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打造主题出版精品读物思路探索

时间:2023/11/9 作者: 出版参考 热度: 4913
苏嘉靖

  摘 要:“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是学习出版社自2019年起推出的系列主题出版读物。在其编辑出版过程中,出版社以“要做就做精品、要出就出经典”为目标使命,把精品意识贯穿编辑出版全流程,融入策劃、编辑、设计、宣传等各环节,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以作者为主体,以编辑为保障,以创新为理念,以宣传为载体,做好先烈人物系列的出版管理工作。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思考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通过优化主题出版发展路径,开拓市场、搭建平台,锻炼队伍、树立品牌,打造既受当代读者欢迎的精品佳作,又经得起时间考验、经久不衰的传世经典,使之成为新形势下出版社的盈利基础和生存之道,为新时代主题出版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关键词:主题出版 精品读物 编辑策划

  近年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三种文化为核心的主题出版,成为出版领域的一大特色板块。主题出版既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又呼应时代主题,能够引导读者向上、向心、向善。对于学习出版社而言,主题出版工作既是重要的业务工作,也是肩负的重大政治使命。“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是学习出版社自2019年以来持续推出的主题出版系列读物,投入市场以来取得了良好成绩。各部门在其出版发行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对于未来更好地结合自身优势和专长,广泛挖掘并对接市场,打造出更多更好的主题出版读物,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策划缘由

  新中国成立后,以青少年为主要传播对象的红色读物曾诞生过许多经典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如《小英雄雨来》《闪闪的红星》《红岩》《草原英雄小姐妹》《小兵张嘎》《鸡毛信》《火印》《野火春风斗古城》等。这些文学作品多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背景,通过一个个催人泪下的英雄故事传播抗日救亡道理,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深深种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是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等几代人的童年记忆。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响,并列入经典行列,同其全流程的精良制作分不开。

  这些书的创作者或是文学造诣高深的著名作家,或是革命历史的亲身经历者、见证者,他们笔下的人物刻画无不带着感情,塑造的英雄形象栩栩如生,颂扬的精神高尚纯洁,用词用句准确优美,内容结构逻辑缜密,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而这批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策划编辑也体现了当时以社会责任为第一使命的出版价值取向。以《小英雄雨来》为例,其雏形是1948年作家管桦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的短篇小说《雨来没有死》,1955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首次出版发行。1963年,《小英雄雨来》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后,又多次再版,畅销全国。后来,该小说还出现了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和时代文艺出版社等竞相印行的火热局面。

  图1? 少年儿童出版社1955年版《小英雄雨来》

  然而,在这批陪伴了几代人成长的红色经典之后,很少再有同类型的优秀红色主题读物能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产生反响。红色江山不能褪色,红色故事不能失传。为了给新时代少年儿童讲好先烈故事,让孩子们能够真正读懂革命历史、铭记革命先烈,为了在全社会尤其是在广大青少年中广泛树立文化自信,激发爱党爱国情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出版社自2019年起策划编辑出版了“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系列图书。该系列图书通过讲述革命先烈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抵抗侵略、顽强抗争、英勇献身的故事,解读革命历史、传播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彰显他们的丰功伟绩和精神基因,发掘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独特价值,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传递正确的政治导向和鲜明的价值取向,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经典。

  二、贯穿精品意识的全流程编辑出版管理

  2019年正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系列中的主人公正是近代以来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献身的革命先烈,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向全社会,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宣传他们的事迹,具有特殊意义。学习出版社深知使命重大,成立了专项策划小组,由社领导直接统筹指挥各项工作,各编辑室全部加入筹划制作,以要做就做精品、要出就经典为目标使命,把精品意识贯穿编辑出版全流程,融入策划、编辑、设计、宣传等各环节,以读者为中心,以作者为主体,以编辑为保障,以创新为理念,以宣传为载体,做好“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系列的出版管理的工作。

  (一)以目标受众为中心,合理规划内容结构

  内容是出版物的灵魂,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核心因素。无论是理论读物还是大众读物,如果内容不能达到同类型出版物的基本要求,即便是投入市场也难以生存。该系列丛书的目标受众是大众读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旨在广泛传播烈士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他们的学习生活。既然如此,那么在内容结构的策划上就要同理论读物和学术著作有明显区分,要综合考虑阅读对象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阅读偏好、文化背景等各方面因素,做好前期调查,做好科学研判,分析同类型图书的写作风格、受欢迎程度以及市场占有情况,找准创新点,科学设计内容结构框架。

  “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系列图书摒弃了复杂的内容体例,全部采用“引子+小章节”的简单结构,“引子”部分是主人公的生平介绍,章节部分全部为独立标题接引具体内容。在标题的设计和编辑上,注重用词凝练概括、精准恰当和引人入胜相结合。以《李大钊》为例,全书共10个章节,分别是“少年心事”“志在补天”“敢问路在何方?”“‘面壁东瀛”“中国的‘药方”“北大,北大!”“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国共合作的‘助产士”“无情未必真豪杰”“壮士何慷慨”等。标题用词简洁、概括精炼的同时,生动形象地概述了李大钊生平的主要经历,10个部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将李大钊光辉壮烈的一生鲜活生动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二)兼顾学术性与文学性,组建优秀作者队伍

  “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系列的主人公都是近现代以来为了中华民族独立自强,为了全中国解放事业流淌鲜血、付出生命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对他们生平事迹的记述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必须严肃慎重、精益求精,既要保证真实可靠,又要保证文学价值,更要把准正确导向。为了保证内容既符合史实又引人入胜,作者必须同时具备过硬的学术背景和文学素养。

  经编委会多次研究,决定派出社内经验丰富的编审带领各编辑室优秀编辑分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及各地方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等单位,拜访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邀请他们为“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系列图书执笔,共同完成此次红色主题出版。

  上述机构均是国内研究党史、军史最为权威的部门,参与创作的都是近代史、革命史等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由他们承担“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的写作,相当于给图书内容质量上了一道最为可靠的保险。

  (三)严格多级审查,编辑有“松”有“严”

  “松”是对写作风格、文学创作的松,“严”是对历史事实、价值导向的严。对于文学创作而言,每个时期都会有打上自己年代烙印的创作体例、语言风格和流行词句,生活在具体时期的创作者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将这种时代的共性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作品当中。编辑在处理稿件时如何处理这类问题,将直接影响图书短期的传播力和长期的传承力。

  在主题出版实践中,有些编辑为了不“犯错”,零“出格”,对内容“一刀切”,对待问题不思考、不研究,甚至把不是问题的“问题”划归为问题;不懂不学,缺乏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本素养,任意删改,以致歪曲作者原意,破坏内容结构的完整性、连贯性,如果流入市场,轻者闹出笑话,严重的则给广大青少年传递错误历史观、价值观。

  与此相反,另有一些编辑在主题出版实践中则是使命感不足,一方面缺乏政治敏感性和研判能力,另一方面则缺乏责任心和问题处理能力。有的编辑对于编辑加工的稿件走流程、重形式,不仔细审查,只关注字面错误;有的出版机构或是为了经济效益,一味迎合市场、惟作者是从,不严格执行“三审三校”的出版流程,或是价值导向存在问题,不尊重历史、不尊重先烈,以隐蔽的、难以发现的形式,将错误价值观隐藏在看似“平淡”的文字描述当中,侵蚀青少年心灵。

  為了同时避免这两种倾向出现在“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系列图书中,学习出版社强化三个工作要点,分别是明确定位,严把政治关;保证品质,严把史实关;注重可读性,严把质量关。并以此为纲领,针对编辑环节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严格的编辑准则,精准落实松严有度的编辑原则。一方面,严格政治审查、学术审查,保证价值导向正确、基本史实无误;对于容易引发歧义、致人误解的场景描写和细节刻画,“锱铢必较”,每发现一处,由责编提出后,经小组讨论拟定处理方案,报编委会审查后才能确定删改。另一方面,在严格审查基础上,允许使用当下流行词汇、用语,去表述战争年代革命故事,避免了刻板印象和距离感,改变了以往教条式的人物呈现方式,拉近了主人公同当下读者的时空距离,增加阅读趣味,引发时代共鸣。

  (四)创新设计理念,传承红色经典元素

  经典红色读物不仅要传播其内容,其承载内容的方式需要同样有人传承。就像动漫的记述方式一出现便代表了一种文化本身一样,红色经典系列读物在传播英雄故事的同时,其共同营造的语言形式、装帧风格、绘图手法等,同样在几代人心里镌刻下无法替代的红色烙印。

  “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系列图书吸收新中国成立初期“连环画”的叙事方式和构图方法,在封面和插图的设计制作上,营造了浓厚的初代红色读物的特征氛围。全书插图全部采用手绘形式,将现代漫画元素融入中国传统工笔画当中,所成绘图,内容承载力强,与叙事部分融为一体,扩大故事张力,增加情节感染力;构图既形象生动,又朴素简洁,完美地表现出了烈士事迹的庄重肃穆。在设计规格上统一采用32开本,全部在5印张左右,成书小巧精致,薄厚适中,既传承红色经典读物的设计元素,又加入现代设计理念和印制技术,与当下同质化的出版物形成较强的视觉反差,不仅让80后、90后父母和50后、60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回忆感“爆棚”,增加他们的购买意愿和陪读兴趣,而且有助于“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系列读物品牌的塑造。

  (五)利用新兴技术,全方位做好宣传

  出版是头,推广是尾。打造面向市场、面向大众的红色主题出版物,一头一尾必须接续上。任何一本好的主题出版物,要想扩大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除了做强做优内容和设计本身外,还离不开有效的宣传推广。而伴随新技术的出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出版的推广方式已经不能有效整合资源,必须转变观念、面向市场,从优化读者个性化阅读体验出发,全方位做好红色主题出版的宣介工作。

  2019年丛书第一辑出版发行时,出版社联合社会各界在北京召开“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出版座谈会,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新书,并通过向中小学赠书的方式扩大影响力。同时,面向全社会开展“礼先贤、敬先烈、学先锋、育新人”读书征文活动,让青少年读者通过对人物的熟悉,了解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的博大、智慧、精神植根青少年读者内心,让“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成为新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接下来还同全国各省市中小学、档案馆及红色文化纪念馆等展开合作,搭建桥梁,开发数字化平台,以革命故事进校园的形式将红色主题出版做实做深。并借助AR、VR等新兴技术,构建“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系列数字多媒体库,打造可读、可听、可看、可互动的融合型产品,让更多年轻受众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另外,在全国新华书店门店上架出售的同时,结合当下网络营销的特征,同京东、当当、天猫等各大电商平台展开合作,开辟专栏宣传页,策划主题读书日活动,线上线下同时推广宣传,并结合融媒体发展新形式,在喜马拉雅、酷狗等平台同步推出“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系列有声书,全方位立体式展开推广宣传。

  三、打造主题出版精品读物路径思考

  自2019年推出以来,“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系列分3批共推出图书63种。其中2019年第一批15种,2020年第二批共推出24种,2021年第三批共推出24种。这63种图书从策划编辑到设计制作再到出版发行,无不凝聚了全社员工的心血,是各部门集体思考、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在其制作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出现过种种问题,走过一些弯路,正是在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寻求解决之道的过程中,增加了实践经验。将这些经验归纳总结,并进行思考升华,对于新形势下探索打造主题出版精品读物助推出版社未来发展有一定助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主题出版要想出精品、出佳作,必须做足做实前期策划。主题出版既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命,向社会传播“对”的知识,更要选好“对”的方式,真正将时代主题传入读者心中。如果应付了事,甚至当成被动任务去完成,再宏大的主题、再漂亮的装帧,最终也只会沦为书架和办公桌上的点缀。而如何找到“对”的方式将“对”的知识传播出去,正是主题出版要面对的重大课题。要想把这一课题解决好,必须在前期策划工作上下功夫。

  在做前期策划时,要以全局眼光对出版全流程进行科学规划。一是要对市场、读者做好充分的分析研判,找准目标受众,以此为前提与作者资源做好对接,精准匹配优秀作者,形成专家作者数据库。二是对内容结构提前做好规划。经调研发现,目前市场上的主题出版物主要存在三种问题,一则同质化倾向比较明显,不同的外观设计之下,内容千篇一律,结构呆板僵化,缺乏吸引力;二则文字水平较低,理论深度不够,缺乏阅读价值;三則内容脱离实际、脱离生活,普及性读物没有群众基础。因此,要想推出一部真正受到读者欢迎的作品,必须在策划工作上狠下功夫,做到心中有数再策划,考虑周全再策划,目标明确再策划。决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不知所云”,也不能“曲高和寡”。

  第二,主题出版要想出经典、能流传,必须做强做优编辑品牌。编辑是各项政策规定、编辑规则和价值理念的最终落实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和综合实力。对于出版社来说,好的编辑人才是立社之基,是竞争力的源泉,出版品牌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要靠的就是编辑品牌的打造。主题出版虽然承载政治使命和时代使命,但完成这一使命的过程绝对不能是一种僵化的文字搬迁,或全部演绎成说教式的和脱离人民群众生活的“行动纲领”。这同编辑人员的工作思路、业务能力和工作方法等不无关系。面对主题出版,部分编辑对内容的把握和处理方式往往比较生硬,编写格式化、空洞化、口号化情况较多。尤其是文学性创作,更需要编辑把握全局,既厘清宏观性的创作思路,同作者确定好全书的内容范围、写作风格,又要做好微观性的细节把握,给读者把好关、兜好底。这无疑对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态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主题出版工作中,应当加强编辑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编辑人才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让众多优秀编辑“进得来、愿意来、留下来”;注重编辑人员政治学习和理论学习,保证主题出版守得住“阵地”、吹得响“号角”;提高流程管理水平和效能,让编辑能够全身心地工作、心无旁骛地编辑,打造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站得住、叫得响的出版品牌。

  四、结语

  出版社虽然不是图书内容的直接生产者,但却是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是出版方向、内容结构、理论价值、文学水平等的“过滤器”。当前,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途径越来越多元,冲破了以往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传播方式的话语体系。面对市场竞争新形势新压力,传统出版机构亟需在创新发展中不断解放思想、开阔思路,谋求出版转型升级新渠道、新出路。各出版社如果能够利用好自身优势和领域专长,找准与主题出版契合的“穴道”,以做精品、出经典为目标,把精品意识贯穿编辑出版各环节,以此打通“脉络”,激活“血液”,在做好主题出版工作的过程中打开发展新格局,打造出越来越多叫得响、传得开、记得住的精品主题出版读物,必将成为应对出版业转型升级、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创”的一个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系学习出版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