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人文的世界屋脊

时间:2023/11/9 作者: 西藏文学 热度: 13745


  洪铁城:全球人居环境论坛规划设计委员会委员,中国婺派建筑学说创立者,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从事城市规划50多年,获国内外大奖数十项。现任国内建筑界四大刊物编委,江西婺源、四川渠县、浙江东阳等十多个城市规划顾问。已正式出版专著30多本,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南方周末》《解放日报》及《江南》《上海文学》《星河》《星星》《浙江诗人》《诗探索》《江南诗》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部),有十多部作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大奖。被著名诗歌理论家骆寒超称为“艾青的传人”。

  冒险西飞拉萨

  冒险从杭州飞成都然后转机抵达拉萨,很热,那年那月那日。何言冒险?因为当年虚岁65的我,连续好多次——有在田野考察途中,有在长途奔波的车上——鼻血像水龙头一样喷出。有一次是在熟睡的凌晨四点,满满一地,吓得太太差点魂灵出窍。一家人慌忙把我送医院急诊,一查是高血压所致。于是老老实实住院,一住七八天。如此状态跑到海拔四千米左右的高原城市会不会出问题,回不回得来,老伴甚是担忧。然而不能不去。我说:“这次全国会议的通知上白纸黑字写着有我一个报告,如不去,岂不让组织者‘放空炮?”太太无言以对。当然她不知道有个小秘密,因为我这辈子从灵魂深处五体投地感到钦佩的、堪称天底下设计超绝的布达拉宫是其中之一。现在机会来了,岂能错过。

  飞机降落贡嘎国际机场。天特别的大,大得一望无际,没有任何阻挡,特别的蓝,蓝得好像用水洗过一样,干干净净,一丝不染。但我暗底里觉得遗憾的是从机场到住处,一路上没有让我先睹为快地看到布达拉宫。

  到宾馆放好行李,我拎着相机想出去。姬副秘书长说不能出去,晚上自治区住建厅请几位品尝藏餐。席间我心猿意马,没有多说话多喝酒,心里想着全是布达拉宫。餐毕我拉两位朋友赶去市中心。哇!广场好大,人不少,灯火辉煌,有巨大的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还有音乐喷泉,喷得火树银花很高很大很漂亮。但我要顶礼膜拜的是布达拉宫。

  夜空瓦蓝瓦蓝,布达拉宫高高在上耸立半空,在淡淡幽幽的彩色灯光中,像玉宇琼阁,巍峨庄严,朦胧飘渺。宁静庄重的仪容,以大水池的倒影赐我最近距离的微笑。我默默合十仰首膜拜,一股子暖流像雅鲁藏布江水,倏然间灌入身体里。

  红山应天接地

  布达拉梵语音译普陀,意为观音慈航普渡众生的佛教圣地。相传公元6世纪时,雅砻部落第28代赞普拉脱脱日年赞看中拉萨红山之顶这块风水宝地。后来到了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造,可惜建好之后毁于? 雷火。

  到17世纪中叶,也就是公元1653年,达赖五世受清朝册封后,委托第巴·索朗饶登主持修建了白宫;五世殁,又由总管第巴·桑结嘉措主持建了红宫,前后历时50年。

  岁月蹉跎,时光如梭。到了1989年至1995年间,中央人民政府拨巨资进行了维修与扩建,布达拉宫现占地达到10多万平方米。其中主楼13层(实际9层),石木结构,从山脚到建筑顶端总高115.7米,相当于现代建筑三四十层之高,东西长420余米,南北宽300米,共有大大小小房屋万余间,总建筑面积为13万平方米,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体形最高的藏式宫堡建筑群。比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教堂——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正面宽115米,纵深211米,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面宽大了3.65倍,纵深大了1.42倍,高度高了2.55倍,总面积大了5.65倍。

  这是用一块一块当地石头和一束束赭红色白玛草砌筑的宽度、长度与高度,是用干净漂亮、纯粹圣洁的藏族智慧砌筑出来的宽度长度与高度啊!

  当晚看布达拉宫看得特兴奋,兴奋得很晚很晚才睡着。好像稀里糊涂醒了好多次,好像都是脑袋瓜隐隐生疼醒过来的。记起来了,人家说高原反应一是呼吸有点窘促,二是因缺氧导致头疼。大概这就是高原反应吧。我心里想如果只是这么点反应,那应该不成问题。于是赶忙打电话告诉太太,免得她千里万里地担忧。早起来到大堂见到姬副秘书长,她说有个年轻代表昨晚头疼得彻夜不眠,问我怎么样?我说:“最初有一点点头疼,现在没事了。”她连声称好。

  按老习惯早餐前我要出门散步,于是顾自走出宾馆。走着走着眼睛一亮,又走到了布达拉宫广场——缘份啊,这下可以看看布达拉宫在晨光中的容颜了!然而事不凑巧,早晨天阴,刮风,几块巨大的乌黑云团正好压在布达拉宫顶上,好像铁块一样很沉重的样子。然而布达拉宫顶天立地安如山,巍然纹丝不动。空气很清新,吸进胸腔有股子凉爽的感觉。人车也不多,你来我往很有秩序。绝对的圣地,拉萨的感觉独好。

  两宫浑然天成

  会议第三天议程安排,参观这个闻名全世界的建筑群。天气晴好,碧空如洗,红日如盘。姬秘说:“布达拉宫每天参观人数有严格限定,我们票是早订的,要不初来乍到很难弄到。”代表们一个个点头致意,然后乘车来到东南入口排长队进门,随着拥挤的人流顺着宽阔的大石阶慢慢拾级而上。

  布达拉宫以横贯两翼的白宫和居中重峦叠嶂般的红宫为主体,其东、西两端各以一个大堡式建筑收头,显得颇有章法。

  西区的南坡,为一大片层层叠落的僧侣住宅,此处通风好、日照好、视线好,十分适于居住;红宫的北坡,有一组专供达赖亲属探视时使用的建筑,面积较小,亲切宜人,内装修以暖色为主,自有一番温馨之感;宫前山脚边,约有6公顷面积的平坦地,设有印经院、管理机构、守卫室和监狱,用厚重大块石砌就的城墙围至山脚,形成了封闭式的院落,显得很是森严,神秘。

  經过Z字形曲折有致的、高高的、数也数不清档数的石台阶上至山腰,我们来到白色块石砌筑的白宫部分,主体高七层,有棱有角,挺拔坚固,一气呵成,极其雄伟。白宫里面最大空间是东大殿,大门上方悬挂着大清朝廷赐的“振锡绥疆”匾额。这大殿是达赖喇嘛举行坐床、亲政、册封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白宫顶层,有两套达赖专用的住房,因为终日有阳光朗照,故名东日光殿和西日光殿。殿前有宽敞的露台,我们登临至此,拉萨城尽收眼底,一种君临天下之感油然而生,是拍城市鸟瞰照片的最佳处。

  在白宫中间位置红色外墙部分是红宫,高七层,为达赖喇嘛接受参拜的所在,设有经堂、佛殿、政厅、藏经楼,也是历代达赖喇嘛灵塔的存放处,为整个布达拉宫建筑群的核心,建筑的高潮。红宫前的庭院,别称娱乐广场,四周有围廊,并设置着数十座佛堂和经殿。下面四层依山体而建。第五层中间为大聚会殿,即红宫内部空间最大的西大殿,一次可容500名喇嘛诵经。殿中正上方悬挂着乾隆皇帝亲书的“涌莲初地”匾额,达赖坐床及重要的政治、宗教活动有时也在西大殿举行。

  红宫中间最高的平台上面,建有3座汉式歇山大屋顶的金殿,飞檐翘角的,还有八座金塔,全用纯黄金簿片包裹。其中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高14.85米,据说外装饰用金片万余两,然后还用了2万多颗宝石镶嵌,总耗银100多万两;略低位置的十三世达赖灵塔,外包装用黄金1.2万两,镶嵌宝石10万余颗,在阳光下,金殿、金塔,座座都是金光灿灿的,像一顶顶皇冠,像一块块宝石,把整个建筑群点缀得特别的辉煌,特别的瑰丽,特别的神圣。

  然后位于布达拉宫制高点,是现存最早的两座建筑之——法王禅定宫,是岩洞式佛堂。里面有文成公主生前使用过的土灶,相传藏王松赞干布曾在此静坐修法。现在里面陈列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及其大臣禄东赞等人的塑像,一个个姿态各异,衣褶线条流畅,面部表情含蓄,目光炯炯有神,像活人一样,让人叹为观止。

  我好像刘姥姥

  移步进入布达拉宫里面,我一边目不暇接地观赏,一边匆匆忙忙地叩拜,兴奋得晕头转向。数不清走了多少个庄严恢宏的殿堂,说不清看了多少个精美绝伦的宝物,至于内部的木雕堆塑、丹朱彩绘,那真是数不胜数。用手扶着一道道光滑的、带有几分温暖的门框、柱列,在高高悬挂的经幡的晃动之中,在浓浓藏香的熏沐之中,在悠悠钟罄的缭绕声中,我真的,真的比刘姥姥进大观园更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在汹涌的、但又是静寂无声的人流里,我傻傻呆呆地不辨东西南北,说不出道不明内心深处林林总总的感受。真的,此时此刻我方知自己笨拙透顶,笨拙透顶得坐在桌前面对电脑,不知何从下笔。

  瞎子摸象,摸到哪里算哪里——写写大东门吧。朱红漆的梁柱,靛青色的勾画,7个浮雕贴金兽面及7个白色奇兽的门当,很灵巧,很凸显,有着无可替代的藏文化特色,视觉冲击极强。多得数不胜数的壁画,廊道上,经堂里,圣殿中,无处不是满眼的绚丽多彩。红宫第五层中央大聚会殿(即西大殿)正上方,有一幅《五世达赖朝拜顺治皇帝图》——大清顺治皇帝身穿朝服,颈挂宝珠,面部极为谦和而庄重地端坐在大手上方,形成了构图中心,又是画眼所在;五世达赖身披袈裟双腿盘坐在莲花宝座上,位于顺治皇帝右方略偏下,头稍低,双目仰视皇上,像在报告喇嘛教方面的事情,很认真,形成了图面的视觉副中心。他们两人下方,围坐着好几十个清皇朝臣僚和喇嘛教徒,还有很多鼓乐者和敬酒者,各个姿态有别,面带微笑,栩栩如生。整个画面构图十分饱满,严谨,可谓主从得宜,色彩谐调,场景相当壮观。这不仅仅给人提供了绘画艺术和宗教建筑室内装饰的形式和技巧,还有朝廷重视西藏、重视藏传佛教的内涵,以及民族团结的意义。

  我由衷地惊叹,这贴了金箔比琉璃瓦还珍贵数百倍的歇山顶四坡重檐大屋盖,这大大小小、长长短短披檐下的飞椽,这大门额枋上描画得栩栩如生的两龙戏珠,这用木雕彩绘精心制作的斗栱结构与雀替,这用瑞兽形状装饰而显得特别生动的门当,这金碧辉煌的匾额,这天花顶棚绘制的八卦卦爻与十二生肖,这佛菩萨趺坐的莲花宝座,无不显现着炎黄裔孙的血缘,无不显现着炎黄裔孙的命脉。

  至于精美而神圣的灵塔,达赖供奉的乾隆皇帝画像、牌位等等,一下子也道不完看不尽,我不多点评了,读者诸君有机会亲临拉萨,说不定比我有更多的收获。

  默念仓央诗句

  行程中另一个安排是去纳木错,来回一整天。据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咸水湖。湖水像镜子一样清澈,比世外桃源还漂亮。纳木错意为天湖、神湖,有五个岛屿立于万顷碧波之中,传说是五方佛的化身。每到藏历羊年四月十五日前后,有西藏当地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地僧人信徒不畏千里前往圣湖,以寻求灵魂的超度。姬秘说这是到藏游客不能不去的人间? ? 仙境。

  然而我决意忍痛割爱。公开说海拔太高不去了,其实人家不知道我暗底里又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冒险来拉萨一次不容易,我要再一次拜访布达拉宫。

  窃以为在这个世界上,唯有布达拉宫是看不够也看不厌的杰作。

  西藏自区文联副主席、诗人陈人杰告诉我,布达拉宫建造是没有图纸的。北京故宫有烫样,建造布达拉宫全靠大匠们的智慧——依山就势利用地形的智慧,就地取材运用生态材料的智慧,有章有法安排空间功能的智慧,此起彼伏虚实相间地制造艺术效果的智慧,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精雕细刻的智慧。420多米长,300多米宽,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巨大无比,大匠们如果没有海阔天高的胸怀与智慧,怎么可能五十年如一日地驾驭?作为建筑师的我,实在无法想象。

  于是一早我又单独行动。里面看过了,今天再看外面。我匆匆拿了大相机赶到广场,先在不同角度、不同距离惬意地观赏蓝天白云下的布达拉宫,忙个不停地寻找灵感,忙个不停地拍照。然后,依依不舍地——真是依依不舍地,从北京中路西头往东头一步步慢慢地走、细细地看,走到布达拉宫东头当年尚未打通的娘热路左转弯,由南往北一步步慢慢地走、细细地看,然后拐到布达拉宫后面的林廓北路左转弯,自东往西一步步慢慢地走、细细地看,再然后抄小路自北往南一步步地慢慢回到北京中路,回到廣场。为什么要一步步慢慢地走呢?因为我怕自己匆匆忙忙、冒冒失失、粗心大意会错过布达拉宫的好角度、好位置,错过拍下好照片。

  是的,就这样花了大半天时间,从一早到下午二点多钟,我一步步慢慢地围绕布达拉宫走了两整圈。那年,布达拉宫后面正在大兴土木搞景观建设,有些地方不好走,但是能靠近布达拉宫的地段我都尽量靠近了。我心里想着,靠近些能够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布达拉宫的体温,能够听到布达拉宫的呼吸声,即便很微弱,那也是我三生有幸,也是我的福份。

  伟大而神圣的布达拉宫呀,就这样,我美美地亲近着,观赏着,品味着,拜读着,收获着。我默念起仓央嘉措优美动听的诗句: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

  尽显地方智慧

  布达拉宫建在拉萨人称为红山的玛布日山的山顶,坐北朝南,是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信赖自然的选择,同时也体现了巨大无比的驾驭自然的能力。

  所谓“尊重自然”,就是充分利用山体空间的长度、高度、宽度和坡度、坡向及形态变化,因地制宜地安排建造宫室;所谓“利用自然”,就是合理地利用山体的高低错落与空间尺度大小,而不用外地司空见惯的做法,硬梆梆人为劈出一个平面或填出一个平面,导致自然生态的破坏;所谓“信赖自然”,就是以自然山体为基座,依山就势设置不同功能、不同规模、不同标高、不同大小的房屋,从而使建筑获得结构上、视觉上最为良好的稳定感、着实感、坚固感;所谓“驾驭自然”,就是设计者主动利用自然山体起伏的特点,巧妙布置建筑的大小空间、大小平台、不同层次、不同体量,以及建筑的进退、尺度、比例,使建筑取得最主动、最完美地与山体结合的良好效果。因此,我认为这个设计成果,可以说达到了鬼斧神工、天衣无缝之境? ? ? 地了。

  布达拉宫虽然体量很庞大,相当于现代建筑三四十层高度,但整个建筑就像从玛布日山顶上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一样,与山体浑然一体,很巍峨,很坚固,没有丝毫做作别扭的感觉。这就是我作为建筑师看到的,一个项目规划和设计取得的最为难能可贵的自然之美。我为之五体投地地钦佩。

  此外我还看到,辅楼白宫大面积的水平展开的白色外墙,与附近山峦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形成了远近遥相呼应的大画面的主色调呼应之美;我还看到,居中主楼红宫外墙的红色,在白宫之白和远山白雪的映衬中显得鲜艳夺目,又是环境大背景与建筑大体量的极其惊艳的对比之美;我还看到,红宫的红色与白宫高低不一的平屋顶檐口及大台阶栏杆压顶的红色,有着良好的上下呼应之美。就这样,整个布达拉宫建筑以色彩简洁明快,与湛蓝湛蓝的天幕,与黄绿相杂的山体,形成了宏观画面上的色彩搭配之美,然后还有建筑群各个宫室大小体量的比例交叉关系,高低进退的穿插,外墙面峻峭挺拔和水平檐口的舒展平缓,与四周巍巍丛山走向坡势形成了大对比,对比得叫人找不出任何可挑剔的地方。啊,伟大而神圣的布达拉宫,就这样,我幸福地亲近着,观赏着,品味着,拜读着,收获着。

  堪称建筑奇葩

  因为篇幅关系,我不写布达拉宫步移景异、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四度空间之美了。看官们跟我圈绕玛布日山走一圈,肯定可以发现布达拉宫其实还有着不同方位不同角度的、丰富多彩的光影效果之美和奇幻的空间效果变化? ? 之美。

  很多人知道,纯粹的藏族建筑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用石头砌筑墙体,墙面略为上倾收分;二是多采用平屋顶。这可以从大量的藏族民居中找到印证。白宫红宫是藏式的平屋顶,一目了然,然后在几个规则的白色大体块当中,用红宫引渡,把人的视线引向最高峰,在最高峰建了三座飞檐翘角的金殿,耸立在红宫屋顶的大平台上面,像九重云霄的玉宇琼楼一样美不胜收。这真是发于想像之外、构在情理之中的神来之笔。

  同时,还可以说这是最最时髦的、后现代主义的“传统与现代嫁接”的构图手法,让人看了感到很显赫,很文化,很前卫,很永恒。这是继承弘扬地域文化的壮举,是政治、宗教、社会、环境关系和谐共生的标志,在整个中国建筑史乃至世界建筑史上,堪称最最超迈、最最先锋、最最和美的作品。

  主体红宫及其上面几个大屋顶,以其高度形成了拉萨的城市竖向轴线,上端金黄色的金顶在蓝天白雪的映衬之下,形成了永恒的光芒,显现着画龙点睛般的诗眼之美。在视觉上,这些飞檐翘角的曲线,以及建筑群下部大台阶此去彼来力克群雄般的斜线条,不仅消除了大量的水平线、大小块面当中难免出现的呆板和视觉疲劳,而且获得了弧线、曲线、坡线与水平线、斜线的良好对比效果。可以说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传统建筑当中,这是绝无仅有的伟大? 创举。

  而且白宫、红宫与金殿、金塔,除了色彩对比之外还有强烈的建筑材料质感、肌理的对比效果,不但表现在整个建筑群的对比上,更表现在与大环境的对比上。金殿、金塔是极其光洁闪亮的材料,白宮、红宫是粗犷毛糙的材料,对比得十分强烈而明朗;整个建筑群从远景效果看是人工的、几何形的,周围群山是原生的、自然的,因此我们发觉还有着宏观的大画面、大背景上的色彩、质感、形态和线条的对比之美。为什么任何人面对布达拉宫都能拍出漂亮的照片呢?奥妙就在其中。

  仓央嘉措优美动听的歌声,又在我耳边荡漾: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一个文化工厂

  伟大无比的布达拉宫,是喇嘛教的传播场所,是藏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佛陀、僧侣们居住的场所,只有选在真正可以上接天气、下接地气的风水穴位,才能显现喇嘛教的神圣和永恒。因为选址定位很理想,很准确,所以布达拉宫如愿以偿地实现了宗教思想的核心价值,而且表达得淋漓尽致。

  真是十二万分地让人钦佩啊!

  其实布达拉宫相当于一个小城市。布达拉宫日常可容僧众2万余名,加之香客,难计其数啊,这不就像一个数万人口的小城市吗?

  而把布达拉宫做得如此之大,我认为除了表现宗教的至高无上,表现有容乃大、普渡众生的宗教意义之外,还有着为僧众抵御酷暑严寒恶劣气候环境构筑一个冬暖夏凉的庇护场所的作用。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创举!

  由此让我想到了,面对抵御全球气候变热、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等严重问题,当年甩出“广普城市”新概念、提出建设“巨大的文化工厂”概念的雷姆·库哈斯,说人在这种“孤岛”里面可以一天甚至几天不出来,“能消磨城市人所有清醒时刻的时间”等新鲜词儿,我觉得他是从布达拉宫得到启发,得到佐证,才赢得中国央视大楼建筑方案设计资格的。

  难道不是吗?

  行文至此,我再说说布达拉宫的生命之美。

  说它的生命,一是表现在时间上,三四百年了,风风雨雨坚固如初,至今还是崭新的样子;二是表现在艺术上,我觉得它既是古典的、民族的,同时还有现代的、后现代的神韵。

  这样说,绝对的不牵强。那些不开门窗洞口的大块面墙体,如东入口大门边的墙体,高30米、宽70余米,面积计2100多平方米,该是多么大胆、多么气派的块面效果?那白色调、平屋顶和自由平面、自由立面不规则的处理,显得多么随意、多么潇洒、多么自如,难道这不就是柯布西埃生前提出现代派建筑的几个原则么?再看平屋顶上面出现的飞檐翘角,那室内空间丰富多彩的装饰,不就是“文脉、暗喻、装饰”的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语言吗?

  还有一点表现在功能的完整性上,任凭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布达拉宫都是坚固的、美丽的、适用的,不会在时光的流逝当中逊色、削减、衰退。这是什么?这就是真正的百年大计,就是可以令当今建筑师规划师们汗颜的、真正可持续发展的伟大作品。

  可惜我的能力有限,对布达拉宫的研究不深不透,估计再花一辈子精力也难以领悟它的全部奥妙。但是,我毫不怀疑地认为,在整个中国建筑史上,布达拉宫是最永恒、最伟大、最具魅力的建筑设计作品。不管当时建筑落成之际可以如是评价,即便到了當下,甚至可以说再过几十年几百年乃至更为久远,布达拉宫建筑艺术的辉煌都是很难被其他宗教寺庙建筑所替代、所超越的。它的美是永恒的,绝不会因为什么主义、流派的出现而磨损其光芒。建在山顶上的寺庙、教堂,在国内国外都有佳例。但是,要达到布达拉宫规模之大,举世无双;要达到布达拉宫功能之全,寥若晨星;要达到布达拉宫数百年仍然香火兴旺,绝无仅有。

  布达拉宫应该是当之无愧“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人文世界屋脊

  南无布达拉宫——伟大无比的布达拉宫!

  走进您的厅堂,我听到了世上最最原真的钟鼓声;走上您的露台,我看见了世上最最纯净的蓝天白云;走近您的窗口,我窥视到世上最最迷人的清风? 明月。

  放眼世界,我们看到很多很多建筑,是呆呆板板千篇一律的火柴盒;很多很多建筑,是同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定型产品;很多很多建筑,活不了几十年就寿终正寝被拆除;很多很多建筑,是被克隆了数百年的假古董;很多很多建筑,形容枯槁像无人疼爱的孤儿;很多很多建筑,多是没有灵魂没有文化的行尸走肉;很多很多建筑,丑陋得奇形怪状难入大雅之堂;很多很多建筑,只能被人称之为“住人的机器”;很多很多建筑,除了当花瓶就没有其他意义;很多很多建筑,早已成为被人唾骂千百遍的垃圾;很多很多建筑,不是文明进步的标志,而是设计者遗忘的耻辱柱。

  但,布达拉宫,是绽放在高原雪域的灵芝,是数百年来不曾停止转动的经轮,是华夏裔孙高昂蓝天的额头。

  布达拉宫与珠穆朗玛峰并驾齐驱。一个是整个地球自然地形的世界屋脊,一个是全人类建筑文化艺术的世界? ? 屋脊。

  最后,请允许我用拙著万行长诗《豁口》第三乐章“城市篇”中写拉萨的一段诗句作结:

  我五体投地/十辈子,数不清有多少房间/十辈子,数不清有多少柱子/十辈子,数不清有多少台阶/十辈子,数不清有多少标高/十辈子,数不清有多少佛像/十辈子,数不清有多少转轮/十辈子,数不清有多少喇嘛/十辈子,数不清有多少故事的/布达拉宫啊/神圣得叫我除了五体投地/无以表达我的五体投地

  编辑导语:作品讲述了作者如何到拉萨,与布达拉宫怎样相见,由此对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楼宇结构、历史演变等进行了充分的文字叙述。与以往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作者将布达拉宫的建筑与世界上的其他建筑对比,继而对其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责任编辑:次仁罗布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