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出版社在出版考试类教材时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保障图书政治导向;加强提升编辑业务水平,保障图书编校质量;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保障图书内容质量;落实精益管理,满足时效要求;同时重视教育服务,转变编辑职能,增强编辑客服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出版,维护好消费者权益。
关键词:图书质量 出版时效 转型增效
基于我国每年组织各类考试种类繁多,考试类教材市场需求量大,很多出版社均有涉猎考试类教材出版业务。本文以国防工业出版社为例,分享探讨一些考试类教材出版的经验与启示。
一、首抓社会效益,注重图书品质
“社会效益第一”是由出版业的特殊属性决定的。出版业不同于其他行业,除了具有产业属性,还有事业属性。新闻出版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更多更重的社会责任。出版社作为新闻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社会责任主要是通过图书的社会效益来体现的,即图书出版发行后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个出版企业没有社会效益就没有经济效益,出版业的意义就在于以社会影响产生经济效益。[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者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工作做得好,是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那些具有生命力的畅销书就是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例子。下面从图书质量保障的维度,探究落实“社会效益第一”的经验启示。
1.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保障图书导向正确
出版社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要树立政治中有业务、业务中有政治的观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导向意识,守土有責,守土尽责,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应有贡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为己任,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头脑。出版社要对书稿的意识形态倾向及其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判断力,尤其要将那些较为隐蔽的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书稿内容及时发现并坚决杜绝。全社应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在继承优良传统、保持领先优势、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上下功夫,精心出版考试类教材,以提升出版社的社会效益和品牌影响力。
2.加强提升编辑业务水平,保障图书编校质量
人才永远是产业的核心,编辑始终是出版行业的核心资源,图书质量与编辑业务水平息息相关。提升编辑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确保出版物政治正确性、知识科学性和形式规范性的政治职能、学术职能和专业职能,是新媒体背景下编辑活动的基本职能。
编辑在书稿三审过程中,始终要注意政治性和政策性问题,同时切实检查稿件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问题。考试类教材涉及科目较多,例如汉语类基础科目中,字音、字形、词语等部分,需要编辑对稿件存疑之处一一查字典核对核实,确保字音、字形、词语正确;古诗文部分存疑之处,也需要编辑核查原文,确保准确;现代文阅读部分需要核查错别字等,例如最易出错的“的、地、得”用法等,这些都是编辑能力基本功,需要编辑个人勤查勤学,长久修炼。理工类科目涉及变量字母正斜体、黑白体问题较多,需要编辑准确标改,更重要地,还需要确保例题练习题解题答案准确,存疑之处需与作者核实解决。英语类科目需要核对英文单词、音标、词义的准确性,等等。另外,所有科目书稿在审稿过程中,都要将防范政治性差错作为重中之重,违反《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所规定的即视为政治性错误。稿件主旋律要坚定文化自信,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
3.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保障图书内容质量
出版社应把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出版优势,在保持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同时做大做强做优相关业务板块。具体而言,各个出版社要善于整合、维护已有优质作者资源、客户资源,利用好政策优势,时刻关注市场需求,深入合作研究开发适销对路的考试类教材品种,精耕细作内容质量,有效满足对应考生需求。
二、落实精益理念,满足时效要求
保障时效是考试类教材出版的硬性要求,出版时间紧、任务重是考试类教材出版的普遍特点。出版是一个多环节的生产活动,需要各个岗位密切配合,编辑、排版、校对、印制、管理等各方努力,才能保证出版时效。[2]为此,出版社层面采用精益管理的理念,每年的考试类教材出版,以高等教育图书事业部为主力,出版社管理层调动全社骨干编辑力量以及出版中心全力配合,保障出版时效。
1.迅速组建高效组织架构,保障时效机制
精益管理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分为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社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主要做战略部署,安排人力和动员部署;工作小组主要由责任编辑、总编室、排版、校对、出版中心、营销中心等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产品的制作。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加强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和配合,避免出错时的无效沟通和推卸责任,提升工作效率,节约时间成本。团队协作是保证时效和质量的关键环节。
2.有效落实精益准时管理,保障流程时效
保证短时间出版的关键是实施精益管理。在精益思想的指导下,每个人要在责任编辑的带领下,落实准时化管理。考试类教材项目包括作者、编辑、美编、排版和校对人员等,根据出版计划,责任编辑定好每一个步骤的时间及节点,需要工作组每个人按照规定时间完成相应工作内容。
3.协同建立印制保障机制,保障印制时效
印制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保证纸张供应和印制任务完成。纸张供应和印制要责任到人,明确责任主体,强化岗位意识与责任。根据出书计划制定纸张采购和印制计划,综合各印厂的印制能力、阶段性承印能力、距离远近等因素形成印制计划。印刷厂正常承接任务后,印制部门和印刷厂签订规范的印制协议,对印制质量与时效进行有效监督,印制责任人员要及时了解印制进展,敦促印厂及时安排、及时印刷、及时送书。重点图书,结合印刷工作量和印刷厂承印能力采取集中安排和分散安排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印制任务按时完成。
印制部门责任人需提前与责任编辑沟通,确定考试类教材纸张需求种类、规格、数量,选择印制质量高、印制效率高的印刷厂,同时敦促责任编辑抓好项目进度,印制时间错开节假日,遇到特殊问题果断决策,密切配合,及时解决问题,避免影响和损失进一步扩大。[3]
三、重视教育服务,实现转型增效
在当前融合出版的大环境下,出版社不能仅做图书生产者,更要重视图书服务,重视教育服务,树立“服务+”的出版意识,从图书生产者向服务提供者转型,坚守出版业不可替代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实现从教育出版向教育服务的转型增效。
1.转化编辑职能,强化客服能力
教材上市销售后,出版社要全程保障售后服务。开通考生服务热线,针对考生提出的各种疑问,责任编辑进行及时回复,遇到专业知识拿不准的应及时联系作者解决疑问并反馈给考生读者,决不耽误考生备考。考生需要编辑全程乃至长期服务,编辑作为客服为考生提供及时回复,让考生备考无忧。编辑的职能不再只是传统的印制完成就结束,而要转化为“内容+出版+客服”,这就需要当代编辑强化高质量的服务型表达能力。通过编辑的客服能力,通过与考生或考生家长的沟通互动,持续拓展考试相关知识服务市场刚性需求,将出版社知识服务的效益释放,打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后一公里”。
2.利用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出版
传统纸质教材对于学科知识和信息的承载量有限且单一,学生购买教材也不仅仅满足于教材本身提供的知识,而是为了获得比教材更多的信息资源和知识服务。[4]为了更好地提供教材出版服务,出版社应寻求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点,用技术赋能进行知识生产与服务的融合发展模式。基于互联网时代考生的阅读习惯和接收信息的方式变化,出版社可搭建考生服务平台,围绕教材核心知识点或技能点及其序化途径,将纸质教材与教学资源、数字课程等融合开发,研发形式丰富的数字资源,形成规模化系列化新形态产品,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界限,利用数字课程和在线平台探索教材出版领域的知识服务模式。形式多样的数字资源和知识服务,可有效弥补纸质教材在表现形式上的不足,并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内容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考生登录平台付费后即可获得纸质出版物衍生的知识和服务,考生对线上优质内容资源和服务的需求也被从无到有地开发出来,这种知识付费服务模式为“互联网+”时代教育出版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空间。
只有重視教育服务,升级编辑职能,利用信息技术赋能,维护好消费者权益,才能让考试类教材在新时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系国防工业出版社)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