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奥尔特加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出版

时间:2023/11/9 作者: 出版参考 热度: 12521
杨晓明

  摘 要:相比在欧洲和美国的知名度,西班牙哲学家何塞·奥尔特加·伊·加塞特在中国显得默默无闻。本文探讨了奥尔特加作品在中国译介和出版的价值和意义,梳理了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出版,考察了国内学界对其思想的研究和接受,并对奥尔特加作品在国内的出版提出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奥尔特加 西班牙哲学 翻译出版 译介

  何塞·奥尔特加·伊·加塞特(1883—1955)是20世纪西班牙的一位重要哲学家、思想家、人文学者和社会学家。他被誉为现代西班牙的精神之父,有学者将他视为西班牙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称他“或为继尼采之后欧洲最伟大的作家”。在我国哲学界,长期以来偏重对英、法、德等强势语种的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对像西班牙这样的欧洲小语种国家的思想文化研究多有忽视。本文从阐释奥尔特加作品在国内翻译出版的价值出发,对国内出版界和学术界四十年来对奥尔特加的译介研究做了仔细爬梳,并对奥氏作品在国内的出版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一、奥尔特加作品在我国译介的价值与意义

  现代西班牙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哲学思想的地位来说都是欧洲的小语种国家。在近代以来由英、法、德几大强势语种所主导的对欧洲哲学史、思想史的叙述中,西班牙的思想传统往往遭到漠视。我国西方哲学研究界的研究取向,长期以来也深受这种传统视角的影响。但当我们不带偏见地在全球视野中重新审视多元的世界文化格局时,西班牙的重要地位和独特面貌便显现出来,而这正是我们翻译出版奥尔特加作品的缘由和价值所在。

  一方面,以西班牙语为纽带而联系起来的西语世界涵盖遍布五大洲的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母语人口超过4亿,仅次于汉语母语人口数且继续呈较快的增长态势,这在当今日益多元的世界中构成了无法忽视的“一元”,并且可以预见,这“一元”的影响力将在未来的世界中日益增大。如果对这样的“一元”缺乏了解,就意味着我们对人类文明形态的认知还存在严重的缺失。作为西语的发源国和文化宗主国,西班牙在西语世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意欲深入探索西语世界时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关口,甚至可以作为认识西语世界的最佳切入点。

  另一方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遭际,西班牙成为欧、亚(主要是西亚和东南亚)、非(主要是北非)、美(主要是拉丁美洲和美国南部的一些州)诸多文化板块的碰撞、交融的域。伊比利亚本土文化、古希腊文化、拉丁文化、希伯莱文化、日耳曼文化、阿拉伯文化、吉普赛文化、印第安文化,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渗入西班牙民族的血脉中,使西班牙这片土地上的文化景观异彩纷呈,别具一格。对西班牙文化传统的发掘,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所谓欧洲文化或西方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能够更自觉地通过不同的视角去透视欧洲思想文化的变迁,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

  然而通过调研发现,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对西班牙文化的研究精力,更多投注在语言、文学、艺术等领域,而对其文化中深层思想观念的研究则相当缺乏。这种对于西班牙民族深层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的隔膜,会从根本上制约关于该国各方面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既然如此,怎样才能尽快地走入西班牙的思想世界之中呢?依笔者见,在当前翻译研究力量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相比于对该国不同时期的思想家作品泛泛介绍,更有效的方式是抓住该国少数重要的思想文化人物,因为在这样的人物身上,西班牙民族的思想特质、精神风貌得以全面、深入、有机、鲜活地展现出来。

  何塞·奥尔特加·伊·加塞特正是西班牙极具代表性的思想文化人物之一。同时,奥尔特加还是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的亲历者,他所处时代西班牙民族的历史发展轨迹、当时西班牙知识界的心理状态、这位西班牙哲人的思想表述风格等很多方面,都与我国的相应方面颇有可相比照之处,这也是奥尔特加的作品在译介到国内后,在我国知识界能够产生广泛共鸣的原因。而全面深入的奥尔特加研究对我们反观自身进而生发中西会通的新思想或许也不无助益。全面的奥尔特加翻译、出版和研究的根本意义在于,真正理解这位西班牙思想者,进而为走进西班牙民族的心灵深处探寻一条可能的途径,同时也为真正一窥西语世界思想之堂奥奠定基础。

  二、奥尔特加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梳理

  相比欧美西方国家,国内对奥尔特加的认识和对其作品的翻译出版却相对滞后,译介的过程也更缓慢和曲折。

  1.奥尔特加作品在中国的译介

  在我国,对奥尔特加最早的介绍性文字见于1981年11月的《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内战后的西班牙哲学》一文,原载苏联《哲学问题》(1981年第4期),译者是夏伯铭。十年后,1991年5月,《哲学译丛》刊发了周晓亮翻译的原载于美国《哲学百科全书》(1967年)的文章《西班牙哲学》,文中将奥尔特加作为近代西班牙哲学家的代表,介绍了其思想的主要脉络和作品英译本的出版情况。1992年9月,《国外社会科学》刊发了衣冰翻译的原载于俄罗斯《自由思想》(1991年)的文章《世界文化:二十世纪哲学的复兴》,文中将奥尔特加和萨特、雅斯贝尔斯、加缪一起视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加以介绍。以上三篇均为翻译文章。1993年,《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创刊)分两期刊载了一篇长文《历史理性的重建——奥特迦·伽赛特历史体系观散论》(现译为奥尔特加·伊·加塞特),作者是何兆武。这是目前所能查到的最早的中国学者系统性介绍奥尔特加思想和作品的文章。这篇长文的发表标志着奥尔特加这位来自来所谓“哲学非主流国度”的“非典型性”哲学家在逝世近五十年后终于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何兆武因此被认为是国内介绍奥尔特加思想和作品的第一人。

  这篇文章发表后不久,199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首部汉译奥尔特加作品《什么是哲学》(商梓书等译),收入“商务新知译丛”,实际上整个20世纪90年代,仅有这一部奥尔特加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进入新世纪,对奥尔特加作品的汉译出版工作开始逐渐升温,2001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徐小洲、陈军合译的《大学的使命》,收入“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名著丛书”;2004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刘训练、佟德志合译的《大众的反叛》,收入“西方政治理论与实践书系”;2008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陈昇、胡继伟合译的《生活与命运——奥德嘉·贾塞特讲演录》,这是奥尔特加作品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出版;2010年译林出版社出版了莫娅妮翻译的《艺术的去人性化》,收入“名家文学讲坛”,这是奥尔特加作品首次从西班牙语直译到中文出版;2011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再版了刘训练、佟德治合译的《大众的反叛》,2012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再次出版刘训练、佟德治的合译本,收入“民主译丛”;2013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两部奥尔特加的作品,分别是姬健梅翻译的《关于爱》和谢伯江、高慧涵合译的《哲学是什么》;2015年漓江出版社以单行本形式出版了赵德明翻译的《没有主心骨的西班牙》;2020年,《大众的反叛》一年之内出版了三个版本,其中山西人民出版社再版了刘训练、佟德治译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了马楠译的《大众的反叛》,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郭晓丽译的《大众的反叛》;2017年,擅长学术出版的商务印书馆策划“奥尔特加作品集”,拟收录奥尔特加的主要思想著作,從西班牙语直译到中文,2021年出版了张伟劼翻译的《大众的反叛》,王军、蔡潇洁合译的《堂吉诃德沉思录》,计划今后每年推出一到两种奥氏作品,这套作品集的出版将有力地推动奥尔特加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成为奥尔特加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的总结性事件。以上便是奥尔特加作品在国内出版的所有中译本情况,共计7种,15个版本,其中《大众的反叛》有7个版本(4个译本),《什么是哲学》有3个版本(3个译本)。

  2.中国学界对奥尔特加思想的研究

  奥尔特加作为17世纪以降西班牙最重要的哲学家,对西方哲学思潮兼收并蓄、扬弃有自,形成了独特的原创哲学思想,但奥尔特加并不囿于哲学的圈子而谈哲学,而是步入广阔的文化领域,关注到了人类生命活动的一切领域,其思想涵盖存在主义、历史学、文艺理论、美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科学技术、伦理学等方面。国内学界对奥尔特加思想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教育学,二是大众社会学,三是艺术和美学。知网统计的1990年以来论及奥尔特加的中文文献共计约80篇,其中论及教育理论和《大学的使命》的有30篇,论及大众理论和《大众的反叛》的有13篇,论及艺术美学和《艺术的去人性化》的有12篇,另有文章论及奥尔特加的生命理性、历史学、现象学等哲学思想,但数量不多。

  在中国学界有三位颇具代表性的学者对奥尔特加思想的研究不容忽视,作为奥氏思想和作品在中国的传播者,他们从各自的领域关注奥尔特加,为提高奥尔特加在中国学界和读者中的知名度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历史学家何兆武便是其中之一。他是中国学界系统介绍奥尔特加的第一人,他以历史理性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奥尔特加的生平履历、思想来源和哲学体系,分析了奥氏哲学中蕴含的独特的人文色调,对奥尔特加的“生命哲学”“群众理论”“史学理论”做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同时,在某些论点上作者并未全盘接受奥尔特加的见解,而是认为“它们有助于扩展和深化我们的历史思维”。他引入了代表奥尔特加思想的名句:“我就是我和我的境遇。”其中“境遇”(circunstancia)一词的翻译为日后奥尔特加哲学思想的译介提供了可参考的范式。盛宁,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英美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他在2007年发表过一篇文章《奥尔特加-加塞特的“大众社会”理论刍议》,文中以20世纪80年代美国思想文化界对奥尔特加“大众社会”理论的论战为切入,对奥尔特加思想的由来、他的大众社会理论做了重新的审视与辨析。他将奥尔特加的“大众社会”理论同“现代性”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论述奥尔特加“精英主义”思想倾向时,将他的观点与同时代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如叶芝、萧伯纳、劳伦斯、伍尔夫等并列提及。另外一位推崇奥尔特加的中国学者是南京大学的周宪,他的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文化、美学和文艺学,他将《艺术的去人性化》收入他主编的丛书,同时首次主张从西语原文翻译奥氏作品,给之后奥尔特加作品的出版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此外,学界一直将“deshumanización”译为“非人性化”,从这部作品的出版开始,“去人性化”开始作为一种独特的奥氏美学观点的汉译表达固定下来。上述这些中国学者在研究和接受奥尔特加思想时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将奥尔特加放入广阔的西方文化视域里考察,二是都带有中国学者的审慎目光对其进行批判性地接受,三是都将奥氏哲学思想用于解读当下的社会现象。

  三、奥尔特加作品译介出版的建议

  作为出版从业者,笔者在厘清奥尔特加作品和思想在我国译介传播脉络的基础上,对奥氏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出版提出以下四点可供参考的建议。

  一是加快奥尔特加主要作品在中国译介的速度。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看到相比西方对奥尔特加的关注度,中国对他的译介已十分滞后,现有的作品已无法满足国内学界和读者研究和阅读的需求。何兆武在1993年的介绍性文章中提到奥尔特加作品“英译文成书的,就我所见有15种,另有单篇英译文散见各杂志”,而直到今天,国内奥尔特加作品的中译本出版数量不过7种。再比如其代表作《大众的反叛》,1930年在西班牙出版。1931年出版德文版,1932年出版英文版,1937年出版法文版,奥尔特加这部最负盛名的著作在出版后不久就译介到了大部分西方国家,在德国和美国更是一度成为畅销书。而直到2004年国内才推出中文版,比西方主要语种滞后了70多年。

  二是成体系译介出版奥尔特加作品。截至目前,国内出版的奥尔特加作品的形式依然零散,有的出版社将其作品纳入不同的丛书出版,有的只出版其最具市场潜力作品的单行本,这导致中国读者始终不能整体了解奥尔特加的思想和作品。而从已经出版的奥氏作品单行本和学界对奥尔特加的研究程度来看,很有必要出版一套成体系的奥尔特加作品集,将奥尔特加的主要作品和思想成体系地介绍给中国读者。

  三是坚持从西班牙语翻译出版的原则。从已出版的15种汉译作品来看,只有4部作品是從西语翻译,大部分作品是从英语或德语转译,一部作品经过不同语言转译,原文的语言特色和作品的风格都会受到影响,而误译的概率也比直译增大。当然坚持从西班牙语翻译也会增加出版的难度,因为既懂西班牙语同时又有哲学相关学术背景的译者在国内仍属凤毛麟角。

  四是出版社应加强和学界的联系和互动,请国内外研究奥尔特加的专家参与策划图书选题,保证图书内容的经典性和学术性,图书出版后组织读书会、研讨会来介绍奥尔特加的作品及思想,引领年轻学者和读者的阅读研究兴趣。

  参考文献:

  [1]何兆武.历史理性的重建——奥特迦·伽塞特历史体系观散论[J].史学理论研究,1993(2).

  [2]盛宁.奥尔特加-加塞特的“大众社会”理论刍议[J].国外文学,2007(2).

  [3]何塞·奥尔特加·伊·加塞特.艺术的去人性化[M].莫娅妮,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4]何塞·奥尔特加·伊·加塞特.大众的反叛[M].张伟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

  [5]周晓亮,译.西班牙哲学[J].哲学译丛,1991(5).

   (作者单位系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