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重大科技领域综合体现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其发展尤为重要。新时代重大科技成果的深科普对推进国家科技的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石墨烯是前沿新材料的典型代表,本文以人民邮电出版社开发“走近神奇的石墨烯”系列图书为例,分析重大科技成果科普化的必要性,阐述深科普出版在选题方向、作者选择、内容要求、呈现形式、推广方式方面的策略要点,以期推动深科普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深科普出版 选题方向 呈现形式 图书推广
全球科技竞争持续深化,各国纷纷瞄准科技前沿,力争在科技竞争中占据主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对新时代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普出版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氛围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有高度、深度、温度的科普出版物深得人心,科普出版物在描述科技魅力的同时,通过精心的设计给读者带来视觉及思想上的双重洗礼,受到读者的喜爱。编辑在开发科普出版物时,对出版物的内容表达、呈现形式、推广营销等应给予充分的关注。
前沿科技是高新科技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科技领域,是国家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前沿科技的科普化对推进国家科技的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催生出顺应时代要求、反映科技前沿成果的深科普。本文将以人民邮电出版社开发“走近神奇的石墨烯”系列图书为例,简述开展深科普出版工作的策略要点。
一、深科普出版诞生:新时代的呼唤
新时代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成就,面对全球科技竞争新形势,响应时代之变、国家之需、人民之需的深科普应运而生。
(一)深科普的来源
“深科普”一词最早出现于《人民日报》上“聚焦高科技 倾心‘深科普”一文中。[1]该文介绍了人民邮电出版社组织策划的“科技改变中国”丛书,该丛书用扎实准确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表述,传递科技力量,讲述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通信、互联网、高铁、航空航天等前沿科技技术,讲述新中国的科技故事。对此,宁滨院士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套有高度的深科普作品”,正本清源地普及科技知识,介绍背后的人和事,用有温度的文字传递科技的力量,起到科普教育和科学文化引导双重作用。
新时代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以顺应时代要求,反映科技成果,尤其是前沿、热门、专业性强的高科技知识为科普主题的深科普诞生了。与传统的数理化、大百科等基础性科普有所不同,深科普注重高科技知识的科普化,具体体现在:在选题方向上不满足于对一般性科技常识的介绍,专注于前沿科技知识的普及;在作者选择上追求专业、权威,对前沿科技知识有更深刻、更高站位理解与认知的作者;在内容要求上不满足于科学知识的普及,更注重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普及;在呈现形式上结合前沿科技技术、融媒体手段、艺术设计;在推广方式上与学术活动、科普活动相配套。
(二)深科普出版的必要性
从国家需求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当前国际竞争主要体现为科技的竞争、创新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西方国家对我国在科学技术上实施一系列封锁性行为,促使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前沿科技的深科普创作与传播有助于全社会理解科技成果并支持科技创新工作。
从公众需求角度看,前沿科技的深科普知识有助于公众开拓前瞻视野,提升科学素养。负责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决策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需要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的学习,培育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提升科学履职能力,这对深科普出版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和要求。
作为科技类出版社,近年来人民邮电出版社在深科普出版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在深科普出版的选题方向、作者团队、内容要求、呈现形式、推广方式等方面摸索出一系列开发策略。
二、深科普出版实践分析
下面以“走近神奇的石墨烯”系列图书的开发实践为例,分析深科普出版在选题方向、作者选择、内容要求、呈现形式、推广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和要点。
(一)选题方向:前沿科學与基础科学融合
前沿科学的重大成果是深科普出版的重要选题方向,但前沿科学因具有难度大、更新快、理解门槛高的特点,往往很难传达给大众。选题策划时,如果能有效激发读者运用自身储备的基础科学知识,将提升前沿科学的传播、普及效果。
“走近神奇的石墨烯”系列图书以前沿科学成果石墨烯为选题方向,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热学、光学、磁学性能,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科学的相关知识联系密切。在科研领域,石墨烯是世界上第一个单原子厚的材料,其发明者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关于石墨烯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是当下及未来研究与发展的重点材料。在国家层面,石墨烯是我国战略新材料之一,作为重点研发对象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面向2035的新材料强国战略研究》,显示出新材料石墨烯的重要地位。随着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的进步,石墨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争议。科学普及石墨烯以树立公民正确的科学认知,迫切且具有深远意义,能激发读者感受前沿科学的魅力,探索前沿科学与基础科学间的关联性。
(二)作者选择:科研工作者与科普工作者配合
目前,寻找作者是开发科普图书的重点也是难点,存在的困难主要包括:作者水平良莠不齐,编辑对作者科普写作能力的判断存在难度;有专业能力的科研工作者往往承担着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科普写作上精力不够,且科普创作需要花费较多时间而回报少;科普作品无法得到学界的认可,缺乏对科普成果的评价体系,影响科研工作者的创作动力;市面上一些科普作品的作者普遍存在老龄化的现状,作者队伍不健全。
考虑到深科普出版选题的专业性、前沿性,作者以选题方向上的权威科研工作者为主。科研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且对选题领域的发展态势有深刻的认识。面对寻找科研工作者作为科普作者时存在的精力不够、动力不足等困境,主要有两种解决思路,一是由于科普作品相较学术专著具有更多样化的叙述方式、语言风格、图文类型,可以引导科研工作者在科普创作时融入自身的兴趣爱好,如在科普作品中插入与选题内容相配的漫画作品、摄影作品;二是在科普作品的创作中,寻找对选题内容有一定了解的科普工作者,与科研工作者配合,搭建作者团队,优化科普作品的语言风格、表现手法,分担科研工作者的创作压力。
“走近神奇的石墨烯”系列图书由石墨烯联盟组织编写。作者团队既有石墨烯领域的专家学者,也有重点中学的科技课教师。作者团队基于对大众读者阅读习惯、知识储备的充分考量,共同商定语言风格、撰写逻辑、内容深度,保证图书的权威性、科学性、适用性及趣味性。此外,部分石墨烯研究工作者对石墨烯饱含热情,为石墨烯撰写了藏头诗,有些被用于“走近神奇的石墨烯”系列图书的小标题中,成功将科研工作者的兴趣融入了科普创作。同时,作者团队邀请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石墨烯的发现者安德烈·海姆为“走近神奇的石墨烯”系列图书撰文、录制视频做推荐,给读者带来国际化的视野。
(三)内容要求:科学与人文结合
深科普出版的内容需注重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即注重学科交叉、人文渗透,既要注重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的传播,又要注重读者精神世界的需要。既要注重传播在某一高科技成果的发展始末中,涉及的科学原理、实践过程、探索精神,给读者答疑解惑;又要注重传播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精神境界等,带来反思与启示。
“走近神奇的石墨烯”系列图书聚焦十余年来发展新材料石墨烯的中国方案,展现其中争议和荣光并存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传递探索前沿科学、推动新兴技术革命的初心,鼓舞人心。该系列图书由《石墨烯的前世今生》《石墨烯的探秘之旅》组成,两本书的侧重不同、表达不同、互为补充。《石墨烯的前世今生》侧重于科技与历史的有机统一,全面回顾新材料石墨烯的发现历程,系统梳理石墨烯在发现、发展过程中面对的质疑,详细阐述如何正确认识、理解石墨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石墨烯对科学界、产业界带来的深刻影响,并展望石墨烯的发展趋势。《石墨烯的探秘之旅》侧重于传递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知识点串联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与石墨烯相关的科学问题,并通过总结操作简单、效果突出的探究性实验,激发读者兴趣,集通俗演义、科普扫盲、硬核知识为一体,培养公众科学思维。
(四)呈现形式:科技+艺术赋能
图书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好的呈现形式可以起到与内容相得益彰的作用,能更好地凸显深科普图书的出版价值。[2]好的图书呈现形式一是要发挥科技赋能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普出版物的呈现形式也呈现越来越丰富的态势。从单色纯文字到图文、音视频相结合,再到AR、VR、3D建模、裸眼全景等科技手段赋能的科普出版物,科普出版经历了从单线到多维、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型提升,将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融入内容提供的场景中,有效提升了阅读体验。[3]二是要发挥艺术赋能作用。一条线、一行字、一个抽象图形、颜色的选用都包含着一定的设计思想,能使平直、苍白或生硬的文字表达绽放光彩,尤其是封面的艺术设计能影响读者第一眼的感官,好的设计既要有内容,又要有美感,达到雅俗共赏,耐人寻味的效果。
“走近神奇的石墨烯”系列图书的封面主色为黑色和金色,与“黑金”石墨烯的称号相呼应,内容上含有妙趣横生的故事、赏心悦目的插图、一目了然的表格、年代感十足的旧照片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并涵盖多幅珍贵的史料图片、最新的调研数据及手绘插图。为更好地提升大图的呈现效果,全书采用裸背装帧,180°摊开享全视野阅读体验。《石墨烯的前世今生》涵盖不少于15张总结/对比图表、不少于20个科学故事(石墨烯的发现、制备、应用等方面)等。《石墨烯的探秘之旅》设计不少于50个知识点、不少于10个创新实验。此外,“走近神奇的石墨烯”系列图书中配有二维码,扫码可看相关视频,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
(五)推广方式:科普活动+学术活动助力
随着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科普的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发展,包括出版、展览、教育、讲座、比赛等。深科普出版选题的前沿性使得其在不同传播方式中均能获得一定的关注度、话题度,若能将深科普出版与其他传播方式結合,将获得更理想的推广效果。例如,结合科普教育活动,尤其是公益性的、影响力大的科普系列讲座活动来推广深科普出版物,是快速实现深科普出版物惠及大众的有效方法。再如将深科普出版物的发行结合深科普选题相关的学术会议、研学活动,将大大提升深科普出版物的影响力。总体而言,基于深科普选题的前沿性及科技含量,对于深科普出版的推广一是可以结合多样化的科普活动;二是可以结合深科普选题相关的学术活动。
在与科普活动相结合方面,“走近神奇的石墨烯”系列图书的推广一是与石墨烯联盟组织的“神奇的石墨烯改变世界”线上直播/线下公益讲座、“筑梦科学青少年科普高峰论坛”同步进行;二是通过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与人民邮电出版社联合举办以“让科技有温度 让科普有深度”为主题的沙龙活动,交流前沿科学的科普转化与科普创作历程,实现进一步推广;三是联合科技馆举办石墨烯科普主题讲座、签名售书等新书推广活动等;四是与“追梦杯”国际青少年石墨烯科技创新创意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等比赛同步推广。
在与学术活动相结合方面,“走近神奇的石墨烯”系列图书的推广一是与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的召开同步进行;二是通过石墨烯联盟组织前往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等进行石墨烯特色研学活动,结合图书内容向青少年展示石墨烯的优异性能及应用场景,与青少年一起开展石墨烯探究实验。目前,石墨烯特色研学体验已在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清华大学化学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中学、北京第三十五中学、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开展,后续将进一步扩大至其他基地,提升影响力。
三、深科普出版开发策略
深科普出版需要兼具科学性、可读性、传播性,但科技成果更新快、内容难度大、阅读门槛高、传播壁垒高,在开发时尤其需要挖掘重要选题、精选创作团队、提升内容质量、丰富呈现形式、开拓推广路径。
(一)挖掘重要选题
深科普出版的選题一是要能促进公众对科学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二是要能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投身科学事业的热情;三是要能满足公众对最新科技成果的好奇心,答疑解惑。[4]深科普的选题领域大多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空间与海洋、能源与资源等重大领域。深科普出版的选题应以当今世界科技前沿问题为重点,关注当下及未来的科技发展重点。在挖掘重要的深科普选题时,可聚焦国家战略与政策文件中反复出现的科技名词、国内及国际上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果、国内外正在突破的科技难点、民众中广泛讨论的科技话题等。
(二)精选作者团队
能驾驭深科普选题的作者团队首先需要具有专业性、权威性,以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可以从科研院校、高校、学协会、研究会、科协等单位及组织选取有能力、有意愿的科研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此外,可以寻找复合型作者,一是具有文理科复合学科背景的优秀创作者,这类作者不仅能把握内容的科学性,而且文字表达能力较好;二是具有复合身份背景的优秀创作者,如在自媒体、科普传播平台或传播活动中有社会兼职的权威科普团队或个人。
(三)提高内容质量
好的深科普内容离不开人文情怀,纯知识性内容的科普往往不接地气,不被读者认可。科学往往注重物质世界中“是什么”的客观本质,人文往往注重精神世界中“应该什么”的内心需要。好的深科普作品需要科学与人文的结合,能使读者获得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双重满足。有些深科普出版物还可通过将历史与科技有机统一、相互融合的作用,增强可读性,提高出版物的内容质量。
(四)提升呈现效果
喜爱科普出版物的读者往往对前沿的科技成果和新媒体的接受程度高。是否运用新媒体技术、是否与多媒体融合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读者选择科普出版物的重要标准,更长远地影响着读者的阅读习惯。[5]深科普出版在选题上大多涉及前沿科技,若在呈现形式上能与高科技技术、融媒体手段、精美的艺术设计相结合,将大大提升出版物的呈现效果。此外,涵盖图书、期刊、专栏、舞台剧、课程、讲解大赛、展览、网络科普的产业链已见雏形,基于深科普内容二次创作开发的数字化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深科普出版物的呈现形式。
(五)开拓推广路径
深科普选题具有热度高、争议大的特点,部分科学新闻充满夸张、相互矛盾,或是完全误导性的观点,开拓科学传播的路径非常关键。除了可借助学术活动、科普活动等的助力外,深科普出版物的推广也可与其他产业的发展结合,如科普旅游、定制化讲解等,或与教育教学配套,如校内外的科普场馆、社会实践基地等,又或与国际化传播路径接轨,如国际科普夏(冬)令营、科普场馆互展互动等。此外,由于部分深科普出版物选题前沿、受众窄,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使深科普的内容能够精准地覆盖到特定人群,从而提升传播效果。
四、结语
本文简述了深科普的来源及深科普出版的必要性,并以人民邮电出版社策划“走近神奇的石墨烯”系列图书为例,介绍了深科普出版各环节的特点,提出了深科普出版各环节主要的开发策略。重大科技成果科普化任重而道远,做好深科普出版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科普的新需求、新期待,更好地促进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作者单位系人民邮电出版社)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