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数字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版权保护意识

时间:2023/11/9 作者: 出版参考 热度: 9429
林江娇++冯常虎

  数字出版突破了出版个体间的时空限制,摆脱了纸质媒体的局限,加剧了期刊间的竞争。数字化出版趋势下科技期刊的版权保护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敞口,对科技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有针对性地有效培养一支适应数字化出版的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对快速实现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有重要意义。期刊编辑必须认识到数字版权和纸质版权同等重要,必须重视数字版权的合法取得和保护。在尊重并保护作者知识产权的同时,合法合规保护期刊社的正当权益,促进期刊健康稳定发展。

  三个意识创新

  网络技术日益发达和应用普及在给科技工作者提供更便利的资源收集整理的同时,也给知识产权,特别是著作权的保护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1.版权保护意识

  科技文献的原创性和引用性特点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备版权意识。一旦作者的作品被录用准备进行数字化出版时,首先需要考虑到数字化出版的版权保护问题,及时提出并与作者签订数字化版权转让合同。在保护作品版权和传播权的同时,也要保护期刊编辑部对作品的编辑权,避免作者在线上或线下,事前或事后提出侵权申诉。对于数字化信息时代的编辑来说,不仅需要熟悉有关数字版权保护的安全技术,还需要注意防止稿件内容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被复制和泄漏。因此,在签订版权转让合同时,还应注意避免出现数字出版物版权争端和非法传播风险。

  2.期刊权益保护意识

  编辑在对作品的编、审、发等环节与作者和审稿专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编辑实践过程中自然而然会考虑到作者和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但是,作为编辑自身所在的期刊社(编辑部),同样存在着由于业务疏忽或意外等原因而产生的侵权现象导致的事后被诉讼。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在切实保护好作者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要千方百计维护期刊社(编辑部)的合法权益。

  3.作者权益维护意识

  科技期刊编辑对作者权益的保护必须要放在重要位置。除了传统的语言文字功底要求外,科技期刊编辑还要有专业学术背景和扎实的学术论文处理能力和网络化处理技巧。能否对作者提交的稿件进行科学地加工、处理,并作出初步的学术判断,是作者权益维护对网络期刊编辑的新要求。编辑要透过纷繁芜杂的海量信息和参考文献,去伪存真,保护好作者的原创性知识产权。

  业务创新下的版权保护

  期刊数字化出版机制和经营模式的探索让科技期刊编辑作为局中人深受煎熬。

  1.办刊机制创新

  在数字化出版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千期一面,千网同版的现象。期刊编辑部作为实际的出版执行部门,在杂志社既定的出版发行规则下,还需要考虑自身期刊的特点和办刊宗旨,有意识地主动探索适合期刊发展的数字化出版路径。比如在栏目与读者互动,杂志版面设计,作者个性化服务和电子广告样式设计等方面采取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表达手法和编排形式。通过吸引读者注意,提高数字化期刊点击率、下载次数,显著提高期刊订阅量,增加数字化科技期刊的发行量,从而提高办刊效益。在目前读者类型多样化、阅读兴趣转移快、个体阅读量数字化需求不断增强的趋势下,还要不断加强编辑部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数字出版平台公司、出版运营商和数字出版发行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新出版发行机制,简化出版采购环节,通过办刊机制和出版发行体制的创新为作者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在以信息化为载体的办刊机制下,版权保护刻不容缓。

  2.出版形式创新

  由于各种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数字化科技期刊的出版形式不断出奇出新。有的在保留纸质出版物的同时,增加电子出版物;有的弱化纸质媒体出版发行,将主要力量转到电子出版物上;有的直接停刊纸媒出版物,专攻电子出版市场。这就要求期刊编辑重新定位读者群和受众范围,在熟悉网络发布技巧,掌握网络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好期刊的网站互动和编读往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化技术实现编、读、审之间的互联和快速沟通,并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出版形式。数字媒体的易复制和易传播特征要求期刊编辑必须更加注重对版权的保护。

  3.编辑角色创新

  在网络出版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需要转变为能利用网络技术挖掘潜在的读者群,开辟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使数字出版技术成为方便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利器创新型编辑。新媒体时代的编辑必须看到其便于工作的同时所存在的版权保护风险,注重网络出版平台便利性和易侵权的双面特征,在用好这把双刃剑的同时,实现编辑个人角色从传统科技信息二传手到知识产权保护者的转换,在期刊编辑出版这一传统身份和职责的基础上,创新版权保护技术应用,在切实维护作者和期刊社知识产权利益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编辑出版技术创新与版权保护的风险叠加

  科技编辑必须在注重前沿研究选题创新的同时加强数字化出版意识的版权保护。

  1.在期刊选题创新中注重版权保护

  选题好坏对刊物在行业内的地位(表现为文章的被引频次等)影响很大,那些切中发展热点的选题往往能吸引一批前沿研究稿件。网络资源的利用,大大缩短了编辑搜索与选题相关研究热点内容的时间,使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找到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趋势,从而切中关键重点,提出适合科技工作者检索、查新需要的新一期刊物选题。这一过程的时效性和选题的质量密切相关,往往一个前沿选题的确认同时隐含着对新知识版权的保护风险,尤其是在原创者本人未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为此,科技期刊编辑还要强化责任意识、版权意识和品牌意识,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前沿最新研究动态,结交不同专业的专家同行,从学界专家手里获取他们对期刊选题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发现学科领域研究人员可能存在的知识产权保护风险,并向相关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建议,避免作者或期刊社(编辑部)陷入不必要的知识产权纠纷。

  2.采编工具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在风险

  数字化出版浪潮随着数字化移动式阅读模式的普及而深入发展,其编辑出版的特定条件要求科技期刊编辑由传统的文字编辑,升级为能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多媒体制作,能在网上直接同作者、读者、审稿专家交流的多面手,要具备综合信息处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数字营销能力、数字版权保护能力等多种能力和素质。这种采编工具的创新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科技期刊及其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人员在利用网上审稿和编辑这类创新工具的同时,大大增加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风险。编辑可以通过网络所拥有的数据库查询期刊的有关信息,查询学科前沿的最新进展,查询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是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另一有效形式,使网络技术在方便采编工作的同时,发挥其版权查询便利性的正面作用。

  3.审稿关系创新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

  作为科技信息的传递者,科技期刊编辑在编辑稿件时需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论文的主题,把握文章的观点和论据,能利用各种编辑工具和技巧对论文进行编辑加工。在此过程中第一要注意明确论文主题,第二要了解作者意图,第三要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和论证过程。这意味着编辑还需要扮演好读者的角色,在审稿过程中充分合理地与作者进行有效沟通,既保留其主要观点,还要保证文章的可读性。同时,作为审稿关系的主体,要扮演好编辑的角色,注意与作者及时就文稿的规范化与大众化达成一致,实现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通过这种审稿关系的创新,使作者和编者按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则,有效实现作品的原创发表。

  4.版权保护技术创新

  数字化出版技术日新月异,作为技术发展的一部分,版权保护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取得创新应用。全息技术、数字加密、数字签名、密钥技术、微缩技术、网络加密传输等数字化版权保护技术不断涌现。期刊的版权保护早已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模式,在增加了数字化出版版权保护技术的同时,也增加了泄密的机会。因此,更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必须了解掌握版权保护的新技术、新方法,在日常采、编、审等各环节运用这些技术有效实现作者和出版社的版权保护。

  小结

  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出版已成为当下期刊出版的必然趋势,要充分意识到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给期刊发展带来的正、反面巨大影响,由于传播技术便利、资源共享快捷、内容易于复制传播等特点,使文章内容面临着更大的版权保护风险。在这种情势下,期刊编辑的版权保护意识必须跟随出版业的剧变而转变,要突破固有的纸媒时代版权保护意识,在多媒体、数字化的新技术下及时了解和掌握网络和移动阅读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开阔版权保护新思路,通过不断学习和交流,自觉掌握期刊数字化编辑出版所涉及的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处理技术,紧跟数字化出版的期刊发展步伐。同时,期刊社也要创新版权保护意识和工作手段,从办刊机制到出版业务不断创新采、编、审技术手段和工作模式,在数字化出版的变革中不断拓展期刊的发展领域,加强对作者和期刊社的知识产权保护。

  (作者单位分别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科技出版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