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失落的记忆

时间:2023/11/9 作者: 荷城文艺 热度: 12865
苏俊芬

  我的出生地苏家湾位于姚安县城西南边,隶属于栋川镇蜻岭村委会。每次回家,感受最深的是村间纵横肮脏的土路变成了明亮洁净的水泥路,几户条件好的人家盖起了砖瓦房,蛉荷大道从田间穿过,占去了大部分农田。每次回家看父母,总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因为每次总听到村里老人叨念:“子女们为什么要长大呢?要是小孩子不长大该多好啊!如今孩子们长大成家了,国家政策也好了,吃穿不愁了,我们老人的日子咋越来越难过,越来越没有盼头了呢?”

  是呀,人总是要长大的,长大后要成家立业,要结婚生子,然后渐渐老去,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记得我们姊妹小的时候,家里生活极其艰苦,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吃粮要挣工分,穿衣要凭布票,吃糖要凭糖票。因我们家只有父母两个劳力,却有5口人吃饭,工分挣得少,粮食也分的少,可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米、面留给我们吃。他们天天吃高粱糊、野菜粥,且经常饱一顿饥一顿。那时的他们没有忧愁,没有叹息,没有眼泪,有的是满心满怀的慈爱,开心的笑容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记得那时村里家家户户一团和气,老人在家煮饭、看孩子、做家务,男女劳力下地干活挣工分,很少听见有人家吵架、嫌弃驱赶老人,真正体现“家有老是一宝”这句名言。记得那时的母亲多么羡慕有老人的人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们爷爷奶奶现在还活着该多好呀,我们做完活回家就可以享福吃现成饭喽。”那时的我已能理解母亲这句话的含义,更心疼父母的辛劳,于是七、八岁就帮着母亲下地干活、捡拾柴禾、洗菜煮饭……

  如今国家富裕了,农村生活好了,可老人们脸上的笑容没有了。有的是伤心、难过,还有爬满额头的深深的皱纹;如今农村富裕了,很多年轻的小伙子小媳妇有大把的休闲时间,却有更多的农村老人为了挣几元钱起早贪黑捡拾垃圾。那种尊老爱幼、妻贤子孝、其乐融融的温馨记忆却不存在了,每次回家听到看到这些,我的心如锥般难受。

  今年大年初三回家,在村口遇到70多岁的向大爷挑着很多矿泉水瓶、纸板等破烂物品吃力的往家挪,我赶快跑过去帮忙。向大爷用浑浊的双眼看了我老半天,才把我认出来。他流着泪拉着我的手说:“孩子,我是看着你们几姊妹长大的,如今你出息了,多回家看看你们的父母吧,我这把老骨头是不中用了,阎王爷咋还不快点把我收去了呢。”听着向大爷发自肺腑的绝望哭泣,我深感震惊。

  回到家里,母亲告诉我一个更让我震惊的事实:“如今村里的小媳妇一家比一家厉害,可谓媳妇一进门,老人赶出门,很多老人生病没钱医治,小病拖成大病,大病一病不起,一些跟我年岁相近的老人都去世了。刚才你在村口遇见的向大爷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到县城捡垃圾换几元钱,等生病了买几片药或过年买双鞋,你绍婶、王婶也跟你向大爷一样,天天到縣城捡垃圾。”听着母亲如泣如诉的诉说,我情不自禁的问:“国家有政策,凡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人每月发给养老金65元,现在向大爷他们应该不用再去捡垃圾了吧?”母亲深深地叹了口气说:“国家政策好,关爱老年人,我们打心眼里感谢党、感谢政府,可很多老人领到的那点钱是不得用的,必须一分不少地交给儿媳妇,如果不把钱拿出来,他们的日子恐怕比去捡拾垃圾还难过,那些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会把他们活活咒死。”

  告别父母亲,再次离开生我养我、给了我童年、少年时代美好记忆的小村庄时,心情很沉重,也很伤感,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经·圣至章》里有“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俗语说一辈做给一辈瞧。人人都有老的时候,现在村里很多年轻人虐待老人,我不知道他们将来老了,子女又会怎样对待他们。古人有《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卖身葬父》等脍炙人口、感天动地的孝道篇,现在时代发展了,社会 进步了,可“以孝为先”的文明却逐渐被淹没了。 我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失落哭泣,也为一些人道德、人性、良知的泯灭哭泣,更为现代教育的缺失、许多农村年轻人的愚昧、无知哭泣。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