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这个口号的提出已经有十多年了,在出版业图片品质日益提高的今天,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个口号,就会发现并非是仅仅把配图工作做好那么简单,而是对编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即从单纯文字审稿延展到更广的资源整合和综合编辑技术层面。笔者将从编纂儿童百科的实际经验出发,结合国外出版商的成功经验,谈一谈读图时代下文字编辑的角色转换问题。
前提:以图为主,变配图为配文
图文书的编辑必须首先完成观念上的转变。以编纂儿童百科为例,必须将图片功能适度放大,才能更好地引发孩子对知识的兴趣,从而用教科书活泼、精致的风格来扩展延伸百科知识。除了一些传统的和偏重于检索查询功能的儿童百科外,目前儿童百科越来越倾向于具备细致优良的编辑理念、生动的图文内容、高水平的编校质量、印刷精美的装帧。这其中,精美高质的图片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正如英国DK公司出版总监乔纳森·梅特卡夫介绍,DK产品与其他童书相比,较为不同的是用图片来讲故事。通过每一张图片来讲述不同的故事,然后根据不同的图片,再添加很多图来做说明。这也是DK创始人所一直倡导的方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上学就看》《中国幼儿百科全书》等系列产品,就是以图为主,变“插图”为“插文”,真正把知识点打散插放在图的周围,许多用文字不好讲述的知识都能画出原理图、过程图或细部解剖图,从而避开了纯文字枯燥无味的知识灌输方式。
流程:重视图片的设计制作
儿童百科要做到以图为主,其关键点在于图稿内容的设计。这有些类似拍摄电影,只要把能说明主题的主图设计好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这个主图是需要文字作者、编辑、美术编辑统一协调的。
据了解,DK公司系列儿童百科编辑团队中的图片编辑甚至多于文字编辑,且配有图片调查员等专职工作人员。作者就主题做出简要说明后,编辑则开始进行研究、搜集相关图片资料、设计并制作样页。作者根据收到的版式设计编撰相应的文字内容,以适应版式对文字量的要求。制作完成的样张再征求各方意见,最终成型。
由于市场化、制作水平及当下出版社体制机制等方面差异,国内出版社采取的编纂流程有异于国外的做法。最终成型的过程一般是:编辑根据文字作者提供的底稿,编写出类似电影脚本的图稿设计说明,或者是与作者共同协商制定主题和设定用何种形式解释主题,美术编辑据此构图,再进行配文和文字加工,然后由美编进行文图合成。之后才是审读以及与文字作者的协商,最后由美编改定图文合成稿。这样一个流水性编纂过程与单纯以文字为主的约稿、组稿、编稿这种阶段性工作程序不同,中心环节实际上由作者转移到了编辑团队上,也就对文字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素养:杂家基础上的艺术家
读图时代的文字编辑,真正遇到了编纂“图”书的挑战。众所周知,一个好的编辑应该是“杂家”,拥有广博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在审稿过程中游刃有余。而一旦涉及到大量图片的处理,杂家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只有练就火眼金睛,一专多能,才能在处理图片的过程中不至于张冠李戴、错舛百出,避免出现类似将黄蜂蛾当成黄蜂、猎豹与金钱豹不分、李白杜甫左衽、碧眼紫髯的孙权面白无须等情况。另一方面,在变配图为配文的过程中,或者能提出更符合主题表现的版式布局,或能根据有表现力的主图配上更出彩的文字描述。因为图片本身属于视觉语言,有时也不能说明一切问题,需要文字编辑针对不同内容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更能揭示主题的补充说明。
文字编辑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意识,有独到的发现力和果敢的判断力。在大批相同主题的图片中,能独具慧眼,挑出最具表现力、最符合要求的好图片。这就要求在选择合适图片时懂得构图、光线、色彩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与表现,关注图片的可读性、情趣性、视觉感。
总之,读图时代对文字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字编辑不仅要有学养,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知识结构,更要拓展知识面,提高艺术素养。在设计、编排版面时还要与设计人员不断沟通、互动,才能使文图相得益彰,以最富表现力的一面向读者传递信息。
态度与技巧:细节决定成败
读者在儿童百科全书的页面上看到的是文字和图片,但对编辑人员而言,这些动辄以千为单位计算的主题条目和图片都需要一遍遍地组合、收集筛选、绘制改动,在编排设计上要匠心独运,在成稿时更要多方面反复核查校正……而这都需要编辑以极大的耐心,细致、踏实、认真地执行。此外,编辑与作者、设计人员的沟通,稿件各部分的流转审定,也都是要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马虎不得。
在编纂过程中,文字编辑更要对图片进行各种处理,而不仅仅满足于用精美的实景图来表现主题。图书主题不一,知识门类众多,仅仅靠一些吸引眼球的图片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比如《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的每一个展开页都有一个或两个大的主图,是对本页主题最直接最生动的说明,主图旁还有大量的配图、背景图甚至示意图、剖面图、步骤分解图等,互相配合补充,共同构成一幅大的整体画面。每张大图与诸多小图的功能既是独立的又是互相联系的。比如在介绍科技知识时,把原子、细胞剖开,或是把星系、地球拉近,把克隆的过程一步步用图展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在保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许多知识内容被分解成了图注,分散到大大小小的图中,让概述、知识点、图、图注形成既分别独立又合理统一的风格。这样,整个展开页的图文就达到一种碎片化的效果,既能简明直观地表达主题,又能使读者在读后自觉地在脑海中将诸多知识点排列组合起来,从而主动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构架。
(作者单位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