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四五”发展时期,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基于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助推专业教学创新变革。本文以培养数字出版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建构数字出版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上海某高校数字出版课程实例,系统描述混合式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理念与方法、教学过程与资源组织等,以期为创新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探索可行方向。
关键词:数字出版 人才培养 混合式教学 教学模式
近几年,随着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与出版强国建设持续推进,创新型复合型出版人才培养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2021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出版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重点打造出版理论人才、优秀骨干编辑、优秀校对人才、数字出版人才、印刷发行业务能手、版权运营专家、出版国际贸易人才等,建设新时代出版人才矩阵。[1]其中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受到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孙寿山在2022年“两会”提案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建设我国文化强国和出版强国的关键期,建立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数字出版人才队伍是必然选择。[2]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高校专业教学对于数字出版创新人才培养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如何通过融合创新多元化教学模式,精准对接行业与社会需求,有效提升專业教学质量和水平,是数字出版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
作为信息技术背景下兴起的教学理念,混合式教学(又称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是指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媒体技术,提供与适当的学习环境相契合的资源和活动,让适当的学生形成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3]该模式将传统学习方式与数字化学习方式(e-Learning)优势结合起来,一方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4]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局限,在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上实现了多元混合。[5]学习理论上,混合式教学融合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根据学习任务、场景和阶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学习理论。学习资源上,在精心设计开发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互联网环境下开放教学资源,引入社会、行业等外部教学资源,实现多元资源的混合利用。学习环境上,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融合线上与线下、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环境,形成多种功能复合学习场景。学习方式上,将传统线下教师讲授、小组讨论、辅导答疑等方式与线上资源检索、慕课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等方式充分结合,创造全新的教学模式。
针对数字出版专业课程教学,尝试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首先,数字出版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及的新型文化产业方向,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快速增长的行业发展需求,而混合式教学在融合多元学习理论和资源的基础上,强调产出和能力导向,有助于培养适应行业和社会需求的创新型数字出版人才。其次,相比于传统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专业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特性,相关课程往往融合传统出版与新型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要求,而混合式教学作为在线教育的升级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数字出版应用场景,更适合将教学场景与学科知识相融合,实现“教学即实践”的双重效果。最后,由于疫情等客观条件影响,线上教学已成为特定阶段下专业教学的重要方式,同时针对数字出版领域的各类线上课程、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等教学资源较为丰富,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
二、数字出版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估等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相互独立又彼此依存,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本文以上海某高校“数字出版实务”课程为例,描述面向数字出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上海某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对接国家和上海文创发展战略,适应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依托国家新闻出版署与上海市政府共建平台、深厚的新闻出版行业资源及本校“工程型、创新型、国际化”办学特色,培养具有内容文创前瞻思维能力、出版融合技术应用能力、界面编创数字设计技能及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编辑出版人才。数字出版实务课程作为本专业特色重点课程,服务于一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
根据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实际,综合现有数字出版相关课程调研情况,主要归纳为以下教学改革重点问题。一是数字出版产业迅猛发展与专业课程体系性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冲突,尤其是新技术催生产业变革、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因素对数字出版专业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如何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将出版业价值观、前沿知识和行业需求融入专业课程,增强学生对行业发展的适应性。二是现有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理论与实践教学难以充分结合,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积极性不高,如何通过改进课程设计和评价方式,尤其是结合项目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主动性。三是针对班级人数较多、层次差异较大等约束性条件,如何完善现有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大班级与小团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对数字出版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模式。
具体而言,对应到本课程目标,主要从知识、能力、价值观层面加以提炼,注重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理念与方法
作为“新文科”的典型领域,《数字出版实务》课程肩负着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的重要任务。本课程在整合传统出版及相关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拥抱数字时代新技术,围绕数字出版理论与实践建构新的课程知识框架,将最新产业发展动态以教学案例与科研成果形式纳入课程内容体系中,有效兼顾行业动态发展与知识体系性要求。
在教学模式上,通过将信息技术引入课程教学,开展混合式教学设计,对传统课程教学方式进行系统重组,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创新方式方法,有效开展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深度研讨密切衔接的全过程教学活动。探索形成“3-2-3”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包括:三个基本点,以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升为基本点;两个融合,线上与线下交叉融合,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三个进入,专家讲座进课堂、竞赛标准进行评价、科研项目进课程,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提供新的探索实践。
在教学方法上,尝试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具体为:①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法,扭转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和学生集体沉默的弊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出版专业价值的引导,提升教学方式个性化程度与课程思政水平。②案例教学法,针对数字出版典型机构、产品与特定应用情景,引入出版专硕案例库,并与行业专家合作编写优质案例,通过课堂教学持续优化迭代。③创新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聚焦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将项目任务交由学生团队,完成从选题头脑风暴、市场调研、商业模式分析、产品设计到项目实施全流程,由师生共同完成对项目评价。
(三)教学过程与资源组织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本课程将教师“讲”与学生的“学”和“思”结合起来,形成包括讲授、内化吸收与讨论在内的完整教学环节,探索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研讨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遵循“先学—后导—拓展”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思路。
具体而言,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开展混合式教学。以“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教学模块为例,课前教师布置预习问题,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发布任务,学生登录“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对相关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文献和资料查询回答课程问题,即“什么是商业模式?目前数字出版有哪些商业模式?”课中,在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后,进入线下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讲授商业模式画布理论,拆解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和相互关系,然后由学生结合本小组策划产品,分析商业模式案例,并进行互动讨论,辨析不同商业模式的差异表现及原因,完成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课后,教师布置课后练习,由学生将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案例分析进一步细化,转化为完整的分析报告,并发布到开放教学平台上,由师生和校外专家进行评价,实现知识巩固、能力拓展和成果转化。
资源建设和利用方面,通过团队教师合作,现已建成专门的课程网站、课程微信群、科研项目微信群等教学平台,相关资源包括电子课件、慕课资源、本课程教学视频,测试题、数字出版案例、科研论文、校内外讲座和相关竞赛信息等。利用课件、教学视频及慕课资源,学生开展课前预习,熟悉相关知识点;利用测试题,可进行课中学习效果的及时检测和课后知识复习回顾;利用数字出版案例集,主要应用于课程案例教学,以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研讨为主;科研论文、校内外讲座和竞赛信息主要是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分层次差异化教学,为其参加科研和创新竞赛提供支持。
(四)课程评定方式
针对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单一问题,采取多元成绩评定方式,实现评价方式三结合,包括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①注重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占比50%,包含课堂讨论、线上学习、个人作业、小组作业分阶段汇报等环节进行过程性跟踪,覆盖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目标,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②采取师生互评:针对小组作业汇报,不完全由教师评价,同时引入学生互评,同时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评价,学生模拟用户身份进行小组互评,需要结合用户体验说明理由。③引入外部评价:在课程作业评价中,引入科研实践项目和创新竞赛,实现教学成果的实际转化,对积极参与创新競赛和实践项目的团队给予必要的激励,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
(五)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团队成员针对课程教学突出问题,通过持续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改革成效。
一是通过引入案例教学,在课程现有内容的基础上,编写大量数字出版相关案例研究成果,其中部分入选出版专业案例库;邀请行业专家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开设讲座,丰富数字出版实战经验交流分享,提高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力,有效提升其职场竞争力。
二是通过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状态,学生对课程参与度和获得感显著提高,平均每位学生一学期课堂展示3次以上。针对学生个性化培养难的问题,引入科研项目课程方式,吸引学生参与数字出版科研活动,平均每届参与科研项目团队学生在15%左右,本科生参与发表期刊论文近10篇。
三是借助项目教学模式,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如基于传统优秀文化主题的增强型电子书设计、针对上海本地阅读地图APP开发,以及对现有出版知识服务平台的优化改进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竞赛,包括韬奋杯全国图书编校暨高校编辑出版能力大赛(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获电子类模拟书一等奖、二等奖等荣誉。
三、思考与启示
数字出版专业教学是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本研究通过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数字出版课程中的应用,试图为创新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探索可行方向。
一是数字出版教学必须建立在完整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目标基础上。数字出版肩负着文化积累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尤其不能忽略数字出版专业学习中的价值观引导。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蔚华所指出的:“在数字出版教育中,价值观教育应该成为最重要的一环。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和偏差,技术会变成恶的帮凶。”通过对出版导向、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历程的课程讲授,结合数字出版案例的生动讲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字出版核心价值观。
二是数字出版教学模式创新是以能力和产出为导向。通过有效引导,学生普遍结合当前数字出版发展趋势,聚焦融合出版产品开发,探索传统出版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或对现有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进行针对性优化改进,部分课程成果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被数字出版同行吸收采纳。
三是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优势,推进开放教学创新。由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猛,相关知识体系仍在不断拓展完善过程中,需要充分借助在线课程、专业文献、案例库等多元化教学资源,发挥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优势,在理论教学与项目实践互动过程中实现知识增长和能力提升。
(作者单位系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