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审专家点评
改得越多不一定越高明
编辑出版业有一个误区,以为在决定出版的书稿上改得越多越显出编辑的高明。特别是上个世纪,在国家颁布施行《著作权法》之前,不少编辑大刀阔斧修改他人书稿几乎成为习惯,后来经过学术界、文学界和出版界的讨论,这才渐渐达成共识,编辑也得尊重作者保持作品内容的完整权,擅改作品的事故渐渐少了下来。
可是,一旦到了讨论编辑工作价值的时候,编辑能改作品大改作品让作品起死回生的故事便要十分震撼人心地讲述出来。这自然是不错的。可是,倘若如此便以为改得越多越显出编辑的高明,这就会成为误区——因为,编辑除了要订正书稿的责任之外,还有与作者讨论交换意见的责任,有发现、确认好书稿的责任,甚至还有尊重作者工作的责任。
编辑审读后,报告写到:《江南经略》“是研究明代江南地区抗倭史实的重要文献”,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一、采用权威底本;二、编排条例清晰,文字校勘规范,注释说明精详;三、图片处理规范,序跋处理妥帖;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审读报告分别针对上述四项评价做出具体讲述和介绍,甚至具体到校勘注释及图片编排过程中具体遇到什么问题,作者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感觉得到编辑是深入其间的。编辑清晰介绍到领衔作者的学术功底和工作态度,确认了作者和书稿质量的可靠性。最后,对必须明确说明的“未发现政治、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导向性违碍内容,也没有出现知识性、概念性、格调低俗等方面的问题”,这就是说,编辑是全面认真负责地完成了审读工作了的。这时候,我们也就没有什么理由再要编辑做出多少修改的了。
初审意见
初审姓名:张向奎
职务/职称:副编审
日期:2016年8月10日
由黄德宽教授、傅正研究馆员整理点校的郑若曾著《江南经略》一书,全面系统地记录了明代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和镇江府各县海江湖淀防御倭患事迹,以及募兵选将、船舶兵器、军事供给等基本事实,且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图文并茂,是一部明代区域抗倭的重要军事著作,是国家古籍整理出版2016年专项经费资助项目,黄山书社2017年1月出版。
《江南经略》是郑若曾为抵御江南倭患而作,书中兼及防御土寇之事,全书内容划分为八卷。卷一总论兵务;卷二至卷六列苏州、常州、松江、镇江四府所属山川险易城池兵马,后附土寇要害;卷七论战守事宜;卷八集论战具战备。该书保存了大量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的抗倭史料,在今天仍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明代江南地区抗倭史实的重要文献。
明代海防史以抗倭为主,其海防思想、海权意识在今天仍有一定借鉴意义。江南地区地理位置险要,明代留都、陵寝和江南赋税皆系于此,抗倭防御尤为严谨、军事思想尤为丰富,此书完整地保留了郑若曾大量的抗倭思想,对于今天了解郑若曾的抗倭思想和江南地区的抗倭历史是最直接的文献。
可见,该书具有很高的文化积累价值和出版价值,这部六十余万言的点校本《江南经略》,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著作责任者具有明显优势。黄德宽,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傅正,安徽大学图书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作者单位是“211”高校,对专业人员围绕此书开展的科研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安徽大学图书馆拥有数百万册藏书以及多种电子文献数据库,责任者具有文献资源优势。作者之一傅正在安徽省高校图工委工作,具有充分利用安徽省及外省市的图书、档案资料和信息的有利条件,因而保证了图书资料和信息的专业性及准确性。
(2)采用权威底本。《江南经略》初刻于明隆庆二年(1568),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据隆庆本重刻,清康熙年间又行刻印,乾隆时收入《四库全书》。该书的隆庆本(日本京都大学藏本)与四库本(文渊阁藏本),两本主体内容相同,但也存异颇多。目前该书共有三种刻本、两种抄本,本次整理以权威版本隆庆初刻本为底本,参照康熙本、文渊阁本、文津阁本等,进行校勘、标点。
(3)首次点校,编排条理清晰,文字校勘规范,注释说明精详,便于读者阅读。此书所见多为《四库全书》影印本,此次出版为简体标点本,先句读,后标点,并通过与其他四个版本的对校、互校,列出异文,力图厘定脱字、衍字、误字、倒字,既方便阅读,又为研究该书提供确凿证据。另凡参校本与底本不同之处,皆出注说明,从而形成了迄今最为详尽系统的《江南经略》。
(4)图片处理规范,序跋处理妥帖。古籍整理中的图片整理向来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鉴于《江南经略》图片数量较大,点校者本着尊重原书的原则,对书中图片进行了规范处理,以隆庆底本扫描,不与参校本对校;若隆庆底本缺图,以康熙本图扫描,并出注。若隆庆本缺文依参校本补齐后,按照“图随文排”的原则,少数图片位置有所改变。正文后附图目,指出各图页码,便于查检。这既保证了图片的原貌,又便于读者查验,诚为一举两得之举。另外,《江南经略》经过多次刊刻,形成了为数较多的序跋,点校者若处理不妥,极有可能会造成编次混乱之弊。对此,点校者参考了以往古籍整理中的经验,对《江南经略》底本、参校本的所有序跋,依撰写年代列于正文之前,使读者有一目了然之感。
(5)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首先,《江南经略》是明代郑若曾的抗倭专著,该书保存了大量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人们抗倭的史料,在今天仍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明代江南地区抗倭史实的重要文献。其次,《江南经略》中完整地保留了郑若曾大量的抗倭思想,其对于今天了解郑若曾的抗倭思想是最好、最直接的文献。再次,明代的海防思想、海权意识在今天仍有一定借鉴意义。江南地区的抗倭防御尤为严谨、军事思想尤为丰富,但目前对于江南地区抗倭文献的研究整理尚有很大空间,《江南经略》的点校对今天了解那段历史具有积极作用。
綜上,我们不难看出,黄德宽教授、傅正研究馆员点校的《江南经略》,无论在版本考订校勘,还是在文字点校注释考辨方面,都堪称是一部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的上乘之作。相信对近年进行军事、抗倭、海防的诸多学者来说,有一定借鉴意义。且在初审中未发现政治、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导向性违碍内容,也没有出现知识性、概念性、格调低俗等方面的问题。经过编校,符合学术出版规范要求,请复审。
复审意见
复审姓名:王晓燕
职务/职称:副编审
日期:2016年9月30日
《江南经略》作为记载明朝海防、抗倭的原始文献被整理点校,对助力于研究明代抗倭、海防的意义无疑是很大的。与《筹海图编》(因标明了钓鱼屿的位置已为学界关注,并已由国家图书馆李致忠教授点校出版)并称为姐妹篇的《江南经略》是郑若曾的另一抗倭论著。通览全书,其点校本作者对存世的版本进行了认真考证、追索,厘清了版本源流。补正脱讹,力求展现原貌,且注释详尽。为避免后人产生歧义,作者只校异同,不校是非;不指出原文中的讹误,只对原文的异同加以注释,并依文意采用正确的文字,不论该文字出自哪一版本。这种方法符合版本校勘原则。作者傅正老师一直致力于古文献整理工作,版本资料收集齐全,且该项目为高校古委会资助项目,该书的出版将有助于做强我社的古籍品牌。复审未发现导向性问题,点校有部分值得商榷之处,请责编与作者沟通处理。建议发排,请终审。
终审意见
终审姓名:贾兴权
职务/职称:编审
日期:2016年10月20日
《江南经略》的点校本是一个质量上乘的版本,为古籍研究资料的整理提供了较好的典范。请责任编辑按复审意见处理相关问题,并对书稿的编校质量严格把关。书稿没有导向性问题,未见明显知识性差错。同意发排。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