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发的作品,全部出自参加“三少”笔会的新老作者之手,细细品读,慢慢回味,我们欣喜地看到,呼伦贝尔文学在一届届笔会的推动下,正以文化自信,铸就着新时代文学的精神根基,呈现出“今年花胜去年红”的繁荣景象。
王玉亮、吴俊的小说,均以现代年轻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前者的故事看似普通,但通过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及矛盾的转变,让人感受到了草原上的新生代已不拘于传统,他们的所思所想,在草原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凸显着现实意义。而《如铁般飞逝》则将三个年轻人的内心坦露在阳光下,不惜笔墨,不露声色的情感描述,让矛盾交织碰撞,没有答复的沉默里,是人性的真实。
“秋已经很深了,大地已染白霜,空旷的田野上只有嬷嬷不断弯腰起身的背影,她踩痛了土地,刺痛了月亮的眼睛”……这是昳岚在散文《嬷脸上的微笑》中对母亲的描写,如同一幅油画,让我的泪水模糊了那弱小而又背负沉重的身影。
人情练达即文章。罗海燕的散文《忘尘事》,则是以女性的眼光看待着人间尘世,在感悟体验中提出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让人钦佩她观察的细腻,提炼语句的精准。顾玉军的散文《诺敏河畔》(外一篇)以河与树为对象,以情与景为延伸,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突显了本土历史文化,用油画般的色彩勾勒出自然风光的壮美;《黄檗之美》则在黄檗树“大起大落”的变化中,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沧桑。
老作者丁永才的组诗《用胸膛行走呼伦贝尔》,孛·额勒斯的组诗《孟根楚鲁情歌》,后起之秀景绍德的组诗《草原列》……均是力作佳篇,他们选取生活的角度、叙述的语言、创造的意境等,均让人耳目一新,视野顿开。
我们知道,“一个作家写人性永远是不错的,因为人性是最复杂的。作家能否走到底,拼的不是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占有什么样的素材,而是精神时间的韧性、广度和深度。如果碰到瓶颈期,也没有什么不好,瓶颈是妖娆的障碍啊,能从它颈下爬出来,必定会脱胎换骨的。”(迟子建)
纵观呼伦贝尔文学四十年,几代文学人薪火相传,倍出的精品已成为激励本地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源泉。当前,不断用优秀的作品去反映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已成为我们创作的主线,相信我们的作者会借“笔会”的契机,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挖掘出更丰厚的“宝藏”,创作出更上层楼的新作。也相信我们的读者会在本期的阅读中,读出“今年花胜去年红”的娇美与芬芳。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