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谈主题出版数字精品的研发路径

时间:2023/11/9 作者: 出版参考 热度: 1891
伍茗欣

  摘 要:数字中国和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数字出版内容的升级传播带来时代机遇。本文结合当下主题出版数字化发展的特征与趋势,从选题内容视角探索主题类数字出版精品的研发路径,认为精品选题研发需要做好主题定位、内容定位和形式定位,整合挖掘适配数字化的内容资源,将出版内容优势转化为数字精品生产优势。

  关键词:数字出版 时政主题 选题视角 高质量发展

  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应有之义,也是持续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必经之路。2021年发布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数字中国战略,要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营造数字化发展新生态。2022年5月发布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从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等方面,为构建中华文化大数据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2023年2月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规划》将建设数字中国定位为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文化产业重要力量的出版业,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加快传统图书生产流程和业态的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产业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其中最重要的是,将出版内容优势转化为数字精品生产优势,打造一批高质量、影响大的数字出版精品,以精品内容供给应对技术环境的变革,满足瞬息万变的大众阅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要,推动数字时代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主题出版数字化的时代趋势

  早在2010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对数字出版作出明确定义,即“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数字出版与国家文化建设、教育、宣传思想工作等紧密关联,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近年来日益受到各级主管部门和出版业界的重视。国家新闻出版署自2018年起组织实施系列重点工程,包括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出版融合发展优秀人才和示范单位遴选推荐计划,以及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等,鼓励并发挥好这些精品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贡献精品内容、优质平台、旗舰单位和创新人才的强大力量。

  数字出版不仅为适应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趋势、满足人们丰富多样的阅读习惯和消费需求,更重要的是发挥优质精神食粮的示范、引领和传播作用,通过精品内容生产和高效传播,为向社会传递正确价值观念、建设文化强国和坚定文化自信做出时代贡献。近年来,各出版单位对主题出版的数字化建设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主题类数字出版精品在市场上涌现。在2019—2021年全国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主题类选题占总选题数的比重分别为9.5%、13.0%和22.5%,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在近两年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入选项目中更是占到一半的比重。值得注意的是,有声读物成为主题类数字出版精品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主题出版数字化的选题重点和方向上,主要有以下几大类:一是时政理论类,紧扣当年时政热点和主题学习教育重点,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精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有声书、《中国制度面对面》有声版等。二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类,如《马克思主义大辞典》融媒体资源库、《大家写小书·马恩经典著作新读》有聲书、《趣读马克思》有声读物等,通过数字化产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是党史党建类,近年相关数量日益增多,与地方党史、红色文化、基层党建等紧密关联,如党员教育数据库、《长津湖》有声版等。四是讲述中华优秀人物、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华文化类,旨在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包括《中华先贤人物故事会》有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库等。五是综合性的主题类项目或数据库,如“美丽中国”儿童主题教育融媒体出版项目等。

  二、主题出版数字精品的选题特征

  在近年推出的主题类数字出版精品中,既有定位鲜明的年度特色选题,紧扣时政热点和重要节点,时效性强,可预见可提前筹划;也有相当一部分的长期性常规选题,适应国家社会长期发展需要。[1]数字科技和传播为选题带来多样的形式定位,同时丰富的数字化内容与纸质图书实现紧密关联。

  (一)紧贴时政大局,有突出特定的主题定位

  主题类数字出版精品是主题出版内容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并经融媒体建设而成的一种新型文化产品,具有紧贴时政大局和社会形势、主题鲜明、融政治宣传与文化传播于一体等特征。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直是近年数字出版精品的重点选题方向。学习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推出了系列融媒体项目产品,如学习问答、学习纲要、课程精讲等,帮助人们及时深入地开展理论学习,实现了应有的传播效应和社会反响。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宣传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智慧与中华文明等,也是符合时政大局、回应学界与社会热点的重点选题方向。

  拥有鲜明特色的年度主题,是主题类数字出版精品的选题特色。2019年恰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涌现了一大批如“壮丽70年——从红色历史走进新时代”系列有声读物等礼赞新中国、讴歌新时代的数字精品,以及关于延安时期、抗日战争等国史党史研究的优质数据库平台。2020年的选题重点体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抗击新冠疫情方面,当年推出了如基于长篇报告文学《乡村国是》推出的同名有声读物,通过大叙事与小故事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中国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钟南山:生命的卫士》富媒体电子书,向社会传递伟大抗疫精神。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如《镌刻在党旗上的保密故事》有声读物、《写给青少年的党史》有声书等涉及百年党史的内容精品,深受出版单位青睐和读者欢迎;同时,系统总结我国脱贫攻坚成功经验也是当年主题,如《特困片区脱贫记》《绿色奇迹塞罕坝》等有声读物。2022年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特别是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奋斗历程,如《新征程面对面》有声版等。值得期待的是,随着数字化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将有一大批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发展主题的主题类数字出版精品面世。

  (二)呈现形式多样,使用流行的新媒体技术

  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数字出版精品的呈现形式日益丰富多元。图书出版以纸质书为载体,与之不同的是,数字出版的选题谋划需要首先确定呈现形式,精准的形式定位才能更好整合内容资源、寻求技术支持和选择投放渠道。[2]双效俱佳的数字出版精品,需要针对党员干部、青少年和大众读者,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数字文化产品形式。

  第一种是电子书和有声读物,以经典权威、颇具特色的纸质图书为内容蓝本,将图书内容系统梳理、精选整合或再创作,转化为适合电子阅读和音频传播的内容。音频形式的适用面广、读者易获取,特别适合讲述故事情节和专题类的理论解读,制作成本相对较低、耗时较短,因此颇受出版企业和编辑的青睐。第二种是通过视频呈现的方式,如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快手政务“黄城根下”党史微纪录片,通过数字影像、采用时下流行的短视频方式开展党史、新中国史的宣传教育。第三种是建设综合性的数据库和公共服务平台,甚至APP软件应用等,涵盖特定主题下的文章栏目、音频、视频等丰富资源,如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理论之光”数字阅读服务APP等。其数字化内容的整理录入工程量较大、耗时较长,对内容检索、平台建设和维护、交互功能等技术要求比较高,整体投入成本较高,但读者阅览使用有较高的自由度、可选择性。目前主题类数据库和平台建设还在初步探索阶段,且以实力较强的中央出版单位和有技术优势的科技公司为探索主体,随着数字化理念和技术的推广,未来该呈现形式可能会受到出版业界更多的关注。

  (三)内容资源丰富,实现从一种书到多种书的内容数字化

  从近年主题出版数字化实践可以看出,内容资源的利用开发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基于某一种重点纸质图书的内容数字化开发,如《中国共产党简史》《天晓——1921》有声版等,制作配套电子书、有声读物、视频课程等,内容多为纸质书原文或节选改编,不会对内容进行过多的加工创作,实际上还是希望通过新颖多样的融媒体方式获取读者的阅读体验好感,增强图书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影响力。[3]第二阶段是多种纸质图书资源的内容数字化,就某一确定主题整合出版社同类图书资源,多为出版规模较大的主题类丛书,如“百年党史·青年说”以近百种的《红色广东丛书》为蓝本,“大家写小书·马恩经典著作新读”有声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庫也是以其丛书内容资源为基础。第三阶段则是建立主题特色鲜明、专业性强、内容丰富的数据库或平台资源,如新华书店网上书城的数字主题出版物融合推广平台等,不仅仅限于一种或多种纸质图书内容,而是通过整合前两个阶段生产的数字内容,建立并推广出版企业的特色品牌,并尝试寻求纸质图书以外的数字精品生产和盈利模式。从第一种数字化初步开发到第三种出版深度融合发展,需要活化创作更丰富更有特色的内容资源,也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更具创作性的数字出版优秀人才以及更灵活的配套支持制度,这对目前的传统出版企业特别是地方出版单位而言仍任重而道远。

  三、主题出版数字精品选题与内容研发路径

  内容为本、服务大局,始终是主题类数字出版精品的核心竞争力。在数字时代下策划开发主题类数字出版精品,需要深刻把握时代特点、数字技术和传播规律、目标读者需求[4],结合出版社业务专长和资源优势,深度研发能体现政治高度、思想深度和民生温度的数字出版文化精品。

  (一)将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应用于数字选题策划中

  主题类数字出版精品顾名思义是主题为先,与党和国家的最新精神、国内外时政大局、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等密切关联。一方面,部分时政主题类选题具有可预见性,如涉及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人物诞辰、重要历史事件的纪念日等,国史党史百年纪念、记录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等的选题,需要出版单位和编辑提前筹划,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打磨整理;另一方面,主题类数字出版精品也是主题出版的一种,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如中央最新思想精神、新颁布或修订的制度等,需要迅速反应、及时谋划,并能适时制作出版完成、向社会公众进行有效传播。

  出版编辑的大局意识、理论水平和前瞻性思维,在主题类数字出版精品的策划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日常工作中应加强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和党史党建等科学内容的学习,积累并培养政治理论素养,关注时政热点命题和学界动态,及时学习中央最新精神并能将其在具体数字出版策划工作中落到实处。针对时政宣传热点和重要节点提前策划选题,如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十四五”规划、提倡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马克思诞辰205周年和逝世140周年、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等,打造具有融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和文化价值于一体、内容体系完备、双效俱佳的数字出版精品。

  同时,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数字出版精品的运营要求也越来越高。[5]在2023年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的通知中明确强调,申报项目应为“持续、稳定、有效运营的项目”,这对数字出版产品的选题策划带来一定考验,不可持续的选题项目或将失去竞争力。这就需要出版单位和编辑充分挖掘在一段时期内需要关注的时政热点,筛选策划能彰显主流价值观、具有可持续运营且能吸引目标读者长期关注的优质选题内容。

  (二)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深度挖掘数字化适配内容

  确定选题后,需要整合优质内容资源并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内容的选择与研发是打造主题类数字出版精品最为关键的生产阶段。[6]在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出版单位在内容资源数字化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多开发仍停留在将纸质图书内容简单转化为数字资源,存在着数据体系不完备、内容零散重复、难以突出重点、传播渠道有限、更新维护不多等问题。因此,选题开发要紧密结合文化数字化战略和数字中国规划的部署方向,着力形成系统完善、紧密关联的数字出版内容研发体系。

  第一,根据出版单位的不同业务特色,确定选题和内容定位,推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数字精品。中央出版社可利用强大的人才技术队伍打造系统性的重大项目,如人民出版社重点打造的党员教育数据库等;地方出版社可结合区域优势和出版方向,打造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精品项目,如贵州数字出版公司的“红色记忆·贵州红色文化”公共服务平台、陕西人民出版社的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数据库等;专业出版社可发挥专业所长,深耕特色资源,打造具有独特性、专业性的特色项目,如中国盲文出版社的《向天而歌:百部瞽书颂党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见证百年的科学经典》有声读物等。

  第二,建立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库,根据不同主题筛选整理出版单位现有的资源,在着力开发新产品的同时,盘活一些出版年份久远、仍有时代价值和发展潜力的图书内容资源,寻求这些图书中数字化适配的内容并进行深度加工,实现从单一图书到多种图书、从一位作者资源到专家智库的数字化整合。广东人民出版社近两年推出的“青年说系列”正是盘活利用丰富图书内容资源的有益探索,2021年、2022年分别以百年党史和共同富裕为主题推出音频展播系列,内容均取材于《红色广东丛书》《共同富裕论纲》《西部奔康路上的广东人》等100多种重点主题图书,突出主题性、代表性与湾区特色,是出版融合发展传播的生动案例。

  第三,充分发挥作者和编辑对数字出版内容的创作和把关能力。数字文本应是基于纸质图书二次创作的内容,而非简单将书上内容一模一样地“搬运”至数字媒体中。[7]主题类数字内容的创作应坚守正确的政治导向,政治术语使用最新权威表述,遵循“尊重历史、客观严谨”的原则,做好政治导向正确、史料真实可信、评述严谨客观、表现形式生动等方面的平衡与协同发展,开发兼具知识性、故事性、经典性、通俗性的数字精品。

  (三)采用多种融媒体形式,推动融合发展

  采用何种数字技术和融媒体形式,做好呈现形式的定位,对数字出版的框架搭建、内容选择和创作、读者对象等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党史主题类的数字出版精品可选择有声书的音频、线上平台短视频、系统性课程精讲等多种形式,甚至还可以采用包括多元形式和大量资源的APP、数据库等。内容文本、表述形式均要根据不同的呈现形式适时调整。

  主题类数字出版精品的内容研发,可以考虑多种融媒体形式。通过塑造一个IP,构建优质数字产品矩阵,带动纸质图书、电子书、有声读物、视频课程、数据库、知识服务平台等全产业链开发[8],内容资源实现多元开发和集约化利用,还可联合不同的文化产业和新业态,实现文化数字化品牌化发展。同时,要尝试探索从单纯内容生产数字化到多元知识服务的发展路径。数字化发展趋势下人们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对文化知识已经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定制筛选等转变,出版单位不仅是内容生产者更是知识服务商。知识付费、产学研模式、数字教育、咨询云服务等数字出版新业态日益涌现并深受读者喜爱,如喜马拉雅平台的付费有声读物、小鹅通付费课程等。

  以广东人民出版社《党员的样子》融媒互动系列为例,作为首本系统讲述党员样子的通俗论著,全书注重融媒互动发展,融入了生动的故事音频、专家微课和PPT等丰富资源。内容上,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音频内容从优秀党员的感人故事出发,辅以作者精辟的理论剖析,让读者从这些典型中感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让党性教育“声”入人心。形式上与传统党课系统授课的形式不同,采用微党课这一党员教育培训的新载体,清晰、快速、准确地摹畫出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基本“画像”。为使图书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知识服务活动下沉基层,疫情期间在长安街读书会、南国书香节广东各分会场、机关单位、高校学院、街道社区等组织了几十场线上线下主题讲堂服务。

  四、结语

  数字时代出版融合发展的时代趋势、政策方针和技术升级,为主题类数字出版精品的开发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在选题策划与内容研发阶段,要做好主题方向、内容资源和呈现形式的清晰定位,首先要紧贴时政大局,将敏锐的政治鉴别力贯彻到选题策划中,利用前瞻性思维策划有利于主流价值观传播的正能量选题;其次,根据出版社业务专长和地域优势充分整合资源,深度挖掘其中数字化适配的内容,通过数字化加工和再创作盘活现有的内容资源;最后,采用丰富多样的融媒体形式,联合新业态延长出版文化产业链,实现从一款产品到数据库平台开发、从单纯内容生产数字化到多元知识服务的发展模式。总之,通过数字出版内容的高质量精品化发展,打造融政治高度和思想深度于一体、内容资源丰富、形式引人入胜的主题出版数字精品。

  (作者单位系广东人民出版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