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青春的印迹 , 我已走过了精彩的青春年华。从紧张忙碌的高中时代到五彩缤纷的大学时代 , 从英姿勃发的青年教师成长为笃定坚守的“幼教人”,许许多多深刻的往事映入我的脑海。今天,我县爱国卫生七个专项活动迎接省级核查,我驾驶汽车穿过干净整洁的街道,置身于卫生文明的农贸市场, 呼吸着小城里熟悉又清新的空气,看到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个我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地方 , 承载我的童年 , 我的青春,我最美好年华的地方,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让我自豪。是的, 我爱我的家乡 , 可我说不出来 , 也找不到最贴切最动人的词来表达。此刻我真想成为诗人或作家 , 把一切好听的优美的词句浸在自己的血液里 , 唤出我家乡的俊美来,让那些迁客骚人也能随着我的笔去我的家乡看看。
家乡,当我用文字轻轻地触摸你熟悉的脸庞时,你早已伫守在我心头的沙丘上温情凝望。家乡如我慈爱的母亲,我是你久别的孩子,心中藏着一颗思念的种子落入异乡里。时常在心里生根,在梦里发芽,融入你怀抱时任幸福蓬勃一怀思念之花,回想你的模样,心中不知不觉温暖流淌,微笑点亮,任幸福漫延一地快乐的孩童时光。我的家乡在素有“荷城”之美称的姚安。我出生在一个叫清河莲花池的小村庄,这是一个不到三千人的小村落,和很多的同龄人一样,在这个到处充满回忆和憧憬的西南山城里,我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时光。
很小的时候,我总是很好奇,为什么我们村没有荷花,会以莲花池村命名?后来从一位老爷爷哪里得到了答案:传说在古时候, 莲花池在山的两边,方圆几里人烟稀少,这个地方有条河,叫蜻岭河,河里住着一对金鱼颇通人性,每当干旱时节总能腾云驾雾, 带来甘甜的雨水。这对神物主宰着这里的水泉,也主宰着当地百姓的生存,乡亲邻里都敬畏这神物,丝毫不敢懈怠,逢年过节都会祭祀行礼,在家门口的池塘里播种香远益清的莲花,方能保证河里的泉水充盈清澈,生机勃勃。
童年是父亲摩托车后座温暖的晚风。农闲时,爸爸会骑着摩托车,带着我到城里的金荷公园玩,五角钱的门票可以让我逛上整整一天。记忆中,金荷公园飞檐琉璃,古朴典雅。园内种有菊、竹、梅、樱、梧桐、月季数千株,公园最美的景致要数湖水,湖水掩映着楼台亭榭,小桥回廊,颇有几分苏杭风格。阳春三月,草长鸢飞,公园里树木葱茏,蜂飞蝶舞,湖面碧波荡漾,云影交错, 景色怡人,让人流连忘返。两元钱的船票承载了童年“舟行碧波上”的美梦。任凭时代的变迁,金荷公园在姚安人心中的位置仍然不可撼动,这是名副其实的“姚安公园”。
上了初中,我学会了骑自行车,自行车成了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青春期叛逆的我不在留恋温暖的摩托车后座。在那个物质精神文化匮乏的年代,骑上自行车,约着挚友,年少的我们绕着县城一圈又一圈徘徊。那些金荷公园的佳话,从春日的曲径通幽, 夏天荷花满塘,秋天的金风玉露,冬天断桥残雪,围绕金荷园开展的话题不胜枚举。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时光荏苒,如今的我已是而立之年,当我扎根于此,潜心钻研幼教之际,再以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来看金荷公园,仍觉得此处豁然开朗,芳草鲜美,更是一番“园以景胜,景因园异”的景象。这里柔美的枫杨、熠熠生辉的琉璃瓦,苍翠的古柏、翠柳,大大的竹叶,小小的船,那一汪池水中的锦鲤更是一园之胜。当疲惫游子置身于此,亦可身临其境感受家乡的温暖和中国山水艺术的诗情画意。园里,树木品种既多又有特色,例如, 樱花,竹子,翠柳,这些看上去难以“伺候”的植物,实际上存活率都很高,养护容易,他们坚韧不拔,不折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像极了坚韧、勤劳的姚安人民。
我对金荷公园的水尤其印象深刻。据考究,它的源头汇入的是大江大河的源泉,水源穿过境内最高海拔三峰山,沿着最低海拔的鱼泡江顺流而下,汇于蜻蛉河、最终流淌的金荷之水进入金沙江水系。其中流经县城最主要的河流,蜻蛉河,灌溉和滋养着姚安近半数的土地,被誉为姚安人民的“母亲河”。
我们一家人是从原来的村子搬出来的。曾经的莲花池村子里还有一些云南独特的传统民居,现在姚安许多村落里的传统民居已经慢慢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在我们安居乐业的期望面前,如果让我去寻找村里建筑的记忆, 我便会说:“ 首先,云南传统民居建筑,它的内部结构,融合干栏式的建筑结构,为了节省木料,普遍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采用传统的榫卯固定,外墙实用厚重的夯土层层压制而成, 有防火,隔热,抗震,保温的多重效果。这种民居每家每户都有院子,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然而, 今天的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 优良的工作环境,高高的写字楼,繁华的商业街,便捷的交通,更好的医疗设施和教育环境。随着时代的变迁让这一切不可避免地衰落,城镇化又导致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于是,人去楼空无人打理的老宅,任由时光摧残、湮灭。百年村落正在逐渐消失。
当我游历姚安的山水之间,偶尔遇见那粉墙黛瓦,成百上千幢传统的民居建筑,我们才会愕然记起它从来都应该属于这片土地,属于这里故人的乡愁。在一些村里,房前屋后,有的街巷依然留有“手工木制工艺”和明清时期建筑的的缩影。正是因为在这样的浓厚的文化底蕴下,这里孕育了一批心灵手巧的的工匠,他们默默劳作,为姚安古建文化留下了历史的脚印。
在我记忆深处,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井。每天清晨都能听到打水的辘轳声,还有那一张张因辛勤劳作布满邹纹却温柔可亲的脸庞。记得小时候,每天清晨,爸妈养的大公鸡扬起它的头冠高声啼叫唤醒了沉睡的村庄,整个村便沸腾起来了。它的啼叫声也成为了我每日起早上学时的闹钟。背起书包, 走在村里的小路上,一会儿,路上便响起了车轮转动的咔嚓声,村民们推着车,挑着菜, 背着箩筐, 拿着手电筒陆续往城里赶, 怕错过了热闹的市集,用忙碌了三五个月种植的蔬菜换回一个好的价钱。充满烟火味的趕早集是村里一处情味浓浓的人文景观,勤劳的村民们都会种各种类型的蔬菜换取生活必需品。那个时候,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贫瘠的土地上日复一日的劳作,简单而踏实。
放眼望去,姚安的这片广阔的土地是美的化身。百果园刚收割完的稻秆被回收利用捆扎起来放在田埂上做成了稻草人和艺术品,除了荷城藕粉还有捉不完的稻花鱼。随着我的成长和工作的需要,我们一家也搬离了莲花池村,住进距离村 10 多公里的小区的电梯楼里,家对面虽然住着多户人家,但鲜少会碰见,既是碰面最多也只是打个招呼。原本住在小村庄里,邻里之间熟悉,经常互相关照,老人们聚在一起聊聊天,一起到农田里帮忙,一起串门,孩子们到处和伙伴们找乐子玩,欢乐舒适的的场景时常溜进我的梦乡。记忆里,那个靠回收旧物品的小贩踏着单车从村里来,叫卖着“收高跟压模塑料底,薄膜酒瓶纸板,听到的同志请您找出来”……后来还有了“买大猪,卖土豆,炸爆米花”的声音……每当这时,村里的小伙伴不約而同聚在村口,分享着“百家饭”:一把酸梅,一块瘦肉,一瓶难得的饮料……这样的氛围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与邻居的距离越来越远。每人都捧着一个手机和电脑, 在互联网丰富的世界里遨游,却忘记了身边的人。每当有这样的感慨之时,我多想像小时候一样有个小院子,在门口的荷塘种满荷花,看着荷叶从绿油一片变成满池残荷,待到寒冬腊月, 残荷消逝, 在冰下冬眠莲藕, 在馥郁的乡土里做着春天的梦。
身为姚安人,我是骄傲的。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每次我想到乡村,看到土地就有一种激动的感情,真是要流下热泪,抱着大地母亲哭泣,这是我对家乡土地的真情告白。作为一名幼师,我时常教导我们的小朋友要爱护花草树木和自然环境,保护好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听党的话,做新时代的阳光儿童。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顺应自然、时代的变迁,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作为终生追求。——绿水青山,终将变成我们真正的金山银山。
当你抒写着要回到故乡的誓言,你并不是真的愿意放弃城市中的生活,回归故里, 你只是在缅怀往日,纪念那些永远回不去的时光,那些人,那些事,那一片热土。家乡可能衰草寒烟,可能平常无趣,但它需要被捍卫,需要被赋予一种超过自身价值以外的美好。
作为扎根家乡的一名教师,我深深为家乡近三十年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到自豪和骄傲,但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我将为家乡的这片土地奉献我毕生的炽热和光芒。我没有理由不赞美家乡的古道热肠 , 我没有理由不赞美家乡的姹紫嫣红,我没有理由不描绘家乡山水的灵秀。愿我的家乡美德常在 , 愿我的家乡的灵气永存!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