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出版社编辑“传帮带”培养机制新探

时间:2023/11/9 作者: 出版参考 热度: 13286
江珏玙

  摘 要:编辑可以说是出版工作的核心要素,培养新编辑,对出版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笔者所知的高校出版社新编辑培养中,老编辑的“传帮带”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培养方式。但步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下高校出版的战略环境和技术环境的改变,“传帮带”培养机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在新形势下,老方法需要新路径,探索高校出版社编辑“传帮带”培养机制的新路径,变得十分迫切。本文基于新形势下高校出版的新特征新要求,分析“传帮带”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探索让老方法焕发新生机的“传帮带”新路径,以期为高校出版社甚至整个出版行业,提供编辑“传帮带”培养思路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出版社 编辑 “传帮带” 培养机制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出版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建立健全了相对完整的出版体系,为建设出版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步更为我们提升出版水平提供了机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的应用使出版的理念、管理方式、载体形式、传播方式、运作流程、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1]

  新战略环境和新技术环境叠加,对出版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高校中的新知识、新学科、新专业也不断涌现,而且各个学科之间的分类越来越细化,有些学科之间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这一切对于高校出版社而言是严峻的挑战,而作为出版业核心力量的编辑人才的素质能力,则成为高校出版社决胜的关键。

  老编辑是出版业的中流砥柱,新编辑则是出版业稳健发展、高质量深耕的未来,新老编辑之间的传承与培养,就是出版业从现在到未来的延续和发展。在笔者所了解的高校出版社编辑培养中,“传帮带”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培养机制。 但随着战略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编辑的“传帮带”培养机制似乎过时了,似乎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新要求,那么,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作为陪伴一代又一代出版人的“传帮带”培养机制,有没有办法重焕生机呢?笔者将基于高校出版社,结合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对“传帮带”培养机制进行一些新的探索。

  一、“传帮带”的定义和内涵

  “传帮带”,是指导师对新人在工作或学习中对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经验经历等给予亲自传授的通俗说法。大多数行业存在的“师傅带徒弟”的传统,都可以概括为“传帮带”,在实际工作中,“传帮带”是一种简便又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法。在出版业中,“传帮带”的内涵,望文思义,包括传(传授/传承)、帮(帮教/帮扶)、带(带领/带动)三个方面。[2]

  1.传授/传承

  老编辑在多年的出版工作中,对出版行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编辑工作也有自己独到的感悟,在策划、组稿、编辑校对、维护作者、宣传图书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需要“传”给新编辑的。

  (1)传承高校出版的使命。高校出版是出版行业中比较特殊的一个主体,它联结着高校教育事业和出版事业,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高校出版对于高校的学术繁荣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出版人,我们必须具有宏大的视野,能够把握时政做好主题出版规划;必须服务高校教学需求,做好高校教材的出版,为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配套服务;必须熟悉把握各专业学科的经典研究领域、前沿研究领域,出版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学术著作,促进我国各学科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只有向新编辑传承高校出版的这一使命,新编辑在未来的出版工作中,才能够对高校出版工作怀有敬意和热爱,对工作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持续学习优化自身的素养结构。

  (2)傳授出版专业知识及工作方式方法。由于高校出版社的学科分工比较细,新编辑多数虽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但并没有受过编辑出版方面的培训,因此很多新编辑对于出版专业知识、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技能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而且由于工作节奏较快,新编辑并不会先做完全面的培训再上岗,而是在工作中边干边学边培训。老编辑在带着新编辑工作的过程中,传授出版相关的专业知识,帮助新编辑尽快熟悉并掌握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工作内容,教导其成长为一名具有专业修养的编辑。

  2.帮助/帮扶

  (1)帮助建立并加强编辑素养结构。编辑素养结构通常包括三方面:政治素养,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能够把握选题和内容的取舍,“出什么不出什么、多出什么少出什么,什么时候出、怎么出”,坚持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上考量评价选题和内容;职业素养,即完成工作所必需的良好的职业道德、正能量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包括爱岗敬业、忠诚奉献、认真负责、团队合作等;心理素养,即有助于完成编辑工作的心理素质,包括自信、自律、乐观、热情、有抗压能力等。

  (2)帮扶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新编辑多数为应届毕业生,初入社会或者新到一个城市人生地不熟,难免会在生活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租房安家、经济来源等,而现在的出版社工作繁重、要求多且工作压力大,新编辑在工作上、生活上必然面临一定的考验。老编辑不仅要在工作上多帮助新编辑,在生活上也要多关心帮扶他们,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并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加强沟通交流,营造一个愉快和谐的氛围,使新编辑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工作中。

  3.带领/带动

  (1)带领新编辑快速成长。新编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对于工作一知半解,老编辑多和新编辑沟通,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难点和困惑,及时给予指点和建议,能够有效激励他们成长。也要及时给新编辑提供成长进步的机会,根据新编辑的成长速度和状态,给他们布置合适的任务,提出适当的要求,使他们化压力为动力,尽快适应编辑工作的节奏,进入工作状态。

  (2)带动新编辑形成互助共进的工作氛围。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是一个编辑部,也是一个出版社高效运作的保障。老编辑的认可和表扬是新编辑进步的外在动力,老编辑要充分信任新编辑,及时肯定新编辑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进步。对于新编辑提出的创意和建议尽量采纳和正向鼓励,保护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同时老编辑也可以从新生力量中汲取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带动形成互助共进的工作氛围。

  二、高校出版社编辑培养的现状

  1.高校出版工作的新形势

  新形势下出版工作的“新”,包括两个特征。

  (1)战略环境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并强调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而社会主义出版更是这一思想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建设出版强国,出版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空前重要。作为联结教育事业和出版事业的高校出版社,所出版的作品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更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做强做大教育出版。在此环境下,编辑人员作为高校出版社的核心力量,有责任有义务努力提高自身的编辑出版水平,为建设出版强国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

  培养编辑人才,打造符合新时代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编辑人才队伍,是我们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人才兴国战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关于“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促进出版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2)技术环境新。当今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物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平台等各种新平台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出版业接纳新技术新知识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这些新技术、新平台不但迅速在出版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对出版业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产业的规模达到了415.7亿元,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也同时达到了5.06亿人。[3]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数字阅读正飞速发展,日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方式,已经对传统阅读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当科技快速进步与更新时,作为人才培养的阵地——高校,其为了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建设新专业新学科,教材品种和教材形态日益丰富,学术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各种教学平台、资源库也不断更新,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的载体、工具等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近几年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网课,对电子教材、在线教学资源平台的需求也日益增多,有些高校也在建设自己的校内网络教材书库。这些都对高校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技术环境的冲击,传统出版的平台作用和传播效果都在下降,高校出版也必须与时俱进。新的技术环境对出版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已是有目共睹。这种技术与出版的融合,必然对高校出版社的编辑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编辑要对新技术有所认知,了解和熟悉不同媒体的应用方式,利用好新媒体平台的特点进行出版和宣传,弥补传统出版平台作用和传播效果的不足,满足多元化的高校教学和学术需求,实现出版创新。

  2.新形势下高校出版社编辑培养的现状

  当前,出版业在全媒体出版的路上策马扬鞭,但相关人才培养却面临着一些困难,特别是新编辑的培养,更是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新战略环境和新技术环境对编辑人才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素养要求,提高编辑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出版行业相对其他行业而言收入不高,限制了高素质人才加入出版业的积极性。

  目前,高校出版社编辑的培养速度远远跟不上出版业的发展速度,同时由于过去几十年有些高校出版社缺乏长远规划、不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导致现阶段有些高校出版社人才层次断裂青黄不接,甚至面临编辑人才断层的危机。如何吸引人才投身出版业是一方面,如何培养已经入行的新编辑,使新编辑在出版行业找到价值感并创造价值,更是一个需要我们去探索并解决的问题。

  新形势下,传统的图书编辑思维在面对市场需求时已经落伍,战略环境、技术环境的变革,对于编辑工作的专业素养、职业认知、出版观念、素质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

  三、高校出版社编辑“传帮带”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

  “传帮带”作为被广泛采用的人才培养方式,理论上虽然能够有效实现出版业中的知识传播与理念传承,但在新战略新技术环境下的高校出版中也出现了质量、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传帮带”在制度层面上不够健全[4]

  在部分高校出版社中,新编辑的“传帮带”培养多数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且带教老编辑与新编辑之间处于比较随意组合的状态,同时出版社也未能从制度上对“传帮带”的双方进行有效的监督、激励与考核,难以明确评估“传帮带”培养是否达到出版社所期望的培养效果。制度层面的缺失,往往使“传帮带”流于形式,无法达到真正的培养效果。

  2.“传帮带”的主体局限性较大

  “传帮带”中导师的主体传统上局限于同学科老编辑,但老编辑在新战略新技术环境下也面临着知识更新、能力升级的问题,存在以下的不足。

  (1)知识结构的不足。除了传统的语言文字知识、出版方面的基础知识等专业知识,在新形势下,编辑的知识结构还需要了解熟悉新技术新平台的发展情况,掌握相关技术。老编辑们虽然具有多年的传统出版工作经验,但对于新技术的了解可能也不是特别深入,本身在这方面也是“初学者”,无法在新技术方面传授新编辑足够的知识。

  (2)能力结构的不足。就编辑能力结构而言,传统的编辑培养要求编辑具有市场调查能力、策划组稿能力、书稿审读与加工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写作能力等。在新形势下,高校出版社新编辑更需要培养运用主题出版规划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运用多媒体平台进行图书宣传的能力等。

  (3)素養结构的不足。我们前文提到,编辑的素养结构包括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心理素养三个方面,而在新形势下,新编辑除了具备上述素养外,还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创新思维等新素养。

  3.“传帮带”的“慢工”不适应出版的快节奏

  目前在高校出版社的考核标准中,经济效益指标占据比较大的比重,比如每位编辑每年需要生产多少码洋、完成多少万字的编辑工作量、创造多少利润等。相应地,为了完成这些指标考核,新编辑也被“速成”,有的新编辑入职后尚未完全掌握出版规范和流程就直接承担了主要编辑工作。[5]而“传帮带”的培养方式,由于其特性,需要老编辑花时间慢慢带领新编辑成长,这个成长的周期,可能是一年、两年、三年,这种“慢工”打磨的方式,必然与快节奏的出版之间存在冲突。在实践一线直接学习是新编辑成长的便捷途径,但是没有了工匠精神,“速成”编辑也存在做出来的成书错漏百出的情况,从长远来看,不但会限制新编辑的个人职业发展,也不利于出版社的高质量发展。

  面对如此种种挑战,传统的“传帮带”,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路径创新,以期继续发挥其培养新编辑的重要作用,亟待我们的探索。

  四、老方法的新路径——编辑“传帮带”培养的建议

  在新形势下,老方法要焕发新生机,必须基于高校出版的特点,对“传帮带”的路径进行升级和拓展。

  1.在制度层面对“传帮带”方式进行完善

  在制度层面应该进行完善的内容包括:明确“传帮带”导师的选拔标准、“传帮带”的带教时长、导师的主要职责和享有的权利、新编辑的职责和权利、“传帮带”结束要达到的标准和目标以及是否形成总结报告、“传帮带”效果的监督与考核等。

  首先,在制度层面明确“传帮带”培养的目标和要求。高校出版社应该基于出版社自身的出版宗旨、原则、任务、方向,明确自身的新编辑培养目标。只有具备明确的培养目标,才能够在后续的导师选择中选择合适的人选,才能够在效果的监督与考核中明确考核的内容与标准。

  其次,在制度层面明确“传帮带”导师的挑选标准。挑选带教老编辑,是“传帮带”培养方式的重要一环。对带教老编辑的挑选,行业惯例上多根据专业能力、工作经验、职称职务、资历年龄等显性维度进行考量,而在新形势下,我们更要注意结合职业道德、政治素养、职业素养、价值观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认同程度等隐性维度来进行挑选,以挑选出软实力和硬实力双过关的人选。

  再次,从制度层面明确培养效果的监督与考核。高校出版社不应局限于对新编辑的出版基础技能和编辑知识的带教效果进行监督与评价,更重要的是在素养结构等“软能力”的维度对培养效果进行监督与考核。在新战略新技术环境下,高校出版社编辑仍需具备一定的出版政策法规、出版专业基础理论、选题策划、编辑加工等知识,但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心理素养、信息搜集与数据处理能力、对新技术的熟悉和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同时,还应重视对导师的激励,通过明确的制度,根据“传帮带”培养效果对导师从晋升、薪酬等方面有相应的奖惩。

  2.建立“传帮带”融合小组,实现教学相长

  在传统的高校出版社“传帮带”模式中,以同一学科的老编辑带新编辑为主。老编辑在该学科的学术和教材出版上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经验积累,是最合适的导师人选。但在新形势下,单纯以同学科老编辑一人之力,在新技术的了解和使用上,可能会有诸多不足之处,帮助新编辑建立的知识结构也就不足以完全应对新形势下对出版的需求。

  因此,新形势下的“传帮带”不应该局限于同一学科的老编辑,而是应该综合考虑新形势对编辑的新要求,比如高校的网络教材书库对高校出版社编辑搜集处理信息和运用多媒体手段、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要求之下,高校出版社可以考虑联合数字出版部门,以同一学科老编辑、数字出版老编辑、新编辑组成“传帮带”融合小组,“学科老编辑+数字出版老编辑”的组合,使导师的知识结构更全面,不但可以传授传统出版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也能够传授数字出版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同时两位老编辑在带教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传帮带”融合小组可以教学相长,实现三方的共同成长。

  3.平衡出版的快节奏与“传帮带”的效率之间的矛盾

  过去的十年,是我国出版业的高速发展期,而在新形势下,未来的十年,出版业应着力于深化调整产业布局,在出版高质量发展、融合新技术、拓展出版产业链下功夫,开创出版业稳健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时期。当前高校出版中,同类教材重复出版现象较为普遍,学术专著的出版良莠不齐,谋求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出版的时代命题,也是“十四五”期间高校学术和教材出版的目标和方向。

  高校出版社应该调整出版节奏,致力于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出版质量、规范出版流程,这同时也是给“传帮带”足够的时间来培养新编辑成长,打磨新编辑的基本技能和优秀素养,为未来高校出版社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传帮带”作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编辑培养机制,并没有因为新形势对出版的新要求而過时,只是需要根据新形势的特点,去扩展和创新“传帮带”培养方式的内涵和方式方法。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一代一代出版人坚守在出版阵地上,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系厦门大学出版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