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身处乡下小学的自己常常陶醉在古人“青灯黄卷”优美的意境之中。
曾经所在的小学,深藏在重重的群山中,只有鸟儿能轻松飞过,一条羊肠小道像一根纤细的脐带,弯弯曲曲地伸出山外,像是在极力地索取营养。
夜幕降临,黑压压地罩住了大山。伸手不见五指,那些花花绿绿的草木渐渐退隐去,不见一丝踪影,山里的夜出奇的静,只有一两声狗吠的声音,幽幽地回荡在山谷里久久没有消散,如黑黑的凉飘进了人们的心里。一排低矮的瓦房漏出一两点灯光,那时山里的小学,收集着大大小小山里来的孩子。太远了,爬山涉水,太危险了,山里的孩子只能住校,晚上睡不着,带上煤油灯(自制的)到教室里看上几行书,多学点知识好考出山外。于是我想到青灯黄卷,这是古代书生给人的最深刻的印象。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豆微弱的灯光,映衬着一个孤寂的书生。书生衣着单薄,形单影只,一如这微弱的灯光,弱不禁风。书生只是一味埋头苦读,窗外是凄风苦雨,落叶纷飞。书生皓首穷经,满头已是白发斑斑,一声长叹,随着风声幽幽飘出。
学而优则仕,仕是书生读书的追求之一。光宗耀祖,报效国家,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呀!然而这并不是容易做到的。“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三年一大考,凝聚了书生们多少梦想。为了准备这一场考试,很多书生辞别亲人,一路奔波,进城进京赶考。当时交通不便,路途遥远,一走就走数百里上千里,一考就是一年半载。书生多是一匹马一书童相伴,孤孤单单上路,况且很多书生是穷苦人家,只能孤身一人,长途跋涉,风餐露宿。漫漫求仕路,白天不停地走呀走呀,天色晚了,便找一户人家或客栈投宿。如果在荒郊野外,寻得一破庙也是不错的了。
白天赶路劳顿,本该早早休息,但一想到白天赶路没时间看书,那只能靠晚上这点时间了,考试已经迫在眉睫了。一生心血,全在于此。心急如焚,怎能睡得着?于是点起一盏青灯,手握黄卷,摇头晃脑,苦读不已。寒窗无数,唯一温暖的就是心中那一盏灯。金榜题名,天下尽知。孤灯残照,形单心苦。漫漫长夜,厚厚黄卷,瞌睡不时袭向心头,疲惫不堪。家乡亲人在何方?这条充满诱惑的读书之路有多少书生在踽踽独行?又有多少人能走到光明的尽头?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知道茴香豆有四种写法,却一生穷困潦倒,被人打折了腿,了却残生。范进一生苦读,忍辱负重,修成正果,荣华一朝尽来,却疯疯癫癫,令人哭笑不得。蒲松龄一生无望,便寄予于意念之中,红狐青鬼,红袖添香,为这青灯黄卷增添了浪漫的气息。
巴山夜雨之时,雨打芭蕉叶,滴答答有声,恰似青灯之下手握黄卷人的声声叹息。多渴望有一句温馨的问候,有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然而回应的只是窗外的秋声。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不我待,忍受孤独,忍受寂寞,胸怀济天下之大志,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
自古英雄无纨绔,这青灯黄卷之下出来的人多是清廉奉公之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敢于直谏的魏徵,文才治天下的欧阳修,这些朝廷重臣,肩扛天下,锐意进取,振一代之辉煌。这是他们在青灯黄卷之中慢慢积聚的才气。如果他们受不了这番清苦,贪恋凡俗之欲,也许这番彪炳史册的功名也就遥遥无期了。
二
山里风大,常常是从窗子窜进来,把那微弱的灯光吹得左摇右摆,不小心就吹灭了,不得已用手挡住风。那手被尖尖的烟火熏得乌黑,弄得脸和书本脏兮兮的。风无意吹倒了灯瓶,煤油汨汨地流出污染一地,发出刺鼻的气味,更可怕的是如果不小心被灯火点着了,衣服书本都会被烧得干干净净,那损失就大了。
那时候能看的书不多,只有可怜的几本课本。它们被反复地翻在手里,洁白的书页被摸得黄乎乎的,很像那些藏得年久的古书。书角被磨烂了。动人的故事早已融进了内心深处,给寂寞的童年注入了欢乐。
那是黑夜真正黑的年代。白天大家抓紧时间把该干的活儿干完。天色晚了,像鸟儿归巢一样纷纷回了自己的家。全村黑麻麻的,就连偶尔漏出的几声狗叫也让人心麻麻的。吃饭的时候也不敢点灯,借着灶膛里的火光夹着菜,反正锅里也没什么,就是几片青菜叶,用不着挑挑拣拣,夹到什么就吃什么。吃完饭,一家人坐在黑暗里,黑乎乎的,像一座座大大小小的雕塑,一动不动。只有声音在肆无忌惮地飞扬,反正说话不需要光亮,表情神色怎么样都无所谓。累了就停止聊天,乖乖进入被窝,寻找一个梦来等待天亮。
没有电,煤油是限量供应,谁敢消费这奢侈品?只有母亲在给家人缝补过冬的衣物或者纳鞋底的时候,才勉强点上一豆煤油灯。但我们一提到要写作业看书,母亲就毫不犹豫地让出来,自己靠在一旁,借着从我们身子缝里透出来的光默默地穿针引线,时不时抬头笑眯眯地看着我们。
我们几个小脑袋挤在一块,瓜分着那点微弱的光。那时候,夜里还亮着灯光的家,一看就知道有读书人,让人羡慕几分。
煤油气味很呛人,光里带着黑灰,很微弱,得靠得很近,才能看清蚂蚁大的字。光扑到脸上,留下一道灰,连鼻孔里都积着。光有些暗了,得用尖针挑灯芯,炸出一些花火,才会更亮。灯身渗着油,脏兮兮的,不小心碰着,一手麻黑,又用手去翻书,书很快就变成了黄卷,皱巴巴的,似乎经历了多少个年代。
作业写完了,哥哥姐姐们很快睡觉去了。累了一天的母亲也受不了瞌睡虫的困扰,收拾好东西休息去了。我便偷偷摸摸拿出小说故事书来看,反正家里人看见我在翻着书页,很高兴,绝不会说些什么,尽管第二天煤油烧干了底,心疼得很。
有了煤油灯的陪伴,黑夜的黑充满着无限的魅力。喧闹的声音都消失了,出奇的静。黑暗把一切都淹没了,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牵扯你的目光。一豆灯光能够照亮的范围很窄,就自己身体的周围,感觉整个世界只剩下了自己,还有墙上粗黑的影子。没有干扰了,心就特别安静,精力全部集中到书本上,书里的内容理解得特别快,人物也记得特别牢。关羽千里走单骑,层层关卡,种种陷阱,一路走来一路打,过关斩将,看得是如痴如醉。《三国演义》那略带文言的叙述,被自己连读带猜地读下来,对人物的印象却是历历在目,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限。那种身临其境的情境特别深切。
《聊斋志异》让黑夜有了更深一层的意味。四周黑黢黢的,读着读着,隐隐约约好像有人悄悄出现,在眼前晃悠,就像书里那些半夜出现的妖鬼。有时候听到哆哆嗦嗦的有声音,光的尽头又有个影子,我吓得叫喊一声“谁?”“我,哈哈,胆小鬼!”是哥哥半夜小解,见我这么害怕。有时候是母亲在黑暗里摸索着做些事。但黑暗里的声音总是让人感到害怕。好在《聊斋志异》里的妖鬼都是前世受到冤虐的好人,都是投冤诉苦来的,并不害善良的人。尽管如此,看完书后,一溜烟回到床头,赶紧用棉被把自己的头包起来,仿佛有鬼追过来马上把自己拉走。
黑暗驱逐了喧嚣,留给人凝重的思考,所以现在即使有亮堂堂的各式各样的灯,我也是习惯了那种昏黄狭小的灯光。我关掉耀眼的大灯,扭开那安静的台灯。大灯一关,整个房间突然暗下来,很多东西突然消失了似的,只剩下我、影子和书本。这情境仿佛回到了多年前的煤油灯,只有一束光静静地照到洁白的书本上,照亮你需要看的那几行字上。你心无旁骛,只是盯着字,这些字乖乖地钻进你的大脑。此时此刻,大脑活跃起来,把书里的场景一一展现出来,很难理解的词句都迎刃而解,很多问题都豁然开朗。是的,现在的世界太喧嚣太浮华了,心灵藏身之地都没有了,到处是歌声飞扬,到处是舞姿旋转,人们陶醉在如海的声色之中,狂欢,纵情,没办法停止下来,一停止就苦恼,就孤寂,就发疯,就生病。灵魂也四处狂奔,不能在身上安顿几分钟。是不是这个世界太亮了呢?
目光找不到可以激动的地方,心慢慢地沉静下来,将目光无可奈何地游移于室内。看见书本很真实地站在那里,恭恭敬敬,似乎在期待着什么。大概是想填补此时此刻落寞的心情吧,我轻轻取下一本书,飞扬的文字与那乏味的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心情不自禁地逃出黑暗中的孤独,躲进了那活泼灵动的字里行间,整个身心被文字浸泡着。
在煤油灯下,我认识了安徒生,认识了伊索。他们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我饥渴的心灵。那个年代,电视电影都难以看到,想想生活有多么孤单寂寞呀!看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自己流了无数的泪,没想到有比我们还要苦的人。《皇帝的新装》又让自己忍不住大笑,没想到有些大人比我们小孩还愚蠢!《乌龟和兔子赛跑》告诉我们,不能骄傲自满;《狼来了》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眼前展现了一个自己从没感受过的生活场景,神秘的花园,多彩的大海,美丽的天上……
我的心每天都被这些幻想激发,沉浸在无限的欢乐之中,每次写作文时随意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总得到老师的夸奖。我不知道这和后来喜欢文学有没有很大的关系。但我的文学梦里弥漫着煤油的芬芳。
三
煤油灯让书本变得斑斑驳驳,脏兮兮。贪玩的双手也总是沾着微黄的尘泥。乡下的小孩很少想到洗手,除非要抓东西吃,到处是泥泞,地里劳动,田里干活,地上玩耍,没有哪个时候离开得了泥巴。这黄黄的双手不停地拿着书本,洁白的书页怎能受得了脏手的蹂躏,很快就变得泥黄了。看着别人还那么洁净的书,自己心里很是难过,也是很心疼书本的。于是就想着法子保护它。
书很少看到,课本就成了大家唯一的书本。不知怎的,大家对书充满着无限的敬畏,因此就把课本当作了宝贝。一发了新课本,大伙便急急忙忙回家找包装纸。有看完的旧报纸,有包装东西的纸,还有那些陈年的画报。最好的就是这些贴在墙上的旧年画和挂历。这些画纸光滑油亮,印刷着各种精美的图案,比较硬,可以保护书本。拿到以后,将画纸压到书本上,像裁衣服那样裁个大小,然后慢慢沿着书角小心翼翼地折叠起来,里里外外地包住。一看,结结实实了,便在封面用黑笔写上大大的“语文、数学”等字样,再踌躇满志地签下自己的大名,便大功告成,可以到处向同学朋友炫耀了。但这些画报挂历都是有人当兵或者在外面当干部的家才有的。
找不到胶硬的厚纸,有些同学就拿那些旧报纸来包,绝对不能让崭新漂亮的书本一下子就变得脏兮兮的。于是,同学们绞尽脑汁为自己的课本穿上衣服。有个同学的父亲不知道从哪里拿了一张当天的报纸,放在桌子上准备看,了解些新闻。当时没电视,更没网络,能看一两张报纸,就算够厉害的了。可能是临时有什么事情,搁下了报纸。那同学看到父亲不在家了,赶紧将报纸偷出来,撕成几份,分给同学们。父亲回来后,一看报纸没了,大发雷霆,但一看到是孩子包了书皮,火气慢慢压了下去。爱书的小孩总是不错的。
有了书衣的保护,课本就变得干净漂亮了。特别是那些爱干净的女同学,她们每次拿出课本,都让大家眼前一亮。平整的封面一点皱褶都没有,很光亮。书角也没有一点折皱,字迹清晰如初,乱涂乱画的痕迹都没有。有位同学的课本让大家惊讶不已:包好的书本熨帖,一页贴着一页,没有蓬松的感觉。勾画,标记,一点都没有。大家非常佩服这个同学的用心良苦,便偷偷观察他。书总是老老实实地待在书包里,舍不得拿出来看,就是在上课的时候,拿出来,摆到桌面上,便直挺着腰杆直愣愣地看着黑板,书本是紧紧合着的。老师很奇怪,慢慢走过来问为什么不打开书本?他朝着老师微微一笑,慢条斯理地说怕弄脏了。在老师严厉目光地追击下,他才无可奈何地打开,等老师一走,又悄悄地合上了。课本就这样静静地躺在桌面上,一直到下课,也没有被打开过。期末考试都是几分几分也毫不在乎,后来不知读到几年级,这位同学不知所终了。
那些爱惜书本的同学对书本总是那么小心翼翼,轻轻地取出来,放到桌面,用手压过一遍,慢慢地翻到要看的那一页。手就不再碰了,只是看着。下课了,又轻轻地合上,平整地放进书包里。当然,保护最好的要算女同学了,大概她们平时就爱干净,不会到泥地里打滚,尽情地玩泥巴,偶尔去了,也赶紧洗手或者擦手,一副白净净的样子。男同学们就大大咧咧了。一上课,哗啦啦地掏出课本,啪啪啪地甩到桌子上。没过几天,课本的面目就大变脸了,损的损破的破。拆下书衣,就剩下书的封面依然簇新,跟内页形成鲜明对比。
奇怪的是,把书弄得有些黄的同学大抵上成绩都是不错的。可能是因为翻的次数多,课本自然就烂得快。“读书破万卷”大概也有这一层意思,虽然多是指读透读懂。书要读懂,自然要翻很多遍。老师讲课的时候,手指便对着课本上相应的地方,来回地划,甚至用笔勾画重点难点,在旁边批注老师讲解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课后又不时翻看复习,写作业有困惑的地方,又拿出课本细细地看着。一天当中,课本就被翻阅了无数次,纸张渐渐起了折角,软了,甚至掉了角,变成旧书模样。
现在的书衣就很缤纷多彩了。不管爱不爱书,都要给这书本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老师刚发下新课本,每个同学就急急忙忙往文具店赶,店里已经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衣。这些书本有大有小,五彩斑斓,像是开了一桌子的花在那里等着。有纸壳的,更有薄膜的。那薄膜作书衣,很方便,很适用,不小心弄脏了,湿毛巾一擦,又新洁如初了。图案更是丰富多彩,有白雪公主的,有拇指姑娘的,有小白兔的,有奥特曼的……书套上了衣服,更加漂亮了。
同学们像是给自己挑选新衣服一样,蹲在桌边耐心地选着,翻了一张又一张,突然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地挑出一张,高高兴兴地收好。女孩子偏向粉红,画有公主、花朵、蝴蝶等精致图案的书衣,似乎是要穿在自己身上。男孩子则偏向奥特曼、孙悟空等勇武有力的书衣,不怎么喜欢花里花哨的。嫌它遮挡课本的,就选透明无色的,一套上去,整个课本看得清清楚楚,很是方便。不管怎么样,刚刚拿到手的课本太惹人喜爱了,心疼,赶紧套书衣,时间一久,上课翻上翻下,嫌着麻烦,干脆一扯一扔,专心读去了,只等待期末考试一个大大的满分,那个才是最漂亮的书衣。
四
微弱的煤油灯在如风的岁月中顽强地飘摇,终于熄灭了。乡村建设开始了,村村通电工程已经全面铺开,那身着制服的电网工人在山里忙碌着。
寂静的山谷里,开始热闹起来,那些穿着橘黄色制服的电业工人陆陆续续地来了,驾驶着一辆小型拖拉机,运着那粗大的电线杆。工人们爬上陡峭的山脊,立下电线杆,沿着山势架过来,跨过小溪,飞过山崖。工人们系着安全带,穿越那陡峭的山坡上,不管头上烈日炎炎,汗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日光晒黑了他们的脸膛。附近的村民都纷纷给工人们送水。没几个月,一条条黑色的电线飞架山岭,穿进山里那一排排低矮的瓦房,希望也就源源不断地送进来。
游学产业链初步形成,管理日趋规范。游学产业属于教育和旅游的交叉行业,主要通过校外教育、教育旅游、户外活动、亲子体验、研学修学、人文旅行、社会实践、营地教育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群体提供教育服务产品。从现有市场数据分析,60%~70%的份额由国内外合作学校直接对接而形成,20%被中介机构及教育培训机构的假期游学项目占据,通过旅行社组织的占15%,另外,这几年纯游学产品网络平台正在兴起。
学校从山外买来崭新的灯泡,安安稳稳地放在教室里。电线接到了学校,准备点灯了,全校的师生都集合在一起,像星期一升旗那样庄重,穿得整整齐齐的。打开开关那一刻,灯一闪亮,大家欢呼雀跃,互相拥抱,庆祝这难忘的日子。电灯发出黄色的光,把教室照得清清楚楚。大家崇敬万分地望着这一盏带来光明的灯,那煤油灯则成为了悠远的记忆。
大伙安安静静地坐在明亮的灯光下,满心欢喜。当发现头顶挂着一根细长的日光灯的时候,黑夜也变成了白天,黑暗彻底地走了,让自己感觉失去了一些朦胧的诗意。心里还是觉得失去了点什么。日光灯高高挂在头上,虎视眈眈。一切都暴露在它的目光之中,谁都不敢轻举妄动。教室明亮如白昼,光都是纯白无瑕的,你不用担心像煤油灯一样明明灭灭,夜晚也就变成了白天的一部分。白天,老师滔滔不绝地传授了很多新知识,一节接一节,排得满满当当的。知识就像吃的饭一样需要不断消化,才能变成自己的。这个消化过程就放在了晚上,很多科目把作业布置在了晚自习时间。
晚自习铃响,不能像以前用煤油灯那样懒懒散散,大家急匆匆地走向教室,甚至不由自主地小跑起来。讲台上班主任或者班干拿着本子像正课一样已经开始点名。黑板上列满今晚要完成的各科作业。密密麻麻的任务让大家感到一些压力。一落座,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作业本,埋着头,沙沙地写起来。那灯光很给力,把书本上的每行字都照得清清楚楚,不用费什么劲就能看到。非常佩服这些科学家,他们能够把那滔滔而流的江水化为电,又将电化为力量和光亮,把黑暗赶走。在不断的思考中,同学们纷纷交了作业,讲台堆起了一堆高高的作业本,让大家很有一种成就感。
那些精灵的同学作业完成得快,闲着没事,便讨嫌这太亮的灯光了。因为这白亮的光把每个角落都照透了,没有一点遮掩。这些眼睛便滴溜溜地转,寻找那些可以散心的目标,比如墙上的画,同学们的玩具,忍不住借来玩玩,甚至跟同学聊起天来。心儿随着光在到处乱飞,无法安静下来。
太亮的灯光把四周的一切都暴露无遗。墙上的画让人浮想联翩,跟随画里的蝴蝶飞到空旷的田野里,如果有树林,树上结有果实,你又情不自禁地流口水,恨不得马上去摘下一两个尽情地享受。有了亮光,四周的声音多了起来,走动的,哼歌的,一一进入耳朵,扰乱着你正在思考的头脑。
回到宿舍,离开了教室里那白晃晃的灯光,你可以拥有自己的小天地了。床头安放一个别致的小台灯,灯光有白炽的,也有橘黄的。台灯一扭,一圈淡淡的橘黄的灯光罩住了你。四周是幽静的,你可以拿出你喜欢看的书,慢慢欣赏起来,像是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一行一行地看,一页一页地翻。没有任何声音来打扰,同学们也各做各的,互不干扰。在这样幽静的灯光里,即使是很难理解的知识点,头脑也转得快,似乎一下子就解决了。
这样,台灯便有了很强的个人意味。喜欢动物的就买一个大象鼻子一样的台灯,伸在自己的床头。灯架也各式各样:有蓝色的,有红色的,可爱迷人。灯光五彩缤纷:有白光的,有蓝光的,有黄光的。一个宿舍就成了一个小小的灯的世界。但是各自的光就罩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绝不超出去侵犯别人,影响别人。每个人就这样静静地看书。
黄灯代替了青灯,依然弥漫着浓浓的读书意味,白卷也代替了黄卷,蕴藏着更多的知识。读书的心境依旧。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