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一本书,一支笔,在产品外形上看MPR出版物并无奇异之处。但当读者拿着这支笔在纸媒印刷品的相应位置点击的时候,这只笔一样的东西便会开始“说话”,传递给读者纸质出版物当前位置的数字出版内容。MPR出版物既顺应了人们的传统阅读习惯,又满足了人们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对阅读条件的新的需求。
2011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MPR出版物五项国家标准,MPR出版物正式成为一个新的出版物种。“十二五”中期,国家正式启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一年来,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的产业引导范围与力度,还是产业链建设的深度和广度,都取得了多项突破: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出版集团、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示范单位转型升级初见成效,利用MPR出版物给出版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产业整合与跨界经营不断涌现,我们看到新兴媒体形态已经越来越好地融入传统出版行业。
近年来,全球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国内的数字出版产值亦再创新高,信息产业的发展,到了需要内容产业整体参与的阶段。新媒体信息技术变革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更影响着传统出版的生产方式。这是一个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时代,是传统的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行业企业成为信息内容产业主体的时代,是信息内容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同领域、各独立、互支撑、共发展的时代,但产业主体错位、出版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面临弱化、数字出版版权保护难等诸多问题和现象也困扰着整个行业。我们发现,要实现让内容产业整体参与的数字化出版,必须首先创建一套符合社会产业链规则的“数字出版整体解决方案”。MPR复合数字出版,作为综合了社会化产业发展需求和技术支持条件的一种相对完善、切实可行的数字化出版方式,在这个历史节点应运而生。
开启复合出版大门 MPR国家标准在发展中完善
在传统出版时代,多媒体资源的整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使用技术手段实现多媒体资源的整合不仅困难,而且成本高昂。不改变原有资源的属性,用标识符定义他们之间的关联关系,为产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是未来数字复合出版发展的主要趋势。MPR就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复合数字出版的大门,既顺应了人们的传统阅读习惯,又满足了人们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对阅读条件的新的需求。MPR技术使纸质图书融入了数字出版,而它所构建的关联,一直延伸到无载体的数字出版形态,使传统出版到复合数字出版的过渡不再成为棘手的问题。
MPR出版物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MPR书报刊、MPR数字媒体文件和使二者精确关联的MPR码,其生产流程集内容加工生产、内容投送、内容交易、读者终端阅读消费四位于一体。MPR书报刊是MPR出版物的主体,是MPR出版物中唯一固定的物质载体形态,它是以常规印刷方式将图文和MPR码符号印制于页面上。MPR媒体文件,是通过唯一关联的MPR编码,和与之相对的MPR书报刊产生联系;同时通过MPR内容投送系统,在内容运营平台提供终端下载,实现了内容端、网络营销端、客户终端的有机结合。一本书,一支笔,在产品外形上看MPR出版物并无奇异之处。但当读者拿着这支笔在纸媒印刷品的相应位置点击的时候,这只笔一样的东西便会开始“说话”,传递给读者纸质出版物当前位置的数字出版内容。
MPR出版物五项行业标准早在2008年就进入了草拟阶段,并在2009年4月14日,由原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经过两年酝酿,MPR出版物五项国家标准于2011年12月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2012年3月正式实施,自此MPR出版物正式成为一个新的出版物种。随着MPR复合数字出版技术的成熟和持续开发,越来越多的多媒体终端实现了与MPR出版物的关联呈现,“传统出版+IT”的新产业链的雏形已经摆在了出版人的面前。
各级单位层层落实 MPR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2012年12月23日,原新闻出版总署在广东珠海举办了陕豫粤三省MPR国家标准试点启动仪式,河南、陕西、广东三省出版传媒集团正式被批准成为我国运用这一标准的首批试点单位;2013年3月,启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试验项目;2013年5月15日,总局在北京召开MPR国家标准应用推广工作会议,标志着MPR国家标准试验、试点工作启动。
与此同时,“十二五”中期,国家正式启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支持53家中央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基础建设。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的产业引导范围与力度,还是产业链建设的深度和广度,都取得了多项突破:中国农业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等示范单位转型升级初见成效,MPR出版物给出版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产业整合与跨界经营不断涌现,我们看到新兴媒体形态已经越来越好地融入传统出版行业。
2014年12月4日,在MPR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工作部署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提出了MPR国家标准应用推广工作的总体目标——到2016年,实现基于MPR国家标准的生产工作在新闻出版业的广泛配置,推动企业从单一的产品形态向多媒体、复合出版产品形态,从产品提供向内容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最终形成内容、平台和终端多环节的新型数字化出版产业生态圈。具体的推进步骤就是以MPR国家标准为支点,按照国家对MPR标准的扶持要求,通过三年的时间,实现从试点到示范再到推广应用的三步走战略,逐步形成以试点、示范覆盖区域,由区域辐射全国的行业应用格局。自此,MPR国家标准应用推广工作转入新的示范阶段。
行业应用亮点频出 ?转型升级硕果初现
作为MPR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推广的先行者,河南、陕西、广东三省出版传媒集团均设立了专项资金,积极探索,策划开发了一批MPR出版物,大力开展MPR教材、教辅教学试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建立MPR实体和网络营销体系。
其中,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重视MPR出版业务宣讲与培训工作,组织开展了多场关于MPR出版业务的宣传培训,经过长期的队伍建设,集团下属各社都有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MPR工作,并制定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持续推进MPR教材、教辅教学试验工作;结合资源优势,研发一批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MPR复合数字出版物产品;积极建立和完善陕西MPR营销体系。
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则在优化选题和扶植精品上下足了功夫,他们采取集中优势力量在重点领域有所突破的指导方针,集合各出版社的合力,在低幼领域进行重点产品开发。在扶植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中原大地传媒对精品书、品牌书予以重点扶持。对原有图书进行MPR化改造升级,或开发新的MPR选题时,充分发挥了编辑人员的创造性,着力突出了对原有素材的再创造。在市场风险上,他们控制成本,保证了学生使用的连贯性;在课堂内与外,他们打造刚需,在教材教辅率先应用了MPR复合数字出版。目前,中原大地传媒一方面积极组织河南省MPR教材教辅示范应用工作,开展教育出版的实践;另一方面着力于整个家庭产品销售服务业态的大众出版探索。
而南方出版传媒集团已建成MPR体验中心,举办过多场体验和培训活动,并认真落实产品的研发与出版资源整合工作,迅速形成了一批标志性、高质量的MPR出版物。2015年南方出版传媒将充分挖掘现有存量资源的数字化再利用潜能,将MPR复合数字出版项目列入到各单位年度工作部署之中。集团将以教育类、幼儿类产品为特色,探索内部共赢机制与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并筹建教育创新示范基地,落实做好教学试点。在做好选题规划的基础上,继续建设广东省出版南方出版传媒MPR复合数字出版运营网站,建立广东MPR实体营销体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加入教材实验试点后,着眼于MPR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推广应用,在河北省试点进行了MPR版义务教育教材推广应用的开发。人教社通过完整的学年循环周期试点,考察MPR版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以此研究MPR版教材编辑、制作、出版、发行、教学使用、学生使用等环节的具体情况。教学实验证明,MPR版教材具有可用、适用、好用的效果。
此外,北语社、中少总社、农业社等多家出版社,也纷纷展现实力,积极落实MPR国家标准的推广:北语社凭借国际汉语教育的专业出版特色、明确的MPR技术标准应用规划以及面向国际市场推广MPR国家标准的外向型出版优势,在推广过程中表现出了让人信服的实力。中少总社整合少儿书报刊资源,研发MPR标准少儿阅读产品,集中规划一批少儿MPR出版物,建立起了MPR少儿出版资源数据库。
实践发现,MPR出版物在文化资源开发上大有可为,特别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图书,通过MPR技术,能把抽象的描述以声像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更有利于这些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传承。在MPR助推文化传播上,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陆续制作的《名片陕西》《西安城墙》《长安画派》《中国蜀道》等多种MPR出版物,让陕西丰富的文化历史得到了精彩展示。该集团还利用MPR技术在文艺、教学、视听、生活保健方面开发特色产品。秦腔马甲便是典型成果之一,在马甲或T恤衫上铺上MPR秦腔曲目编码,不仅方便戏曲票友和晨练者使用,也有利于向旅游者展示陕西特有的古秦文化。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出版的旅游文化图书、朝华出版社计划出版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经典读本MPR出版物也展示了我国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若各地方出版社能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发有针对性的MPR出版物,同时将MPR出版物与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结合起来,则完全可以实现各种文化资源的多元呈现。
“MPR应用不仅是一种业务,还是一个产业服务模式。它标志着信息产业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转变成信息内容产业为主动的格局。”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出版公司负责人表示,作为一种新技术,业界如能在MPR产业化应用和相关产业链的完善上多下工夫,将会为包括传统出版业在内的很多行业转型升级插上翅膀。
据中国MPR注册中心给出的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 MPR出版业务平台共登记MPR出版单位299家。其中,图书出版单位259家,音像出版单位54家,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64家,期刊出版单位46家(注:部分出版单位同时拥有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资质)。已有108家出版机构制作MPR出版物,共登记MPR出版物2228种(含正在编辑加工品种)。其中,图书2008种,期刊208种,报纸12种。已出版MPR出版物1345种,总计用码约65.9万个。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仍需各方努力
随着世界各大出版机构纷纷转向数字出版,我国出版界也对传统书业未来之路究竟走向何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科技与文化不断融合的时代,充满着机遇,更带来了挑战。作为新兴技术,MPR国家标准的推广应用,不仅需要出版社人力、物力的投入,若想把技术转化成规模化的效益,更需要政府在相关政策与文化产业资金上的支持。
综合目前的发展,我们可以感受到,MPR国家标准的全面推广,需要全行业从业者认真研究标准内涵,深入了解其产业经济和政治的重大意义,思考本出版企业的切入点和创新经营模式,利用现已研发成功的复合数字出版系统平台,尽快形成复合数字出版规模经营,形成可持续和稳定增长的出版业态新格局。更需要所有出版同仁的共同努力,上到国家政策,下到基层落实,层层把关,共谋出路,集业内之合力积极投入到出版行业标准化工作中来,以科技创新推动出版产业升级转型,为实现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目标,为推动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各自的贡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