枯总不知”来形容可以说恰如其分,非有一种情怀和志向而难胜任,令人欣欣然而感佩不已。

  责任编辑:李婷婷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