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2012-2022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入选情况为依据,分析了新时代科技出版社开展主题出版工作的现状,指出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在顶层设计、发展思路、重点领域、作译者资源建设、基础运营能力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其推动主题出版可持续发展能力,据此提出四条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科技出版社 主题出版 可持续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主题出版直接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承载国家核心价值观,是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1]。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主题出版工作已经成为全国出版社包括科技出版社的首要的中心工作。[2]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出版社主题出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经成为主题出版的重要方面军和新的发力点。[3][4]但与其他出版社相比,科技出版社的主题出版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找准问题,夯实基础,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更好履行在新时代的职责与使命。
一、科技出版社主题出版工作的成绩与进步
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目录既是主题出版工作的风向标,也是成效的最重要标尺之一。本文以入选2012—2022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为依据,对科技出版社主题出版的历史轨迹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其发展趋势和特点,着重揭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从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项目入选情况看,科技出版社主题出版工作呈现以下趋势和特点。
1.入选项目的数量和质量进步显著
2012—2022年全国科技出版社共入选77项,占总入选数的7.4%。11年间,科技出版社入选项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入选项数增长较快,从2017年的3项,占比4%,发展到2022年的16项,占比11%,近5年入选项数占比稳定在10%左右(见表1)。
表1? 2012—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
科技出版社入选数量与占比
2.参与主题出版的主体增长较快
2012—2022年共有35家科技出版社入选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目录。党的十八大后,年度入选的科技出版社数量从2017年的2家增长到2022年的15家,越来越多的科技出版社在主题出版方面取得亮眼表现。
3.入选数量向头部出版社集中的趋势明显
位于头部的TOP6(科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入选数占比53%(41/77),其中科学社、人邮社、农业社入选项数和入选年数均较多,表现稳健。排名第一的科学社入选项数(10项)、年份(7年)均最多,且自2018年后连续5年均有项目入选(见表2)。
4.注重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
科技出版社的入选项目分布于8个领域: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和重大工作的诠释解读(27%),从科技史看辉煌成就(21%),注入大国元素的科普(如大国工程、大国重器、大国科研突破等,占19%)及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群像或个人典范,占12%),国史党史军史(往往从地图、邮票等小切口进入,占9%),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如抗震抗疫等,占5%),其余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家精神之外,占4%),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理论研究(占3%)。其中,后面4个领域的入选项目均出现于2017年后。
二、科技出版社主题出版工作的问题与不足
从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项目入选情况看,科技出版社主题出版工作存在如下问题与不足。
第一,入选数量与占比较小,主题出版建设能力相对较弱。科技出版社在2012—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上选题目标的入选总量(77种)和占比(7.4%)与科技出版社的地位(科技出版社数量占比接近1/4)明显不符。
第二,主题出版工作参与度与重视度均不足。11年间仅有35家科技出版社77个品种入选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選题目录,平均每家仅2项。而全国百佳出版社中,科技出版社就占44席。由此而论,科技出版社主题出版产出的数量和质量与其实力、地位是不匹配的,其对主题出版的重视程度和投入仍需大大加强。
第三,头部出版社进入时间晚,积累经验少,对主题出版工作规律性的把握仍需进一步加强。科技类头部出版社入选数明显集中在党的十八大后的近5年,前6年入选数仅26项,在全国占比不到5%。这说明科技类出版社对主题出版工作重视得晚,相较其他类出版社在经验和认识、资源和基础能力建设等诸多方面处于劣势。
第四,多数科技出版社主题出版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11年间,35家入选社中21家只入选过1年,入选4年以上的出版社只有5家。这说明多数科技出版社在主题出版的顶层设计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仍存在重大短板亟需弥补。
三、科技出版社主题出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对于科技出版社如何建立支持主题出版可持续发展的业务基础能力体系,有论者指出,新时代做强做优做亮主题出版,必须正确理解主题出版的产业和企业逻辑,以政治组织的意识、经济组织的形式,履行文化组织的职责使命。其中,政治组织是属性,决定方向;文化组织是功能,决定价值;经济组织是工具,决定方式。出版企业遵循这样的角色定位来开展工作,是保证主题出版拥有高质量发展前景的前提和条件。[5]
笔者认为,科技出版社主题出版业务要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企业成长规律,开展主题出版基础能力建设,有目标、有规划、分步骤地展开行动,以获取主题出版业务所需要的资源、关系、流程、知识、品牌和业务团队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这一目标,可从四个方面开展。
1.明确发展思路,加强顶层设计
主题出版是科技出版社的主责主业,并且是第一主责、第一主业。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既是出版人发挥意识形态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性体现,是新时代出版人的使命担当,也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检验出版品质、能力和水准的试金石,是新形势下出版社提升社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关键要素。科技出版社主题出版工作只能做好不能做差,只能加强不能弱化。
主题出版工作是否做好的标准是主题出版承载的意识形态内容的传播效果而非经济效益,是主题出版内容的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而不仅仅是评奖。在追求各种奖项入选的同时更要追求发行量,在追求发行量的同时更要追求内容传播效果。
主题出版具有自身出版规律,既需要集中攻关,又需要广泛参与。要做好主题出版工作必须有专业队伍来积累经验和专有知识,对重大项目尤其是节点项目进行集中攻关,但主题出版作为意识形态任务又需全体编辑尽职尽责,应该鼓励广泛参与。[6]科技出版社主题出版工作是政治性、专业性、艺术性和市场性的统一,要建立科技出版社主题出版专业编辑与其他科技业务部门专业编辑之间的协同关系,既分工又合作,各自提供专有知识和洞见,共同把这一具有很强知识交叉性、高度政治敏感性的业务做好。
主题出版必须是精品出版工程,数量规模必须服从质量。这是其作为意识形态产品的本质所决定的。主题出版业务起步必须保持小而精的规模,但在业务能力提高的前提下应适当扩大规模以充分利用规模效应,形成特色和品牌。
在明确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再根据各自出版社的具体社情,进一步制订自己的主题出版工作发展战略、组织架构、运营机制和产品策略。
2.确定重点领域,突出科技特色
主题出版的概念已经扩展到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围绕党和国家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会议、节庆日等)而进行的出版工作。主题出版选题可概括成6个方向:①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及其应用。其中,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贯彻又是重中之重,是当前主题出版的首要工作。②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政策主张、会议精神及各阶段重点工作的宣传贯彻。③国史、党史、军史的重大主题、事件、人物的研究成果及其艺术化、大众化呈现。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阐释传播。⑤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外宣作品。⑥党和国家各项重大活动的宣传。
科技出版社做好主题出版工作,在重点领域布局上,既可以跳出科技领域的限制,通过引进和培育专业化人才、建立一流的权威作者队伍,利用编辑政策敏锐度高、执行力强的特点,直接与传统人文社科强社竞争上述6个方面的项目;更应该立足科技出版特色,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对标上述6方面的重点工作,以主题出版方向为经,以自身主责主业对应的科技领域为纬,构成重点领域的经纬线,框定本社主题出版工作的重点出版领域。例如,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或产业发展的重大观点、论断和工作部署的研究、诠释、解读或具体化,展现科技史、产业史、学科史以及科技各领域的辉煌成就,弘扬科学家精神(突出科学家集体或个人的事迹、精神、学风等),注入国家元素的科普(大国重器、大国工程、大国科技突破等)。
明确了重点领域,突出科技特色,才能充分利用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和现代化事业全局核心地位的定位,充分发挥科技出版社专业性强、学术水平高的优势,抓好主题出版精品建设。
3.建立作者队伍,强化资源建设
作者是出版的第一资源。优秀的作者不仅带来选题,还带来对于学科、内容和市场的洞见,以及专家资源、营销建议甚至销售渠道。强大的高质量作者队伍本身就意味着源源不断的选题创意以及精品内容。
科技出版社做好主题出版,一方面要从传统的科技学术著作的作者队伍中精选具备极高政治素养、敏锐战略眼光、高超科学素养和通俗化写作能力的优秀作者,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从科技史研究者、科普作者、科技类传记作家、科技新闻工作者、科技机构及其主管机构宣传部门人员中遴选和组建一支新的专业作者队伍。
此外,科技主题出版的写作素材具有很强专业性或保密性,这种资源的所有人或管理者也是我们重要的另类作者或者说另类资源。他们往往是科研机构的负责人或其宣传机关、档案机构的负责人等。建立重点科研机构资源建设名单,紧盯国家级科研机构、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团队,与其主要负责人或宣传、档案机构负责同志建立联系,是获取科技主题出版重大写作题材和关键素材的重要手段。
主题出版项目往往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重大影响力,这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在策划、实施和宣发等环节中,在主题选择、作者遴选、选题立意、内容框架、具体表述以及出版時机、宣传尺度把握上,往往需要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帮助把关,提供关键性的意见,以避免在策划和实施过程中出现较大失误,避免难以通过送审或出版后出现事与愿违的负面影响的不利结果。因而,必须建立权威的外部评议专家库,完善选题立项、内容框架设计、书稿内容把关等环节的内外部专家联合评审机制。此外,语言润色、图书版式装帧设计、宣发推广等工作均可以借助外部专家资源来提高质量、水准和效率。
4.优化出版机制,提升运营效益
加强编辑团队建设。要着力加强主题出版策划编辑的政治领悟力、选题策划力、作者资源开拓与维护力、文案写作和加工力、内容产品的互联网传播力,设计“干中学”“学中干”的知识技能总结归纳与内部传播模式。
做好主题出版选题的中长期规划和项目前瞻性策划与管理。经常开展头脑选题风暴活动,广泛收集各种灵感,将不同选题酝酿策划阶段的成果以可视化方式进行数字化管理;总结选题线索产生的途径,将之类型化,按文献阅读、新闻报道、作者提供、竞品启发、科研单位遍历、行业遍历等来源,运用可拓策划方法,增加有效选题线索数量;按照选题策划漏斗,分清优先级别推动不同类型项目的调研、论证,加强对项目各环节的时间节点控制。通过增厚选题储备,灵活调整不同性质项目进度,解决运作时效性和内容生产长期性的矛盾。
建立专业、快捷、高质量的编辑加工流程。在文案加工、排版、封面设计、校对、质检、印制等各环节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密切协同,提倡攻坚精神,突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全社一盘棋,加强出版社层面的协调和领导。
加强主题出版内容的传播规律研究。精心设计内容结构,使之具备在新时代广泛传播的形式,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络上进行自传播的话题性和“引爆点”;着眼于主题内容传播效果最大化,“不以卖书为目的”,打破基于经济考量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思想限制,大胆授权,促进主题出版内容的多媒体多介质多话题传播。
基础能力是主题出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基础能力体系是高速公路,精品项目是路上跑的车,唯有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练好基本功,才能使这一工作建立在坚实基础上,行稳致远,实现科技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完成好当代科技出版人的光荣使命。
(作者单位系科学出版社)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