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到 70 年代和 80 年代初,在离开故乡之前,对于出生在农村的我来说,看电影是一件非常期待和快乐的事情。吃完晚饭,早早的便提上草墩、小板凳到村民俗称的“臭红”家里去认位置。臭红家的院心坑凹不平,但相对比较大,正常情况下可容纳一百多人,往往在电影开始后, 陆续会有本村和附近村子的村民前来,逐渐将院坝挤得水泄不通。除了放映机留出的通道,几乎不剩什么空间。无奈之下,不少人直接坐到靠近院坝东面的墙脚下,一动不动地仰着头,将投射在那块灰白色幕布上的电影看完。
通常,电影在晚上八点左右开始,每回放映两部片子,第一部片子的题材内容比较杂,但主要以反映人民公社发展、大跃进生产、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新气象新风貌的题材内容为主,喜剧色彩浓郁,拿现在的话说, 都是满满的正能量。第二部是“打战”的片子,也是最吸引群众的,被村民统称为“战斗故事片”。 当年,臭红在自家大门一侧开了售票窗口,并将当晚要放的两部电影的名字提前告诉村民,或用粉笔写在一块小黑板上。两部电影票价总共一角钱,一些无钱买票的村民,只得耐心等到放第二部片子的时候再进去。往往这个时候,守在门口查票的人也不见了。当然,村民也知道臭红有朴实的一面,或许是背地里他有意这样安排的,毕竟他晓得村民大多没有钱,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顺水推舟做个人情也算积德,换一些口碑。岂不闻“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乎。
我和村里的其他小伙伴一样,看电影的钱都是跟大人要的。为了讨大人欢心,要钱之前,主动帮着父母做事情,并且专门挑好听的话说,所以,父母给钱很爽快,给的也多。这样,除了买电影票,剩下的钱还可以用来买零食或其他东西。而为了看一场电影, 很多人穿上了过年过节、做客才舍得穿的新衣服新裤子新鞋子,非常注重外表。拿现在的话说,就是强调仪式感和归属感。并且风雨无阻,大多提前进场等候,翘首以盼。毕竟最初几年,我们村一个月才能看一次或两次电影。后来周边一些村子也开始放电影了, 这样轮流下来,一个月能看两三场电影,这对平时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的村民来说, 是一件非常开心幸福的事情。
犹记得,每次电影的开头,伴随着激昂雄壮、铿锵有力的军乐曲,一颗闪闪发光的五角星炫亮入眼,五角星周围,被急速划开的无数线条烘托、映衬,令人精神振奋。紧接着,便能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几个字扑面而来,后来听了解情况的大人说,这是即将播放的电影片子的拍摄制作单位。除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在我印象中,还有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峨眉电影制片厂、福建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这些电影制片厂,记录、创造、反映和代表了一个时代辉煌灿烂、永不磨灭的电影艺术。
在正式电影开始前,会放一些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反映农业生产丰收景象的“小电影”,比如在风儿吹拂的田野上茁壮成长的包谷、水稻,大豆、高粱,红彤彤的苹果,西红柿,表现的是“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火热场景。伴随着“东方红”拖拉机来往穿梭,或人们推动巨大石碾子滚过作业场地的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使我浑身热血沸腾,感觉到了生活在农村很幸福,战天斗地,大有希望,大有可为;看着钢花飞舞、你追我赶的繁忙车间工厂,我激情难抑,向往憧憬城市的所有美好,坚信咱们工人阶级有力量,敢叫日月换新天,乘风破浪正当时。
对于看过的电影,至今印象最深的是《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很多情节在脑海萦绕不散,一些主题歌曲耳熟能详,百唱不厌。我想,所谓经典艺术,不过如此。它是一代人的记忆和精神慰藉,弥足珍贵,影响深远,不会因时光流逝而消失。相反,将伴随终身。
看得出,其中有不少是我和儿时小伙伴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打战”的电影,我们痛恨电影里那些无恶不作的汉奸坏蛋,崇敬那些有一身本事、威武不屈的英雄人物。甚至立下决心,将来长大了一定要当一名解放军战士,到时候,头戴缀有鲜红五角星的军帽, 穿上绿军装和解放鞋,英姿飒爽,让一家人、一个村子的人都羡慕不已,从此引以为骄傲自豪。虽然后来未能如愿以偿,但养成了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性格,除了父母身体力行的教育,我一直深信与这些电影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有关。
对于一些谈情说爱的电影,我反而记忆模糊,只记得当电影幕布上出现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开始拉手、专注相看、拥抱,乃至亲嘴、翻滚在一起时,我和小伙伴们就会惊叫起来,然后赶紧低下头,捂住脸不敢看。有时还会听到小伙伴忍不住说:“嘿,害羞都认不得,怕是要躲着一些才行。”至今想来,那个朴实无华的年代,男女之间依然秉持授受不亲的传统,尤其在农村,一旦出格或有过分之举,便被视为大逆不道,要受到伦理道德谴责,乃至被处罚的结局。最要命的是会被人看不起,鄙视。因此,大家都小心翼翼, 按规矩行事,不敢也不想当不正经的“二流子”(流氓)。相比之下,人品好,勤快节俭,家教好,尊老爱幼,门风好,耕读传家,崇尚礼仪, 恪守清廉, 是那个年代说媒相亲、谈婚论嫁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
看电影的趣事不少。有一回,我看见幕布上飞机在天空上抖动的样子,就问我身边的女性小朋友:“飞机也会颠簸呢嘎?”听我这样问,当时,她的第一反应是捂住脸笑得合不拢嘴。在她的笑声里,我一直担心飞机会掉下来,最终一脸茫然……
电影散场,一些人出了臭红家的门,就奔向咫尺之隔的路边茅厕撒尿屙屎,长期以来因为男女不分,所以同伴会在毫无遮拦的茅厕门口打着手电筒挡住人,没有同伴的, 会在茅厕里面不时发出有意咳嗽的声音,提醒外面的人注意。多数人则在回家的路上方便,习以为常。那些隔壁邻村的,一路上依然兴致盎然、意犹未尽地说着电影里的情节故事。在手电筒或马灯的光亮里,脚步带风, 给宁静的村庄、田野、山峦增添了几多活力与情趣。
看电影也让我有了懵懂而青涩的异性相吸的故事。几年后,我带着曾经被我有关飞机颠簸的问话逗得合不拢嘴、娇小身躯一个劲前俯后仰的这位小朋友去我家里玩。看我们有说有笑走进四合院,先是引来跟我家住在一个院子的其他人家异样和好奇的目光, 而后母亲也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开始数落我, 说我们年龄相差大,我这样做“会背过失呢。”紧接着,我爹火上浇油,咒我“样子不像”,说“即便我们相互喜欢,也要请一个媒人说合,以风俗和规矩礼仪来,该走的流程环节一样都不能少。”但我依然不管不顾,将父母的话当做耳边风。交往中,我们拉过手, 拥抱过,此外没有更进一步,虽然彼此相互吸引,深爱着对方。参加工作后,我们靠书信往来,鸿雁传情,寄托无尽的思念与牵挂。想来真是奇妙,我和她的缘分,就是因为她很有吸引力的妩媚笑容和小巧玲珑的身躯, 如电影般不断地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及至千般不舍,万般迷恋,无法释怀。
后来,造化弄人,带着太多的不舍和爱意各自成了家,也将最美好的东西默默留在心中。 犹如蚕豆花开的月夜,微风拂面,柔情蜜意、软语呢喃中,我在田埂上拥抱着她, 伴随此起彼伏的虫鸣声,浑然忘却夜凉如水的沉醉模样。还有,我们一次次牵手走过小河,聆听流水潺潺,在浪花中尽情嬉戏,不时凝视对方清澈透亮的眼睛;一次次进城逛街,品尝小吃,然后登上城楼,极目远眺, 风将她柔软的长发吹起,丝绸般轻拂我的颈部和脸颊,使我一阵阵颤栗。恍惚中,我眼里,尽是她挡不住的青春活力;我们相约去串一年一度的“松花会”,走进植被茂密的箐涧,享受“一鸟不鸣山更幽”的美妙;我们一次次相约菜园,看茼蒿菜开花,细嗅沁入心脾的馨香。最终,在椒红瓜绿茴香叠翠茶豆满枝蝴蝶蜻蜓翔舞的菜园中互诉衷肠,流连忘返。倏忽之间,脉脉相顾,已然永恒。感慨数十年过去,岁月有痕,伴随绵绵无尽的回忆与念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