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选题策划、组稿、编写、使用四个维度分析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教材面临的挑战,提出人工智能辅助职业教育教材出版的路径。理性客观分析编辑应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动态,对出版工作中编辑的主导地位保持信心,积极探索教育和行业场景下的人工智能应用,努力为高质量教材出版做出贡献。
关键词: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 教材出版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自2019年起先后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于2022年发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界定了职业教育的法律概念,即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同时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与此同时,作为教学载体的教材,其建设和出版工作也得到院校的进一步重视,虽然近年来全国已经建设了一大批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等新形态教材,但是限于调研手段和编写水平等,仍无法完全满足课程教学需要,且一些教材内容质量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展现出强大的信息获取分析和文本生成能力,那么未来是否有可能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材出版工作,值得深入思考。
一、人工智能辅助教材出版的应用场景思考
人工智能的范畴很大,其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等的计算机技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2]以ChatGPT为代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是一种人工智能应用,而我国近期推出的无人码头也是一种示范应用场景。随着科技进步,相信未来还会开发出更加安全、实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不同场景。
(一)人工智能将助力教材选题的精准策划
选题策划是出版工作的核心。职业教育教材服务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选题策划的主要依据是各专业的课程设置。2021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最新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一体化设计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不同层次共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2022年发布修订后的职业教育专业简介,其中明确了所有专业的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定位、主要专业能力要求以及主要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内容等。出版社可据此再结合各专业招生规模策划系列教材选题,这是较为通用的选题策划方法。以高职专科园林技术专业为例,本专业每年全国招生规模过万,教材市场较大,出版社可以根据专业简介中列明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进行系列教材选题策划(如图1所示)。但对于专业拓展课和招生规模小的专业,这种选题策划方法并不适用,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调研。
例如,“园林工程监理”属于园林相关专业的专业拓展课,一些院校多年来一直开设此课程,故对教材进行持续更新,教材出版后也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且被评为“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此外,一些小微专业如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专业,全国每年招生规模只有百余人,从专业角度看仅依靠市场无法实现经济效益,但其中个别专业基础课或核心课在其他院校作为同类专业的拓展课,则从课程角度看,其市场需要重新评估(如图2所示)。目前对此类课程设置的调研工作只能针对各个院校逐一进行,由于无法实现对全国院校进行全面调研,所以调研结果不够可靠和全面。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如果可以实现对全国各院校各专业的课程设置等信息进行全面抓取,根据教案对同类课程进行分析归类,实现跨专业对课程信息进行整合,可以有效地协助编辑分析选题的可行性,这对于专业拓展课及小微专业教材建设意义重大。
再通过教材反观专业建设。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受行业发展影响极大,行业人才缺口显现,才准备设置相关专业培养学生,待学生毕业后真正能够投入实际工作承担相应工作职责则至少过去了五年时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而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需要在专业课开设前至少两年开始筹备。也就是说,教育和教材出版工作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而这需要对行业未来发展形势进行科学预判,超出一般人的能力范围。若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通过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出未来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则无论是学校还是出版社都可以提前为人才培养做准备,一定程度缓解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
除此之外,对于自投稿,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归纳同类教材的主要内容、编写特点、市场反响等,协助编辑对选题价值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是否立项的结论。
(二)人工智能将在教材组稿中发挥积极作用
1.组建高水平编写团队
编写人员水平直接决定教材的内容质量。目前教材的编写人员多是由各个院校单位进行推荐,再从中遴选、搭建团队,然后进行编写分工。此方法人员选择比较被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只能确保教材编写人员是推荐人员中综合能力相对适合本教材编写的,但未必能够达到预期水平;另一方面,根据《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团队应具有合理的人员结构,包含相关学科专业领域专家、教研人员、一线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等[3],但企业往往对教材编写工作不热心,很少有单位主动推荐企业人员参编,导致这部分编写角色缺失或实际参编人员水平达不到预期。
而基于知识图谱的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根据人员的类型、教育背景、研究方向、应用领域以及教材设定内容相互之间的关联,从全国的院校、科研院所、企業中匹配出比较适合编写本教材的编写人员,再经综合评定,由出版社主动邀请其参加编写,理论上可以组建全国综合水平最高的编写团队,并且可以结合每位编写人员实际能力编写各自最擅长的部分,以保障教材的内容质量,更加凸显教材的职业性。
2.转化内容组织体系
职教教材提倡开发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等新形态教材,其重在培养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教材的编写模式与传统普通高等院校教材不同。一般是先通过企业调研,明确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再由专业教师团队对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化处理,形成适用于本课程的职业能力清单;然后以职业能力清单为教材基本结构,设计教材的典型工作任务,即形成教材基本结构体系;最后根据具体要求对每个任务进行细化,明确基本实施步骤、必需的理论知识等内容。但编写人员限于自身能力和经验,实际上经常不能顺利地完成转化过程,而出现遗漏职业能力或设计的工作任务与要培养的职业能力不匹配,以及嵌入的理论知识与任务实施所需不匹配等现象。
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如果能够根据基础调研资料,协助作者完成“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清单—典型工作任务—任务细化”的转换过程,使职业能力、工作任务及知识点无遗留、无重复、无错位、无多余,则可基本实现教材结构完整且清晰、内容全面且简洁,可读性更强,学习效果更佳。
(三)助力提升教材内容质量
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而非系统的理论体系,其大部分专业课教师为双师型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实操能力强但在科学性、系统性及文字表述等方面能力相对薄弱,如教材中会出现名词解释表述不严谨、分类不当、前后重复、图文不符、表意不明等问题。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若能开发出更加智能化且技术可靠的文本生成应用,协助编写人员规范文字表达,并能对专业名词及其他常见问题提供科学严谨的解释说明等以供编写人员参考,则会大幅度提升教材内容质量。
(四)使教材个性化使用成为可能
人们在担心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应用作弊、引發学术不端等行为的同时,也看到了它将带给教育的革命性变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教育的个性化,让每个人都能有人工智能的学习助理。那么随之而来的,将是对教材使用个性化的需求。而目前同一位老师任课的班级中,所有学生使用的教材都是完全相同的,从长期来看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当然,人工智能引发的问题还是要通过人工智能解决。未来的教材内容除了具备文字、音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内容外,更重要的是与个性化的教育实现互联。教师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辅助对学生提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然后将方案反馈给教材内容平台终端,通过人工智能应用将适合学生当前水平的拓展资源或巩固训练等内容推送给学生,以强化学习效果,如此反复,使教材与教师、教法改革联动,实现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三教”(教材、教师、教法)改革(如图3所示)。
此外,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应用于审校工具的开发,进一步减轻编辑的审稿压力,实现书稿的全自动校对;能否根据要求实现高质量的一键排版,并对纸稿上的标记进行智能识别并改错;能否将书稿内容与学校课程标准进行自动匹配,实现精准营销,等等,都是未来人工智能在出版场景下的应用。
二、积极审慎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对教材建设的挑战
对于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认识,迎接挑战。
(一)长期关注人工智能发展新格局
ChatGPT的发布引发了全社会对于人工智能的热议,人们感觉新奇的同时也不免产生担忧:人类的一些工作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人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感到担忧和恐惧,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事物缺乏了解,不清楚其是否会带来潜在的危险,缺乏安全感。因此,只有认识并持续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才能理解并正视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接受并使用它。
(二)坚定信心发挥好编辑在出版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人工智能应用看似减弱了人在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但实际并非如此。人与工具的区别在于,人除了知识和技能外,还有情感交流的能力,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个性化的思想和对问题的探究意识,有家国情怀和理想抱负,这些都是人工智能不具备的能力,却是教材编辑的重要职业素养。[4]人有心,而人工智能只有“芯”。所以编辑一定要认清自己在出版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要将人工智能作为解决问题、减轻重复性劳动的有效工具,使自己有更多精力投入到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工作中。
(三)大胆探索教育和行业场景下的人工智能应用
职业教育教材服务于行业人才培养,要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不能脱离教育而单独存在。而人工智能技术将催生新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原有的教学体系和内容必然随之变化,未来的教材建设工作也必然发生。教材的教育属性要求编辑必须关注教育场景下的人工智能发展。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明显区别。其专业设置、专业教学标准和具体的教学实施等都是围绕行业实际职业岗位进行的,相应的专业课教材要求能够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技能积累,反映产业发展最新进展,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及时吸收比较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5]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对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及最终结果必然反映在教材上,教材的职业属性要求编辑必须关注行业场景下的人工智能发展。
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已经不可避免。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对话人工智能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2023年2月初,百度宣布推出名为“文心一言”的项目,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众多互联网公司也都表示将涉足该领域。在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既要通过科学研究、技术牵引,又要通过场景驱动、用户需求,使得人工智能能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科技作出贡献。[6]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开启,每一位教材编辑都要做好准备,认识并不断学习、思考,准备迎接出版业甚至整个社会的变革。
(作者单位系中国林业出版社)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