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开山岛》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纪实类文学图书,全书围绕着中国黄海上“巴掌大”的小岛而展开了王继才和他家人“浓墨重彩”生活画卷,这幅画卷没有都市、高楼、汽车、洋酒、人群……有的是“孤岛、灯塔、煤油灯、五星红旗和罪犯……”这些一点不影响画卷的美丽,一个个如珍珠贝壳般闪耀的故事串成了一串无比珍贵的项链。长久以来,笔者认为的国家概念之于个人难免有些宏大和抽象,在家和国的关系上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读了王继才的故事,自己被深深的打动了,深刻地理解了国家的概念和意义,一对夫妇坚守海岛32年,坚持每天让五星红旗在岛上升起,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到第一位,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主义情怀,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生动教课书。《家在开山岛》的“家”不仅是作者的小家,更是大家,是国家,有国才有家,美术社出版本书以此为题目,是对王继才精神的最好解读。
全书以回忆录的形式分为四部分,守岛兵,奋斗者,父母亲,逐梦人。犹如散文一般的文风娓娓道来,既有唯美的描写,赤诚情感的表达;细节全貌的刻画,很好地还原了王继才和家人生活的日常和环境。人物塑造丰满立体,使英雄不再是一个符号,而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向导,点滴的日常构成了英雄的人生,也更深刻地还原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真实全貌。笔者重点从以下从几个方面对全书做一些解读:
文字朴实又生动,情感炙热多撼动
第一章“浪尖上的五星红旗”是全书的题眼和开篇之引,一系列闭环设计的小标题:爷爷捎来一面旗——浪花上的誓言——风暴中的护旗手——同升一面旗——父亲的旗,个个语言精练,标题之间环环相扣,逻辑叙事性强,“爷爷捎来一面旗”中,父亲请渔民做升旗台的语言描写,细节毕现,叙述紧凑……标题“风暴中的护旗手”中对开山岛的描述:怪石嶙峋,山壁陡峭,外行酷似一个盖在海面上的半圆球,这是解放军官兵历时27年,“纯手工”打造的黄海前哨防御阵地……语言生动,画面感强,三言两语给读者交代了一个小岛的样态及其重要的军事地位,徐徐拉开了守护开山岛这部大片的序幕。
《家在开山岛》的故事不疾不徐,娓娓道来,悬念迭起,同时也给读者很大的阅读和理解空间,像后面的夏冬“四大怪”,赶海哨兵,记忆深处的“大饥荒”,这些发生在島上的故事都是我们常人很难经历的,像极了《鲁滨逊漂流记》小说的再现版。难以想象在王继才32年的守岛岁月中遇到“水怪”草团抱蛇和鼠蛙之辈,并与之斗争的场面,更难以想象在没有通水通电的情况下,狂风骤雨中,一家五口人把门窗全部用木条钉死,围着煤油灯取暖的场景。尤其是台风天气,风雨大作,陆地上的供给到达不了开山岛,一家五口人在春节前夕竟然吃了17天的生牡蛎,吃到家人身体摇晃打摆,拉肚子,尿液是白色的。等到风雨停歇,有口热饭吃时,母亲竟然嚎啕大哭……这些朴实的文字,虽然不华丽,却叩击着我们的心灵,它真实,真挚,全书这样的文字还有很多,笔者也是边看边抹眼泪。文本的强大力量推动着阅读的诉求。
日常记叙塑人物,还原真实英雄貌
全书的人物塑造方面有独特的追求,父亲、母亲、爷爷的形象通过一一个生活中故事和人物的对话语言跃然纸上。作者的爷爷是一名老革命,对党和国家忠诚不二,得知儿子要戍守开山岛,坚定果断地同意,并愿意做好他的坚强后盾,王继才开始虽犹豫,有了父亲的鼓励和支持后,多了勇气和决心,一旦接受使命,就没有退缩过,遇到再多的困难都一一克服,智斗走私团伙和犯罪分子,冒险为妻子亲自接生,女儿从岛上摔落差点送命,自己患病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桩桩,一件件都惊心动魄,令人毛骨悚然,绝望之极,即便如此,父亲依然倔强地傲然挺立,没有倒下,没有退缩,坚守海岛32年,这是和平年代一位民兵的生命绝唱,一位优秀党员的灵魂赞歌,全书关于父亲的人物塑造立体饱满,既有对国家的拳拳之心,也有对妻儿的人之常情,既有大男子顶天立地的豪迈之义,又有大丈夫牵肠挂肚家人的细腻情感的刻画,这样的人物描写十分精准和真实。
插图绘画有特色,拙中藏趣意味深
《家在开山岛》还有一个亮点,特别值得大家品赏阅读,那就是全书的插图,这不是一本枯燥的报告文学,除了文字流动优美,情感流畅热烈,它的配图拙中藏趣,封面海蓝色背景上画有王继才一家五口,穿军装的父亲和母亲,生活装的姐姐、“我”和妹妹,还有一条小狗,一家人举步前进,身后是一座海鸥环抱的小岛,画风中的小岛高耸在蔚蓝色的海中央,像是一座“海上的布达拉宫”,全书的插图都充满了美妙的色彩和童趣,优美的绘画配上英雄的故事,让人在阅读体验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愉悦,美在书页间流动,感动和激励也在书页间流淌,书读完毕,掩卷而思,给人前进的力量和心灵的洗礼。
(作者单位系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