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化与科技的不断融合,标准已成为国际文化产业竞争中新的制高点。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挖掘本国拥有知识产权的相关技术,加快推进以核心技术为基础的标准化工作,积极推进自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整合、数字化加工、数字化投送,以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发达国家正借助其技术优势觊觎他国文化产业资源,试图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通过各种标准形成产业壁垒,达到打压他国文化产业获取经济利益,争夺文化为核心的国家间软实力竞争的主导权。
ISLI项目对我国意义重大。目前ISO现有总共大约60多项包含注册管理的国际通用标识符标准,其中在信息与文献领域目前有10项,这些标准和与之配套实施的注册管理,都是由与英、美、德、法等国家承担的。ISLI是我国首次主导制定一项国际通用标识符标准,并且将可能由我国承担该项标准的国际注册管理,ISLI项目的成功使我国在国际标识符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地位。
该项目的成功经验,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下一心,团结务实
总局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管理十分到位,既尊重项目运作的专业特点和运行规则,又在必要时准确占位,为项目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尤其在MPR项目纳入国家产业升级计划后,ISLI项目同时获得了部际联席会议的有力支持,在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与了本项目巨大的支持。没有这些支持,很难想象这个项目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
从项目初始构思到目前标准文本编制圆满完成、注册机构申报通过了大半进程的整个过程来看,该项目在团队管理和进程管控方面务实高效,每一个过程节点都有比较准确的把握,没有出现明显偏差和超出预判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该项目的管理体系上下通达,各个环节配合紧密,信息传递及时、顺畅,工作团队团结、务实、高效,对问题的反应机制迅速、灵敏,处理问题严谨、灵活、有序。
二、团队专业,研究深入
该项目的工作团队由国内从事管理、出版社、科研机构和企业各方面的一流专家组成,虽然是一支作风扎实、专业水平高的专家队伍。但缺少国际标准化工作经验,此前从未深度参与过国际标准制定。在专项工作组建立之初,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所有的人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入地研究了国际标准化和相关国际标识符标准,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地掌握了ISO相关规则和现有标识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ISLI国际标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专项工作组的成员虽然是来不自同城市、不同单位,但他们组成了一个和谐、高效的工作团队。在这支队伍刚刚开始工作时,就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形成了良好的工作秩序,并营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组内分工明确,工作有序,尤其是针对国际工作组成员来自各个国家,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乃至不同地区的时差都需要做精心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在他们的努力下,工作组的各国专家对中国专家尤其是召集人的工作十分满意,尊重我方提出的各项安排,在各项工作中给予了积极地配合,确保了标准文本编制工作的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
三、游刃规则,注重细节
标准是妥协的产物,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之中更是如此,参与标准制定的各方均代表各自的利益。当有关方对标准内容产生分歧时,熟练地运用ISO相关规则,有效地弥合分歧,使争议双方达成妥协,是对组织这项标准制定工作的中方专家的严峻考验。
“细节决定成败”是专项工作组的专家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这支专家队伍最具特色的地方。在数年来的工作中,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他们认真对待,从不轻易放过。在标准编制的各个阶段,对每一节点的所有问题和可能性都进行充分地评估,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并做出针对最坏情况的应对预案。因此,对于进程的把控,他们完全做到了心中有数,对于各种问题的处理游刃有余。
在有关标准名称和范围的问题上,工作组经历了重大困难。在CD投票中美国和英国提出要求修改标准的名称和范围,并且坚持认为标准的范围与提案文件比较已经有所改变。对此,我们在进行了充分地分析研究之后,提出了建议SC9以决议的形式决定修改标准名称,但坚持不改变标准范围、不改变标准进程。这样做既使美国和英国的意见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又保证了标准在原框架内继续推进,不出现重大变化。
四、有效沟通,弥合分歧
一个好的工作团队,首先要营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有时候项目处在某一个阶段时问题还不是十分明确,需要边做边确定,而这时就需要团队之间频繁积极地进行沟通,对各种想法和意见要积极进行评估,及时得出最佳方案,否则久拖不决,不仅会影响团队工作人员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影响标准进度。
在标准编制中,通过主动沟通,有效沟通,解决了诸多进程中的问题。在CD投票中,英国投了反对票并且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经过工作组对这些意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之后,认为必须与英方进行沟通。为此工作组进行了周密的准备,专程赴伦敦,与BSI官员和英国相关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英方对我方的诚恳态度和有理有据的解释说明给予高度评价,通过沟通使英方充分理解了我方的思想,达成了完全一致,圆满地解决了CD投票后出现的最大分歧。
另外,专项工作组每次与国际专家、机构会谈前,都认真准备会谈内容——什么时间,和谁谈,谈什么重要内容,哪些符合意图,会谈中可能出现哪些不利因素,会谈的可能取得的成果和不需确保的底线等等。会谈结束后整理会谈内容的书面材料,分析要点,并讨论事后还要采取什么方法处理,最终形成处理问题的意见。这些主动有效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五、坚守底线,争取利益
任何项目,都要明确其核心意义所在,做一项国际标准的过程就是一次各方利益博弈的过程,专项工作组的全体成员始终把国家利益最大化作为最高目标,并在所有环节努力争取。
在标准编制进程中,首先是在WG11内部,法国、英国的资深专家成员都提出,不赞成制定一项需要注册管理的标识符标准,而后又有ISO中央秘书处的官员明确反对设立注册机构。在2013法国巴黎年会上,ISO中央秘书处提出,如果我们同意在标准中不设立注册机构,那么标准就可以顺利的向前推进。对此,专项工作组成员有理有据,据理力争,先后说服了持不同意见的各个方面,最终使标准文本的编制为注册机构落户中国创造了先决条件。如果当时我们没有坚持据理力争,只是制定一个国际标准——尽管这已经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创举了——那么我们势必会丢失这一项目的核心利益所在。
从完全不了解国际标准化并从未参与过国际标准编制,到完全有我方组织并指导一项国际标识符标准的制定,我们完成了一项成功的跨越。
为此,有几点深刻的认识与感想。
1.组建一个好的团队,是成功的基本保证。专项工作组是一个勤奋敬业,高效务实的专家团队,对于任何困难和问题,这支队伍都会迎难而上,尽全力拼搏。
2.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努力弥补。对于缺乏国际标准化工作经验等不足,专项工作组的全体成员不是回避,而是勇于面对,努力弥补。专项工作组的全体成员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十分出色。他们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标准编制,还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肯定和尊重,在SC9,中国专家已经成为受人尊敬的成员。当然,他们为此所做的付出是巨大的。
3.计划缜密,注重细节,长远布局。CD、DIS阶段虽然都是以较高的赞同率获得投票通过,但专项工作组并未掉以轻心,而是对提出的意见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如果没有再每个阶段都很好的处理各国提出的意见,那么我们不可能最后在FDIS阶段得到100%的通过率,不可能在每年的年会上得到各国专家的高度认同和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即使标准最后通过了,在各国推广使用则又会成为一个难题。
ISLI国际标准是我国新闻出版业首次向ISO提交的国际标准项目,可以说,这项工作在创新方面的挑战,超越了以往的新闻出版标准化工作项目,为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创了我国新闻出版标准化的新局面,为我国新闻出版产业走向世界在标准化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