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出版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载体

时间:2023/11/9 作者: 出版参考 热度: 11882
朱蓝

  摘 要:本文分析古代优秀画谱尤其是《芥子园画谱》的编辑方法,结合目前国画技法鉴赏类读物的出版情况,为国画技法传承体系如何在当代出版中体现提供一种视角和经验,也为中国传统艺术如何在出版中创新性继承和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绘画艺术 画谱 传承体系 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来看待并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鼓励全社会创新发展传统文化,从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对出版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如何利用出版为这一指导思想服务,如何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以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当代的文化,是出版从业者要深入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问题。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粹,历经千年。中国书画经过了历朝历代无数宗师巨匠的共同积累,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样式、技法程式和美学体系的艺术形式,这些传统文化精粹需要由各式各样的出版物来整理、呈现、挖掘并传承。中国画技法教学类图书是目前市场上书画类图书的主要品种,随着科技的进步,照相和印刷技术在不断提升,对于图版的呈现越来越精良,尤其是某些高仿复制技术也运用在了书画出版上,视觉体验大大提升。在图版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需要在内容上有再进一步的空间,需要更深入的挖掘和思考。目前来看,内容上或是个体的个性化技法教学,或是某作品、某技法的单一讲解,稍好一点的,会按画科进行分类总结讲解。总体来说,编辑思路较为扁平、浅表、松散和单体化,没有形成纵深的体系,尤其缺乏能够呈现传统绘画传承体系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习中国画,只能聚焦于一点或一个侧面进行学习,不能实现管窥全豹,反而多有盲人摸象之憾。这时候,可以看看《芥子园画谱》的编辑方法。这本诞生于清代的国画技法入门读物,能传承300多年而不衰,并影响了近现代一大批画家巨匠,如齐白石、黄宾虹等人,这其中的道理值得研究。

  一、《芥子园画谱》的编辑特点

  自雕版印刷诞生后,刊刻图式的画谱出现已有千年,尤其清代《芥子园画谱》集历代画谱之大成,对后世影响深远,其编辑思路最可借鉴。

  首先,它的编排,遵循的是中国画自身的规律,是地道的中国画技法认知方法。众所周知,在近代史上,将传统绘画视为封建文化,将西方绘画体系引入中国并试图以之改造中国画的风潮之后,美术院校的国画教育体系基本上是建立在西方造型艺术的基础之上,甚至学习国画前先要进入造型学院打好素描的基础。近年来的国画教育实践表明,这种方法显然有悖于中国画的根本规律。反观《芥子园画谱》,其分科从历代画史画论一脉相承而来,对于山水树石、梅兰竹菊、花鸟草虫、人物点景、名家山水里的各小门类,就画法程式而言,大致上是平行的,是自成套路的各个体系。学画者可以从任意一科入手,掌握其根本,从而触类旁通以致圆融,这是与西方绘画的学习方法完全迥异的画学体系。

  其次,《芥子园画谱》的编者就目力所及的先人古画进行了综合分析,编者在每一画科的教授中,将画法程式、先后步骤、样式布局等,进行了最为浓缩的精编,使初学者非常容易上手,这是《芥子园画谱》“求理”[1]的编辑思路的直观表现。“求理”是求中国画自身之理,首先要符合“自然”之理,所谓师法自然,格物致知;其次要符合用笔之理,用笔起收顺序,前后章法;再次为布局、排布之理,构成画面,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有其自身法理。这些画理在《芥子园画谱》中一以贯之。基于这些画理,《芥子园画谱》总结出图式辅以口诀的程式化画法。程式化就意味着易于上手并且不跑偏,这于初学者是极为难得的。

  再次,《芥子园画谱》对于历代绘画尽可能去呈现,为学画者提供丰富的素材,基本集齐了历代名家作品、风格流派。在题材上,该书也基本囊括了所有的传统绘画题材,可谓洋洋大观,体系式地展现了基本所有古典绘画的全貌。但也应该看到,因为时代条件所限,该书中收集的古代画作多为私人收藏的一般之作或根本就是摹本[2],且其版画性质的刊刻无法体现笔墨的韵味,这与今天高清图版再现古画原貌的技术手段不可同日而语。

  二、《芥子园画谱》对于中国画学科规律的把握

  基于以上对于《芥子园画谱》编辑特点的分析,思考今天同类出版物,以笔者在此领域的十多年经验,认为可以着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中国画学科规律需要谱系性研究

  符合传统绘画学科规律的体系性和传承性需要更好地在图书中展现,谱系性是不容忽视的一点。传统中国画门类较为庞杂,标准并不统一,常常出现互相涵盖的情况,与今天美术高等院校的教学体系并不能完全无缝衔接,这就需要一种基于传统又富有灵活性的方法论:本质上依然遵循传统的分科,但是又要融入当代人的理解。故宫出版社的《故宫画谱》58种,其分类作出了较有益的探索,不仅相对全面,更体现了一种兼容古今的灵活包容性。其结构为四大卷:综合卷、花鸟卷、山水卷和人物卷,基本沿用目前美术高等院校国画教学中大的分类方法,每一大类中选取了最为常见的题材类型,并增加了一些现代人常画的题材类型,有所创新。将牛、马、鹿、羊、猿猴、草虫、虾蟹蚌等走兽虫鱼都归入花鸟大类;将界画、青绿、浅绛等画种归入山水大类;在人物卷中,别出心裁地加入了《配景家具》《配景文玩》,将传统人物画中的配景单门拿出来成书。这在以往的国画技法出版中是没有的,丰富了配景的小题材类型。与当今的生活发生关联,传统艺术才具有活力,也才能更好地传承。《故宫画谱》之后,带动了一些美术出版社对于“画谱”的思考和整合,如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人美画谱》系列、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名家画谱》系列、中国书店的《白描画谱》系列等,分别从名家或技法的角度去梳理传统绘画的谱系,这些都是不同角度的很好的嘗试。

  2.技法上的研究与呈现有待深入,需要多维度的展现方式

  相较于若干年前的国画技法类图书,今天的科技手段可谓如虎添翼,比如可以用PS手段拆解古画局部,或者把古画剥离颜色还原成线描,这都为技法的表现增添了多种可能性与趣味性。而且由于照相机、扫描仪等仪器的普及与便捷,让画家在自己的工作室中就可以一步步记录下从底稿勾线到上色完成的每一步骤,这对于技法教学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且数字时代,一方面图片的呈现越来越方便,另一方面,视频、音频的记录也更容易实现。在传统绘画教学上,就可以将技法解析、教授得更加清晰明了,甚至一些名家的教学,完全可以突破课堂的限制,而成为社会上可以共享的资源。近些年的相關出版物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些手段,不仅仅使图书得到充分的二维呈现,更通过二维码扫描,可以看到影像,听到声音,更加便于学习。例如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人美画谱》系列,其编辑思路在于延续古代画谱编纂思路,让初学者认识古人习画的方法,让进阶者熟知中国绘画的传承体系。技法演示视频同步推出,全方位满足中国画基础技法学习及临摹的需要。

  纸质图书与数字手段的结合,在书画技法的教学上,开掘的空间很大,这两种介质互相补充,既能做到经典内容的长期稳定呈现,又能做到即时、个性化的内容随时呈现,真可谓买一本教材即可搬回一个课堂。相信在未来,随着科技手段的提升,这种结合将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惊喜。

  笔者曾通过各种途径看到过一些现当代已故书画名家难得的挥毫视频资料,时代久远,视音频皆有损坏,但于学习来讲,这亦是极难得的材料。更重要的是,这是有录像的真实记录,有心人若能于此细加整理,无论以纸质或数字出版于世,当功德无量。

  3.对于海量古画资源的创新型应用

  数字时代,每个人都是幸运的,我们可以极低的成本观赏大量的古代书画名作。曾多次听人言说,数字化后,图版的出版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可以更廉价地屏阅读。然而市场的目前情况是,读者对更加优质的印刷品,更加清晰精致的图版有着极大的热情,甚至常印而常新,常印而常销。笔者于故宫出版社工作10多年来,制作了数部书画图录与书画名家全集系列,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甚至一书难求,恰证明了这个问题。

  然而图版的原样呈现只是最初级的出版,尚有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索。如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芥子园画传图释》,将芥子园与大量古画相结合比对,创造了一种以图释图的新图谱出版方式,就好比论文中的大量考据与注解,用大量古画的局部,去阐释芥子园中的“程式化”,使抽象化的笔墨技法回归到生动鲜活的具体实例中,使研习绘画者真正于古代经典能够打得进去,也能打得出来。这种图释的方式,也只有在数字化普及的今天才能得以实现,也充分体现了编者对海量经典绘画资源的创新性运用。除此之外,伴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媒体技术支持的强大,二维平面古画可以转向三维立体甚至动态,使出版传播形式增加了无限的可能。2018年,故宫博物院与凤凰数字科技共同研创的大型高科技互动项目《清明上河图3.0》,在经典绘画释读与传播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让这幅旷世名作动起来,背后是基于专家对该图的深入研究和画师们上万张的绘稿,一笔一笔,一帧一帧,让古画获得了生命,使平面转向立体,使文字阅读变成沉浸式体验,这也许就是未来出版与阅读的发展方向之一。

  以上分析与畅想,是基于实践为传统绘画的出版与传播提供一些经验,无论如何,传承与创新是永远的要义。

  参考文献:

  [1]高萍.芥子园画谱“求理”的教学理念及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8(23).

  [2]薛永年.故宫画谱序[M]//薛永年.故宫画谱.北京:故宫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系故宫出版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