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住二楼的那户人家

时间:2023/11/9 作者: 骏马 热度: 12208
■阿拉塔特·维勒斯(蒙古族)/著

  带兄(蒙古族)/译

  住在我们家二楼的那户人家有两口人。一个是一年四季、一成不变地脚穿蓝色花纹大绒长筒靴,头戴灰白色缎子面头巾,走起路来一撇一撇的老妇人;另一个是经常背着一个圆鼓鼓的棕褐色背包跑来跑去,个子高高的帅小伙。

  临近晌午,老人拿上白色帆布口袋到小区超市,买了蔬菜蹒跚返回。小伙子则背起他那棕褐色的书包,早早出门,日落时分才回了家,亮起屋内的台灯,学习到午夜。

  入春后的一天早晨,我五点半起床,下楼准备锻炼身体。正巧碰上小伙子一手拎着点心,一手握着一瓶牛奶回来。我想和他打声招呼的那一瞬间,他从我身旁一闪而过,走了。

  晨练后,当我路过二楼时,一阵扑鼻的、走敖特尔时熬制的奶茶的香味飘过来,勾起了我的馋虫。

  走进家门,我爱人早已熬好了奶茶,桌上摆放着两颗鸡蛋、一碟咸菜、两大块面包和几片牛肉。我拿起勺子盛了碗奶茶喝。奇怪的是,我忽然觉得今天的奶茶味道那么寡淡,跟二楼的奶茶比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

  第二天,我依然在那个时间去晨练,但是没再碰见小伙子。可当我缓步路过他们家时,奶茶的香味已在整栋楼弥漫开来。回家后,我跟爱人说起这件事情时,他并没有表现出很惊奇的样子,反过来笑着跟我说,“他们是新搬来的,以每月1800元租下二楼,供孙子在市高中读书呢。”这是楼道保洁员阿姨告诉他的。保洁员还问他,“你们认识吗?”他回答,“认识。”她听了没有说什么,忙自己的去了。

  这时我才知道,他们是如此美好的一户蒙古族人家,自然而然地多留意起他们来。

  周日,我们还没起床就听见敲门声传来。我看看手表,时间刚好七点。我爱人穿着睡衣去开门,敲门的不是别人,正是二楼那位撇腿走路的老太太。

  “瞧,只能过来问你们了。我们家的自来水停了,你们家啥情况啊?”老人焦急地问。

  “是吗?我去看看。”我爱人说着到厨房打开水龙头看了看,返回来告诉她,我们家有水。老人听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您等会儿,我马上下去给您看看。”他说着下到了二楼。

  老人的家里的确停水了。他突然想到我们家之前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您多长时间没交水费了?”他问老人道。

  老人慌乱地说,“这儿的水还得缴费啊?”说着手足无措地愣在了那儿。

  他帮老人找到了水卡,并给交了费。老人又高兴又激动,从阳面窗台上晒着的奶豆腐里拿出最大的两块送给了他,我们家那位也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从那天起,我们两家人开始亲密无间地交往起来。每到周日的下午,老人都会来我们家待上将近一个小时,无拘无束、天南海北地拉家常。

  老人的老家在千里之外的另一个盟市。他们家原本有宽阔的牧场,牲畜兴盛,生活富裕。只可惜,就在两年前,家中的顶梁柱、他们的独生子开着刚买来不到一个月的白色小轿车,在进城回来的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钻进货车底部,去世了。

  最终的判决结果,货车负次要责任,老人儿子的轿车因相关手续不全,负主要责任。随着儿子的去世,日子每况愈下,儿媳妇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患上了精神病。老两口带着儿媳妇到处治疗,但是病情毫无起色。这时,他们的孙子升入了高中二年级。

  两位老人把自己已是两鬓斑白、牙齿脱落的事实抛在了脑后,明确分工,老伴儿留在家中照看牲畜的同时,跟儿媳妇娘家人一道来来回回给她看病。老人的孙子虽然已近成年,但无法平复突然失去父亲的伤痛,整日唉声叹气。看到母亲患上精神病,内心更是备受煎熬。老人为了让孙子远离愁苦的环境,使其心情愉悦起来,便来到了这里。可怜的老人因为一场飞来横祸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我们看着很心疼。因此我们常在日常生活上帮衬他们。

  盼了又盼,到了第二年,老人的孙子参加了高考。考试很顺利。填报志愿的时候,老人带着孙子过来找我们。我问他考试的情况,他自信满满地笑着说,“应该不低于六百分吧。”我听了宽心不少。但是这孩子毕竟头一次参加高考,为了稳妥起见,我向他的班主任老师和一个朋友询问了一下他的情况。俩人都说,“他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从不说谎,善良又正直的孩子。”他们觉得,如果高考志愿填报准了,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

  我心里踏实了。我们用一天半的时间,仔细筛选相关的大学和专业,最后填报了南京大学农村经济学系。不久高考成绩公布。老人的孙子以六百零九分的成绩被南京大学录取。

  高考既已结束,老人要回老家了。临走之前,她给我们送来了两包东西。一包是她孙子用过的课本和复习资料。她说,“你们看看,能用的话给你们的孩子用,万一能帮上忙呢。”另一个是老人一直戴在耳朵上的,“传家”的青玉吊坠银耳环。老人让孙子给我们下跪,拜我们夫妻俩为义父义母。

  我们再三对老人家说,我们会继续帮助你们,但是不能收下这么贵重的礼物。我们可以当孩子的义父义母,但是不能收下您的礼物。不论我们怎么说都没用,“如果你们两口子不嫌弃我孙子,认他当你们的干儿子的话,必须收下这个礼物。我们家也没有别的值钱的东西。”老人说完,把东西放在柜子上走了。

  秋分时节,老人的孙子要去上大学了。老人专程路过我们家,带来了羊肉、奶豆腐和黄油。我不知如何回礼的时候,我爱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五千元钱拿了出来。“这是给我们儿子的第一份礼物。出远门,用钱的地方多。不论今后发生什么事情,一定先告诉我们。”我爱人说着说着,眼泪瞬间滚落了下来,顺势亲吻了孩子的双颊。我也毫不犹豫地把准备给儿子上大学时用的双排轮拉杆行李箱拿了出来。老人的孙子如同我们的亲生儿子般,没有一句客套话直接接过了箱子。我们高兴极了。

  回了老家,老人隔三岔五打来电话,讲给我们她孙子在学校的情况,同时关心地询问我儿子的学业。

  她说,回到了家乡,瞬间觉得心胸开阔起来,目力所及,可放眼远处,在住惯了的地方生活,还能多活十几年。她热情地邀请我们来年去他们那儿走走,到时亲自下厨做饭给我们吃,给我们正在长身体的儿子补充营养。

  住在二楼的他们搬走以后,我再也闻不到敖特尔奶茶的香味了。老人虽然只会在牧区放放牧,在家熬个茶,但她目光远大,意志坚定,面对生活的困苦,坚如磐石,对生活充满信心,有条不紊、有始有终地安排着自己的事情。我由衷地钦佩她。同时,在内心深处萌生了这样的想法,我既然认养了老人的孙子为儿子,那我就要给予他父母般的关爱,将他从阴霾的心绪中拉回,把他培养成一个对家乡有用的人才。

  人与人就是要相互扶持,唯有这样才能有意义地生活和工作。父老乡亲们,尤其是那些长者,他们朴实勤劳,用自己的处世之道经营自己的生活,他们“心系家乡,心系乡村,心系家族血脉”,并为此义无反顾,拼命向前。他们这种崇高的追求与精神,成为我前进的方向,我事业的动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