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策划及实施过程进行了研究。在项目策划阶段,通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动向、掌握学科发展动态、遴选强大的主编队伍,来做好项目的顶层设计;在项目实施阶段,通过遴选一流的作者、细化实施计划、严控出版质量、加强营销推广,来提升项目的“两个效益”。
关键词:项目策划 项目实施 顶层设计 “两个效益”
学术出版是人类学术成果记录、传播与共享的重要渠道,是展开学术争鸣、推动学术创新的重要平台,是学术与出版的有机结合、互补与共赢的重要纽带。[1]做好学术出版,必须坚持专业化、系列化、精品化与融合发展相结合的选题开发策略,高度重视重大重点出版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出版社学术品位、打造品牌及扩大影响。
国家出版基金于2007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专项基金[2],一直以资助优秀公益性出版项目为宗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出版社公益性出版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的成本压力。国家出版基金设立十余年来,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最具权威性的出版基金项目,在引导精品出版、树立文化标杆、助推出版业繁荣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导向引领和推动作用,已成为学术出版的风向标。本文从项目管理的视角,以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丛书”为例,分析研究高水平学术出版项目的策划思路和出版过程,以期对同类图书策划出版提供借鉴。
一、策划:紧扣时代发展旋律,做好顶层设计
选题是庄稼的种子,是建筑的蓝图,是出版物编辑工作的基础。选题策划是编辑出版工作的源头,是策划编辑的核心工作,决定着出版活动能否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其产出与效能对出版企业经营有着重要意义[4],其定位和内涵决定了整个项目的品质和发展空间[5],其中国家政策导向、学科发展动态、项目主编队伍等都是关键因素。
1.关注政策动向,捕捉特色选题线索
策划编辑要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善于把握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发展的主旋律,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导向,敢于从政策导向中抓住具有时代意义的大话题,捕捉到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选题,策划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作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十九大政府报告同时提出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置,将土壤污染防治上升到国家层面,确保粮食和人居环境安全、建设美丽中国。
众所周知,我国是矿产大国,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点多、量大、面广。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资金超过1000亿元,累计完成治理恢复土地面积约92万公顷,治理率仅约为28.75%。矿业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性产业,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矿业转型发展必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是加快推进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必然要求,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对矿产开发做出重要批示,强调“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矿产开发与生态保护工作。
在当今矿区生态环境压力空前、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必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职业的敏感度促使笔者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策划特色选题的良机。
2.深入市场调研,掌握学科发展动态
策划编辑要活跃在学术前沿,时刻了解行业动态,跟踪学科发展。[6]通过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对国家及省级层面出台的相关政策、该领域的国家级重大项目及学科发展动态、国内重点学术科研机构、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人员、行业内重要的学术会议,以及近年国内同类书出版情况等进行系统调研和总结分析。
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作为保障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又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成为研究的热点。尽管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国家相关部委都先后部署了重点支持项目和发展方向。在一大批国家级重点项目的支持下,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发展迅速,已经取得了许多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能及时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推出一套“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丛书”,将该领域取得的创新性、高水平科技成果进行系统化整理并整体推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为进一步推动矿区生态环境修复领域的科技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十九大报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我国矿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矿山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3.遴选主编队伍,统筹把握项目全局
主编是一套丛书的灵魂和核心人物,关系整个项目的成败。在项目策划期,优秀的主编能够以全局的视野设计丛书内容架构,为各分册物色遴选一流作者,而项目内容是否具有前瞻性,是否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作者队伍是否能够代表高水平,都将直接决定一个项目的层次,以及在申请国家级重点出版物和国家出版基金时能否获得评审专家的青睐。在项目执行期,优秀的主编一是能够统筹规划各分册的内容,指导各分册的撰写,使各分册有所侧重,在内容上不出现重复,彼此之间又紧密围绕丛书主题,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二是能够以严谨的态度审稿、统稿并定稿,为整个项目的内容质量把好关,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当笔者确定要策划出版这套丛书后,主编人选的遴选就成为重要的战略步骤。要从众多学术大家中遴选出合适的主编人选,项目团队通过讨论提出了几个选择标准:一是要在领域内具有很强的學术影响力,最好是院士或者长江学者等顶级专家;二是非常了解国家的战略部署,是国内相关研究机构的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三是长期活跃于学术一线,对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有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四是能够有时间真正参与项目的架构设计、作者遴选、写作指导、质量审核等组织实施过程。随着项目的实施,陆续验证了项目组当初遴选主编标准的科学性。主编充分履行了主编职责,经多次讨论优化并确定了丛书架构,完善了各版块下各分册书名,通过主编的影响力,快速聚集了一批活跃于该领域科研第一线的专家作为各分册的作者;组织并召开了多次编委会,对各个分册内容进行审定,提出修改意见,并审核各分册终稿,保证了项目的内容质量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实施:落实图书质量标准,力求精益求精
图书出版涉及选题开发、立项、审稿、编辑加工、排版、校对、质检、印刷、营销等多个环节。项目组严格落实图书质量标准,将标准贯彻到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主编队伍确定以后,通过主编推荐遴选和策划编辑补充的方式确定合适的作者是保证项目内容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也是项目的源头和起点;细化项目实施计划、严格落实交稿前后的原稿三审、编辑加工、校对和质检是项目编校质量的保障,也是项目的中端;精美的印制能够提升项目的美感,是对项目的美化,是项目的近末端;营销使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实现,是项目的尾端。只有保证每个环节都高效、高质量完成,才能最终确保整个项目的成功。
1.遴选一流作者,保证项目源头品质
遴选出在学科内有影响力的专家作为本项目的作者,有助于提升项目的整体质量,也有助于评审专家对项目价值的评判。所谓有影响力,不仅要求作者具有学术上的权威性,而且要求作者在自身研究领域及相关领域内具有相当的影响力,长期活跃在科研一线,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对科技前沿了如指掌,可以调动相关资源。有影响力的作者容易更快速地组织编委会、分发编写任务,有助于参编人员提高编写该项书稿的优先级,有利于按时提交稿件,这对按时完成出版计划很重要。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遴选出的有影响力的作者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主编推荐,二是策划编辑补充。依据主编对该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的了解,遴选出各版块已有一定科研成果产出的学科领域作为分册选题。主编参加了大量的项目评审、验收和国内外重大的学术会议,对活跃于该领域的一流专家有充分的了解,为本项目遴选推荐了大部分分册编委。另外,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是学术专著出版编辑提高自身学科素养和组稿的理想场所。[7]策划编辑也有选择性地参加了领域内的重要学术研讨会,并充分利用参会时间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与符合丛书定位的一流作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进一步完善选题意向,为项目补充了一部分一流作者,从而为提高项目的整体性、先进性、全面性、权威性提供了源头上的保障。[8]
2.细化实施计划,增强精准管理水平
项目在策划之初就定位为要积极申报国家出版基金,扩大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申请,要求要有明确的项目实施计划,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申请者项目实施的能力。详细的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有助于评审专家加强对项目已完成部分的了解,以及对全部项目的评估。一旦项目获批,严格按照计划实施项目,也可保证项目按期完成。
项目申报前期,要做好立项背景和意义的充分调研、主编和编委的遴选、项目内容架构的确定、编委会的组织召开、书稿的编写、经费预算的制订等工作,并保证整个项目提交60%以上的稿件。其中经费预算制订要合理,实事求是,力求准确,每项支出都应参考现行行业标准并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进行测算。后续编写、统稿、交稿、原稿三审、专家外审、编辑加工、版式设计、排版、校对、印制和营销宣传等,根据本项目的规模、目前的完成度等进行详细的时间预估。在具体实施方面,由分社长组织、协调各项工作,由一支专业骨干编辑团队具体落实组稿、编辑出版等工作。
详细的实施计划一定要在项目申请书中得以充分体现,评审专家主要根据提交的申请书进行评价,从而提出是否资助的建议。因此,项目申请书中必须体现“值得做”和“能够做”两个重点:“值得做”是指要明确写明项目的意义、特色和重要性,以此说服和打动评审专家,表明项目的确值得被资助;“能够做”则是在项目实施计划书部分进行详细说明,表明出版社能够按项目实施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出版。
3.严格出版流程,确保内容呈现质量
成立项目工作组,成员由出版社总编部重大项目管理人员、专业化学科编辑、资深校对人员和质检人员等共同组成。《重大项目质量管理办法》则从制度上提出了出版质量管理办法,通过协调和调动社内资源(如校对、质检)确保高质量服务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使项目能够按期完成。
审、编、校是图书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决定着成品的内容呈现质量。在出版过程中,项目组充分重视审、编、校工作。为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编委会的指导下,严格执行“三审”制度。编辑初审,主要就政治性、科学性、导向性、地图问题、章节标题合理性、体例结构规范性等进行重点审核。对于编辑能够把关的书稿,形成审稿意见并反馈给分册编委修改;对于编辑无法把控质量的书稿,则根据编委会安排委托业内知名专家负责稿件的外审,对书稿内容进行先进性和科学性审核,专家外审进一步为项目的编辑出版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指导和支持。符合“齐、清、定”要求的书稿送主编审定。
所有书稿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严把质量关,稿件进一步实行“三审五校一质检”流程,由具有丰富经验的老编辑进行印前复审及成品书检查,从总编室、出版部门、责任编辑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归根到底是为了保住图书质量,确保所有出版图书质量均达到优级。[9]
4.加强营销推广,积极谋求“两个效益”
社会效益始终是我国出版业的首要追求。[10]为了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獲得更大的社会效益,项目组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及所有分册完成出版以后都对项目进行营销推广,以使项目“既叫好,又卖座”。
项目执行过程中,策划编辑借助领域内的重要学术会议,对项目已出版图书和整体情况进行了宣传,一方面进一步扩大了项目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图书销售,实现了“两个效益”的提升。项目完成出版后,及时在出版社公众号、行业内知名的专业学报、专业报刊、专业网站及国内大型馆配会等进行了项目的宣传和报道,受到各大图书馆、科研单位、学术界、企业界等的极大欢迎。
(作者单位系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