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对技术新发展、教育信息化新应用、教育现代化新目标和宣传思想工作新要求,教育出版必须与时俱进,从单一的内容单向供给向提供知识服务的双向应用转型,实现传统教育出版从以图书为载体的知识付费,转向“内容+应用+服务”的出版新模式,实现优质内容与教、学应用的深度结合,实现内容与数据结合的出版新业态。
关键词:教育出版 智慧教育 教育现代化
5G时代的互联网服务已经从改变生活方式转换到改变社会服务体系。从活字印刷、激光照排、互联网三次技术大飞跃,信息传播载体从结绳记事、甲骨、竹简、纸张到利用光盘等存储介质传播知识,到今天的互联网屏阅读时代,文化传播效率得到极大提升。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壮大在线教育,要建设课程教学与应用服务有机结合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和资源库,推动在线开放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和移动教育应用软件研发,支持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新模式,培育社会化的在线教育服务市场。
面对国家正在大力发展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七大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都将在不同层面受到深刻影响。面对新基建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将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互联网新技术的新发展而进行深刻的改变,作为服务教育的传统出版企业也必须因为教育用户的新需求而对自身业态升级,打破教育出版内容服务的单向输出,实现知识提供者与应用者的双向互动,提升知识传播和利用效率,创新实现新模式、新业态的智慧教育出版。
一、智慧教育出版的新理解
传统教育出版与智慧教育出版的核心区别在于服务载体发生变化后,服务主体和服务模式的变化,但优质内容仍然是教育出版的核心要素。传统教育出版是以作者为中心,以图书、光盘等有形载体为依托,实现知识传播的单向供给服务;而智慧教育出版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互联网数据传播的屏阅读为依托,围绕知识服务实现双向应用,最终构建出传授者和学习者共建共享的教学新业态,以及在此新业态下的商业新模式。
二、智慧教育出版的必要性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发改高技〔2020〕1157号),提出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培育新个体、生产资料共享、数据要素流通等15种新业态新模式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意见的发布为教育出版企业的业态升级、运营新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新方向,使传统教育出版企业从提供实物知识产品的文化制造业企业向具有数字经济特征的信息服务业企业升级转型。面对互联网新技术、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理念和新时代宣传工作新要求,教育出版与教育信息化的融合创新将成为必然趋势,教育出版业态将会进行一次深度变革。
一是“互联网+”的新技术要求教育出版服务模式必须创新升级。新技术必然对用户应用和服务模式提出升级要求,作为专业出版、大众出版和教育出版三大出版中的教育出版,也必须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出版模式的创新,利用新技术改变工业时代的标准化教育服务模式,转向以个性化学习为核心的自主学习模式的创新服务上,以融入技术创新和信息网络为基础,实现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版服务。出版企业作为内容传播服务者,仍然以知识内容生产为主导,传播中的角色没有改变,只不过是将传统教育实物产品的实体经济转变成基于“互联网+”模式下内容分享、知识服务的数字经济。
二是教育信息化的深度应用要求教育出版服务模式必须创新升级。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要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这个目标对教育资源建设、用户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进校园审核监管机制和数字教育资源体系,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来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将内容出版的职能融入到教育信息化中,通过对内容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研究,将优质内容与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场景进行深度融合,把最适合的内容放在最适合的教学应用信息化场景中,让用户充分实现“内容+应用+服务”的个性化出版服务,让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实现出版新模式下的集成创新。
三是教育现代化发展新理念要求教育出版服务模式必须创新升级。围绕“立德树人”的新教育发展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目标,改进知识服务实现个性化服务。《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全民终身学习将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加强调因材施教、融合发展和共建共享。《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又提出高考将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核心功能,通过“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层考查内容,实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翼的考查要求。这就要求教育出版服务模式必须适应现代化教育的新要求,更加突出教育从传统工业时代标准化培养模式向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培养模式的转变,教育出版也必将利用新技术围绕以学习者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知识服务,特别是在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和学习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上,将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知识能力建设与优质内容资源提供有效结合,将学习与应用进行深度融合,通过伴随式教学数据采集,为教、学者的内容需求提供精准高效的出版服务。
四是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新目标要求教育出版服务模式必须创新升级。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融入我们的社会、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更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新形势和新技术环境下,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加快适应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明确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教育出版作为新闻出版工作的重要领域,一定要与新媒体融合共生,在继承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上,融入新兴媒体,按照“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體”的要求,实现教育内容的新模式出版创新。
三、智慧教育出版的实施途径
在教育信息化和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出版在秉承“社会效益首位、两个效益统一”的出版理念下,要加快与教育信息化的融合,不断探索以新技术为支撑条件的“内容+应用+服务”出版新模式,依托人工智能形成利用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教育出版数字生态建设,为此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教育出版要依托教育信息化融入平台生态。优质内容的生产是教育出版的第一核心,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各类应用平台不断融入教学的全过程,这就需要将优质的内容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高效对接,让出版服务更接地气、更有生命力。為此,出版企业面对新媒体的创新性,不断将内容通过平台融入教学应用,让出版企业从单纯的内容提供商向内容服务商转变,通过第三方平台或自建平台将内容与服务深度融合,与教育信息化生态建设有效融合。
二是教育出版要结合教育信息化重构专业角色。传统教育出版时代,编辑、作者、读者各司其职,围绕内容的不同需求有着明确的角色分工,编辑在内容传播中起着主导作用,将供需双方通过出版创新有效连接。但在教育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新技术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新模式,让教育出版进入了一个以数据服务为目标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形成了“作者即读者、作者即编辑”的自出版时代,内容取之于师、服务于师,作者即用户、即老师、即编辑的“三位一体”角色共享。教学的过程就是编辑的过程,行业界限已不再有清晰的边界。编辑要从教育杂家转向教育专家,对教育领域要有深入了解,某种程度上编辑首先要成为教育者,有教育者思维。
三是教育出版要利用教育信息化实现集成创新。内容创意与技术集成让知识传播更具生命力,媒体融合将出版从传统单一的文字、图片表现形式向音、视、AR、VR、MR等新技术集成,知识从单向输出向人机交互、智能互动升级发展,MOOC、哔哩哔哩、QQ课堂等新媒体直播平台让学习空间从有限的地域通过互联网拓展到无限时空,让优质教育资源可以更加高效地共享。为此教育出版企业必须结合新技术的发展将内容与新技术有效结合,必须懂得如何借助新技术服务优质内容,实现教育技术平台与教育服务生态融合共享,解决围绕内容建设的生产方式的创新,解决用户应用场景与内容聚合集成创新。
四是教育出版要围绕教育信息化升级知识服务。出版与教育融合让文化传承更具生命力。专业出版、教育出版和大众出版,都要围绕读者需求结合行业发展确立内容出版方向。内容的输出是最基础的出版服务,但随着大数据的应用,这种出版服务转变成了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提供内容服务为基础的数据分析决策服务,即为受教育者提供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精准学习方案,为出版者提供基于用户阅读偏好的内容策划方案,为教育管理者提供基于教学管理行为数据的教育治理改进方案,将出版从单一的内容资源供给服务提升到个性化知识服务,让出版通过从生产制造到数据服务的新业态创新,实现从围绕单一内容集成出版到提供数据服务出版的新模式创新。
四、总结
面对互联网生态下的教育服务,大数据应用将成为服务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服务教育的出版企业,要调整出版业务思路和优化流程结构,以适应“互联网+”为特征的教育出版服务新模式。只有将教育出版融入新的教育服务生态中,调整我们的专业角色分工,将内容与互联网应用有效结合,才能为学习者在不同学习场景提供高效的优质内容服务。借助新技术构建“内容+应用+服务”的全程出版新模式,推动教育出版从传统内容服务企业向知识服务企业升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EB/OL].(2018-04-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3]教育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孙利军,邵甜甜.知识服务:重塑出版与读者关系[J].出版发行研究,2018(12)
(作者系安徽出版集团时代少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