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图书印刷质量会对人民群众的阅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为确保出版社图书印刷能够符合相应标准,提升印刷质量,本文提出了明确质量把控主体地位、了解出版社与印刷厂的合作关系、完善出版印制管理流程、把好各印制环节质量关等把控措施。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正在不断提升,这为出版社更好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但科技的进步,数字化的发展,使得出版社对自身工作重要性没有明确认识,导致其在图书印刷中出现许多质量问题。出版社必须对图书印刷工作进行有效把控。为此本文结合实践对出版社图书印刷把控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明确质量把控主体地位
在各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版社对于自身印刷质量把控工作的主体地位要有了解与正确认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如果存在印刷质量纠纷,那么按照国际惯例,出版社要承担印刷质量纠纷的主要责任,印刷厂在这一过程中,要根据与出版社签订的印制合同,对印刷质量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从近些年印刷业的发展可以看出,印刷业逐渐对外开放,很多国外大型印刷集团进入我国市场,相关统计显示,国外印刷企业在我国印刷市场中超过3000家,承揽的图书印刷业务超过全球40多个国家与地区,这使得我国印刷企业面临严重威胁。相较于国外大型印刷集团而言,我国印刷企业在印刷技术上仍然需要继续创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印刷企业有着更多的发展空间。基于此,要明确质量控制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在印刷过程中,要将质量放在首要位置,确保每一本图书的印刷质量。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对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以及各类高新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使得出版社可以实现跨地区的图书印刷业务洽谈,并实现不同印刷厂之间数据的传递。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出版社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因此,必须要将质量放在印刷的首要位置,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客户,在市场中树立良好形象,为自身未来更好发展打下基础。
二、了解出版社与印刷厂的合作关系
出版社在图书质量的把控中,要及时与印刷厂构建良好合作关系,这样图书质量也会得到保障。出版社在加强与印刷厂的合作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第一,出版社在将成稿提交给印刷厂之前,出版社要严格执行“三审三校一通读”,履行样张质量审签以及样书质量审签,使得稿件能够实现齐、清、定,这样版型质量也可以得到提升。
第二,出版社在图书出版中,要对印刷厂进行综合考量。在市场中有很多符合条件的印刷厂,但是不同印刷厂的能力以及资质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保证选择的印刷厂能够印刷出高质量图书。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比质工作与比价工作。确保纸张以及不同原辅材料都能够符合图书标准与要求。
第三,出版社监管人员对于合作的印刷厂要经常展开调研工作。这样才能对印刷厂实际工作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有了解与认识。及时与印刷厂沟通与交流,对于图书印刷期间可能出现的印刷质量问题,能给出相应预防措施与解决措施,保证印刷质量。
第四,出版社对印刷的图书产品,要构建相应质量监测跟踪制度,实现对印刷工作的实时监督与管理,[1]从而及时发现印刷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调整措施。特别是某些关键印刷环节,要确保监督管理工作提前介入,不定期提醒印刷厂,对各类问题要防患于未然,做好质量把关工作。在设计装帧期间,需要使用不同材料与新工艺。对于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的使用,要给予更多重视与关注,将印刷厂质量管理工作从传统的被动管理转化为主动管理。如果印刷厂在印刷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那么出版社要在第一时间给出相应解决措施,最后再考虑怎样对印刷厂进行处罚。通过处罚使得印刷厂能够意识到自身出现的错误,并在未来工作中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第五,无论是出版社还是印刷厂,对于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等,要准确把握与认识。这样才能将新型印刷技术以及新型材料应用在图书印刷工作中。提升印刷质量与印刷效率,使得出版社以及印刷厂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更好发展。
三、完善出版印制管理流程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先进管理理念被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出版社也要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对生产管理流程进行优化与完善。[2]同时通过对不同工作环节所花费时间与原材料情况的分析,合理规划物流等工作,从而将图书出版中的成本花费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出版印刷管理要实现同步,可以实现生产部门、信息部门以及物流部门之间有效沟通与交流,为后续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利用同步化生产方式,可以花费更少成本,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化生产需要工作人员具备先进管理理念,掌握合理的设备配置方式。为更好地将同步化生产应用在图书出版中,出版社要有完善的出版印制管理流程、高效物流做保障。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串行运作,同时具备并行运作的管理流程,可以增强出版社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把好各印制环节质量关
图书质量的高低,并不是由质检员检查出来的,而是由各印制环节决定的。因此,在图书印刷过程中,出版社对于各印制环节要给予更多重视,做好质量把关工作,确保各印制环节质量都能够符合相应标准与规定。[3]在把好各印制环节质量关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第一,发稿前工作人员要对书稿质量进行反复确认,防止文字差错等硬伤情况出现。如果出现文字差错问题,印刷的图书可能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如果文字差错率超过规定的标准,该批图书要全部销毁,会对出版社以及印刷厂造成严重影响。
第二,在书稿校对工作中,要将“三校一通读”制度落在实处,结合实际情况,对于部分书稿要进行四次以上的校对。针对专业书籍,可以邀请外审专家对其进行审读,保证书稿质量过关,为后续印刷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书稿在下厂印刷之前,要安排工作人员进行质量检查与管理工作,明确清样稿是否符合相应印刷标准与印刷要求。做好封面设计检查工作,了解封面是否与印制标准符合。除此之外,对于封面尺寸、条形码以及文字等,都要進行细致检查。书稿在付印之前要经由总编辑签字。
第四,成品图书在入库之前,要做好质量检查工作。在该项工作中,出版社要选择能力较强的专职图书入库质检员进行质量检查,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责任心,同时能够掌握相应质量标准。在质量检查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相应质量标准以及要求,对每一种入库的图书进行检查。[4]对于质量检查合格的图书,要办理相应入库手续,这样图书才能被配送到全国各期书店进行售卖。对于质量检查不合格的图书,质检工作人员要及时将其退还到印刷厂,进行逐本检查。核实后要进行返修处理,或者直接将图书报废重新印刷。
五、提升质量管理意识
出版社在图书出版过程中,要将提升图书印刷质量作为基础性工作,对于各环节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与数据化管理。[5]在每一本图书的印刷与制作中,要做好印刷前检查工作、印刷过程中抽查工作、印刷后审查工作,促使工作人员具备一定质量管理意识,实现印刷工作的有序进行。在提升质量管理意识,落实图书印刷工作时,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第一,出版社对于工艺流程要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在图书印刷之前,要做好排版工作与制版工作,这样才能为印刷厂提供有效印刷文件,保证印刷文件的高质量与高标准,为后续图书出版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在图书印装过程中,出版社要及时进行监督与管理,对于不同印刷订单,都要对印刷进度以及印刷实际情况有所了解,要安排专业人员深入到印刷车间,对图书印刷工作进行随机检查。通过抽检工作的展开,可以及时发现印刷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给出相应解决措施,将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此期间,要及时与印刷厂进行沟通与交流。印刷厂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印刷设备,加强对机械化设备、自动化设备的应用,确保在设备的应用中能够达到节能环保效果。
第三,出版社在图书出版期间,在确保经济支出合理性的同时,可以选用质量较高的纸张以及原料。在印制工艺流程的制定中,要根据图书内容展开,这样才能保证印制工艺流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因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6]一旦存在问题,要进行重新印刷,或者销毁。对于此类行为要加大处理力度,如果某部门或者工作人员出现该行为,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罚。
综上所述,在出版社圖书印刷过程中,要及时做好质量把控工作。在此期间,出版社以及印刷厂对于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要有正确了解与认识,端正工作态度,对各环节工作能够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在实际印刷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环节印刷工作,定期进行质量抽检,及时发现在图书印刷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并给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从而实现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红.新时期如何提升图书的编辑含量[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3):187-188.
[2]杨娜.图书编辑出版中的质量问题与应对措施[J].传媒论坛,2020,3(16):88-89.
[3]王娟.出版社图书印刷成本的核算与控制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3):16.
[4]戈伟.图书出版业按需印刷的优势和应用[J].绿色包装,2020(3):63-66.
[5]王雅菲.学术与商业的平衡——从剑桥大学出版社变迁史谈学术出版社的生存之道[J].现代出版,2020(1):69-74.
[6]张蓉.关于提高图书馆市场到书率的思考[J].出版参考,2020(2):80-82.
(作者单位系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