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图书付印样质检工作是图书出版工作中的最后一道质量关,关系出版社整体图书质量的提升以及荣誉与信誉,因此在具体工作中以什么观念为指导就成了我们关注的问题。系统思维方式在广阔的范围内起着显著的作用。将系统观用于指导实践,自然产生相应的工作方法,主要体现为遵守原则、把握导向、着眼整体、局部侧重、协同思考、质量效率相统一。
关键词:系统观 图书付印样 图书质量 质量检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之一,指明了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组织管理水平的方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作出的战略部署、提出的明确要求,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1]。系统观是党的基础性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得到卓有成效的运用,同时系统观也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指导我们的新闻出版工作。在图书付印样质检工作中,系统观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遵守原则、把握导向
图书承载着人类的精神文明,是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向读者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对图书内容体现出的原则和导向问题的把握就显得至关重要。诸多法律法规为图书付印样质检工作提供了遵守原则和把握方向的依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其中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出版管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列出11种出版物不得含有的内容,更充分说明原则和导向问题的重要性。此类问题无论是直接表述还是间接描述或以学术討论名义涉及,都要严肃对待、认真解决[2]。这一方面也与图书付印样质检的作用和要求相联系。由于《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第十六条规定的图书印后质检对于图书生产而言具有不可逆性,多数出版社设立图书付印样质检环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图书整体质量、优化选题、强化编辑责任意识[3]。系统观指导下的原则和导向性,要求我们在工作中首先从大处着手,秉持传播优秀文化产品的理念,保障出版图书的准确、科学、积极向上。
二、着眼整体
社会科学中的系统观着眼于“整体”考虑社会现象[4]。没有整体视野就难以维系系统观念,整体的效益与功能是根本归宿。着眼“整体”就要求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过程协调推进工作进程。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小到一部图书付印样,大到整个出版社都是一个整体。图书付印样通常包括除封皮外的所有成书组成部分,有作者简介、扉页、版权页、序、目录、书眉、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后记等。通过对图书付印样整体的把握,可以使用依照顺序快速翻阅的方式,结合前后比对、捋顺次序、清点项目等方式,从而可以排除重大技术隐患,并对质检工作对象产生整体性概念,在工作过程中思维容易产生前后联系,而且能够有效避免质检盲区。另外,质检部门只是出版社诸多业务部门中的一环,着眼整体顾全出版流程全局,在权衡个人与部门、部门与集体等问题时,才能做出正确决定。
三、局部侧重
整体决定局部,但是只见整体不见局部也会陷入困境。图书付印样质检工作不能面面俱到,多采用部分抽检的办法,因此需要对某些局部进行侧重检查。首先,要注重对文前部分的检查。无论是从其内容的重要作用,如导读、检索、说明,还是从《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如扉页上文字差错计两个来看,文前部分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文前内容在付印前常因作者方面原因而产生变化,仓促之间常出漏洞。又由于文前内容多涉及作者信息,一旦失误,信誉受损,事关重大,因此再三强调亦不过分。其次,对重点章节的检查。“重点章节”通常为容易出现较严重问题的章节。通过查看目录可以发现,一部付印样中哪些章节可能会存有较多需要重点关注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港澳台问题等。有针对性的局部侧重检查,可以有效排除图书付印样中存在的重大内容隐患。
四、协同思考
协同是系统观念的核心观点之一,没有协同就难以优化整体效能,推进系统整体目标的实现。图书付印样质检工作服务于图书出版工作整体,前端有编辑工作、排版工作、校对工作等,后端有印制工作、发行工作等。作为中后端的质检工作如何协同思考?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仅取决于要素本身,更取决于要素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结构形态。碳原子按不同组合,或为石墨,或为金刚石,前者相互重叠,后者协同各方[5]。有学者指出存在编校分责不清的问题,虽然编辑和校对的工作存在重叠,需要密切合作,但是分清各自责任更有必要,分工不清难以做到有效协同,编辑把审稿功能部分交给校对,校对粗略看稿,结果互相推诿[6]。也有同行指出,质检工作者要站在帮助者的角度参与到图书出版工作中,主动与编辑部门沟通交流,了解出版进度和周期要求,从而顺利协助编辑完成图书出版任务[7]。更有学者明确提出让图书付印样质检从对立走上协同,认为质检工作通常处在编辑的对立面,形成威慑,往往给编辑带来巨大压力,若走向协同,形成极具操作性的标准和规范,可使编辑有法可依,提高能力和效率[8]。另外,质检结果需要与编辑进行差错认定,面对一些不易界定的问题须特别注意,否则会影响图书质检的公平[9]。因此,在质检工作中,不仅需要守住原则、把握导向,安排好工作重点和进度,更要了解上下游工作、协助编辑工作,进而提高整体效能。在这一过程中,“编校排”和质检四者联系紧密,协同效应明显(见图1)。
图1? “编校排”和质检四者协同效应
五、质量效率相统一
系统观念要求质量、结构、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是兼顾多方的观念,不偏执,追求多方的平衡和统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强调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出版工作者要自觉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把出版强国建设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才能明确目标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出版强国建设[10]。坚持出版物的高质量,是每一个出版人的责任与担当。同时,质检工作效率应与高质量相统一,在探索中理性发展,从而适应行业发展形势,助力出版业务革新。由于目前图书质检部门存在任务量大、付印样送检时间短的矛盾,提高质检工作效率势在必行[11]。面对即将下厂付印的书稿,编辑预留的质检时间多为一周左右,但由于多部稿件同时送检,平均下来,一部付印样的质检时间往往只有三五天,因此质检工作人员需要结合付印样特点,采用适合自身工作内容的阅读方法,提高质检效率。关于通过阅读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有学者指出“线式阅读”的干扰和“点式阅读”的不自觉[12]。前者以“得意”为目的,注重对文字意思的理解,容易遗漏差错;后者以捕捉差错为目的,不受文意牵绊,重在发现问题。有经验的质检工作者往往将二者糅合,灵活运用。质检工作中的阅读不同于读者的阅读,与编辑加工中的通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它以检查出遗留错误,降低差错率,保证图书合格,提高图书质量为目标,即以检查出图书付印样中的遗留错误为目的,通过存疑、比对、联想、完善(脱离语境辨析或结合语境析出),最终得出有效结果的专业化阅读。
综上所述,系统观指导图书付印样质检工作,首先应统揽全局,将意识形态问题放在第一位,以原则性和导向性指导实际工作。要树立整体观念,从出版环节的大整体到一部付印样这个小整体,均要统筹兼顾。做到局部侧重,图书付印样质检工作性质决定了不能面面俱到,找出需要侧重的局部对保证和提高图书质量十分关键。注重协同,推进系统目标的实现。图书出版前中后端工作相继开展、互为支持,协同效应的产生优化系统整体效能。最后应争取质效统一,平衡发展。“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快推进出版强国建设,这一“高”一“快”的平衡离不开质量效率相统一。科学的质检阅读方法在保质的同时能够提效,值得深入研究、探讨和学习。
参考文献:
[1]詹成付.深入理解“坚持系统观念”[N].人民日报,2020-11-12.
[2]米戎.图书质检做法经验谈[J].出版与印刷,2015(4):18-19,31.
[3]戴轶.图书印前质检的作用和制度建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64-165.
[4]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5]古荒.把握系统观念的三个基本点[N].学习时报,2020-12-07.
[6][12]万洪涛.从质检端数据看图书编校工作[J].新闻前哨,2021(2):124-125.
[7]韩健.图书质检工作的几点思考[J].作家天地,2020(7):94-95.
[8]任岩,石明贵.让质检从对立走上协同[J].中国传媒科技,2020(3):28-29,116.
[9]孙瑞雪.图书质检中差错认定须审慎[J].科技与出版,2014(9):47-49.
[10]邬书林.坚持高质量发展 服务创新型国家战略 加快推进出版强国建设[J].中国出版,2021(1):7-12.
[11]纪庆芳.图书印前质检工作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现代出版,2016(5):48-49.
(作者单位系科学出版社)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