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出版行业生产的主体编辑的视角出发,论述了新时代编辑应当秉持的将两个效益寓于一体的工匠精神,并创造性地将之细化为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匠心、用高质量的策划赢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匠力和严格把控图书质量关的匠魂,阐明了新时代编辑必须具备的过硬的政治素质和精湛的业务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出版行业肩负着传播科学文化思想、传承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任务。作为文字工匠,编辑是社会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岗位虽然平凡,但责任却非常重大。
新时代的编辑须提高站位、坚定立场,始终秉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匠心;须胸怀乾坤、脚踏实地,不断涵养用高质量的策划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匠力;须心存敬畏、辛勤耕耘,持续磨砺“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匠魂,牢牢把住图书质量关。惟其如此,方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能乘风破浪、继往开来,成就新时代编辑的工匠精神。
一、匠心: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编辑从事的是文化产业,生产的是精神食粮。食品事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精神食粮则事关人们的思想、观念、认知,事关人们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事关人们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一本好书,可以鼓舞人的斗志、振奋人的精神,路遥用生命写就的《平凡的世界》鼓舞了亿万农村青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斗拼搏;而一本内容低俗的图书,则会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污染、思想产生偏差、行动脱离正轨,甚至走向毁灭。图书作为精神食粮,对人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关系到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因此,编辑一定要站稳政治立场,对自己的职业心存敬畏。
正是因为出版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83年做出了《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的出版事业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版工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确保国有文化企业始终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化产品,提供更多有意义有品位有市场的文化服务,切实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强调出版工作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加强内容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出版管理,着力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出版体制机制,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沒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匠心如是,编辑应当以服务文化繁荣、社会发展、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为己任,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心头。要学会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关系,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要毫不犹豫地选择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从源头上保证图书的内容质量合格。这是编辑必须具备的政治思想觉悟,是编辑必须坚守的政治站位。要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并将之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牢牢守住出版这块意识形态阵地,真正肩负起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社会重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匠力:用高质量的策划创造良好经济效益
出版行业的体制机制改革经历了从事业单位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再到公益性出版事业单位和经营性出版企业并存的历程。2003年,国家开始推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到2012年9月,除部分出版社保留事业体制外,绝大部分出版社改制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国有文化企业。原新闻出版署署长柳斌杰指出,出版业是两个效益寓于一体的行业,既要讲求社会效益,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新时代提供优质精神食粮;又要按照产业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生存发展,增加企业持续发展的实力,提高全体员工收入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这是出版业立命之本。[2]
诚哉斯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如果没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作为支撑,出版社的经营就难以为继,编辑的衣食就会成为问题,社会效益自然也就成了空谈。也正因为如此,新时代的编辑不仅要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还要精湛,要懂出版、会经营、善管理,要将政治过硬和业务精湛高度统一起来。新时代编辑精湛的业务能力集中体现在高质量的策划上,此之谓匠力,是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不二途径。高质量的策划有两层含义,一是高质量的选题策划,二是高质量的营销策划。高质量的选题策划是编辑工作的起点和关键,高质量的营销策划是“火”上浇油、锦上添花。
高质量的选题策划首先要能切中时代脉搏,体现创新和创造。编辑要与时代同行,书写时代画卷,引领时代风尚。要善于在传承中创新创造,不怕炒冷饭,也不怕新瓶装旧酒,关键是要炒出品质、装出品位,体现时代特点。其次要以读者为中心,符合市场需求。要多做市场调研,摸索市场规律,读懂读者心声,破解图书市场供需的结构性失衡难题,减少低端和无效供给,增加有效和高端供给。要以满足人们健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拒绝低俗、庸俗、媚俗。第三要发掘高质量的作者团队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开发作者团队是编辑的重要工作内容,决定了选题是否能够高质量落地。选择作者团队要注意其专业背景,要避免使用对专业领域不甚了解的“写手”攒书,从源头上保证稿件的质量。
高质量的营销策划是从产品设计开始的。要根据目标读者的需求、喜好来设计图书的开本、封面、版式、用纸,要形成自己的编辑风格,打造差异化的图书产品。要善于提炼图书卖点,旁征博引、字斟句酌写就高质量的营销文案,提升图书在电商平台被搜索到的概率,用文字吸引、打动读者。要充分利用作者团队在业界的影响力,举办新书发布、作者签售、座谈讨论等传统营销活动,吸引传统媒体及网络媒体予以报导,扩大图书影响力。要充分利用兴趣社区、微信、QQ等网络社交媒体,对图书展开精准营销。要熟悉B站、快手、抖音等最新网络平台的玩法,与适合图书特点的网络达人展开合作,抓住短视频营销和直播带货的新风口,甚至可以与时俱进,亲自化身为网络主播。
三、匠魂: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能从中感受到或恬淡或雄浑的诗情画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你可能从中体会到作者解不开的、毅然绝然的家国情怀。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古老的方块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从仓颉造字开始至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古人非常重视文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些诗句体现了诗人呕心沥血、艰苦创作的精神。贾岛有诗作“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其中“敲”原先用的是“推”,他反复琢磨,将“推”换为“敲”,成就了“推敲”的千古佳话。
出版从本质上来讲是内容产业,编辑每天都在与各种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成果打交道,编辑自身的文字修养以及对待文字的态度决定了图书的质量。作为文字工匠,编辑首先要审稿。面对作者交来的稿件,编辑要通过初审来判断稿件的内容质量是否合格,判断作者的文字是否通顺、表述是否准确、逻辑是否严密、谋篇布局是否合理,以此来判断稿件是可以进入编辑加工环节,还是需要退回作者修改,抑或是没有修改空间需要退稿。其次,编辑要编稿。进入编辑加工环节,编辑要对书稿的编排顺序做进一步的调整,要对稿件的体例进行统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稿件的文字进行润色提高,要消灭书稿中的错别字和语法、标点符号、数字用法等方面的硬伤,使稿件的逻辑更严密、体例更严谨、内容更完善、文字更通顺。
选择、审鉴、编序、阐释、重构,看似简单的文字工作背后其实是创造性的劳动,考验的是编辑对文字及相关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此乃编辑工作之灵魂,谓之匠魂可也。如果没有编辑的耕耘,我们读到的作品会是什么样子?有可能逻辑混乱,让人云里雾里;有可能错误百出,让人不忍卒读;甚至以讹传讹,贻害千年。千万别以为文字工作是雕虫小技,兹事体大,所有的科学知识、文化思想都需要以此为载体,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正是依赖历代文字工匠的辛勤劳作才得以传承至今。也别拿“无错不成书”说事儿,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就如同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前人做编辑,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都要斟酌再三,绝不放过任何差错。我辈当以此为楷模,严格执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各项要求,严格落实《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各项规定,为读者、为社会奉上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产品。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编辑活动在整个社会文化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枢纽作用,对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缔构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3]面对纷繁芜杂的外部环境,新时代的编辑更应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谆谆教诲,坚守职业道德,始终秉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创新发展的工匠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两个效益相统一的行业发展目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精神需求,促進社会文化繁荣,助力中华民族复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138.
[2]柳斌杰.发展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出版业[J].中国出版,2018(19):6.
[3]王振铎,赵运通.编辑学原理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19.
(作者单位系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