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年鉴编纂出版中的常见问题

时间:2023/11/9 作者: 出版参考 热度: 11091
张昊越

  摘 要:年鉴作为一种年度资料文献,是对所载对象上一年度各方面情况的综合反映,也是对地方志的资料积累,具有资政存史的重要价值。年鉴的编纂出版应得到各参与主体的充分重视,但目前不少年鉴的编纂出版只注重结果,看轻质量,导致产生了大量劣质出版物。作为最重要的参与主体,编纂单位与出版单位只有树立责任感与使命感,端正工作态度,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保证出精品,从而推动年鉴编纂出版工作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年鉴 编纂 编校

  年鉴出版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成书于14世纪40年代的《宋史·艺文志》中有“年鉴”卷。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年鉴出版始于新中国成立前后,但之后的近30年,相关工作未得到重视。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两轮修志工作的开展,年鉴的编纂出版取得了空前的成绩,其品种日益多样,规模不断扩大。而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区明确要求年鉴必须公开出版,年鉴的编纂出版工作必将迎来新热潮。

  需要正视的是,随着年鉴编纂出版工作日益得到重视,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条目设置、行文质量、内容准确性、体量篇幅等方面。针对年鉴编纂出版中的常见问题,本文将着重从出版编辑的视角做分析。

  一、年鉴编纂的基本原则

  所谓年鉴,是系统汇辑上一年度的重要信息,并逐年编纂出版的资料性文献,其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资料性文献、逐年编纂并连续出版、系统汇辑上一年度的重要文件信息。而根据2006年《地方志工作条例》,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两相比较,前者泛指所有类型的年鉴,而后者特指地方综合年鉴。

  作为一种逐年出版的资料性文献,年鉴的编纂需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资料权威。年鉴通常由包括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在内的官方机构编写,内容涵盖所载对象上一年度的方方面面,能提供各种重要的信息及其他线索。为确保年鉴的资政存史价值,资料权威性需格外重视。年鉴编纂单位应采用官方披露的资料,若对资料有疑问,还需仔细核实。

  反映及时。年鉴以年为周期,旨在提供实时动态信息,因此需要注重其时效性。一般来说,上一年度的年鉴,建议在当年结束前编纂出版为宜。只有及时编纂出版,才能确保年鉴的内容具有较高的时效性,便于及时为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读者提供资料参考。

  连续出版。年鉴是对上一年度所载对象各方面信息的定期反映,能提供逐年可比的信息。只有确保连续出版,才能使各年度年鉴中的内容串联到一起,便于读者清晰回溯各种信息,把握历史线索,总结发展规律。目前,年鉴编纂单位基本做到了年鉴连续出版,但不排除因经费不足、机构调整等问题而中断的情况。

  内容直白。年鉴并非文学作品,它定位为资料性文献,主要汇辑各方面的信息,旨在资政存史。因此,年鉴在内容上要浅显直白,在条目设置上要清晰明确,以便直截了当地为读者提供各种实用的指南和便览性的资料。

  二、年鉴编纂出版中的常见问题

  年鉴的编纂出版需多方合力,首先需要编纂单位做好编纂工作,确保编纂质量,这是确保年鉴具有较高质量的前提;其次需要出版单位组织编辑对书稿进行打磨加工,确保年鉴具有较高的编校质量、装帧质量、印装质量等。只有编纂单位和出版单位紧密合作,才能确保最终出版的年鉴整体质量较高。但综观已出版各年鉴,其总体质量不高,尤其在编纂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条目设置不规范

  年鉴的条目分为两大类,即综合性条目和单一条目。其中综合记事条目占主导,因为它是年鉴综合反映客观事物、提供大容量信息的主要途径,此外,它又不能独立存在,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对所载对象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各层次的立体反映。

  条目的设置,堪称年鉴编纂出版最基础的工作,其类似于图书提纲,只有确保条目设置清晰明确,才便于具体内容的分类补充。一般来说,条目设置需要注意以下原则。一是全面性,即年鉴的条目应包含所载对象的各方面,要确保能将所有信息包含其中并便于分门别类。二是新颖性,条目设置应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作及时调整。如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实施后,大量机构裁撤合并,在此背景下,地方年鉴的条目设置就要作及时调整。三是特殊性,即条目要根据年鉴所载对象的实际情况来设置,要充分体现该对象上一年度甚至长期以来的特色。例如工业城市的条目设置可适当突出工业发展,旅游城市则可适当突出旅游业发展。四是连续性,即条目设置在未发生特殊情况时应保持年度的基本一致性,以便于读者对不同年度的年鉴进行对比研究,把握各项数据的年度变化。

  具体来看,部分年鉴编纂单位并未严格遵循以上原则,导致工作开展之初便不能保证年鉴的编纂出版质量。例如编纂时不写概况,开篇就是各个专题性条目,或表面看好像写了概况,但全是虚话,没有实际意义。此外,综合性条目与单一条目的关系处理集中体现在部分年鉴将应由单一条目记述的内容放在综合性条目中予以罗列。而类目中的综述与其所属分目的概况、分目的概况与单一条目中所记述的内容有太多重复,这一问题在年鉴中也较为常见。

  2.行文质量需提高

  年鉴作为资料性文献,应力求表述直白、行文严谨、内容客观且具有较高的价值。在编辑中发现,部分年鉴的行文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使用带有主观评价色彩的词句。例如对某行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表述时,使用了“极大地促进……对于……产生了重要的引领作用”等带有主观评价色彩的语句,有违內容的基本要求。在谈及某领导视察工作时,频繁使用“亲自”“带头”等带有褒扬义的词语,例如“某领导亲自前往某地监督整改工作”,需要注意。此外,为确保年鉴内容的客观性,在人称使用上也需留意,建议避免使用“我市”“我区”等词语,而以“全市”“市内”等辅助表达。

  第二,行文上不够严谨。例如谈及某街道基本情况,有“街道有党员多少人”的表述,根据前后内容可知此处“党员”即“中共党员”,但建议如在凡例里需先对简称予以说明。因为除中国共产党外,部分民主党派对自身成员同样会以“党员”相称,如果不作说明则会产生歧义。此外,内容的不够严谨还体现在对信息缺乏考证上。例如某年鉴中,对某工程进行介绍时,使用了“该工程于5月12日动工,预计于当年底全面竣工投用”的语句,既然是“当年”,则应明确表述年底是否竣工投用及具体情况,而不能使用“预计”之类的词语。

  第三,部分内容空洞,没有参考价值。例如某年鉴中关于某地某银行支行的介绍,通篇都是该银行的整体介绍,谈及成立时间、业务分类等方面,但对上一年度该支行的业务开展情况则只字未提,毫无参考价值。亦有不少年鉴在表述上常洋洋洒洒一大篇,架子搭得很大,但内容空洞,完全没反映出具体情况,具有价值的信息很少。此外,穿靴戴帽的套話、虚话多有出现,这些都是要极力避免的。

  3.信息的准确性不高

  年鉴是对所载对象上一年度各方面情况的综合反映,包含庞大的信息量,并通过文字、数据、图表等方式呈现出来。要想充分发挥年鉴资政存史的作用,必须确保其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否则会误导读者,导致错上加错。在编校中发现,年鉴普遍存在信息准确性不高的问题。

  以重庆市各区县年鉴的编纂出版为例,其多采取区县编纂单位拟定提纲、明确要求,辖区各单位编写本单位所属板块相关内容,由编纂单位汇总整理成稿的年鉴编纂方法。该方法极大地缓解了编纂单位的编纂压力,有利于资料的广泛收集,极大地节约了编纂时间。但同时,由于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对编纂单位的统稿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统稿工作不细致,则可能存在同一信息前后不一致的情况。例如对某地上一年度工业增加值的统计数据,由编纂单位编写的“概况”条目中与由工业主管部门编写的“工业”条目中是不一致的。又如对某会议、某赛事的称呼,前后文花样繁多,缺乏准确的标准,容易让读者误认为是多个不同的会议或赛事;获奖、科研情况相关表格中的信息如获奖人名、奖项名称、作品名称等与正文不一致;等等。此外,特殊事件的发生也易导致该年度的年鉴信息的准确性不高,例如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实施后,大量机构裁撤合并,其名称也相应发生变化,在行文时需结合具体时间,分别使用不同的名称,但很多年鉴在该问题的处理上仍比较粗糙。

  那么如何确保年鉴中的信息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呢?首先,参与年鉴编纂出版的各主体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到年鉴的价值,重视并严谨使用每一则信息。其次,年鉴编纂所使用的信息,均须来自相关领域官方披露的权威资料,切忌随意使用非权威网络资料。再次,编纂人员及出版编辑要养成留意该类问题的习惯,善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考证。

  4.体量缺乏控制、篇幅失衡

  年鉴体量的大小,与年鉴编纂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一部高质量的年鉴,应在确保内容系统且全面、信息充分且准确的前提下,具有较为合适的体量。体量过于庞大,则可能包含过多无价值内容,导致缺乏主次,臃肿冗杂,给人以“大部头”而粗制滥造的印象;体量过小,又可能记录不全面、内容有所缺失等。此外,体量合适的年鉴,也将极大地减少出版单位的编辑压力,缩短编辑出版周期。根据出版经验来看,一般而言,一本年鉴的体量以五六十万字为宜。

  除体量问题外,篇幅的均衡性也需注意,即同一条目下所载各对象,其表述的篇幅应基本均衡,相差过于悬殊,则会令读者产生记录不全面的感觉。

  那么,为何会产生体量和篇幅方面的问题呢?经整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包含以下方面。

  其一,内容的取舍缺乏标准。年鉴是对上一年度所载对象各方面情况进行系统收录的资料性文献,其信息量庞大,因此在内容的取舍上要有明确的标准,具体来说,以收录上一年度的信息为主,特殊情况可适度上溯;以收集各领域的综合信息为主,细小信息避免大量使用;同一信息全书详细表述一次即可,避免前后重复。例如某区县年鉴“概况”条目中,并未简要反映该区县在上一年度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而是以相当大的篇幅描写了该区县在建置沿革等方面的情况,这些内容更适合被收录到该区县的志书中,放在一年编纂出版一次的年鉴中则是多余的。又如某年鉴的“经济”条目中,对相关经济信息的记录甚至覆盖到某街道具体某一经济领域的数据,内容上过于详细,缺乏取舍。

  其二,编纂、统稿的标准不明确。部分年鉴编纂单位存在工作方式方法问题,只顾安排任务,却不明确标准,往往导致各单位在编写本单位所属板块的相关内容时缺乏标准,粗制滥造,各行其是。而当编纂单位收集到各板块的内容后,又没有统稿的标准,不注重内容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最终导致体量、篇幅问题的产生。例如某年鉴“镇街”条目中,部分镇街的描写详细到经纬度、自然环境等,关于主要的工作及所取得成果也记录得十分详尽;而有些镇街的内容则过于简单,对主要工作谈到即可,短短两三页,反映的情况明显不够全面。

  5.其他常见问题

  出版导向问题。图书出版,首先要坚持正确的导向,而作为资政存史之用的年鉴,在出版导向问题上更应重视。出版导向问题在年鉴编纂出版中集中体现为对政治性问题的处理有所遗漏。例如将党和国家的重要理论或重要领导人的重要言论予以错误表述,这些理论或言论有着固定名称,不能随意改变,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不能改称为“习总书记重要系列讲话”。此外,涉台用语问题需要始终重视;关于民主党派的内容(如排序)要认真检查;涉及宗教的内容须严格把关;等等。

  数据问题。年鉴中包含的大量信息,多以数据的形式呈现。笔者在编校过程中发现,这些数据最易出错,主要表现为以下类型。其一,数据本身有误。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数据来源不权威、数据引用过程中出错等。针对该问题,编纂人员和出版编辑要有一定的敏感性,多接触案例,多总结经验,善于发现问题并主动考证。其二,同一数据前后不一致。出现该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同一数据可能由多方提供,但编纂单位忽略了对比整理。该问题最为常见,编纂人员和出版编辑要多加留意,善于对比求证。其三,数据计算有误,例如“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6亿元,较上年(471亿元)增长10.5%”,即存在计算错误。该问题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出版编辑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克服畏难情绪,逐一计算核实。

  装帧设计问题。封面与版式是读者了解图书最直观的途径。年鉴作为图书之一种,在装帧设计方面除力求精美、稳重、大方外,还应在风格上具有延续性。只有装帧设计风格具有延续性,才能使年鉴在视觉效果上更让读者觉得这是一个系列,在内容上有延续性。但对于该问题,编纂单位及出版编辑都未充分认识到,尤其是出于出版经费考虑,年鉴编纂单位可能另选其他出版社出版年鉴,从而导致装帧设计的风格与之前的年鉴截然不同。另外,出版单位更换不同的责任编辑及装帧设计人员,也是导致部分年鉴的装帧设计风格缺乏延续性的重要原因。

  英文目录、索引问题。部分年鉴设置有“索引”“英文目录”,本文暂且不讨论其设置的必要性,但这些内容往往产生大量错误,例如目录中中文标题的英文翻译不规范、索引中条目的页码未与其正文页码一一对应、索引在收录正文中的条目时有遗漏等。更有甚者,某区县年鉴,其英文目录中存在大量错误,除英文翻译不规范外,甚至出现大量标题缺失、漏翻的严重问题,该年鉴的出版单位应当认真检查整改,其出版责任心亦可见一斑。

  除以上常见问题外,年鉴编纂出版中还存在诸如图片使用不符合出版规范、图片不清晰、图文不对应、单位使用不规范、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数字用法不规范、字词句错误、图表数据有误等具体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十分常见,但处理起来也相对简单。编纂人员及出版编辑只要在日常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并注重学习积累,就能做到妥善解决。

  三、结语

  年鉴的编纂出版需要多方参与,就编纂方而言,以重庆市各区县年鉴为例,主要涉及三个层面。其一,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对年鉴的编纂出版工作进行统一管理,颁布专门的编纂出版规范性文件,定期开展“年鉴条目设置和撰写”等专题培训,同时对年鉴内容进行审读。其二,各区县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负责本区县年鉴的具体编纂出版,根据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要求,拟定条目,明确编写思路,将编写任务分摊给辖区各单位,并对收集到的内容进行统稿。其三,辖区各单位具体负责编写本单位所属板块的相关内容,同时负责对疑问进行核实。编纂环节是首要环节,也是决定性的环节,编纂方一方面应加强编纂队伍建設,努力提升相关人员的编纂与审读能力;另一方面应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对编纂人员从绩效考核上予以认可,解决编纂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其积极性。

  而作为出版方,出版单位则主要对齐、清、定的年鉴稿件从内容、装帧、印制等方面进行精细打磨,并与编纂单位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出版环节是最终环节,把握最后一道关口,出版单位应该重视年鉴出版的社会效益,注重专业编辑队伍的建设,帮助编辑认清出版的使命感、责任感,并在绩效考核上增加社会效益的权重,以激发编辑的工作热情,推动年鉴出版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相关行政主管单位也应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例如在专项经费上予以支持,对相关工作予以政策倾斜,对各环节进行统筹管理,等等,从而确保年鉴编纂出版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总之,年鉴的编纂出版是一项综合性的大工程,只有各参与主体高度重视、明确分工、通力合作,才能助推年鉴编纂出版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7号)[EB/OL].(2006-05-29).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6-05/29/content_294229.htm.

  [2]顾海英,赵峰.年鉴综合性条目杂谈[J].年鉴信息与研究,2007(C1).

  [3]黄晓曙.编修年鉴要严把三关[J].中国地方志,2009(1).

  [4]夏小平.年鉴条目设置及其编纂要点[J].中国年鉴研究,2018(4).

  5]王延庆.每况愈下:年鉴编撰引入对社会民众生活与文化的思考[J].出版广角,2013(8).

  [6]杨卓轩.浅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特点及要求[J].史志学刊,2013(5).

  (作者单位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