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再谈图书编辑的编辑力

时间:2023/11/9 作者: 出版参考 热度: 8441
向凤菲

  摘 要: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出版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全媒体营销进程。融媒体图书等出版形式、直播营销等推广形式不断创新。新的时代背景和行业发展对编辑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果将编辑综合业务能力称之为“编辑力”,新时代背景下的编辑应该具备怎样的编辑力呢?基于编辑的一般业务能力要求,结合对新环境提出的挑战和要求的分析,新时代背景下编辑力应该包括思想力、判断力、审美力、控制力、营销力、技术力、人际力等七个方面。

  关键词:编辑力 复合型编辑 编辑素养

  一、对图书编辑能力的一般认识

  著名出版人陈颖青在《老猫学出版》[1]一书中曾谈到大众对编辑这个职业的一种常见误解,那就是“老板付钱请我来看书”。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有这种误解,对这样的工作心向往之,甚至不少编辑同行都是抱着这样的误解入行的。那么,编辑工作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做一名合格的编辑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呢?许多学者就编辑的能力素质展开过讨论。如明琴(2021)[2]认为编辑应该具备七大能力,包括:把握政治方向的能力、吸收知识的能力、选题策划的能力、发掘和创新的能力、编辑加工的能力、有针对性的写作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王美玲(2021)[3]认为合格的图书编辑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专业技能、协调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陈淑燕(2021)[4]则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讲话中提到的年轻干部要提高的七种能力也是编辑人员应该培养和提高的核心能力: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闻工作者的“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对图书编辑同样适用。

  对图书编辑基本能力的相关要求和讨论虽然角度、层次不同,但都围绕着编辑工作的基本流程展开。近代第一批职业编辑大约产生于20世纪初,至今已有约100年的历史,在这一漫长的时间历程里,编辑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稳定的规范流程,而编辑工作的基本规程定义了编辑人员的基本能力构成。具体来讲,编辑作为出版工作中最核心的力量,业务工作包括选题策划、编辑加工、“三审三校”等核心环节和图书设计、营销推广等支持性环节,相应地,从能力维度看,编辑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般包括选题策划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审美能力等。

  这是从编辑工作实践出发对编辑能力构成的一般认识,如今的图书编辑依旧需要具备这些基础能力,而时代变化带来的行业发展和市场变化又对编辑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有的体现在同一种能力的内涵变化上,有的体现在产生了新的能力素质要求。

  二、新时代图书编辑的编辑力构成

  “编辑”常被要求应该做“杂家”,即知识面要够宽,能力面要够广。这样的要求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更加突出。首先,全媒体时代带来了巨大的信息量级、复杂的信息来源和参差的内容质量,编辑工作的核心是筛选和加工信息,在信息量级倍增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高效筛选、加工、传播优质内容,成为编辑人员面临的重要挑战。其次,由于内容提供方和信息获得渠道的多元化,图书出版买方市场的格局和特征进一步凸显。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今的时代显然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很多企业提出“全员营销”的概念,还有的出版公司营销人员竟超过了编辑人员的比例。营销人员和编辑们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等新手段各显神通、各出奇招,图书出版进入全员营销时代。最后,出版技术进一步向前发展,大幅提高出版效率的同时催生了许多技术工具,熟练操作这样一些新工具成了编辑高效完成日常工作的基本要求。这些变化要求新一代编辑人不仅具备选题策划、文字加工等一般业务能力,更凸显了从内容筛选、内容策划、内容传播、产品设计、产品营销等各個环节的能力要求。那么,新一代编辑人的编辑力内涵有哪些发展和变化呢?下面就从编辑的一般业务能力出发,综合分析时代背景的要求,谈一谈在语言文字能力以外,编辑能力的内涵和发展。

  日本著名出版人鹫尾贤也曾基于自己35年的编辑实战经验,撰写出版了《编辑力:从创意、策划到人际关系》[5]一书,书中从选题策划谈到审稿、设计、营销和人际关系,提出了一名图书编辑应该具备的方方面面的能力,并且把这种能力称为编辑力。那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编辑力至少应该包括思想力、判断力、审美力、控制力、营销力、技术力、人际力共七个方面并具有特定的时代内涵,以下具体讨论。

  1.思想力

  从本质上来看,编辑和一般工厂里的生产工人没有太大的差别,因为编辑也需要按照严格的生产流程去加工产品。最大的不同,就是编辑所生产的产品是书籍,所加工的内容是思想和知识,因此,编辑的职业又是特殊的,“记载文明,传承文化”是编辑的职业使命。也正因为如此,从事编辑工作,除了基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求比从事其他工作更加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看清事实、把握规律,为图书内容的思想性、主题性、价值性把关。人云亦云的人是做不好编辑的,缺少思考,缺乏深度的人也很难成为好编辑。“君子不器”,在科技发达、物质丰富、信息大爆炸的当今社会,编辑人应该既保持对时代形势和纷繁信息的敏感,又保有清醒的头脑和专注分析的能力,才能履行好文明记录者和传承者的使命。

  2.判断力

  对编辑判断力的要求存在于编辑工作各个环节和阶段,最有价值的判断是需求判断和内容判断。首先,在眼花缭乱的市场信息中,要具备辨别“真伪”需求的能力。笔者所在的国际中文教育出版领域,主要服务对象是中文学习者,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出版领域,但在接到一些投稿的时候,有的作者会以“读者对象遍布全世界”“中国有14亿人,全世界有70亿人”这样的一些说辞来宣称自己的作品受众之广,但若对目标市场有一定了解,就会清楚,虽然中文的绝对学习人数在不断增加,但其总体数量依旧有限。根据2022年的统计数据,国外实际的中文学习人数大约为2500万人,这一群体内部又在各个维度上区分为儿童、成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英语母语背景、其他语言母语背景等很多层次,每一个层次都存在需求差异。因此,具体到某一个选题,受众总量是非常有限的。如果缺乏专业视角,偏听偏信,不基于客观事实和思考分析进行主动判断,就很容易把“伪需求”当“真机会”,做出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的选题。其次,稿源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应该具备甄选和辨别高质量内容的能力。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快速发展和出版社转企改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出版不再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二三十年前,“投稿”“出书”对于作者可以说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而如今,出书环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出版社收到的投稿种类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参差不齐,判断一个选题是否值得出版的干扰因素也越来越复杂。从纷繁复杂的选题和堆积如山的书稿中筛选出优质的、有价值的内容成为新一代编辑人工作中最具挑战性,却又是最具核心价值的工作。这种判断力的形成,要求编辑对目标市场有持续、充分的关注和了解,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思考分析能力。

  3.审美力

  审美力包括对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审美,在内容方面,主要是从专业性、科学性、适用性等方面把握好内容质量,而更直接的审美体现在图书整体设计中。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的显著特征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提升文化建设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新的趋势,其中第一个特征就是“品质化”(张超,2021)[6],即追求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阅读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读者对书籍的审美品位不断提升。为了适应这样的变化,也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导演”的作用,编辑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身审美水平,提高图书产品的艺术化品质。审美力的形成首先应该基于查阅、赏析大量的优秀设计案例,其次应该是对于自己所编辑图书的性质、定位、对象的深入、准确理解。此外,编辑还应当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一些诸如字体、插图、排版等方面的设计常识,在图书设计的过程中,发挥好辅助和把关的作用,做好“设计师助理”的角色,从内容的角度出发,始终关注版式、插图、色彩等设计要素的得体和美观。

  4.控制力

  图书编辑工作的外延比较广泛,至少包括选题策划、组稿约稿、编辑加工、审稿、编校、设计、印制等十多个核心环节以及前期调研、后期推广、销售发行等相关环节。在各行各业生产效率都大幅提高的当下,从作者到读者,也都对图书的出版效率有了更高的期待。现在完成一本图书的出版所需时间越来越短,然而主管部门对于图书质量的要求是丝毫没有放松的,甚至可以说是更严格了。在中宣部下发的《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中规定,“出版物出现严重政治导向错误”“出版物内容粗制滥造或出现较为严重的知识性差错”等质量问题时,轻则扣分,重则“一票否决”,直接记为“社会效益考核不合格”。质量和效率的双重压力重重地压在图书编辑的肩上,除了提高工作效率以外,别无他解,而鉴于出版流程的复杂性,所涉及合作人员的复杂性,编辑提高工作效率只靠自己的埋头苦干也是不可能做到的,而必须依靠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每一位图书编辑都相当于一个项目管理者,因此,对流程的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即从工艺顺序、环节设置、人员组织、质量要求等各个方面出发,把控好各个流程的执行效率和执行质量的能力,也成为了新一代图书编辑的必备能力。例如在环节设置方面,对某些书稿可以增设样稿三审的环节,定了模板才启动全稿编写工作;在人员组织和质量把控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建设项目档案夹,共享实时进度和编校要点等。这些都是体现了编辑总体控制力的细节和做法。

  5.营销力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公司发布的《2021年图书零售市场报告》[7]中显示,2021年度新书品种为19.3万种,动销总品种为223万种,而根据《2010年图书零售市场报告》[8],当年的动销总品种仅为105万种,十年间,动销品种数翻了一番,图书销售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出版市场的买方市场格局凸显。除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之外,图书本质上是一种知识产品,而当下以有聲书、互联网知识课程等为代表的知识产品新形式层出不穷,进一步对图书销售产生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出色的营销策略和营销能力就成为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的关键。一位民营出版公司的总编辑曾在一次业内经验分享会上提到,他一年要做三百多场以产品宣讲为主题的讲座,几乎是每天一场,这样的频率和强度实在是令人钦佩,而从公司管理者出发对产品营销的高度重视正是这家公司屡屡推出畅销产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童书细分市场始终位列品牌前十位的秘诀之一。为了使优秀的产品不被各种“轰炸式”营销淹没,编辑作为整个生产流程中对产品了解最全面最深入的一环,应该培养市场意识和营销思维,主动推广产品,助力产品实现价值。

  6.技术力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出版技术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技术变革带来的实践性变化存在于编辑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手稿到电子稿,从胶片到CTP,从线下各科室的任务单流转到全流程在线化,从较为单一的纸书、纸书配光盘到书配数字化资源,从案头堆积如山的工具书到在线词典,笔者虽从业不到十年,但是日常工作已经发生了如上诸多变化。技术的发展和变革无疑可以让工作和生产效率都大大提高,但同时也要求编辑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具,因此,在行业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保持对出版新技术、新工具的持续关注和积极实践,将能够帮助编辑在坚持优质内容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也将能够帮助编辑在出版业务转型过程中从容应对,保持核心优势。

  7.人际力

  虽然案头工作占据了编辑的主要时间和精力,但为了完成一本图书的出版,编辑要历经多个环节,和无数人打交道。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便捷的人际交往条件,也创造了更丰富多元的人力资源条件。作者资源、设计师资源、排版印制资源……资源的丰富性带来的是关系的复杂性,因此新的时代背景对编辑的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如和作者打交道,他们是“客户”“老师”“合作伙伴”,重要性不言而喻,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和作者就书稿内容的加工、修改等进行沟通,有时难免遇到比较坚持己见的作者,这种时候,编辑就需要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达成沟通的目的。对作者“不敢发一言”是不可取的,对作者动辄否定批判更是不讲职业道德的。这就是考验编辑人际能力的关键时刻。又如,与设计人员合作,正如前文提到,当今社会处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展的阶段,这样的时代背景对于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具包容性的社会环境,具体到图书设计领域,编辑常常遇到极具“个性”的设计人员,他们坚持己见,对编辑的意见充耳不闻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这种时候,编辑就需要既有耐力、又有技巧,有理有据地提出自身意见,找到内容和形式、图和文、文编和美编的最佳融合点。除了这些具体对象以外,在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主题出版,国际交往频繁的背景下,编辑更有可能需要和政府部门、海外机构等不同性质的对象直接接触、合作,这些都考验着编辑的社会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但无论对象如何,在复杂人际关系中“坚持原则、不卑不亢”,是编辑人际力的基础。

  以上是对新一代图书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论述。在实际的编辑工作中,这些能力既能够在不同的工作环节独立发挥作用,也能根据业务需要,两项或多项组合成内容策划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等综合能力,帮助新一代编辑人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成长为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从而推出优质图书产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三、结语

  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也曾有不少观点认为出版行业将没落直至消亡,编辑即将失业。提出这样观点的人对出版行业、对编辑工作缺乏正确理解和客观认识。资深媒体人呼延苏曾很好地概括了编辑工作的意义:“编辑的核心功能是处理信息,跟媒体形态没有太大关系。从逻辑上说,信息超载越严重,筛选就越重要;筛选而不传播,人类就无法分享。”[9]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谈“编辑职业的演变和青年编辑队伍的培养”时说到:“人工智能技术在编辑工作中得到广泛运用,其有不可估量的优势,如自动化、高效率、全天候不休息、不受条件限制、不受外界干扰等,可在短时间内改写或合成诗词、文章,几乎达到当今人类的水平。但其也天然存在缺陷:限于人类已知的资料、知识的整合;缺乏世界观和情感力量;不能深入调查、核实具体的问题;不能创造出新思想和新内容,因此,现阶段机器人编辑还无法代替编辑的创造性劳动。”[10]由此可见,越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越需要能够高效率筛选、处理、加工信息的专业人员。不妨预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传播形式将会改变,图书这样的知识产品形式将不再是主流,但是具备信息筛选、处理、加工专业技能的图书编辑将始终是传播知识、记录文明、沟通文化工作中最核心的力量。而在新时代背景下,编辑只有从内容到产品,从生产到营销,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够适应时代的挑战,把握住时代赋予的机会,成为优秀的新一代编辑,完成时代使命,传承行业精神。

  (作者单位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